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綿綿思念 > 新四軍名將與沙洲
新四軍名將與沙洲
作者:毛冀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14-05-28 瀏覽次數:7841
沙洲縣是全國文明城市張家港市的前身,位于江蘇省東南部,地處長江下游南岸,富有光榮的革命斗爭傳統。在這片近千平方公里的富饒土地上,譚震林、溫玉成、譚啟龍、何克希、劉飛、夏光等新四軍名將都留下過他們光輝的戰斗足跡。
譚震林
沙洲縣是全國文明城市張家港市的前身,位于江蘇省東南部,地處長江下游南岸,富有光榮的革命斗爭傳統。在這片近千平方公里的富饒土地上,譚震林、溫玉成、譚啟龍、何克希、劉飛、夏光等新四軍名將都留下過他們光輝的戰斗足跡。
譚震林:鐵血爭鋒在沙洲
1940年4月下旬,譚震林奉中共中央東南局和中央軍委新四軍軍分會之命,在蘇南東路地區主持黨政軍全面工作,擔任“江南抗日救國軍東路指揮部”司令員兼政委。
9月,“江抗東路”剛進駐澄錫虞地區,譚震林便命參謀楊知方潛回老家沙洲錦豐鎮,策反他哥哥楊行方任團長的偽“商團”?!皸顖F”始建于1938年初,全盛時曾發展到數百人,后遭到國民黨“忠義救國軍”和日偽軍的攻擊,殘部已不足百人,還掛起了偽軍的旗號。
楊行方本就對日偽軍十分憤恨,加上弟弟入情入理的開導,他決定棄暗投明,率部反正。但部隊的實際指揮權掌握在姓王的參謀長手里,此人投靠日偽,極力反對反正,死活不肯交出指揮權。
譚震林得知后,派作戰處長夏光率“江抗東路”三支隊直奔沙洲,進逼“楊團”駐地。夏光以譚震林的名義對“楊團”發出通牒,限定反正的最后時間。懾于譚震林的赫赫威名和大兵壓境,王參謀長不敢對抗,“楊團”成功反正。根據譚震林指示,“楊團”改編為陰沙人民抗日自衛常備隊,不久又改編為沙洲江防支隊。
皖南事變后,新四軍在鹽城重建軍部,全軍整編為七個師。整個蘇南的新四軍部隊改編為第六師,譚震林任師長兼政委,下轄十六旅和十八旅。他堅持“一手抓武裝斗爭,一手抓政權建設”,迅速著手籌建東路地區各級抗日民主政權,并決定沙洲單獨建縣。
1941年1月底,譚震林第一次來到沙洲,詳細聽取工作匯報,全面部署建縣工作,并在徐家埭召開成立沙洲縣抗日民主政府籌備會議。2月2日,沙洲縣抗日民主政府在錦豐曹家倉房舉行成立大會。隨后,后塍、沿江等七個區也相繼成立了抗日民主政權。
當年夏天,日偽調集兩萬兵力,對東路地區發動殘酷清鄉。江陰、常熟兩地的數千日偽軍,從西南、東南兩面同時進擊沙洲。
8月中旬,東路地區清鄉斗爭進入最為艱苦的階段。由于日偽軍和“忠義救國軍”的聯合進攻,新四軍犧牲較大,局面嚴重惡化。譚震林率六師師部和十八旅主力北撤,一路苦戰,打破日偽軍的封鎖、包圍和“忠義救國軍”的阻擊,進入沙洲并作短暫休整。部隊在從沙洲向澄西轉進途中,行動計劃被叛徒告密,遇到日偽軍和“忠義救國軍”的輪番追擊和堵截,發生多次激戰。由于譚震林指揮有方,部隊于8月下旬殺出重圍,渡江北上到達蘇中根據地。
譚震林一撤回蘇中,便決定在沙洲建立反清鄉橋頭堡,逐步向南推進,恢復澄錫虞地區。隨后,譚震林又令十八旅政委溫玉成等率警衛一團一部挺進沙洲,與包厚昌部會合,幫助沙洲縣委堅持反清鄉斗爭?!?/span>
溫玉成
溫玉成:浴血強渡橫套河
橫套河是沙洲縣后塍境內一條貫通長江的大河。新四軍六師十八旅政委溫玉成曾率部在這里與日偽軍喋血苦戰,用鮮血和生命在沙洲革命斗爭史上寫下了悲壯的一頁。
1941年9月中旬,根據譚震林師長的指示,十八旅政委溫玉成和警衛一團政委曹德輝、參謀長陳新一率領兩個主力連,渡江南下殺回沙洲,開展反清鄉斗爭。不料部隊剛一上岸,就被日偽軍發覺。敵人立即封鎖渡口,切斷新四軍退路,并調集重兵進行合圍。溫玉成所部被大批日偽軍死死咬住,同敵人周旋在大新、錦豐等沿江地區,一日數戰,疲乏不堪。
鑒于敵我兵力懸殊,沙洲回旋余地又十分狹小,溫玉成當機立斷,決定沖出沙洲,與澄西的六師一部會合。情況危急,時間緊迫,部隊緊急動員,組成以共產黨員、共青團員為骨干的突擊隊。陳新一帶領突擊隊擔任先鋒,地方干部居中,溫玉成帶領其他人馬斷后,向西南方向突圍。
26日午夜,部隊來到后塍鎮東面約一公里處的徐家高橋,準備從那里的木橋穿過橫套河。誰知木橋已被敵人破壞,望著斷橋下波濤滾滾的橫套河,溫玉成當即決定部隊及隨隊地方干部泅水過河。部隊行動很快被徐家高橋據點里的日偽軍發覺,他們居高臨下,拼命掃射。很快,駐扎在后塍鎮上的日偽軍也全部出動,從西面包抄。
溫玉成一面命令陳新一帶領突擊隊截擊后塍來敵,一面繼續組織部隊強行渡河。那天正值大潮訊,長江水直灌橫套河,水位暴漲,水流湍急,濁浪翻滾,水深處還形成一個個漩渦。曹德輝等一些指戰員不會游泳,急切間又無法找渡河工具,只能解下綁腿結成布帶,系在腰里,由會水的同志拉著過河。大部分不會游泳的干部戰士被順利拉過了橫套河,但曹德輝等18位干部戰士因布帶斷裂和脫結,被洶涌的河水卷入河底,長眠于沙洲大地。
在突擊隊的全力掩護下,溫玉成帶領大部分指戰員和地方干部渡過了橫套河。一路上多次與敵人發生遭遇,進行激戰,人員不斷犧牲和失散。最后只有少數同志跟隨溫玉成沖破了敵人的層層圍堵,到達澄西。陳新一帶領突擊隊在完成阻擊任務后,迅速渡過橫套河,卻找不到先期渡河的部隊,便按照原計劃直插澄西。天亮時分,他們在云亭馬家村隱蔽休息時,被緊隨而來的200多個日偽軍團團包圍。戰士們舍生忘死,浴血拼殺,終因敵眾我寡,彈藥耗盡,除四名戰士幸免于難外,其余人員全都壯烈犧。
譚啟龍
譚啟龍:揮師激戰南豐鎮
1945年8月28日,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共領導人應邀飛赴重慶,與國民黨進行和談。和談期間,中共堅持抗日根據地擁有自主權,但為了表示誠意,同意交出分布在廣東、蘇南、湖北、浙江、皖南、皖中、湖南、河南等八個根據地,由國民黨接收,浙東根據地也在其中。
9月下旬,浙東軍民還沉浸在抗戰勝利的巨大喜悅之中,區黨委突然接到華中局轉發中共中央的一份急電:“浙東縱隊務須于七日內將全體人員撤離浙江?!苯涍^緊張部署,浙東區黨委決定將1.5萬多名黨政軍人員分成四路,同時在臨山、觀海衛、古窯浦登船渡錢塘江北撤。
浙東區黨委書記兼新四軍浙東游擊縱隊政委譚啟龍,率縱隊機關、部分地方黨政機關、教導隊、四明自衛總隊、警衛營約5000余人為第一路,于10月1日開始行動。這路人馬一撤離浙東根據地,便先后遭到國民黨五個師、七個團的圍追堵截,險象環生。譚啟龍臨危不懼,指揮部隊沉著應戰。經過半個多月的艱苦轉戰和跋涉,于10月19日下午經常熟進入沙洲,當晚宿營于南豐鎮,準備休整一天后渡江北上。
戰士們很快進入夢鄉,新的危險卻在悄悄逼近。10月18日前,由偽中央稅警團改編的國民黨鎮波第三縱隊熊劍東部,奉第三戰區常鎮守備指揮部總指揮孫元良之命,進駐常熟、江陰一帶“剿匪”。19日,熊劍東率2000余人在常熟福山一帶設伏,企圖以逸待勞,給北撤的譚啟龍部以重大打擊。不料新四軍進入常熟境內后沒有經過福山,直插沙洲宿營南豐,熊劍東計劃落空。他重新集結部隊,于20日凌晨2時許,兵分三路奔襲南豐鎮。由于地形不熟、敵情不明,譚啟龍得到情報后沒有貿然出擊,而是先集合部隊,命令教導隊向外警戒,并派司令部偵察參謀王挺帶隊進行縱深偵察。拂曉時分,譚啟龍已胸有成竹,他親自指揮部隊投入戰斗,教導隊、四明自衛總隊和警衛營分別迎擊氣勢洶洶的三路來敵。經過兩個小時的激戰,來犯之敵被徹底擊潰,紛紛向東南方向逃竄。
20世紀80年代,譚啟龍潑墨揮毫,寫下了四個遒勁有力的大字“南豐之戰”,以紀念當年那場難忘的戰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