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創新服務農家樂——黃橋老區雅周鎮農村見聞
創新服務農家樂——黃橋老區雅周鎮農村見聞
作者:徐步江 責任編輯:束華靜 來源:《鐵軍》 日期:2014-05-20 瀏覽次數:7829
位于黃橋老區的江蘇省海安縣雅周鎮,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得到了迅速發展。但是,農村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適齡勞動力都轉移到了城市或工業、服務業上,在鄉種地的大多是60歲以上的老人或婦女,這些人年齡大、體力差、文化低、對種田新技術掌握不夠好,種田質量開始下降。雅周鎮黨委、政府為促進農村農業持續發展,創新農業服務模式,組織多種專業合作社,按農民需要開展全程服務,深受農民歡迎。我深入村組采訪了幾位農民,個個贊不絕口。
老弱不憂田難種
在王垛村17組,我們見到了66歲的陳秀芳老太她老伴是個盲人,兒子在外地打工,兒媳婦也在一家企業上班,家里種3.6畝水稻,全靠陳老太一人忙里忙外。有一次給秧苗噴藥治蟲,幾十斤重的藥水桶往身上一背,竟把她壓倒在秧田里爬不起來,還是別人幫著拉起來的。陳老太說:“打那次后,我心里總是愁,往后這田還怎么種?兒子媳婦都勸我這田就別種了。可是種了一輩子的田,就這么丟掉心里還真舍不得。再說,咱農村人不種田,花錢買糧吃,糧食又從哪里來呢?”去今年村里和她家簽了全程統包服務合同,從育秧開始,插秧、灌水、治蟲、收割等活全包給合作社去做,沒讓陳老太費一點心事,用一點力氣,4000多斤黃燦燦的稻子送到家門口。她高興地說:“過去總愁年老體弱田難種,如今有了合作社的服務,老弱勞力照樣奪豐收。”
還有位叫王柏蘭的大娘說:“過去稻種落地,人就不能離田,灌水、施肥、噴藥,天天呵護秧苗。去年莊稼交給合作社管,我兒子在城里買了新房,我在城里住了兩個多月,回來一看,莊稼長得很旺盛,收成只會增,不會減。有了合作社,種田可省心了。”
子女在外也安心
空巢老人在家種田,子女在外賺錢,這種情況在雅周農村很普通。老人身體結實時,皆大歡喜,老人身體衰弱多病時,子女在外就多了一層牽掛。雅周鎮的合作社就較好地解決了外出打工年輕人的牽掛。錢莊村70多歲的錢開元老漢,家有三個兒子,有辦廠的、有經商的、有搞運輸的,個個都是賺錢的好手,可就是農忙沒一個兒子能回來幫忙。錢老漢一人種著8.5畝地,實在忙不過來,累得招架不住。2010年合作社與他簽訂了全程服務合同后,地里的活兒合作社全包下了,夏季小麥豐收,畝產480公斤,秋季水稻豐收,畝產650公斤。錢老漢看著送上門的糧食,笑瞇了眼,逢人就說:“合作社真好,減輕了我的負擔,兒女們也放心了。”錢老漢的三個兒子都打心眼里感謝鎮政府為他們解除了后顧之憂。
陸大學老漢已72歲,兩個兒子在外打工,孫子孫女有在外工作的,有上學的,兩個兒媳婦在本鎮企業打工,家里10畝地的農活全落在老漢和兩個兒媳婦身上,老漢覺得兒媳婦既要上班,又要忙地里活,太累,也與合作社簽了全程服務合同,好減輕兒媳婦的負擔,讓兒子在外安心打工。
為農服務路子寬
農民為什么這么歡迎農業服務合作社?他們是怎么實施服務的?我專門訪問了鎮農業服務中心負責人、鎮農業技術推廣站站長范擁軍。他剛從南通市帶回喜訊,雅周鎮的植保專業合作社被南通市政府評為“農作物病蟲害專業防治十佳服務組織”。范站長見是縣老區開發促進會來人采訪,從百忙中抽空接待了我們。
雅周鎮的農業服務合作社是從2009年建立,到去年普遍推廣,受到了廣大農民的歡迎。合作社由鎮農業服務中心牽頭負責,建有商品育秧合作社、農業機械服務合作社、植保專業合作社等六個專業合作社,把農民從種到收的一系列農活全包了下來,實行有償、自愿、互利的合同式服務。農戶可以選擇全程統包服務,從種到收,一包到底,也可以任意選擇部分農活讓合作社服務。一畝田全程統包服務費400多元,農民都說合算,因為一畝地政府給的種糧補助就有200-300元,少許貼一點就成。這樣可以讓子女們在城里安心賺大錢,何樂而不為!
為了把問題講清楚,范站長就以植保專業合作社為例,進行了詳細介紹。雅周鎮的植保專業合作社,以村為單位,吸收有勞力、有噴藥機械的農戶為社員,組成15個植保專業小分隊,每村設分隊長一人,為本村農戶防治病蟲害服務。在合作社成員中明確服務紀律、服務要求、收費標準、服務效果。合作社與農戶之間簽訂服務合同,2010年全鎮共簽服務合同6500多份。每次防治作業有臺賬,登記用藥品名、藥量、價格、施藥時間、面積。有群眾代表監督,有考核制度,避免了收費不規范、防治不及時、效果不理想等問題。
為了提高服務質量,合作社請縣里的植保專家,對施藥機手進行崗位技能培訓,全鎮9名農業技術干部全部掛鉤到村防治小分隊,隨時進行技術指導。由于要求服務的農戶多,治蟲面積大,合作社盡量采用效率高、效果好的大功率噴藥機械。目前合作社有背負式彌霧機125臺,擔架式彌霧機26臺,機手151人。許多農民算過賬,合作社統一防治比農戶自己防治更及時,省藥、省錢,效果更好。2010年全鎮小麥承包統防統治面積達8026.3畝,水稻全承包統防統治面積10612.7畝,由農民買藥,合作社幫助噴施的代防代治面積8500畝,全鎮由植保合作社專業防治覆蓋率達53%。在受服務農戶得益的同時,參加服務的人員也獲得較好的經濟收益,一般社員收益達5000元至6000元,代防代治人員收益也達4000多元。服務人員熱情也很高。預計今年合作社社員和簽約服務的農戶都將大大增加,農業服務前程寬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