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我與新四軍 > 劉少奇與蘇北抗戰文藝
劉少奇與蘇北抗戰文藝
作者:孟波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14-08-14 瀏覽次數:7825
1940年3月,我從大別山沖破國民黨的重重阻撓,到達淮南路東半塔集新四軍江北指揮部,第二天就受到胡服(即劉少奇)同志的接見,從此有幸在他的領導下工作。他的諄諄教誨與平易近人樸實無華的作風,使年輕幼稚的我受到莫大的教育。
劉少奇
1940年3月,我從大別山沖破國民黨的重重阻撓,到達淮南路東半塔集新四軍江北指揮部,第二天就受到胡服(即劉少奇)同志的接見,從此有幸在他的領導下工作。他的諄諄教誨與平易近人樸實無華的作風,使年輕幼稚的我受到莫大的教育。
劉少奇說:我們的軍隊沒有文化不行
劉少奇對文化工作和知識分子工作十分重視,他是從中國革命的戰略高度來考慮問題的。早在1940年3月我第一次受他接見時,當我匯報了大別山文化工作的情況后,他就指出,我們的軍隊沒有文化不行,我們從紅軍時期開始,就用文藝形式來進行宣傳鼓動,活躍部隊和群眾的文娛生活。建設抗日民主根據地,也離不開文化工作,為此黨才把你們這批人從國統區調回來。
同年10月,他又對我講,形勢發展很快,這里的反掃蕩剛勝利結束,陳毅同志率領的部隊又在黃橋打了個大勝仗,八路軍和新四軍即將會師,蘇北的廣大地區即將連成一片。那里的學生和知識分子比較多,要爭取他們參加我們的工作,將來可以辦些學校。現在有一個新的任務,你把抗敵劇團的骨干帶上,與蘇皖地區文委的同志一起,跟我和賴傳珠同志去蘇北,開展這方面的工作。
劉少奇從海安回到鹽城,立即設立魯藝華中分院籌備小組。有關分院的系科設置、干部配備、院址選擇等,都是由他與陳毅商量后決定的。分院成立于1941年2月,時值皖南事變之后、新四軍軍部重建之初,劉少奇擔任新四軍政治委員,在斗爭極為艱苦、軍政事務十分繁忙的情況下,他領導了華中分院的籌建工作,并親自兼任院長。開學時他與陳毅同志親臨講話并為院刊題詞。
1941年4月,劉少奇和陳毅到院部聽匯報,了解到各系教學設備與圖書奇缺的情況后,就派我與劉汝醴同志隨新四軍上海辦事處主任楊彬到上海,與地下黨聯系,爭取捐贈和設法購置。
7月24日,魯藝二隊在北秦莊受到敵人襲擊,損失很大。8月上旬,我與二大隊突圍出來的同志到了朦朧鄉三師七旅旅部,旅長彭明治、政委朱滌新要我們留在七旅工作一個時期,劉少奇知道后要我們立即回軍部。我們途經三師師部駐地時,想不到劉少奇已先到了三師師部,在與三師師長黃克誠、師政治部主任吳法憲一起了解了北秦莊事件及那一帶部隊的情況后,劉少奇指出,我們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和新四軍,與國民黨部隊的區別,主要是和人民的關系。我們是為人民的,一切要為人民的利益著想。再一條我們應該是有文化的軍隊,不是老百姓講的“丘八”,部隊要尊重知識分子和文藝工作者。
抗戰文藝要為抗戰服務
魯藝分院院刊的創刊號封面上,刊登著紅色油印的劉少奇院長的題詞:“學習魯迅,做堅持抗戰的文藝尖兵!”他的題詞原件和創刊號院刊,多年來我一直保存著,不幸在十年浩劫時被抄家抄沒了。
文藝要為抗戰服務,文藝不能背離黨的方針政策,這是他貫徹黨的文藝方針的指導思想。在江北指揮部時,他把大別山等地區來的文藝工作者召集起來,成立劇團取名為“抗敵”。
抗敵劇團成立后,演出《農村曲》《黃河大合唱》等節目,很受部隊和群眾的歡迎。后來到新四軍五支隊去演出,趕排了延安創作的獨幕話劇《弟兄們拉起手來》,沒有料到演出后卻受到部隊領導的批評。劉少奇同志知道后對我說,你們剛到這里不了解情況。文藝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一樣,要有針對性。這個戲過多地表現了部隊創建初期的游擊習氣,而現在新四軍江北部隊,正在整頓軍風軍紀,反對游擊習氣,提倡正規化。我們黨和軍隊沒有鐵的紀律是不能戰勝敵人的。他講,宣傳隊除演戲唱歌外,行軍途中還要配合形勢,用說快板、寫標語等形式做宣傳鼓動工作,搞好軍民關系。
1940年6月18日晚,根據劉少奇的指示,在半塔集街后一個有土圍墻的大院子里,舉行高爾基逝世四周年紀念會,同時宣布蘇皖邊區文協成立。劉少奇很早就來到會場。首先,陳島同志報告高爾基生平,接著,便由劇團演出了劉保羅根據高爾基的《二十六個和一個》改編、由我寫插曲的話劇《苦難中出生的孩子》。劉少奇除對此劇表示贊許外,還談到高爾基的《母親》等作品。可能他在蘇聯時見到過高爾基,對高爾基的情況很熟悉。他強調高爾基是我們無產階級的大文豪,高爾基的作品值得我們很好地學習和介紹。
我們抵鹽城不久,有一個文工團在鹽城體育場演出蘇聯的話劇《清算》,當時很轟動,我也覺得在敵后能看到蘇聯戲,非常新鮮,而且演出水平也不錯。幾天后,我與劉保羅同志見到劉少奇,談論起《清算》時,他說這個戲是反映蘇聯當時的情況,現在演不合適。《清算》演出后,把城外教堂里的牧師和一部分地主嚇跑了,使有些有錢人惶惶不安。我們為了抗戰,要爭取和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清算》不符合今天中國抗戰的形勢和黨的方針政策。文藝不能脫離政治,不能背離黨的方針政策。
劉少奇同志的談話,使我們深受教益。
劉少奇十分關心新四軍文化工作者
劉少奇同志平易近人,對同志親切關懷、循循善誘的優良作風,感人至深。
1940年7月1日,在大田郢開會,紀念中國共產黨誕生19周年。晚上抗敵劇團演出,孫諍同志演完《農村曲》后就到臺下看戲,劉少奇認出她是演王大嫂的,就招呼她坐在自己身旁,邊看戲邊和她交談,聽她說話是北平口音,就問她在北平什么學校上學,當知道是在女二中讀書,參加了“一二·九”學生運動后被學校開除,轉學到慕貞女中時,他笑著說那是貴族學校。他了解到孫諍是懷著極大的抗日熱情,從家中跳墻逃出來參加革命的,便鼓勵說這種革命熱情很可貴,同時他又語重心長地說,革命不能一陣子,要一輩子保持這種革命熱情,就要好好學習馬列主義,樹立遠大理想,做一個真正的共產主義戰士。
9月,日軍對淮南路東進行掃蕩,我帶抗敵劇團在淮河南岸農村打游擊。一天傍晚,指揮部的通信員找到劇團,把我帶到馬壩附近的一個小村里,見到劉少奇,才知道他非常關心劇團,要我匯報有關情況。他看到我光著腳,就問怎么鞋子都沒有了?我說赤腳走路方便些。他笑了笑說,這次敵人掃蕩來得有些突然,你們單獨打游擊,困難總是有的。敵人掃蕩的時間不會長的,你們的任務是保存力量,要注意隱蔽,做好群眾工作,隨時同地方黨和部隊取得聯系。他還詢問劇團離開指揮部后吃過幾次肉?糧食蔬菜有沒有困難?有沒有病號?我一一作了回答。告別后我剛走出門,警衛員追上來,塞給我一雙新布鞋,說是首長交代送的。劉少奇對我的親切關懷,使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反掃蕩勝利結束后不久,我們隨劉少奇去蘇北。整個隊伍的代號叫“烏江大隊”,我們是直屬中隊的一部分。一路渡淮河,經蔣壩和洪澤湖邊的高良澗,繞道淮陰、淮安一帶的游擊區和敵占區。那一帶不僅有敵、偽、頑的封鎖,而且有土匪、封建會道門的武裝,群眾對我們又缺乏了解,情況異常險惡,我們只能以大部分的時間夜行軍。夜黑風高,道路崎嶇難行,有時還會聽到斷斷續續的槍聲,看到遠處敵人燒房子的火光,氣氛很緊張,但大家看到劉少奇和我們在一起,就自然地產生一種安全感。隊伍出發前集合或行軍休息時,劉少奇常走來看望大家,有時會跑到年齡較小的田川和王維良同志跟前,拍拍他們的腦袋說:“小鬼,走得動走不動?”或者問大家累不累。他這一問,無形中使大家忘記了緊張和疲勞。
一次深夜,天上下著小雨,在淮陰附近過封鎖線時,馱幕布的毛驢受驚把一捆幕布給弄丟了。第二天,我懷著內疚和帶著檢討的口吻向劉少奇匯報,準備接受批評。那時物質條件極困難,幾塊幕布還是設法從敵占區買來的。他聽后先問人都安全到達了沒有?聽我回答都安全到達了,他笑著說,這就勝利完成了任務。幕布好辦,到目的地后讓供給部門買給你們就是了,這也是舊的不去,新的不來嘛!他還囑咐我不要批評押運行李幕布的同志,團里也不要為丟失幕布而難過。
半個多世紀過去了,敬愛的劉少奇同志不幸過早地離開了我們。每憶及這些珍藏在心靈深處的往事,我就會心潮起伏,思緒萬千。劉少奇關注新四軍文化工作的點點滴滴,劉少奇的光輝形象將永遠激勵我們更堅定地為實現共產主義的偉大理想而奮斗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