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堅持用鐵軍精神建設校園文化 ——鹽城紡織職業技術學院辦學實踐
堅持用鐵軍精神建設校園文化 ——鹽城紡織職業技術學院辦學實踐
作者:藺俊 馮曉崢 責任編輯:魏冉 來源:《鐵軍》 日期:2014-08-11 瀏覽次數:7823
鹽城因鹽而得名,鹽阜革命老區因新四軍而名揚四方,鐵軍文化已成為鹽城紅色文化的特色資源,鐵軍精神已深深扎根于鹽阜大地。鹽城紡織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學院)地處鹽阜革命老區,在近半個世紀的辦學歷程中,始終用鐵軍精神建設校園文化,并作為服務地方經濟的精神動力,探索了一條跨越式發展道路。
傳承鐵軍文化 凝煉校園精神
校園精神是一所學校在一定社會歷史條件下,辦學理念和優良校風的長期積淀,是一所學校存在的靈魂,是推動學校發展的動力源泉。校園精神深受地域優秀文化的滋養,是對地域優秀文化的傳承和弘揚。
2004年7月,江蘇省鹽城紡織工業學校和鹽城輕工業學校合并組建鹽城紡織職業技術學院。為了統一思想、凝聚人心,先后組織廣大師生員工開展了以總結提煉校園精神為主題的思想教育大討論。“光榮北伐武昌城下,血染著我們的姓名;孤軍奮斗羅霄山上,繼承了先烈的殊勛……”這首雄壯豪邁的《新四軍軍歌》不僅記載了新四軍的奮斗歷程和豐功偉績,而且向人們昭示了偉大的鐵軍精神。艱苦創業、自強不息是鐵軍文化的深刻內涵,是鹽阜人民的寶貴精神財富。針對學院地處經濟欠發達的蘇北地區、服務紡織服裝行業的客觀實際,經過公開征集、廣泛研討,全院師生員工形成了共識:學院精神和鹽阜革命老區精神一脈相承,其精神集中體現在“艱苦創業、自強不息”八個字上。多年來,學院大力弘揚“艱苦創業、自強不息”的校園精神,構筑起全院師生共同的精神家園,并將其融入到學院改革、建設、發展的各項工作之中,融入到師生員工學習、工作、生活之中。在新校園建設中弘揚這種精神,學院領導、部分中層干部和新校園建設辦的同志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吃住在工地,沒有節假日。在這種精神的鼓舞下,全體黨員干部在黨建迎考工作中主動放棄休息時間,齊心協力,全力以赴,并最終實現了黨建迎考的“優秀”目標。
開展教育活動 發揮先鋒作用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新四軍將士當年一個個不怕犧牲、沖鋒陷陣、甘灑熱血的光輝形象,深深影響和激勵著一代代鹽阜兒女。學院以新四軍紀念館為教育基地,以革命先烈為學習榜樣,適時開展具有時代特征、地方特色、學校特點的黨員教育活動,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切實增強黨組織的生機與活力,使廣大黨員成為推動事業發展的中堅力量。
2005年下半年,學院組織開展了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2007年下半年,學院組織開展了學習貫徹十七大精神活動;2008年上半年,學院組織開展了“深入解放思想、推進科學發展”教育實踐活動;2009年上半年,學院組織開展了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2010年,學院以創建“五個好”先進基層黨組織、爭當“五帶頭”優秀共產黨員為主要內容,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
在這些活動中,除了學習指定的文件以外,主要是學習新四軍的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堅定信念、奮勇爭先的自我犧牲精神。通過學習動員,實現了提高黨員素質、加強組織建設、改進工作作風、促進各項工作的目的。全院黨員、干部理論聯系實際,就學院新一輪發展目標思路進行深入研討,形成了創建省級示范高職院的共識。
創新發展思路 彰顯辦學特色
創新是促進事業發展的不竭動力和永恒主題。新四軍由弱變強、不斷發展壯大的歷史告訴后人,正是他們堅持從實際出發,善于正確理解和創造性地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不斷開辟新的革命根據地,從而書寫了一個又一個以弱勝強的戰爭奇跡。這種因地制宜、因時而變的開拓精神,啟迪人們一定要解放思想、革故鼎新,以特色求發展,以創新激活力。
建院之初,學院及時研究制定了“瞄準一個目標,實現兩個轉變,實施三大建設,推進四項改革”的工作思路,精心組織教育思想大討論,明確了“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育人為根本,以能力為本位”的辦學指導思想,找準了“立足鹽城,服務江蘇,輻射全國,面向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培養高素質高技能人才”的辦學定位。2008年,學院第一次黨代會提出了大力實施質量立校、特色鑄校、人才強校、創新活校、和諧興校五大方略,努力建設規模適度、條件優良、質量上乘、特色鮮明、環境和諧的具有省級示范水平高職學院的奮斗目標。2010年,學院依據國家、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等文件,集中教職員工的智慧和意愿,歷時半年,數易其稿,完成了學院“十二五”事業發展規劃,提出了“實施五大方略、八項工程”的工作思路,發展方略舉措更加明晰科學。
辦學思路的創新,使學院辦學特色日益鮮明,凝煉了“職業立身、技術報國”的校訓、“和諧、求實、創新”的校風、“厚德、博學、精藝”的教風和“明理、勤學、踐行”的學風;構建了“校外緊密型實訓基地、校內生產性實訓工場、校企共建式工程技術研發中心”的產學研三級平臺;形成了學院主干專業鏈與地方支柱產業鏈“雙鏈對接”、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雙教融合”、畢業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雙證融通”、學校文化與企業文化“雙元互動”的“四雙”人才培養模式。
策應沿海開發 提升服務能力
報國為民是鐵軍精神的出發點和歸宿。當年新四軍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牢記服務宗旨,帶領老區人民開荒墾地,種棉紡紗,克服一個又一個困難,為沿海開發邁出可喜的一步,為我們今天的開發做出了榜樣。
近年來,學院始終緊貼鹽城產業布局,及時調整優化專業設置,設立紡織工程系、機電工程系、化學工程系、藝術設計系、經貿管理系和繼續教育部,開設紡織、服裝、汽車、機電、化工、藝術設計、工商管理等各類專業44個,培養了一大批適應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畢業生就業率多年來一直保持在98% 以上,有相當一批畢業生已經成為本地區紡織、輕工等企業的管理骨干和技術中堅力量,有100多人擔任股份制企業的領導,有200多人自主創業成為民營企業主,為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撐。
學院合并組建六年來,始終弘揚鐵軍精神,服務地方經濟,圓滿完成“十一五”目標任務,推動事業實現了跨越發展。辦學規模迅速擴大,全日制在校生數由不足4000人增加到9000余人,提前達到了省教育廳核定的“十一五”辦學規模。資產總值由5000多萬元增加到4.2億元,建設國家級實訓基地一個、省級實訓基地二個,建成國家級技能鑒定站一個、省級研發中心二個。圓滿承辦全國高職高專院校學生第一屆紡織面料檢測暨第三屆染整專業技能大賽,團體、個人獎均名列第一。2007年學院在全國首輪高職高專院校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中獲得優秀等級,2009年在全省高職高專院校基層黨組織建設工作考核中取得優秀成績。學院先后獲得江蘇省文明單位、江蘇省職業教育先進單位、江蘇省安全文明校園、江蘇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