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特別閱讀 > 鴨王引領小康路——記吳德本和邵伯水禽養殖合作社
鴨王引領小康路——記吳德本和邵伯水禽養殖合作社
作者:史昌源 吳敦和 戴寶根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14-09-17 瀏覽次數:7830
吳德本系江都市邵伯鎮人。他一戶年養蛋鴨10多萬只。1997年創辦的水禽養殖合作社,經過10多年的發展完善,合作社先后獲得江都市、揚州市、江蘇省“四有示范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稱號,吳德本先后被江都市、揚州市評為勞動模范。
吳德本系江都市邵伯鎮人。他一戶年養蛋鴨10多萬只。1997年創辦的水禽養殖合作社,經過10多年的發展完善,社員從8名發展到163名,養鴨從當初的4萬只發展到2009年113萬只,年產蛋量2萬多噸,日產蛋7噸多,蛋禽銷售額超過2億元,年利潤1250多萬元。有資產300多萬元,其中汽車13輛。帶動了523人就業,152戶社員家家建樓房,戶戶達小康。合作社先后獲得江都市、揚州市、江蘇省“四有示范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稱號,吳德本先后被江都市、揚州市評為勞動模范。
“見異思遷” 艱苦創鴨場
今年63歲的吳德本原是邵伯鎮漁業隊的漁民,16歲隨父到本鎮露筋大隊養魚,21歲重新回到邵伯鎮定居,在公路村承包140畝水面養魚,一養就是20多年。
1991年有三個浙江紹興人到邵伯來養蛋鴨,選址正好是吳德本養魚的南塘。經協商,浙江人借水養鴨,吳德本只管養魚。這使精明的吳德本眼前一亮:浙江人數百里到南塘養鴨,可見養鴨前景廣闊,我何不也跟著養鴨?
但真要養好鴨談何容易!一是不知道從何處購鴨苗,二是不知道如何養。他請教浙江人,但浙江人不告訴他購苗鴨地點,更不愿教他養鴨的技術,但這絲毫沒有動搖吳德本養鴨的決心。他多方打聽,終于知道了購苗鴨的途徑,在征得浙江人同意后,他購進了4000只苗鴨。
不懂飼養技術怎么辦?他一看浙江人怎么養,二向內行人請教,三在實踐中摸索。但在第一年試養中還是花了沉重的代價。究其原因,一是苗鴨防疫方法不當,一下死去200多只;二是不會配料,飼料超標,成本增大,結果血本無歸。
更令吳德本頭疼的事是缺資金。在養鴨起步階段,購苗鴨、搭鴨棚、購設備都需要錢,買飼料就更需要錢。俗話說“家有萬擔糧,不養扁嘴王”,鴨子一天平均吃2兩,4000只鴨一個月就需要2萬多斤飼料。
出于無奈,他向私人借了30萬元高息貸款,一年利息就是9萬元,使鴨場雪上加霜。忙了一年,結賬虧損4萬多元。
但在全家年終總結的時候,卻使他看到了希望:鴨子一天天長大,一個個下蛋,一天收蛋五六百斤;經過一年摸索,已初步摸到了養鴨規律和配料方法。他通過總結經驗教訓,增加了信心。
第二年,市、鎮領導幫吳德本排憂解難,市老促會又支持了5萬元流動資金,使他第二年養鴨進展順利,不僅一舉扭虧,年底還盈利6萬多元。第三年更進一步,盈利達到10萬多元,終于從困境走了出來。由小到大 合作促發展
三年后,浙江人合作到期離開了邵伯。吳德本在前三年養鴨的基礎上,逐步駛上了發展的快車道。2001年底,在市鎮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的關心指導下,他吸收48名社員,成立了邵伯水禽養殖專業合作社,并擔任社長。在運行中,他重點抓了以下方面的工作:
堅持“四個統一”,實現降本增效。“四個統一”即統一采購苗鴨、統一采購飼料、統一采購疫苗藥品、統一銷售蛋品和淘汰老鴨,這就保證了品種純真、價格合理、貨源穩定、生產效率提高、銷售渠道順暢。“四個統一”解決了后顧之憂,從而讓社員集中精力提高飼養水平,增加經濟效益。
堅持防重于治,確保鴨子的健康生長。合作社聘請鎮獸醫站為技術保障單位,組織了25名專業隊伍,定期到成員戶為鴨子打針防疫和噴消毒藥液,發現疫情,及時處理。幾年來,沒有發生過疫情,確保了鴨業發展正常。
堅持生態飼養,實行科學套養。合作社要求各成員充分利用自然資源,魚鴨混養、鴨糞喂魚,鴨吃小魚、小蝦、螺螄和水草。
吳德本對社員養殖除言傳身教外,還按季召開社員會議,開展技術培訓,交流飼養經驗,解決生產中出現的問題。
合作社發展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
1997-2001年是起步階段,年飼養量只有10萬-20萬只;
2002-2004年是發展階段,年飼養量達到了30萬-40萬只;
2005-2009年是跨越發展階段,年飼養量達到了60萬-113萬只。
效益也從一只鴨純收入幾元增加到十幾元。
合作社在銷售上專門配備了一名年紀輕、腦子靈、有能力的同志負責。在銷售方式上,有合同訂購、電話約購,但大部分是網上銷售。蛋品常常供不應求,除銷本省高郵、泰州,省外湖南、浙江、山東之外,還遠銷到意大利等國家。
熱心幫扶 攜手奔小康
吳德本常說,是領導的關心支持,使自己走上了致富路,對社會上的貧困戶,應該盡力幫一把。他幫扶的形式有:扶志。2004年,農民出身的吳正光,家庭人口多,家里一貧如洗,有時靠販蛋度日,直喊命苦。吳德本知道后找他談心,鼓勵他創業,說販蛋不如養鴨生蛋。在他的啟發下,吳正光發奮養鴨。沒有資金,吳德本就支持他2萬多元,第一年養鴨3000只,當年收益2萬元。之后,逐年擴大養殖,到2009年飼養量達到1萬只,年收入12萬元。4年養鴨,使吳正光走上了致富路,家里砌了三下兩上的樓房,孩子高中畢業考上了大學,生活邁進了小康。
扶技。養魚戶郭安保,原在淥洋養殖場養過魚,養魚競標未中標,家境很不好。吳德本知道后現身說法,向他傳授養鴨經驗,又幫他選場地,購鴨苗,支持他資金買飼料,還幫他推銷蛋品,并吸收他為合作社社員。郭安保先養2500只鴨,后來發展到8000只鴨,年收入8萬多元,家里翻蓋了樓房,告別了貧困。
扶資。貧困戶周祥,養鴨已經入門,但苦于缺少資金,借貸無門。吳德本知道后,立即借給他3萬元,養鴨5000只,當年收入5.6萬元,第二年擴大到9000只。養鴨帶來的高效益,使周祥砌了樓房,買了摩托車,生活越過越滋潤。
十多年,被吳德本幫扶過的40多戶合作社社員、村民,個個都走上了致富路,有的還變成了富裕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