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 新四軍的老黃牛
新四軍的老黃牛
作者:金城 責任編輯:黨亞惠 來源:《鐵軍》 日期:2014-08-19 瀏覽次數:7827
“老黃牛”不是牛,是門“一三”式七五山炮。1940年冬,在蘇北曹甸戰斗中,從國民黨頑固派韓德勤手里繳過來的。第一次見到它的老百姓都把它叫做“新四軍的‘老黃牛’!”
“老黃牛”在來到我們手中之前,已被國民黨頑軍糟蹋得殘缺不全,瞄準鏡、方向盤、表尺等都被破壞精光,雖還有近80發的炮彈,但許多藥包、引信還是戰士們從糞池里撈起來的。盡管如此,軍部首長對“老黃牛”仍非常器重,特地撥給了蘇中軍區一師。一師首長決定成立直屬山炮排,并從全師抽調30多名覺悟高、思想好、身強力壯的老戰士來當炮兵。可是,調兵容易派“官”難,查了許多干部檔案,沒有找到一個干過炮兵的人才,最后好不容易才發現抗大第五分校文印員馬騰云的履歷表上有“國民黨東北炮兵旅”這么一條。于是,他就當上山炮排的排長。
新四軍一師直屬山炮排宣告成立了,新四軍沒有炮兵的歷史宣告結束了。
師首長經常鼓勵戰士努力學習技術,并說:革命事業需要我們有一支強大的人民炮兵,別看今天只有一門“老黃牛”,將來會有成千上萬的“老黃牛”、“大黃牛”。
炮排的戰士見到了自己的大炮,又激動、又自豪。有的拿顆步槍子彈和炮彈比了比,幽默地說:“我的乖乖,相差一百倍,這可讓敵人過個癮了。”上海碼頭工人出身的戰士劉樹明,揮著粗大的胳臂說:“我們一直吃著沒有大炮的虧,我做夢也想當個炮兵,現在可干上啦!”可是,學起技術來,同志們卻抓瞎了,什么“角度”、“密位”,一概不懂。結果在角斜鎮附近訓練了幾個月,只學會了分解、結合、擦炮。
同年春夏之間,華中形勢急趨緊張,新四軍全部處于游擊狀態,今西明東,行無定址,炮排也不能正常地訓練了。有天晚上,師部有位首長和一位地方干部來了,同時還運來幾口棺材,首長親自指導戰士把“老黃牛”拆開,涂上凡士林,然后用布一件件包扎起來裝進棺材,秘密地運到一家老百姓的院子里埋藏起來。并宣布將炮排暫歸泰東獨立團二連建制,以保存力量。
讓“老黃牛”久眠地下,自非良策。不久,我們又拉出“老黃牛”,偕同師部后方機關一起下海。為了“老黃牛”,海防團還特地在東臺港搞到一條最大、最堅固的海船,船名“花腳”。從此,“老黃牛”就在海面進行訓練。
1942年2月的一天,師部頒布命令,山炮排擴建為山炮連,任命馬騰云為連長,我為政治指導員。全連戰士在這狹小的甲板上歡呼跳躍,高興極了。“花腳”的老大笑瞇瞇地端來一碗土燒,要我一口飲下,表示對新四軍山炮連誕生的祝賀!
炮連成立后不久的一天,我們停泊在啟東海復鎮的海面,連長和排長們都上岸去師部開會,只有我留在船上。突然發現九艘匪船從崇明方面駛來,這時潮水已退,“花腳”擱淺在灘上。怎么辦?我連忙和幾位班長商討對策,他們提議拉出“老黃牛”干。我沒有立即贊同,暗忖:師長嚴格規定,打一發炮彈都需經過批準,現在已來不及請示了;再說,雖然炮排成立年余,但戰士們都沒打過炮,現在能否打響還是個問題。然而,匪船已步步逼近,不由人多考慮了,于是我問大家:“開炮有把握嗎?”“有!”戰士們的齊聲回答,增強了我的決心。
“老黃牛”從艙底拉出來了,我們用沙包、粗繩將它固牢、綁緊后,炮口伸向了敵方。沒有瞄準儀器,我們就將大炮當作步槍打,用“三點成一線”的方法,瞄準了匪旗船。也許是由于激動,同志們一切都準備好之后,卻格外地緊張起來了。
匪船開始向我猛烈掃射,我又用試探的眼光望著同志們,大家都果斷地點點頭。“放!”隨著我的命令,“老黃牛”吼地一聲,炮彈向匪船飛去,在匪旗船旁邊卷起了沖天水柱。“響了!”“老黃牛”叫了!這些從未嘗過打炮滋味的戰士們,竟忘記了敵人的子彈,激動地嚷著。緊接著,又“吼”地一聲,嚇得敵人夾著尾巴狼狽逃竄。“老黃牛”第一仗,旗開得勝,大顯威風。事后,首長并沒有批評,反而說我們機動靈活。但是那條誡令還不取消,那就是:打一發炮彈,仍要經過師首長批準。
敵人自從丟了“老黃牛”,連吃飯睡覺都不安。日、偽、頑四處追蹤,企圖毀滅“老黃牛”。我們在海復鎮“吼”了兩聲,目標暴露了,首長就將“老黃牛”調離海面,轉移到鹽阜區的軍部和三師駐地。“老黃牛”行動不便,目標又大,沿途敵人的據點崗哨星羅棋布。為了安全轉移,我們制了十多只木箱,將“老黃牛”拆散裝進,找了十多條小民船,選擇小河小浜悄悄北上。遇到敵人據點就繞道而過;遇到淺河,小船負重難行,戰士們就扛著前進,終于一步一滴汗地將“老黃牛”安全運到鹽阜區。
三個多月后,“老黃牛”返回了蘇中,大約1943年初,“老黃牛”首次正式參加曹家埠戰斗。鎮上駐有偽軍一個營,憑幾座高大強固的炮樓固守。我們如不把炮樓轟掉,步兵很難接近。在首長的指示下,動用了60名民工,和戰士一起將“老黃牛”拉到曹家埠外圍。陣地剛構筑好,首長們笑盈盈地來了。
步兵同志聽說“老黃牛”前來助戰,個個都為這第一次有炮兵配合的戰斗,感到無限興奮。
幾發炮彈飛向敵營,炮樓坍了,有些地方的火力啞了。我們的步兵隨著“老黃牛”的吼聲,猛撲敵營。戰后,“老黃牛”的威名飛傳整個蘇北,打破了敵人“新四軍永遠不會有炮兵”的妄言。
當日本法西斯瀕于戰敗的時刻,我們以山炮為基礎,擴建了炮兵營。“老黃牛”是第一連,二連是六○炮連,三連是迫擊炮連。但一連三個排只有一門“老黃牛”,訓練時困難甚多。戰士們就設法用木頭仿造了兩門“一三”式七五山炮,補充訓練上的需要。這兩門木炮漆上漆和“老黃牛”排在一起,老百姓見了奔走相告:“我們新四軍現在有三匹‘老黃牛’啦!”
不久,日寇無條件投降了,但當地的鬼子不肯向我繳械,龜縮在據點碉堡里作垂死掙扎,等待所謂國民黨的“接收大員”。首長決定讓“老黃牛”配合步兵,喝令敵人投降。于是,“老黃牛”忙開啦,可是師長只允許“老黃牛”轟一個碉堡用一發炮彈,不準多用。后來的歷次戰斗中,在動用“老黃牛”時,首長的一只手五個指頭從來沒有都伸開過,總是一發兩發的批準。攻打鹽城那么大的城市,好不容易師長才批了一發。這不是首長小氣,因為炮彈打一發就少了一發,根本談不上補充,現在剩下不多了,何況現在為了迫使鬼子投降,到處都在等待“老黃牛”的吼聲呢!因此,戰士們就千方百計,爭取百發百中。
興化的沙溝,是敵人的重要據點,碉堡棋布,河道如網,重兵鎮守。日偽就憑此堅固防線,死不投降。戰士們就將“老黃牛”拆開裝進小船,強渡沙溝。在當地人民的協助下,挖通了道道墻壁,為“老黃牛”秘密開路。為了百發百中,一直挖到距敵人很近的地方,再將炮口穿過墻壁,偷偷伸向敵堡。戰士們還支起木架,上鋪層層濕被,作為“老黃牛”的掩體。沒有瞄準儀器,戰士們就打開炮閂,用跟細草干,在炮門下沿中央慢慢伸出,對準炮口下沿的“十”字線,再對準敵堡。戰士就用這些土辦法,三發炮彈轟掉了三個敵指揮炮樓,嚇得敵人全部繳了械。
“老黃牛”就用這種土辦法,在戰士和民工的背托、肩扛、小車推之下,日夜奔忙,配合步兵轉戰于海安、安豐、大中集、伍佑、高郵、鹽城等蘇中各重要城鎮,到處用它的吼聲,在收復蘇中、蘇北國土中,為人民立下了不朽的功勞。
大約在1947年1月里,我軍殲滅了國民黨的“王牌”部隊——快速縱隊,又繳獲了敵人大批的火炮、汽車、馬匹、彈藥,武裝了自己,成立了我們的特種縱隊,共有三個團,一團是美式榴彈炮隊,全用汽車拖載,三團是騎兵團,二團就是由“老黃牛”這個營擴建而成的炮團。這時,可不再用人扛了,而是用騾馬拖載。“老黃牛”也光榮“退休”了,代之的是日本“三八”式等大型野炮。“老黃牛”的戰友們,就像一批壯實的種子,在華東地區各炮兵部隊里,開花,結果;再開花,再結果。
(此文轉自《廣州新四軍研究會會刊》第28期,本刊有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