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綿綿思念 > 舅舅——我心中的楷模
舅舅——我心中的楷模
作者:胡亦男 責任編輯:束華靜 來源:《鐵軍》2010年第4期 日期:2014-09-25 瀏覽次數:7827
小小圖書館館長胡時杰
我心中的楷模是舅舅胡時杰——一位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新四軍老戰士。
我從小在外婆家中長大,卻很少見到舅舅,只聽大人們說我舅舅不但人長得高大,且能文善畫,曾是這小城里少有的幾個能寫大楷,在定海街頭畫抗日宣傳畫的人之一。我暗想,我大起來一定要學舅舅那樣能寫會畫。但在我兒時印象最深的卻是外婆的擔憂。那時候外婆家的生活非常清苦,我也不知道舅舅在外做什么,每當夜幕降臨,為節省幾個燈油錢,家里總是早早地關門上栓,我與年邁的外婆在月光的伴隨下上床,在聽外婆講述太平天國女兵的故事中進入夢鄉。但我又經常在夢中驚醒,這時外婆總是將我緊緊地摟在懷中,門外的狗叫和雜亂的腳步聲,伴著外婆的唉聲嘆氣,她自言自語地說:“今晚狗叫得這么兇,又不知哪個好人家要遭殃了?!?/span>
這樣的日子一直持續到1950年5月17日舟山解放,外婆的臉上才有了笑容。不久,我背起書包上學了,才漸漸從外婆和老師那里知道舅舅參加革命的經歷,原來,外婆不但為被國民黨警察抓走的人擔憂,也在為舅舅的安危擔憂。
八一三淞滬戰役爆發后,在上海學徒、又在上海美專學習的舅舅,失業、失學回到定海家中,他不甘心當亡國奴,積極參加定海的抗日救亡運動,與一批熱血青年于1937年10月在外婆家中辦起了“小小圖書館”,并擔任館長。小小圖書館在定海這個島城發展很快,還在白泉、岱山、沈家門等地辦起了分館,還經常組織流動圖書館到鄉下去宣傳抗日。郭沫若同志曾兩次題寫館名,許多老人回憶起參加革命的經歷時,總說起當年在小小圖書館受到的革命啟蒙教育,許多當年的圖書館骨干參加革命后,有些已為國為黨捐軀了。
1938年8月,舅舅和島城里6位志同道合的青年在上海地下黨的介紹下,一路跋涉,乘船轉車,最后又步行數百里,最終到達皖南參加了新四軍。在軍教導總隊學習期間加入中國共產黨,學習后擔任教導總隊的干事。當《新四軍軍歌》第一次在教導隊試唱時,他不但以渾厚的男低音參加了試唱,還在教導隊里畫了有關軍歌的宣傳畫;當新四軍軍部要撤出皖南時,他在墻壁上畫了大幅的《別了!三年的皖南》宣傳畫。
1941年1月12日,他在皖南事變突圍中身負重傷,昏迷中不幸被捕,在茂林戰俘營,他與楊進(新中國成立后任上海音樂學院黨委書記)、于仲儒(新中國成立后曾任上海中醫學院黨委書記)組成了秘密黨支部,并擔任宣傳委員,號召難友互相幫助、團結戰斗,特別是要照顧好重傷員吃上飯、喝上水。3月底他與鄧旭初(新中國成立后曾任上海交通大學黨委書記)被押送到江西上饒集中營。
在上饒集中營鉛山士兵大隊里,我舅舅想方設法欲逃出殺人的魔窟,他用筆在集中營里畫了四幅抗日宣傳畫,不料暴露了新四軍干部身份。就在敵人要把他轉入上饒集中營干部大隊的前夕,即1941年6月的一個夜晚,他在原新四軍一位小通信員的幫助下逃出魔窟,又經江西老鄉的協助,輾轉返回浙東,找到了時任三東工委委員的王起,隨后潛伏在國民黨柴橋區政府中,為新四軍浙東游擊縱隊和地下黨組織提供情報,并經組織審查恢復黨籍。
1941年6月,胡時杰在上饒集中營時畫的四幅草圖
抗日戰爭勝利后,他奉命北撤,后又被派回定海,1946年春擔任了中共定海城區支部書記,以定海慈云小學校長的身份掩護從事革命工作。在這期間,他和支部一班人領導和發動了定海的學生運動,為四明山根據地和黨所領導的隊伍培訓報務員,為舟山的革命武裝提供情報,其支部成員也從最初的6人發展到11人。1948年夏天因身份暴露轉移到上海,在上海設法購置四明山根據地急需的收發報機,并于1949年初帶兩名脫離國民黨空軍的飛行員到四明山根據地參加革命隊伍。
新中國成立后,舅舅因在外地工作,很少回定海家鄉,但他每次回來雖然話語不多,對我來說可都是金玉良言了。他不但要我學習好,還要注意身體好,他說一個海島的女孩子,除學習、做家務外,以后要走出家門,要自立,還要學會三件事,即學會吃辣椒、學會游泳和騎自行車,這三件后來我都學會了。記得有一次我下鄉時,夜晚走路看不清路,掉入河中,因會游泳而自己游到岸邊,救了自已一命。
我雖然從小在外婆的呵護和舅舅的教育下長大,但畢竟是寄人籬下,旁人的冷眼和岐視及某些歷史原因使我很自卑,特別是在升學、入團、入黨等受影響時。舅舅總是叮囑我:堅持做自己認為對的事,不要聽人風言冷語。外婆去世時我還未工作,是舅舅給我留了一點生活費,當時舅舅的家庭負擔也重,還要照顧我和另一位親戚家的女孩子,真是慈父之心呀!在舅舅的身教言傳下,我自小就養成了節儉、刻苦、堅韌、勤奮的品德和先人后己的風尚。
“文革”中,舅舅被扣上叛徒、特務等莫須有的帽子關入牛棚審查,我去送衣服,也曾被造反派關了一個多星期。后來舅舅被發配到嘉興一個基層供銷社做繁重的體力勞動。
這時,我迷糊了,很不理解這些做法。記得有一次我問舅舅:“你們參加革命多年,現在還不如一個普通工人,你內心是怎樣想的?”
舅舅回答得很干脆:“毛主席會安排好的!”
這句話我牢牢地記在心上。他鞭策我努力工作,刻苦鉆研業務,為廣大的漁、農民解除病痛,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黨爭光。我始終以黨員的標準來嚴格要求自己,在改革開放中我加入了中國共產黨。舅舅也在“文革”結束后落實了政策。
舅舅以他93歲高齡走完了他平凡而傳奇的人生之路。他在1996年11月22日就立遺囑:“壽登耄耋,無愧此生,瀟灑以去……感謝黨和人民對我晚年關懷,不要眼淚、骨灰、花圈、告別、黑紗、不要驚動別人……”
舅舅走了,他的人品和革命精神永遠值得我學習和發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