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特稿 > 鐵軍情,心血凝
鐵軍情,心血凝
作者:董加耕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 日期:2014-09-25 瀏覽次數:7826
我出生的1940年2月正是鹽阜根據建立民主政權的一年,也是表哥沈萬明參加新四軍的一年,經過共產黨領導下的新四軍進行的民主政治宣傳,經過“減租減息”,“四、六分收”等新政策的實施,推翻了壓在農民頭上的“三座大山”。
我出生的1940年2月正是鹽阜根據建立民主政權的一年,也是表哥沈萬明參加新四軍的一年,經過共產黨領導下的新四軍進行的民主政治宣傳,經過“減租減息”,“四、六分收”等新政策的實施,推翻了壓在農民頭上的“三座大山”,農民生活在政治平等,經濟翻身,軍民聯防,軍民一家親的政治環境中,我們經常和駐在這里的新四軍戰士一起為群眾掃地、挑水做好事、少先隊、兒童團和民兵一起站崗放哨,老尚莊區是當時流動縣政府經常駐的地方,每個村都有為革命犧牲的烈士,可稱得上是敵人打不進的紅色根據地。學校經常請游擊老戰士和勞動模范作報告,每年清明組織學生祭掃烈士墓,慰問軍烈屬,“解放區的天,是明亮的天”,革命歌聲四處飛揚,學校里朗朗書聲不絕于耳……我的家住在離村子有二華里的野舍上,所謂房子是專供種地農民躲雨的車棚子。我家祖輩種田,不識字,我父親是當地有名的種田能手,更是罱泥能手。當時新四軍的民運同志看中我家四面是河溝,四通八達,就把槍支彈藥和印刷品藏在我家的地窯和草垛里,我父親經常深夜冒風雨撐船接送新四軍戰士和地下黨民運同志,我母親在昏暗的豆油燈下做軍鞋、縫軍衣……我當時雖然年幼,但他們經常在深夜神出鬼沒不怕苦,不怕死的精神就像烙印一樣印在我幼小的心靈深處。
我的姨表哥沉萬明(小名叫大年子)我家窮,還有2畝荒堿地收的糧食糊口,但姨哥家比我家更窮,而且姨父早逝,只剩下姨母帶著三個兒子逃荒度日。1940年2月我剛出生,三姨哥沈萬明也只有十五歲,還是一個孩,他時不時地來我家填個飽肚子。一天他聽說附近的野花莊駐了新四軍,是大救星毛主席領導的人民子弟兵,就是犧牲了也是光榮的。特別對窮人家不怕苦、不怕死的孩子優先吸收當新四軍,因此我表哥萬明像重見天日一樣,赤著腳,穿了件破舊衣衫,只身跑到野花莊找到了新四軍,非常激動地當上了一名光榮的人民子弟兵。這一去就十多年杳無音訊,傳說是犧牲了,連當地民政部門多處打聽也一無所獲。
直到一九五四年秋天,姨哥沈萬明和兩個警衛員回到老家尚莊區陳家伙村,在他家祖墳上鳴槍三聲,以示隆重紀念。我當時已從尚莊小學考入鹽中初一,進城讀書,我未見到這位從內心欽佩的新四軍姨哥萬明,他特地到我家專門探望我老母,互相擁抱,痛哭流涕。在我家茅舍里住了三天三夜,就互相傾訴了三天三夜,我母親看到萬明全身有十幾處傷疤,體內還有幾個彈片十分心疼,眼淚雙流,夸萬明真是從槍林彈雨中打出來的啊,是一條撿到的鐵命啊!他從蘇北新四軍三師的一名戰士,一直打到東北、沈陽、四平,再赴朝參戰,直到解放西藏,他在我們革命老區成了附近聞名的英雄團長……
1954年秋我從城里放假回到老家茅舍,只看到萬明哥留下一張二寸黑白照片,穿的背心上印有“中央公安學院”幾個紅字。我就冒昧地寫了一封便信寄給他,但出乎意料的與我這個從未見面的十四歲的小弟弟,他卻給我回了信,鼓勵我要珍惜和平幸福時光,認真讀書,長大成人,因此我從那時起下定決心就要做像表哥他們這樣的新四軍中的共產黨員,我決心處處嚴格要求自己,除了學好各門功課,還積極參加社會活動,如掃除文盲,放幻燈宣傳衛生知識等,因此各方面進步較快,14歲入了團,18歲入了黨。歷任少先隊大隊長,團支部書記、班長、以萬明哥為榜樣,不怕苦不怕累,組織同學給學校砌教室時挑磚瓦,抬石灰,扛木料等,成為鹽城地區勤工儉學標兵。由于鐵軍精神對我的鼓舞和鞭策,所以我于61年高中畢業面臨三年自然災害的嚴重困難,就以萬明哥十五歲就不怕苦,不怕死參軍打敵人為榜樣,認為自己二十歲已是個比當年萬明哥大得多的男子漢了,怎么能還坐在教室里光讀書呢?我心靈受到強烈的震撼和考驗,特別難忘的是在我高中畢業典禮大會上請來了參加上甘嶺戰斗雙目失明的戰斗英雄唐成國退伍回鄉,不享受優撫待遇,并把撫恤金獻給生產隊,自己卻和正常人一樣柱著棍子的古老的水漚田里拉犁,我想我是一個健壯的青年也一定能,于是我就毅然放棄保送北京大學哲學系跳農門的極好機會而下定決心“立志耕耘,回鄉務農”做一名知青、共產黨員應做的事。我一回村就選我擔任黨支部委員,民兵營長,第四隊隊長,倡議創辦江蘇函授大學,農業中學,面向下鄉,回鄉知青招生,我以鐵軍為榜樣,以軍人的紀律嚴格要求自己和知青學員。冒嚴冬酷暑開展民兵各種訓練,搞水利勞動競賽,多次獲得表揚獎勵。面臨上大學與下農村,當時不少人認為是天壤之別的生活境地,我選擇后者是明知鄉下苦,偏向鄉下沉的決心沖破種種阻力加入了貧下中農的勞動大軍。開始用由點到面的辦法,組織鄉親們克服天種人收的天命觀,學科普知識,逐步搞科學種田,第一步改人吃不飽還在水田拉犁為到農場買欠牛給全大隊六個小隊12頭牛耕田,第二步改古老的水漚田為旱田,改單一水稻一熟,為稻、麥、棉三熟輪作制,水鄉第一次長出了棉花,既減輕了在水漚里艱苦勞作,又提高了經濟效益,鄉親們夸我是讀了書不忘本,回到農村一心為鄉親們過上好日子,夸我是老區培育的好后代。我的老婆是鄰村的民兵營教導員,還兼耕讀教師,認識的人夸她能文能武,在地區八個縣民兵射擊比賽中,她打人頭靶,游動靶百發百中,就是晚上打電泡、酒瓶也是百發百中,獲得軍分區特等射手光榮稱號,她的突寫照片曾在鹽城大街櫥窗展示,鄉親們夸她干什么事都是雷厲風行的鐵軍作風,真是民兵結情緣,我們已相愛五十年,一定會相愛到永遠。細細想來幾十年來真是鐵軍情,心血凝,我做了些力所能及的事,但離黨和人民的要求還差得很多、很遠,黨卻給了我崇高的榮譽,曾多次受到毛主席、周總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特別是64年12月26日應邀出席了毛主席七十一歲生日壽宴,并成了座上賓。我非常感謝表哥沈萬明多次寫信對我鼓勵我——要保持謙虛謹慎,更要嚴格要求自己,決不做曇花一現的人,要繼續發揚鐵軍精神,為黨和人民爭光,把老區盡早建成富庶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