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綿綿思念 > 新四軍老戰士父子接力義務為烈士守墓六十載
新四軍老戰士父子接力義務為烈士守墓六十載
作者:柏華基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2014年第4期 日期:2014-07-09 瀏覽次數:7827
在革命老區江蘇省泗洪縣,有一位86歲高齡的新四軍老戰士金立珍,父子接力,義務為長眠在洪澤湖西岸應山抗戰烈士公墓的烈士義務守墓60載,在當地傳為佳話。
又是一年清明節,又到祭奠先人時。
在革命老區江蘇省泗洪縣,有一位86歲高齡的新四軍老戰士金立珍,父子接力,義務為長眠在洪澤湖西岸應山抗戰烈士公墓的烈士義務守墓60載,在當地傳為佳話。
作為革命老區的泗洪,是全國19個抗日民主根據地之一,也是新四軍四師師部所在地,劉少奇、陳毅、鄧子恢、張愛萍、張震、劉瑞龍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在此戰斗、生活過,彭雪楓、江上青等3000多位烈士長眠在這塊熱土上。抗日戰爭期間,這里發生大小戰斗上百次,其中的血戰朱家崗被寫進軍史。就在那場戰斗中,我四師九旅部分將士負傷后被送往洪澤湖西岸的后方醫院治療,一部分重傷員在救治過程中犧牲,被安葬在并沒有山的應山,一共83位,最大的不到35歲,最小的15歲。
1953年底,金立珍回家探親時,看到應山烈士墓地雜草叢生,周邊村的豬、牛、羊都會散放在墓區,一直沒有人管理,心里很不是滋味。他找到大隊高書記,要求地方把應山烈士墓管起來。高書記說沒人敢看。金立珍說,如果真的沒人看,我做家父的工作。
金立珍回家動員父親金永安為烈士守墓,老人欣然同意。金永安為83個墓一鍬一鍬培土,然后栽些松樹,還弄些花草,管得有條有理。
1958年4月,金立珍從部隊復員回到家鄉。除了忙農活外,時常到墓園幫助父親管理,父子倆共同承擔起為烈士守墓的責任,一干就是21年。
時間來到了1975年,金永安病重期間交代金立珍,應山烈士陵園,我們金家要給他管下去,世世代代管下去。不要忘記烈士啊!沒有他們哪有我們今天!
就這樣,金立珍從老父親手中接過了義務看護陵園的擔子,一干就是39年。期間,他找到當地民政部門對陵園進行了重新維修,并修建了紀念塔,使應山烈士陵園成為當地一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在金老的影響下,這個洪澤湖畔的抗日烈士公墓也成為周邊群眾心目中的“圣地”,每到清明,周邊群眾和中小學生自發前來為烈士掃墓,緬懷革命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