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崢嶸歲月 > 打造雪楓刀
打造雪楓刀
作者:曹鴻茂 孟秀玲 周善平 責任編輯:黨亞惠 來源:《鐵軍》 日期:2014-06-12 瀏覽次數:7830
1941年8月1日,新四軍第四師騎兵團成立了。騎兵團傾力打造符合實戰而又具有新四軍特色的馬刀,為了表達對彭雪楓師長的感激和尊敬,騎兵們美其名曰“雪楓刀”。好馬、快刀配好鞍,為騎兵團成為鐵騎勁旅打下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揮刀殺敵
新四軍第四師處在淮北平原,為了更有力地打擊敵人,鞏固抗日根據地,彭雪楓師長決心建立自己的騎兵部隊。1941年8日1日,師騎兵團在淮寶縣(今洪澤縣)岔河鎮成立了。
騎兵必須裝備馬刀和馬槍,戰馬也必須配備馬鞍、馬鐙、馬韁繩、馬肚帶、馬嚼子等。剛成立的騎兵團,騎兵們大部分沒有馬刀,僅有的少量馬刀也都是繳獲敵人的,而且十分雜亂。馬裝具也很簡陋,馬鞍有木鞍、皮鞍、鐵鞍和驢鞍,甚至是破麻袋做的,不合馬身,人經常會從馬背上掉下來。馬韁繩有舊皮帶、麻繩和草繩多種,有的馬連馬蹬也沒有。
打制馬刀和馬裝具的任務交給了團供給處。打造這些裝備需要大量鋼鐵,日、偽、頑軍對抗日根據地實行嚴密封鎖,哪里去找那么多的鋼鐵呢?這可難壞了供給處的幾個人。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那些天,他們吃不下飯,睡不著覺,整日為鋼鐵的事發愁。
他們去求助于地方黨政領導。淮北行政公署的劉瑞龍主任、淮北區黨委書記劉子久等都很關心騎兵團的建設。他們發動群眾幫助尋找鋼鐵。有人提供一個情況,國民黨地方政府撤退時,曾把一大批治理淮河的器材沉在洪澤湖東南岸蔣壩鎮邊的一個大水塘里。聽到這一消息,老紅軍出身的師供給處長李作舟來到現場,和群眾商量打撈之事。當時正是寒冬臘月,聽說新四軍騎兵團需要鋼鐵,幾個水性好的小伙子,喝點驅寒的燒酒,穿著短褲潛入水底,摸住器材就用繩子拴住,岸上的群眾使勁往上拉。鋼鐵就這樣解決了。
馬刀是騎兵的重要武器,近距離作戰時比槍的作用還大。如何打造出符合實戰而又具有新四軍特色的馬刀呢?
周純麟團長親自組織開會,反復研究,決定博采眾長。他讓供給處想方設法找來各式各樣的馬刀,有蘇軍用的高加索式,有青海馬步芳騎兵用的,有日軍騎兵用的,還有東北軍騎兵用的,甚至連步兵使用的大刀片也一一收集來。在吸收他人長處的基礎上,周團長親自動手畫刀樣圖,供給處把多份設計的刀樣圖送到老騎兵們手里,反復征求意見,還打出幾把樣品試用,最后周團長一錘定音。
這種具有新四軍特色的馬刀樣式,刀身頎長,約一指寬,刀背輕薄,比青海馬步芳騎兵用的馬刀長10厘米,比日軍馬刀長5厘米,并帶護手圈,因而輕捷靈便。實戰中,敵人的馬刀未到,我軍馬刀已劈中敵人。
供應處的同志開始忙碌起來。他們分頭到洪澤湖周圍的高良澗、岔河、青陽等集鎮找來鐵匠,在大李集附近支起鋪子,燃起熊熊的煉鐵爐,按著設計要求,開始打造馬刀。
周團長又對馬刀的質量提出了具體要求:馬刀必須非常鋒利,一刀劈下去,能把兩個疊起來的銅板劈成四瓣,而刀刃沒有一點缺損和卷口,才算合格。他要求供給處的同志對打出的每一把馬刀都要親自驗收,不合格的重新回爐。
雪楓刀
不久,一把把新式馬刀發到了騎兵們的手里。馬刀雪亮熠熠閃光,刀身頎長靈巧俊秀、刀背輕薄刀鞘微彎,刀刃鋒利無比。騎兵們拿在手里愛不釋手,精心在刀把上纏上布條,并給馬刀起名為“雪楓刀”,表示對彭雪楓師長關懷騎兵團建設的感激和尊敬。團直屬隊指導員王開一為此編寫了一段快板:
雪楓刀,明晃晃,千錘百煉是好鋼;
一馬撲到敵陣前,勢如破竹誰能擋;
殺了東西南北趟,好比關公斬蔡陽。
打了馬刀又打造馬裝具。每打出第一件,總是又找團領導,又找老騎兵,在馬身上試,反復征求意見,有了缺點就改進。就這樣,一批批的馬鞍、馬蹬和馬嚼子被打造出來了。
為了制作馬韁繩、馬肚帶、馬墊子、馬被套等裝具,他們在洪澤湖西邊人跡罕至的白臺子,設置了一個小型后方基地,動員了一批軍人家屬和群眾到那里動手縫制。
馬裝具逐步配套起來,全團整齊劃一,煥然一新。騎兵們高興極了:“這下子可像正規騎兵部隊的樣子了!”
好馬、快刀配好鞍,為騎兵團成為鐵騎勁旅打下了堅實的物質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