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特稿 > 黨的陽光開啟我人生航程——回憶在新四軍戰地服務團兒童隊的歲月
黨的陽光開啟我人生航程——回憶在新四軍戰地服務團兒童隊的歲月
作者:顏飛 責任編輯:束華靜 來源:《鐵軍》 日期:2014-06-11 瀏覽次數:7828
1938年2月初,我隨同一些抗日知識青年,從湖南益陽到長沙,經地下黨同志聯系,介紹到八路軍長沙辦事處。
初到南昌新四軍軍部
辦事處將年歲大一些的青年送到延安,把我和拱樹人兩個十四五歲的少年,送到南昌新四軍軍部。那一年我剛14歲,這時的新四軍軍部才成立一個多月。我們在副官處休息兩天,就分配到戰地服務團第六隊:兒童隊。
在團部報到時,受到白丁秘書長等領導同志的熱情接待,給我們簡要地介紹了戰地服務團及兒童隊的情況。其他領導同志,也對我們講了一些歡迎和鼓勵的話,強調戰地服務團就是一個學校,要有好學上進的精神;同時又是一個為戰地服務的工作隊,要有艱苦奮斗的精神。當時六隊隊長是明仁宗。到了兒童隊就像到自己家一樣,受到隊里同志們的親切接待,安排了住宿,大家過得很愉快。
年紀大一點的團員有:卓壽文、鄧昌靜、朱錦輝、德瑞等十余位同志。后來又增加一些新同志,共20 多位,組成兩個分隊,分隊長是卓壽文和拱樹人。全隊除隊長外,年齡最大的十五六歲,最小的只有七歲,名字叫建坤,還有一個八歲的叫阿福,都是革命先烈的子弟。入隊后不久,就發了兩套童子軍式的服裝,配戴第四軍戰地服務團的圓型胸章,全隊同志相互欣賞,覺得都很英俊,大家非常高興,并感到光榮。
兒童隊初期活動主要是學習。學唱歌,學跳舞。歌曲有《義勇軍進行曲》《新四軍軍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大刀進行曲》《游擊隊歌》《五月的鮮花》《誰說我們年紀小》《童子軍歌》等,舞蹈有《兒童舞》《紅小兵舞》《海軍舞》《騎兵舞》《空軍舞》《童子軍舞》《小放牛舞》等。每周還有一到兩次的文化和政治課,及“怎么做兒童的抗日宣傳工作”等專題講座。任職教員除隊長外,主要是請其他男女生隊一些有專長的大哥哥大姐姐來擔任。兒童隊的生活抓得較緊,每天要出早操、晚點名,每周要開一次生活會。
入團初期,也就是在南昌這一個多月的時間,我的人生開始了新的航程。我覺得好像是到了另一個世界,接觸的人都很和氣親熱,面帶笑容,誠懇待人,很有禮貌,充分體現了革命大家庭中的溫暖。記得一次在戰地服務團駐地院子內,見到項英副軍長、袁國平主任、鄧子恢副主任,他們問寒問暖,關心愛護兒童隊的同志,像長輩一樣,都很平易近人。
在南昌,兒童隊冒著大雪,多次參與戰地服務團組織的慰問隊,到一些醫院為傷病員慰問演出。一些國民黨軍傷員看了演出很受感動,有的說“你們真是好樣的,從來沒有看到這么好,這樣親切,鼓舞斗志的演出”。有的高呼:“擁護團結抗日!”“我們要早日返回前線!”“堅決打倒日本帝國主義!”
在安徽巖寺
4月初,戰地服務團隨同軍部離開南昌,到安徽巖寺集中。在集結部隊期間,我們又學習了《目前形勢與任務》《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等文件,兒童隊同戰地服務團其他隊的同志,經常為部隊和當地群眾露天演出。
我在巖寺,曾經見到兩位一起從益陽來投軍的老鄉,一個姓郭的在軍部電話班,一個姓符的在軍政治部警衛連。我們雖然都很想家,思念鄉親,但能互相勉勵,都知道部隊即將繼續東進,深入敵后,這是最光榮的革命行動!
軍部機關和戰地服務團兒童隊,從南昌到巖寺主要坐的是火車,步行的路程不多,但即將從巖寺出發,要經太平到涇縣茂林、云嶺地區,全部都要靠步行,每人都要背自己的被包。但因離家越走越遠,不僅年幼的想家,許多年長一些的同志也不同程度地想家。因此,兒童隊面臨的這次長途行軍任務是很艱巨的,特別是對幾個年齡較小的同志,怎么解決連續長途行軍不掉隊,是大家都很關心的問題。
我記得有這么幾件事情,首先,領導允許我們同家里和親友通信,盡可能幫助解決實際困難,這對穩定情緒起了一定的作用。對我來說,我的老家曾來信,要我安心在部隊,同時也提到國民黨政府要抽壯丁的事,規定要“三丁抽一,五丁抽二”。我家有五個兄弟,要抽兩個去當兵。鄉公所說,雖然現在國共合作抗日,但參加新四軍、八路軍的人,要有正式證明才能算數。我向隊長匯報后,戰地服務團團部負責人以新四軍政治部鄧子恢副主任的名義,寫了我是新四軍戰地服務團團員的證明。
戰地服務團在行軍中
在部隊行進過程中,軍政治部和戰地服務團的領導經常進行簡短的思想動員,主要是講行軍中的有關注意事項,強調要發揚革命大家庭中的團結精神,要主動幫助身體弱的同志背被包等。記得一次軍政治部各直屬單位集合時,袁國平主任還親自作了十分鼓舞士氣的講話。他操著湖南口音說:“同志們,我們馬上就要出發了,今天的路程較遠,70余華里,氣候又不太好,雨季已開始,途中要經過太平縣,附近有友軍的駐地,全體同志都要牢記我們是鐵的新四軍,一定要注意軍容風紀,不要掉隊,大家要互相關心,發揚團結友愛,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戰地服務團其他隊的大哥哥大姐姐,就經常幫助兒童隊背被包,拿東西,我們非常感動。
行進中的空閑時間,或在部隊短暫的休息時間,戰地服務團兒童隊也經常參與組織軍民聯歡會,在演出節目的前后,宣傳我軍東進抗日,堅決執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及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強調密切軍民關系等內容。這些活動,對沿途的群眾和友軍的影響很大,他們贊揚我軍是“文明之師”,使沿途不斷掀起團結抗日的熱潮。
我們自5月上旬從巖寺出發,經過半個多月的斷續行軍,于6月初到達目的地南陵土塘。這里是一個山清水秀、物產富饒的地方。由于當地群眾對我軍的擁護與愛戴,伙食搞得較好,雖然每人每天只有一角五分錢伙食費,每人每月發一元五角錢的零用費,但能吃得有葷有素,還有大米飯,早餐經常還有油條吃,所以大家的情緒很高,身體很好。
在云嶺新四軍軍部
戰地服務團8月移駐涇縣云嶺后,很快就掀起了一股學習的熱潮,除了出早操、練習隊列動作等活動外,主要是學習毛主席的《目前形勢與任務》《論持久戰》等著作,同時要求各隊根據實際需要,抓緊組織自己的業務學習。兒童隊的同志大多數是來自江西、福建、湖南的紅小鬼,文化程度參差不齊,方言較重。團里委托第五隊(女生隊)王于耕同志給兒童隊上文化課。她的文學和語言水平很高,普通話講得也好,記得頭一課就是給我們講國語,讓我們怎么克服方言,學講普通話等常識。她給兒童隊講了幾次課后,我們都稱她為王老師,全隊都很愛聽她的課,講得很實際,簡明易懂,給我們幫助很大。
后來,戰地服務團又提出下部隊、到前線的號召。我曾同兒童隊的幾位同志和另外隊的一些人組成工作組,到三支隊政治部協助做部隊青年文藝工作,主要是教唱歌、跳舞,集中訓練一些骨干,以便開展軍人俱樂部的活動。在三支隊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譚震林政委,盡管他的工作很忙,可他像慈父一樣,經常關心并看望工作組的同志,給我們很大的鼓勵。有一天午休時,他在支隊司令部附近散步,遇到幾個紅小鬼正在買熟玉米吃,他和藹地上前制止。因正值盛夏季節,那些熟玉米被蒼蠅叮過,易傳染上疾病。
在三支隊工作一個多月,我和兒童隊的同志奉命提前回軍部戰地服務團,迎接新的學習任務。由上海地下黨介紹來的一大批男女知識青年,其中也有幾十名少年,延安也派來了一批軍政干部,全部進入由軍部教導大隊擴建的教導總隊,周子昆副參謀長兼任總隊長。軍部決定將戰地服務團兒童隊和上海來的幾十名青少年,組成教導總隊三大隊第九隊(第八隊是女生隊)。我們愉快地離開了戰地服務團,走上了新的學習崗位。
回顧我在戰地服務團第六隊(兒童隊)的情況,雖然只有半年多的時間,但卻是我參加革命工作的起點。黨的陽光開啟了我人生的航程!
(嚴紅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