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強大海軍是大國標配
強大海軍是大國標配
作者:杜文龍 楊王詩劍 責任編輯:王月紅 來源:《鐵軍》2014年第4期 日期:2014-06-30 瀏覽次數:7845
回顧歷史,不難發現,伴隨著人類工業文明從陸地延伸到海洋,國家實力與海上力量的聯系愈趨緊密,而海上力量的核心就是海軍。“海軍強則海權興,海權興則國家興”,世界格局的發展歷程已經充分證明,強大的海軍是大國必要并且專屬的軍力配置。
中國海軍艦艇編隊航行
自15世紀初起,鄭和先后率領200多艘海船、2.7萬余人七次遠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向世界展示了明朝的強盛國力;18世紀初,大英帝國的皇家海軍馳騁江海,所向披靡,直接推動了殖民主義的瘋狂擴張和經濟掠奪政策,間接促進了資本主義的迅猛發展;二戰結束后,美國海軍的艦艇航跡遍布世界各大洋,肩負著“全球到達”的戰略使命和任務,為維護美國國家利益提供了強有力的軍事支撐。
回顧歷史,不難發現,伴隨著人類工業文明從陸地延伸到海洋,國家實力與海上力量的聯系愈趨緊密,而海上力量的核心就是海軍。“海軍強則海權興,海權興則國家興”,世界格局的發展歷程已經充分證明,強大的海軍是大國必要并且專屬的軍力配置。
建設強大的海軍是奠定大國地位的必然要求
軍事力量是大國確立并保持其地位的基礎,國家只有憑借強大的軍事實力才能取得大國地位,失去軍事上的優勢也意味著大國地位的喪失。海軍是表達國家意志、實現國家戰略的重要力量,既要捍衛國家領海主權和海洋權益,維護國家日益發展的海洋產業、海上運輸和能源資源戰略通道安全,還要根據國家政治、外交的需要履行各種國際義務,參與海上維和、海上反恐、海上人道主義救援、軍事外交等行動,涉及的內容和區域十分廣闊。在全球化浪潮席卷的今天,世界一體化趨勢愈發明顯,國家間的利益關系相互交織,海洋通道的戰略意義凸顯,海上軍事力量對確立大國地位越來越具有決定性的作用。17世紀末至18世紀初,人口不到200萬的蕞爾小國荷蘭興起。荷蘭的海運業極為發達,它擁有1.6萬多艘商船。以此為基礎,荷蘭建立了龐大的海軍艦隊,其海軍艦船數量比英、法兩國海軍的總和還要多。
美國崛起為世界大國,也是以強大的海上軍事力量建設為基礎的。19世紀末“制海權”理論問世,得到了當時羅斯福政府以及后繼歷屆政府的認可和重視,美國從此開始大力發展海軍。如今游弋在全球海域里的美軍現代化戰艦,時刻關注著各地區的政治、軍事和經濟動向。這種獨特的“以點控面”式軍力部署,是其他軍種所不具備的。一旦世界某個地區發生危害美國國家利益的事件,美國海軍隨時可以做出快速反應。
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經濟高速發展,迅速崛起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并有專家預測中國經濟有望在2020年超越美國。同時,我國年對外貿易額超過2萬億美元,對外貿易依存度在60%以上。切實維護海上通道安全,對保障國家經濟安全,維護大國地位至關重要。
近年來,中國加快了海軍現代化建設的步伐,新型艦艇陸續下水,特別是遼寧號航母正式入列,殲—15艦載戰斗機成功起降,舉世矚目。而中國海軍赴亞丁灣、索馬里海域護航,是中國首次使用軍事力量赴海外維護國家戰略利益,是中國軍隊首次組織海上作戰力量赴海外履行國際人道主義義務,更是中國海軍首次在遠海保護重要運輸線安全。這一舉動既標志著我國國力的強盛,也見證我國海上力量不斷發展壯大。
大國的優勢實力是建設強大海軍的根本保障
海軍是知識密集、資金密集、高度合成的高技術軍種,武器裝備科技含量高、消耗經費多,人才培養周期長、專業性強,沒有雄厚的國力是無法支持其大規模建設和持續發展的。信息化條件下,海上作戰防御縱深加大,戰場范圍空前廣闊,對海軍的武器裝備和戰斗人員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世界大國擁有一般國家無法比擬的經濟、科技、人力等巨大優勢,具備建設強大海軍的基本條件和實際能力。美國海軍之所以獨霸全球,很大程度上是憑借其超強的經濟實力做后盾的。戰后美國軍費一直維持在極高水平,在2012年公布的年度軍事預算最高的15個國家排名中,美國軍費的開支超過了排名緊隨其后的10個國家的軍費總和,并且1991年以來,無論是數量還是占整個軍費的比重,除2004年以外,均是享有“第一軍種”稱譽的海軍排在首位。這樣巨額的軍費投入為其海軍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經濟動力。同時,美國還是科技創新大國,所得成果均遙遙領先其他各國。據美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統計,2005年,美國在美國專利與商標署、歐洲專利署獲得的專利達87103項,占世界各國在美歐獲專利總和的44.2%。世界銀行《2008年世界發展指標》顯示,2005年美國在權威科技刊物發表論文205320篇,相當于日、英、德、中、法5國的總和。長期以來,諾貝爾獎多數為美國人所獲得,2013年諾貝爾三大科學獎大都被美國科學家收入囊中。強大的科技創新能力和高素質的科學家團隊為美國軍事發展提供了強勁的科技動力。美軍新研制建造的福特級航母,規劃在2058年前建造10艘,取代現役尼米茲級航母。其中首艘”福特”號已于近日下水,耗資約137億美元,采用了多項劃時代的革命性新技術,可以想象,未來如期服役后,美國軍事實力將會有新的重大飛躍。
強大的海軍是維護大國長久利益的重要基石
大國在全球范圍內具有廣泛的利益,強大的軍事力量是維護國家利益的重要基石。海洋是延伸距離最長、最方便快捷的軍事交通線和最廣闊的戰略機動空間,海軍可以借助海洋這一公共通道和戰略空間合法地超出國家政治邊界行使多種職能,在連通的海洋環境中部署投送軍事力量,具有在任何地理環境中所不能比擬的優勢。一方面,海軍獨特的海上機動能力和平臺化作戰保障能力對維護國家政治利益,宣揚領土主權具有重要意義。大國的世界影響力非凡,承擔的國際義務與責任較一般國家要多,面臨的海洋外交紛爭也更多,特別是在海上疆界劃定、島嶼主權歸屬等國家領土問題上矛盾突出,發生局部軍事沖突的可能性時刻存在。強大的海軍能夠公開展示武力,牢固控制爭議海域,由此帶來的威懾作用對遏制戰爭或者平息爭端十分有效。俄日在“北方四島”主權問題上的爭端由來已久,但實際控制權始終牢牢掌握在俄手中。究其原因,就是俄不斷在該片海域加強軍備建設,憑借強勢的海軍艦隊宣告力量存在。今年更是計劃將素有“航母殺手”之稱的“烏斯季諾夫元帥”號導彈巡洋艦增派到太平洋艦隊,并且從法國購買的4艘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中的2艘也將部署在此。日方雖一直對俄進行強烈譴責,但苦于軍事力量未延伸至此,所以也只能望島興嘆。
另一方面,海軍的實時到達和長線控制能力在維護國家經濟利益,確保海洋通道安全上作用顯著。面對工業化帶來的陸地資源枯竭、環境破壞,并由此帶來的陸地生命支撐系統衰退的巨大壓力,促使人類加快全面開拓新的生存與發展空間的腳步。未來大國經濟安全的維系,將突出體現在支撐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海洋資源的保有和開發,對外貿易海上運輸通道、石油航線以及海上環境保護的安全。強大的海軍能夠在事關國家重大經濟利益的命脈要道上彰顯長期的軍事力量存在,震懾沿途的不安全因素,由此產生的經濟效益十分可觀。當前,我國外貿總量的86%都要依靠海上運輸線來完成。其中,每天通過馬六甲海峽的船只有60%來自中國,中國80%的石油進口也要依靠該海峽來完成運輸,在這條航線上的物流近萬億美元。自2008年以來,我國海軍在亞丁灣、索馬里海域不間斷的護航行動保證了這條海上運輸線的安全,同時也在一定層面上穩定和提升了大家對這條藍色商路的“信心”。
當然,由于每個國家所處的地理環境不盡相同,對海軍建設的規劃戰略不可盲目跟隨和復制,要注重謀劃發展符合本國國情和具有自身特色的海上軍事力量。我國是一個海洋大國,海洋利益的得失直接影響著國家政治、經濟、安全和文明的進步。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發展海洋經濟,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堅決維護國家海洋權益,建設海洋強國。”海洋大國向海洋強國的轉變必須有與其地位相適應的強大海軍作為戰略支撐。國家要著眼打贏信息化條件下的局部戰爭,籌劃加快海軍建設轉型,形成赴遠洋開展軍事訓練常態化機制,著力培養海上聯合作戰指揮人才,打造高技術士官隊伍,進一步豐富和拓展“近海防御”的戰略思想,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同時,面對日益增多的非傳統海上威脅,主動拓寬海軍職能,積極參與國際聯合行動,在實際任務中錘煉作戰能力,檢驗訓練效果。真正做到,“國家利益拓展到哪里,海軍力量就跟隨到哪里”。只有“蔚藍色”的國家才是世界大國。
(杜文龍為著名軍事專家。楊王詩劍為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