《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解讀日本新《防衛計劃大綱》
解讀日本新《防衛計劃大綱》
作者:劉星華 責任編輯:束華靜 來源:《鐵軍》 日期:2014-05-14 瀏覽次數:7846
2010年12月17日,日本政府正式通過了新《防衛計劃大綱》與《中期防衛力量整備計劃》(2011至2015年度),取代了目前已實施六年的舊大綱。這既是民主黨上臺后制定的首份防衛大綱,又是第一份把槍口直接瞄準中國的、與日本和平憲法格格不入的大綱。
新大綱“特點鮮明”
日本的“防衛計劃大綱”從1976年開始制定。最近的一期防衛大綱是2004年制定的,本該于2009年末制定新一期防衛大綱,由于政權更替等因素,拖至2010年年底。
與2004年自民黨政府制定的大綱相比,民主黨的新大綱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加強一體化、戰略性應對機制。推動太空開發及其利用,加強情報收集和通訊;強化應對網絡攻擊的態勢和能力,實現網絡的穩定使用;以首相為中心,迅速、妥當地作出決策;在首相官邸設立專門組織(日本版“國家安全委員會”),協調相關主管大臣意見并向首相提供建議。
建設“動態防衛力量”。“動態防衛力量”,即具備快速反應性、機動性、靈活性、持續性及多功能性,高度技術能力和情報能力支持下的防衛力量。其關鍵在于平時加強情報收集、警戒監視和偵察活動,提高遏制力的可信度;事態發生后迅速且無縫應對。
積極參加“國際和平合作活動”。“國際和平合作活動”指“國際社會為改善安全環境而開展的活動”,包括“聯合國維和行動、人道主義援助、救災、打擊海盜”等。新大綱把改善全球安全環境作為目標,并強調軍事力量在國際社會中的作用進一步多樣化。政府將研究如何修改“PKO(聯合國維和行動)五原則”,以提高行動的效率和效果,同時培養應對多種任務、迅速派遣、長期活動的能力。
大幅提升自衛隊戰斗力。新大綱專門辟出一節,詳細描述陸上、海上、航空自衛隊需具備的能力及相應的部署和裝備。其中值得關注的是:“為在周邊海域大范圍實施水下情報收集與警戒監視、有效巡邏”,增加六艘潛艇;增加二艘“宙斯盾”艦和三個地對空導彈部隊,以“建立多層防護體系”,“應對彈道導彈攻擊”。此外,政府還將研究放松“武器出口三原則”。
打造多重安全合作網。首先,深化并發展日美同盟,使其適應新的安全環境,提高延伸威懾的可信度。其次,與同為美國盟國的韓國、澳大利亞加強雙邊及多邊合作。第三,維持并加強與傳統伙伴東盟各國的安全合作。最后,與維護海上通道安全上有共同利益的印度等國加強合作。
新大綱“推陳出新”
從以上特點可以看出,新大綱進一步架空了和平憲法,放棄了“專守防衛”原則,與“和平國家”的國際形象格格不入,也違背了民主黨的一貫理念。
日本憲法第九條規定,永遠放棄作為國家主權發動的戰爭、武力威脅或使用武力作為解決國際爭端的手段;不保持陸海空及其他戰爭力量,不承認國家的交戰權。
新大綱中提升自衛隊戰斗力的做法明顯違背該條規定,而修改“PKO五原則”以積極參加“國際和平合作活動”意味著將以武力作為解決國際爭端的手段。建設“動態防衛力量”、實施有效遏制意味著主動出擊,減少威脅,與有關國家打造多重安全合作意味著與他國一道用武力威脅解決爭端。這些既違憲,也違背“專守防衛”的原則。放松“武器出口三原則”意味著,日本要向國際社會大部分國家提供或出售武器,這將增加沖突發生或升級的可能性,破壞其戰后幾十年建立起來的“和平國家”形象。設立“國家安全委員會”有利于制定長期軍事戰略、集中外交和軍事資源并快速決策,是軍事大國的重要標志,顯示其率領日本邁向軍事大國的強烈意愿。
執政前民主黨看上去比自民黨更穩健,更平和,更注重和亞洲各國保持和諧關系。其歷來公開標榜的基本理念是“確立以自立共生的友愛精神為基礎的國際關系,使日本成為被信賴的國家”,基本政策是“堅持基于憲法和平主義的防衛政策”,“與中國發展長期友好合作關系”,“貫徹專守防衛”,“不在海外行使武力”。新大綱中增加的大部分內容都與這些理念、政策相悖。民主黨執政一年來,人們看到了一個完全相反的形象。
新大綱“旗幟鮮明”
新大綱的實質是對周邊國家正常軍事活動的遏制和對國際爭端的介入,具有很強的進攻性。如果說,此前制定的所有大綱以“守”為主,那么新大綱就突出了“攻”。今后,自衛隊將成為一支攻守兼備的、名副其實的軍隊。鑒于日本國內在歷史認識上尚未形成共識,對曾受其侵略的周邊國家的道歉始終不徹底,其軍事上的“攻”勢不能不讓人擔憂。
第一,公開明確針對中國。新大綱的核心內容之一是將“中國國防費用的增加以及中國海軍在日本周邊海域的活動頻繁化”視為“令地區和國際社會擔憂的事項”,進而“對中國動向進行警戒監視”。而2004年大綱只是指出中國軍隊現代化和海洋活動擴大的趨勢,“有必要注意其動向”。1995年大綱沒有把中國作為個別事項提出來。
第二,加劇東北亞地區緊張局勢。日本新大綱處處都彰顯著與周邊國家軍力相抗衡的架勢,也表明了日本逐漸放棄外交穩定,將武力放到第一位的態度和立場,標志著日本日益注重提高部隊對突發事件的應對,甚至不排除先發制人的可能性。國際社會普遍認為,在對歷史問題缺乏真正反省的情況下,日本的軍事大國之路只會令其亞洲鄰國感到擔憂和不安。
第三,日本防衛重點由北方向西南轉移。新大綱認為中國的軍事威脅已超越俄羅斯,將是未來十年日本軍事建設的主要針對對象。還專門指出,要加強西南群島的防衛態勢,必須要向一些沒有自衛隊駐守的離島派遣最低限度的部隊。按照《中期防衛調整計劃》,日本防衛省將在今后五至八年中,在宮古島或石垣島上部署數百人的陸上自衛隊,在與那國島也將部署約100人的陸上自衛隊。而這些部署,主要是針對與西南諸島最鄰近的中國大陸與臺灣。
新大綱“暗藏目的”
首先,借“警戒監視”之名,加強對一些島嶼的實際控制。日本知道,缺乏機動性的陸上自衛隊駐守島嶼,難以相互支援,容易被對手消滅。第二次世界大戰就證明了這一點。日本的舉措是想通過進駐陸上自衛隊,以先入為主的方式造成一些島嶼被占領的既成事實。
其次,維護和強化第一島鏈防御。所謂第一島鏈是指北起日本群島、琉球群島,中接臺灣島,南至菲律賓的鏈形島嶼帶。這個島鏈是美國和日本在冷戰期間共同構筑起的一條對華“遏制線”。美國和日本擔心,隨著臺海兩岸關系的改善,臺灣在遏制戰略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有限,而與那國島距臺灣110公里,是一個理想的替代地點。
第三,借機擴張軍力。日本航空自衛隊和海上自衛隊近期都以“警戒監視”中國為名,拋出擴軍方案。防衛省己決定將美國F-35列為下一代戰斗機的采購對象。在海上自衛隊方面,防衛省日前宣布將加快開發五倍超音速空對艦導彈XASM-3。
第四,突破和平憲法,發展進攻性力量。根據和平憲法的相關規定,日本自衛隊是防御力量,不允許發展進攻性軍事力量。在新大綱提出“機動性防衛構想”后,日本自衛隊就可以借提高機動性為名,大力發展遠程運輸機、加油機和大型兩棲作戰艦艇,甚至是航空母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