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綿綿思念 > 周恩來為劉敬之題詞寫信的前前后后
周恩來為劉敬之題詞寫信的前前后后
作者:徐承倫 責任編輯:王月紅 來源:《鐵軍》 日期:2014-06-12 瀏覽次數:7829
1939年春,周恩來到皖南兩次經過劉敬之家并為其題詞;1946年4月,又給劉敬之寫信。劉敬之何許人也,周為何會給他題詞、寫信?根據有關資料,特作介紹。
周恩來1939年東南之行的公開理由是,以國民黨軍委會政治部副部長的身份,回浙江紹興故鄉祭祖,同時到戰區視察工作。實際上,他是以中共中央負責人的名義,送葉挺回云嶺,同時帶有兩項重要任務:一是就新四軍貫徹六屆六中全會精神,為新四軍的發展制訂戰略方針;二是解決新四軍主要領導人葉挺與項英之間的矛盾,促進他們的團結。
1939年2月23日中午,周恩來、葉挺一行騎馬來到太平縣三門村(今黃山市黃山區新明鄉三合村)劉敬之家。
劉敬之(1880-1965)三門村人。地方開明紳士,時任三門鄉抗日聯保主任。他是“太平縣第一茶商”和殷實富戶,除在三門開設茶莊外,還在南京、揚州等地開設茶行。他思想開明,關心家鄉,出資創辦三門小學,其子劉旭初(后改名劉寅)擔任校長。
劉敬之父子思想進步,愛國愛鄉不是偶然的。早在1934年,方志敏、尋淮洲率領北上抗日先遣隊路過三門村,劉氏父子目睹紅軍紀律嚴明,關心群眾,就受到深刻的教育。1938年8月,新四軍軍部移駐涇縣云嶺,堅持國共合作,共同抗日,劉家更是積極擁護。
三門,是江西、浙江通往新四軍軍部的門戶。它位于新四軍太平麻村兵站與小河口兵站之間,中間相距50多里山路,沿途沒有一處茶亭和飯店,新四軍官兵來往均在此休息和食宿。開始,劉敬之不收費,后來新四軍不同意,規定一宿兩餐收費一角。葉挺、張云逸、陳丕顯等多次在劉家住宿吃飯,并向他們宣傳抗日救國的道理。因此,劉氏父子擁護共產黨的抗日主張,同情并支持新四軍,主動組織竹筏隊由水路為新四軍運送物資,他家被譽為新四軍“義務兵站”。為了便于聯絡,軍部還在劉家安裝了電話。
2月22日,麻村兵站打電話到劉家,說明天葉軍長一行路過三門,在他家吃午飯,有十幾個人,請準備兩桌。次日,天氣晴朗,葉軍長一行騎馬到來。周恩來身穿灰棉布大衣,頭戴軍帽,一身戎裝,英俊威武。到劉家之后,劉旭初看到那位陌生軍官脫下大衣,葉軍長馬上走過去接下掛在衣架上,心想這位一定是高級首長。葉軍長請貴客休息吃飯。客人說,時間還早,再往前走一段吧。于是稍作休息后又走了五華里,來到湘潭村茶商葉南華家。劉氏父子即將隨行帶來的飯菜端出來,擺滿兩桌,請葉軍長一行用餐。
飯前,發生一個有趣的故事。劉旭初主動問貴客姓什么?周恩來答姓周。劉馬上就說,你是周恩來先生?周反問道,你怎么知道的?劉答,從《新華日報》上看到你發表關于保衛武漢問題的談話,那上面有你的照片。說著,賓主們都爽朗地笑了。接著周又問,你這里還有《新華日報》?劉答,是新四軍政治部秘書長黃誠帶來的。并把自己如何認識黃誠以及與新四軍交往等情況一一作了匯報。周恩來還詢問了當地的抗戰動員工作和茶葉生產情況,交談之間,不斷發出陣陣笑聲。
飯后,周恩來、葉挺一行乘上竹筏,順青弋江東下。2月23日下午,周恩來、葉挺一行到達涇縣章家渡。受到早已等候在這里的項英、袁國平、周子昆、李一氓、陳毅和軍部、東南局干部及教導總隊學員代表的熱烈歡迎。上岸后,項英等請周恩來騎馬,周堅持和大家一起走。章家渡到云嶺有15華里,他們一路上邊走邊說,談笑風生。
周恩來在新四軍中緊張工作20天,順利完成預定的任務。3月14日,軍部舉行歡送大會,送別周副主席。在新村戰地服務團團部門前,周恩來和大家一起合影留念。同周恩來在前排一起合影的有葉挺、項英、袁國平、鄧子恢、周子昆、陳毅、粟裕、賴傳珠、李一氓、朱克靖及德國作家漢斯·希伯等。隨后離開軍部云嶺前往浙江。
葉挺依依不舍地陪同周恩來騎馬先到章家渡,再乘竹筏逆著碧綠的青弋江而行。當天晚上住在小河口軍部后方醫院。
3月15日,又經三門村劉敬之家。劉家用太平猴魁招待,周喝后贊嘆不已。隨同周恩來一行的有十多人,大家無拘無束,說說笑笑。
據劉旭初回憶,當周在他家洗腳時,他向周提出,要求題詞留念。周慨然應允。劉早就準備了宣紙、毛筆,周稍加思索,欣然命筆:
民國二十八年三月十五日
綏靖地方 保衛皖南
為全聯導 為群眾倡
因抗戰機緣來皖南,道出三門,兩遇劉主任及其公子,談及捍衛鄉里,驅逐日寇,大義凜然,亟可欽佩,爰書此應
敬之主任及公子旭初先生之屬
周恩來
當時劉旭初還拿出一個簽字簿,請周在上面簽字。上一欄姓名,周簽了“周恩來”,下一欄從哪里來,工作單位,周寫了“中國共產黨”。周恩來還同劉氏父子談了全國抗日戰爭的形勢。后來劉敬之深有感觸地說,將來天下一定是共產黨的。
周恩來離開劉家前,拿出20元作為飯錢。當時一餐飯即使菜多一些,也要不了10元。劉家執意不收,周非要給不可,互相推讓,爭執不下。劉旭初出了個主意說,把這錢捐給三門小學吧。周馬上表示同意,并且還到小學和師生見了面。
周恩來那么平易近人,劉旭初十分敬佩,當時就要求周帶他到延安去。周說,這里有新四軍,你跟新四軍也一樣。按照周恩來的意見,在父親的支持下,同年7月16日,他就投筆從戎,參加了新四軍,走上革命的道路。
對于周恩來的親筆題詞,劉氏父子十分珍惜,把它裝裱后精心保存,當作傳家寶。
從1938年至1941年皖南事變前,劉敬之一直對過往的新四軍指戰員在食宿上給予幫助。皖南事變后,劉敬之收留、掩護不少失散的新四軍指戰員。他還收養新四軍干部葉進明委托的嬰兒(建國后葉氏父子團圓)。國民黨太平縣政府先后四次逮捕劉敬之,妄圖從他口中得到新四軍的消息。在獄中,劉不畏強暴,大義凜然,與頑固派進行了針鋒相對的斗爭,第一次關押三個月,才被釋放。以后三次劉的態度更加堅定,毫不屈服,雖然吃盡了苦頭,但他認為值得。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劉敬之和全中國人民一樣感到無比興奮。萬萬沒有想到,同年10月,他得到可靠消息,縣政府即將派人前來抓他。他只得連夜只身逃到南京隱居避難。在南京他又想到時在重慶的周恩來,并給周寫了一封信,介紹了皖南事變后的情況,還送上太平猴魁茶葉。1946年4月22日,周恩來親自寫了回信:
敬之先生惠鑒:
久違道范,只以事忙,未及時修函(問)候為歉。憶遠歲,既兩擾堂階,復多蒙遙赍名茶,隆情厚愛,遂令心焉銘感。頃奉臺函,備悉先生歷年正面強暴,義薄鄉邦,是以招叢忌妒,四構囹圄,然猶持身不阿,未肯青黑隨染。現且貽及七(六)六老兄,無辜待贖,先生迫得遠逃逋藪,避難京都。先生所際,至堪同情,而先生所懷,尤可景仰矣。承示囑托,力之所逮,自當勉為。尚望遠矚民主必勝之前途,續作仗義執言之努力。放眼寬懷,善自珍重,至所盼禱。專此肅復。敬侯。
道安
周恩來這封情深意長的回信,已收入《周恩來書信選集》。劉敬之收到這封希望他相信“民主必勝之前途,續作仗義執言之努力”的寶貴書信,深受鼓舞,一直珍藏著,新中國成立后才獻給有關部門。劉敬之一直在南京經營茶葉,曾任南京茶葉公會主席,為太平茶葉的銷售和發展作出了貢獻。
新中國成立后,劉敬之歷任太平縣人民代表、皖南行政公署委員。皖南、皖北合并恢復安徽省建制以后,1955年2月,劉敬之作為特邀代表出席人民政協安徽省第一屆一次會議,還被安徽省省長黃巖聘為安徽省文史研究館館員等。當時,他雖已75歲,但仍然表示報國不棄“叟翁心”。他一面建議人民政府要重視發展茶葉生產,增產國產名茶太平猴魁,一面重赴揚州整頓茶號,擴大茶葉銷售。
每當有人問劉敬之當年見到周恩來的情景時,他總是感到既興奮又榮幸地說:“周恩來是一個為人誠摯、和藹可親的偉大政治家。他的教誨發人深省,令我終生難忘。”
1965年12月30日,劉敬之因病在南京逝世,享年85歲,著有《八十年的簡憶》一稿。
劉敬之的長子劉旭初,新中國成立后曾任南京市計委副主任。曾寫過《周恩來副主席在三門》一文。2008年周恩來誕辰110周年時,他又撰寫了《太平猴魁人的思念》一文,回憶周恩來兩次到他家,共約四個小時,給他留下深刻的印象。認為周恩來與其父的交往,留下了一代偉人與太平茶商的一段美好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