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zhàn)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jù)地 今日新農(nóng)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綿綿思念 > 魂歸故里父安息
魂歸故里父安息
作者:宋貞平 責任編輯:黨亞惠 來源:《鐵軍》 日期:2014-09-26 瀏覽次數(shù):7823
老家來的人常對我說,你父親在家鄉(xiāng)的威望很高,老人們講到他打仗的故事可神了,就像電影里的李向陽。我常纏著父親讓他講戰(zhàn)斗故事,可父親總是一臉嚴肅地說,打仗是很殘酷的事情,有什么好講的……
2008年我們送走了敬愛的父親宋邦平。遵照父親的遺愿,在金桂飄香的九月,我們護送父親的骨灰,回到他魂牽夢繞的故鄉(xiāng)——江蘇如皋。
父親1923年1月19日出生于一個農(nóng)民家庭。當抗日烽火在中國大地上燃燒時,父親正在中學讀書,在學校里他接受了共產(chǎn)黨的抗日宣傳。為了趕走日本侵略者,1941年7月,父親走出了校門投身革命。他曾對我說,離開學校時,他帶上了最珍愛的英漢詞典(那是最喜愛他的舅舅送的),他想等到趕走了日本鬼子后,要重回學校學習,要用知識去建設祖國,使祖國富強起來,不再受外國人的侵略和欺辱。
如皋市的領導對父親的回歸非常重視,市人大的石主任在路邊迎接靈車。他說,宋老是如皋人民的驕傲,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協(xié)及全體如皋人民迎接宋老回歸故里。我們是聽著宋老的戰(zhàn)斗故事長大的,宋老永遠活在如皋人民的心中。在石主任專車的引導下,靈車行駛在父親曾經(jīng)戰(zhàn)斗過的土地上。父親在這片土地上奉獻了他的青春和熱血,他要和犧牲在這里的戰(zhàn)友和群眾在一起。
父親是幸運的,他看到了趕走日本侵略者,他看到了新中國的成立,他看到了改革開放,他看到了家鄉(xiāng)走向富裕,他看到了人民過上幸福的生活。
當?shù)卣腿嗣穹浅>囱龈赣H,特地在紅十四軍烈士陵園為父親立了一塊碑,大理石的碑身上刻著:宋邦平同志永垂不朽!敬愛的父親,您可以安息了,這是家鄉(xiāng)人民對您的最高褒獎,您永遠活在家鄉(xiāng)人民的心中!
老家來的人常對我說,你父親在家鄉(xiāng)的威望很高,老人們講到他打仗的故事可神了,就像電影里的李向陽。我常纏著父親讓他講戰(zhàn)斗故事,可父親總是一臉嚴肅地說,打仗是很殘酷的事情,有什么好講的,我們不是大部隊,經(jīng)常要在敵人的眼皮子底下轉悠,碰上了就是你死我活。但他有時也漏一點兒,說他的槍法很準,除漢奸、殺叛徒的任務從來沒有落空過。
父親參加革命后,在戰(zhàn)火中迅速成長,18歲就擔任了鄉(xiāng)黨支部書記,21歲當上了區(qū)委書記,當時他們的裝備很差,槍沒有幾條,子彈沒有幾發(fā),但他們領導群眾拆敵人的電話線、火燒竹籬笆墻、挖公路……參加破壞敵人一次又一次的“掃蕩”、“清鄉(xiāng)”,把日偽軍搞得暈頭轉向,寢食不安。
父親說有一次他和敵人遭遇了,子彈打完了,敵人在后面緊緊地追趕,他剛躲進一座沒有人的民房,就被敵人包圍了。敵人進屋后,前前后后、左左右右地搜了很長時間,也沒有把父親搜出來。從那以后,關于有個能上天入地的共產(chǎn)黨的傳說就傳得更神了。
我好奇地問:“你到底藏哪兒了?”
父親得意地一笑:“我就藏在木架子床上,那床上撐的是藍印花布的帳子,我就在帳子后面。當時我心里也懸得很,沒想到敵人愣是沒發(fā)現(xiàn)。”
父親說,自己也就是個普通人,也就只會上上樹、上上屋頂、下下河,下下蘆葦蕩。
父親說,自己的優(yōu)勢就是當?shù)厝耍瑫f當?shù)氐姆窖裕f稼地里的活都會做,還會推獨輪車,他和老百姓在一起,誰也認不出他是共產(chǎn)黨。
父親說,他也常跳進河里躲避敵人,有時含個蘆葦稈可以在水下藏半天。
父親還會騎馬、騎自行車。自行車都是繳獲來的,那時在田埂上騎,弄不好就一頭栽到田里。
父親說,那時的人都很無私,盡管武器裝備很差,但繳獲的好槍、子彈大多上繳了。他說,打大仗還是要靠主力部隊。他們組織的游擊隊剛打了幾仗,有時就成建制地輸送給主力部隊了。蘇中戰(zhàn)役的“七戰(zhàn)七捷”,有三戰(zhàn)是在如皋境內打的,父親他們都配合主力參戰(zhàn)了。
如皋地方武裝、民兵和群眾踴躍參戰(zhàn)、支前,為蘇中戰(zhàn)役、濟南戰(zhàn)役、淮海戰(zhàn)役、渡江戰(zhàn)役等重大戰(zhàn)役、戰(zhàn)斗的勝利提供了必要的人力、物力保障;通過參軍、上升主力等方式,為壯大解放軍主力部隊做出了貢獻。
“文革”剛開始大串聯(lián)時,我們家來了一位20歲左右的年輕人,他一見到我父親就激動地說:“宋叔叔,我可找到您了!”后來父親給我講了有關往事。
1946年9月,華中野戰(zhàn)軍主力北上。由于國民黨視(南)通如(皋)地區(qū)為保衛(wèi)“京畿”之要地,于是集結重兵,對這一地區(qū)進行持續(xù)不斷的瘋狂“清剿”、“掃蕩”,加之“還鄉(xiāng)團”等地方反動勢力人地兩熟,階級報復的瘋狂性、殘忍性極強,因此在此后一段時期,如皋地區(qū)一直處于緊張狀態(tài)。
1946年年底,區(qū)里連續(xù)犧牲了三位區(qū)委書記。由于環(huán)境的惡化,為保存力量,上級決定縣、區(qū)武裝及絕大部分干部撤退轉移,留下父親帶領數(shù)人堅持戰(zhàn)斗。
當時父親只有23歲,但已是一個經(jīng)驗豐富的區(qū)委書記了。父親深知任務的艱巨。他接受任務后首先想到的是要把戰(zhàn)友的遺孤保護好,要把她們轉移到一個安全的地方,犧牲的林書記前幾天剛向父親報過喜,說老婆給他生了個兒子。
當天深夜,父親找到了林書記愛人住的地方,破敗的茅草屋里,瘦弱的產(chǎn)婦抱著剛出生的孩子,滿懷期待地望著我的父親,她還不知道林書記犧牲的消息。
父親說,那時候他覺得喉嚨里就像堵了一團棉花,嘴也張不開,不知道該怎樣告訴她林書記犧牲的消息。父親走到門外吸了一支煙,當他艱難地說出了林書記犧牲的消息后,林書記的愛人只是緊緊地抱著孩子,熱淚長流……
當他們走出門的時候,外面下著漫天大雪,父親右肩挑著一副擔子,前邊的籮筐里放著孩子——就是那位“20歲左右的年輕人”,后邊放著壇壇罐罐、破破爛爛的生活用品,左手攙扶著瘦弱的產(chǎn)婦,一步一滑地向前走去。父親說,那天夜里特別特別的冷,那天的路特別特別的長……
父親逝世后,我心中一直非常悲傷,夢里常現(xiàn)父親最后的日子,淚濕枕巾。整理父親遺物時,看著父親年輕時英俊瀟灑的面容,想著父親所經(jīng)歷的不尋常的年代,所經(jīng)歷的腥風血雨,及平時所流露出的點點滴滴,總想著要為父親寫些什么。我不是一個勤奮的人,今天用我的拙筆寫此短文,以紀念敬愛的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