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文化村的文明事——江蘇省阜寧縣陳集鎮汪朱村采訪紀實
文化村的文明事——江蘇省阜寧縣陳集鎮汪朱村采訪紀實
作者:王乃頂 顏章才 陸友江 責任編輯:黨亞惠 來源:《鐵軍》 日期:2014-06-27 瀏覽次數:7847
江蘇省阜寧縣陳集鎮汪朱村是聞名遐邇的抗日敵后“文化村”,先輩的救國壯舉,激勵著后代奮發上進。在革命前輩的精神熏陶下,汪朱村涌現了眾多大學生和軍人、干部。
采訪汪朱村第一任兵營長朱學兵
5月的阜寧縣陳集鎮汪朱村,春光明媚。在鄉間小道上,一陣陣麥香令人心曠神怡。汪朱村是聞名遐邇的抗日敵后“文化村”,60多年來,涌現出許多立志報國者。我們此行的目的是尋覓、探訪其中的奧秘。
文化名人走進來
現已92歲高齡的朱學兵,是汪朱村第一任民兵營長。他說,1942年10月的一天,村子里突然出現了許多穿著新四軍軍裝的文化人,他們上衣口袋插鋼筆,戴著眼鏡、手不離書很斯文。
原來,在汪朱村的東西兩頭,駐有新四軍軍部機關和華中局的部分人員。他們當中有阿英、彭康、李一氓、范長江、李亞農、車載、王闌西等。這些文化人根據蘇北抗日根據地的實際情況和需要,把附近的農村青年組織起來,分成文化組和教育組。文化組的任務是自編自演抗日歌曲、戲劇,進行文化宣傳。演出的主要劇目有《陰陽界》《人面獸心》等,內容是揭露國民黨頑固派消極抗日、積極反共、實行苛捐雜稅、抓壯丁搶糧食等罪行,使廣大農民受到正反兩面教育,提高階級覺悟。教育組的任務是組織少年兒童學文化、開展成人掃盲教育等。新四軍政治委員劉少奇住在汪朱村,村民們經常看到他在四合院內挑燈夜讀,留下了極深的印象。
朱學兵告訴我們,這批新四軍的文化人,雖然在汪朱村居住的時間不長,但他們給子孫后代留下了一筆巨大財富:“干革命沒有文化不行。”
救國壯舉激后人
60多年過去了,先輩的救國壯舉,激勵著后代奮發上進,為家鄉人民爭光。如今的汪朱村有三多:
大學生多。據統計,只有1900余人的汪朱村,先后走出了330多名大學生,平均80%的家庭有大學生。他們當中不少人考入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國防科技大學、上海復旦大學乃至英國牛津大學等著名院校。其中劉少奇房東湯三奶三個女兒分別考上國防科技大學、北京大學及解放軍南京政治學院。
當兵的多。汪朱村的后代,在革命前輩精神熏陶下,立志報國的愿望強烈,當兵熱情經久不減,獻身國防欲望高。據統計,目前汪朱村有300余人當過兵或正服現役,95%以上的家庭都是軍屬。汪朱村現有黨員116人,其中退伍軍人黨員占60%。
出干部多。該村涌現出師職干部3人,團職干部6人,現役干部10多人。他們在國防戰線上默默奉獻,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村規民約為報國
汪朱村為啥有那么多立志報國者?
首先是注重革命傳統教育。村干部經常對青少年講劉少奇等新四軍老一輩刻苦學習、“湖海藝文社”如何進行創作、新四軍如何創辦“草棚黨校”帶領村民學習的故事,使汪朱村成了紅色旅游景點。
其次,充分發揮“青年民兵之家”作用。該村民兵圖書室有1000多種各類書籍,劉少奇、陳毅、黃克誠等革命家在該村戰斗學習的故事,在書架上琳瑯瞞目,供廣大青年閱讀,讓他們吸取豐富知識,激發報國熱情。
再次,村里形成不成文的村規民約:哪家孩子考上大學,由村領導請學生父母、爺爺奶奶等合影,村里放專場電影;哪家孩子光榮入伍,全家披紅戴花,召開村民會歡送,敲鑼打鼓給新兵送紅包。還有該村有志青年考取名牌大學、在部隊立功授獎,村干部把喜報敲鑼打鼓送到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