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綿綿思念 > 他送九十七位烈士回了“家” ——湖北赤壁市病休老民警共產黨員余法海真情人間
他送九十七位烈士回了“家” ——湖北赤壁市病休老民警共產黨員余法海真情人間
作者:余瑋 責任編輯:魏冉 來源:《鐵軍》 日期:2014-06-20 瀏覽次數:7829
余法海
湖北,赤壁,羊樓洞142座烈士墓。76歲的楊寶山熱淚盈眶。
“哥,我來看你了。來之前,我到墳上跟咱爸咱媽說了,如果知道你葬在烈士陵園里,咱爹咱媽也會安心了。”老人癱坐在墳頭,右手撫摸著石碑,喃喃著。整整60年后,這位來自內蒙古赤峰市的志愿軍老戰士,終于和同年參軍的哥哥再次相逢。雖然,他們之間隔著一塊冰涼的石碑。
讓楊寶山尋親圓夢的人,就是遠在千里之外的湖北赤壁市病休老民警、共產黨員余法海。正是因為他的義舉,這片墓地才得以慢慢被世人知曉,在他的促動下,烈士們才有機會魂歸故里。
這位自費為烈士尋親萬里行的器官移植患者,只為多年前自己在烈士墓前的一句承諾,他把為烈士尋親當成了自己生活的全部,成了“尋親專業戶”。他的故事被人稱現實版的《集結號》,他本人則被譽為現實版的“谷子地”。
1951年,抗美援朝戰爭進入到最緊張時刻,駐扎在羊樓洞的四野第四十軍第一一九師獨立四團離開駐地赴朝參戰。湖北省軍區接到上級命令,在獨立四團空出的營房組建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六十七預備醫院”(野戰醫院)——醫院屬團級建制,該醫院前后收治剿匪和朝鮮前線轉送來的3100多名傷病員。戰事吃緊時,血漿來源有限,羊樓洞村有一半人曾多次為傷員無償獻血。
了解了羊樓洞墓地的真相,余法海的心情不僅沒有輕松,反而更加沉重了——根據墓地周邊老百姓的反映,半個多世紀過去了,沒有一個烈士親屬前來祭奠掃墓。“一定要為這些英烈們做點什么,不然心里總感覺不安!”為長眠在羊樓洞的英烈們尋找親人的念頭,就在這一刻涌上了余法海的心頭……
為烈士尋親的他干過“丟人現眼”的事
2006年的一天,余法海家里來了一位陌生老頭,自稱劉耀,家住河南武剛,64歲。其父劉宜齋1948年入伍,1951年赴朝,隨后沒了音訊。其叔也是軍人,南找北尋沒結果,彌留之際交待:“娃啊,你爸是軍人,我沒找到,你要想法找到!”劉耀又找了11年,直至收到余法海的信。
一到湖北羊樓洞,劉耀好像看見了父親一樣,直奔父親的墓而去,一見就跪,一撲就哭,半天頭都沒抬起。劉耀從小就沒見過父親,現在見到的只是個青石碑,就把這個青石碑貼在臉上親。這是首例烈士親人到羊樓洞祭奠。
忠骨埋異鄉,沉睡半世紀。遼寧籍烈士劉樹春的墓位于烈士墓群的第七排第13號。墓碑上記載著:“劉樹春,男,遼東省興城縣曹莊區十八家村人,1948年6月入伍,高射炮三團一營二連戰士,1952年9月10日犧牲,時年32歲。”當年醫院的工作人員安葬烈士們時留下的具體信息為查找提供了方便,然而因為信息有誤也一定程度上制造了尋親的難度。
余法海分析,顯然遼東省是遼寧省的筆誤,他給“遼寧省興城市曹莊區十八家村”寄信,尋找劉樹春烈士親人,可是,現在的曹莊鎮下面并沒有十八家村。他又查閱了現今的行政區劃資料,在臨近曹莊鎮的羊安鄉找到了一個叫“十八家子”的地方。余法海隨后寫信給興城市公安局羊安派出所,請求對方幫助尋找劉樹春烈士的親人。最后終于找到了。當年,劉樹春沒有音信后,親人們曾向民政部門說明情況,得到的答復是失蹤人員的親屬無法申請烈屬。任誰也沒有想到,劉樹春和141名烈士就長眠在湖北省赤壁市羊樓洞的崇山峻嶺中。劉樹春的侄兒劉利中說:“這50多年里,伯父的下落一直是個謎,我們不相信伯父如果活著會不和家人聯系。現在,得知伯父作為烈士被安葬在湖北,我們終于沒有遺憾了。”
2007年的一天,外出尋親的余法海返程途中突遇傾盆大雨,渾身濕透,冷得牙齒直打顫,在當地一家醫院住了三天三夜,病情得到了控制,但錢花光了,連搭車的錢都沒有了。到民政救助站去要人家資助嗎?伸手找火車站討嗎?多丟人哪,不能那樣做!余法海更不敢把自己生病的消息告訴家里,一旦家人知道了,會從此阻止他外出尋親。余法海曾經在火車站附近當過派出所所長,干警察40多年,從沒想過自己會扒車逃票,但這一回的確是沒錢回家了。說到這,余法海一臉愧疚:“一輩子沒干過這么丟人現眼的事!”
找回屬于烈士的尊嚴和榮耀
2008年,余法海被評為“全國十大真情人物”。在上海電視臺直播現場,一名觀眾突然沖上前臺跪在他的面前,連聲喊“恩人”。主持人和余法海都驚愕不已,直到這名觀眾從口袋里掏出一捧土,拜托余法海將它灑在羊樓洞烈士墓華久印墳上時,余法海才明白他就是華久印的親人。
1947年,華久印入伍,打仗很勇敢,在部隊還是輪訓隊區隊長。1952年6月9日犧牲時22歲。142個烈士墓碑中,有關華久印的碑文中記述“薊縣第九區王官屯人”。
2007年10月的一天,媒體尋親團的車子艱難地行駛在奔往薊縣的路上。好不容易到達薊縣馬伸橋鄉王官屯,幾經找尋,終于有一位上了年歲的大娘依稀記得,邦喜公路旁的一戶人家好像姓華。于是,媒體尋親團趕往山腳下的那個院子。
院子的主人是一位姓蔡的大娘,聽到媒體尋親團成員口中“華久印”三個字,80多歲的老人先是愣了一下,然后扔下正在洗著的衣服,把媒體尋親團領進屋。東廂房的墻上掛著一個老式的鏡框,里面鑲嵌著一張已經變黃的革命軍人證明書。指了指這個鏡框,蔡大娘就一下子坐在了土炕上,并撩起衣服擦著眼角。原來蔡大娘就是華久印的大嫂,而華久印的母親、大哥都已經去世了。
大約是1952年的時候,家里突然收到了一個包裹,里面有一張華久印的犧牲證書、鋼筆和筆記本等遺物,從上面的記錄來看,華久印已經犧牲,而且埋葬在湖北省,但具體因為什么犧牲,埋葬在什么地方,他們誰都不知道。
為此,“全國十大真情人物”頒獎晚會現場出現了感人的一幕。尋親過程中,余法海吃過的苦,流過的淚,無法用言語來表達,但這些在烈士親人跪地謝恩的一剎那都煙消云散。雖然他曾經三次準備放棄尋親之旅,但是天津籍烈士華久印的親人跪謝的場景一直在他腦海縈繞,讓他不能釋懷。來到這位烈士的墓前,余法海說:“那一跪,我知道自己無法卸下繼續尋親的重任。”
每找到一位烈士親人,余法海就會在“尋親名單”中的烈士姓名前認真地畫上一個五角星。隨著時間的推移,名單上的五角星多了起來,至今,97位烈士找到了自己的“家”。
142塊風蝕殘缺的墓碑,142個鮮為人知的英雄故事,一段封存了半個世紀的歷史。尋親,牽動了不少羊樓洞野戰醫院老戰友的心。2007年清明,野戰醫院健在的10多名老戰士聞訊而至烈士墓地。他們已是風燭殘年,有的行動不便,有的戴著心臟起搏器,互相攙扶著為烈士敬獻鮮花。這些可愛可敬的已是七八十歲的老人們噙著熱淚,用顫抖的聲音齊聲高唱:“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歌聲飄蕩在寂靜的山林,在空中久久回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