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綿綿思念 > 愛國宗教人士陸紹泉
愛國宗教人士陸紹泉
作者:甘桐文 責任編輯:束華靜 來源:《鐵軍》2010年第4期 日期:2014-09-29 瀏覽次數:7821
皖南涇縣茂林地區的人們至今還深深懷念著愛國宗教人士陸紹泉老先生。
陸紹泉1882年出生于湖北省鐘祥縣。自幼父母雙亡,少年時在豆腐坊當學徒。后被圣公會送至武昌神學院和南京天道學院學習。畢業后到安徽繁昌三山鎮圣公會當傳教士、南陵縣圣公會會長兼樂育中學教師。1925年到達茂林任圣公會會長。抗戰期間,陸紹泉又先后擔任茂林福群小學校長兼蕪湖廣益中學茂林分校校長等職。由于他出身貧苦,在傳教中總是非常關心勞苦大眾。
帶頭歡迎新四軍
1938年5月中旬,陳毅率新四軍第一支隊從皖南巖寺東進抗日,途經茂林。茂林這個集鎮向來人煙稠密,有“小小涇縣城,大大茂林鎮”之稱。加上當時外地流入的難民,茂林變成了有兩萬多人口的大鎮。新四軍到達茂林時,轟動了茂林鎮及其周圍數十里的男女老幼,大家涌上街頭,熱烈歡迎親人,而領頭的就是陸老先生。他陪同陳毅召開群眾大會、座談會,并向陳毅介紹當地的情況,講述了尋淮洲犧牲的經過和遺骸所在。
尋淮洲是紅十九師師長,1934年12月在太平縣譚家橋戰斗中負傷,被抬到茂林附近的潘村約園內,因傷重不治犧牲。陳毅為悼念這位革命先烈,揮毫撰寫了尋淮洲碑文。陸紹泉陪同陳毅連夜找石工鐫刻,次日又陪同陳毅往潘村約園對面的馬鞍山尋淮洲墓地立碑致祭。
不久,新四軍軍部移駐涇縣云嶺。云嶺距茂林30里。軍部民運部長兼統戰部副部長夏征農率戰地服務團進駐茂林的五十里,這時陸紹泉已是一位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熱心的擁護者和宣傳者了。他幫助夏征農開展群眾工作。各種群眾抗敵協會組織像雨后春筍般紛紛成立起來,抗日救亡的熱潮在山村沸騰。
幫助夏征農脫險
1940年底,新四軍軍部和皖南部隊奉命北撤,夏征農特地贈給陸紹泉一面寫著“博愛謂仁”四個大字的錦旗,以作紀念。不料幾天后,皖南事變發生。霎時間,茂林地區戰火彌漫。夏征農和另外三位沒有突出頑軍包圍圈的同志,輾轉隱蔽到殷村澇馮染匠的家里。馮染匠是陸紹泉的教友,也是新四軍的可靠朋友。他熱情地把夏征農等安頓好。
夏征農寫了一張小紙條,請馮染匠找陸紹泉商議營救脫險的辦法。陸紹泉看到夏征農寫的字條,便把吳壽祺及吳葆萼兩人找來,商量幫夏征農脫險的辦法。隨后又要吳壽祺和吳葆萼隨馮染匠回去面見夏征農。吳壽祺帶來了陸紹泉寫好的福群小學通行證,通行證上寫的是“圣公會柳青山等教友和馮染匠往蕪湖購買染料”。以“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的寓意,要夏征農化名“柳青山”,由馮染匠護送三位同志出山。路上遇有盤查,即按通行證上的“口徑”作答。夏征農等同意照計而行。陸紹泉又贈一筆路費,夏征農覺得路上錢多不便,不僅沒有收下,而且還把隨身攜帶的一部分錢以圣公會名義匯到蕪湖圣公會,注明由“柳青山”來取。
隔了幾天,馮染匠由蕪湖返回茂林。陸紹泉得知夏征農已經安然脫險,已由蕪湖轉赴上海,連日愁眉不展的臉上,頓時露出了寬慰的笑容。
掩護機要員周臨冰脫險
在皖南事變中,軍部機要員周臨冰跟隨夏征農等一起突圍,考慮到人多目標大,決定分開走。分手時,夏征農對周臨冰說:萬一突不出去,可去茂林找陸紹泉先生。分手后周臨冰迷失了方向,從東流山里走到了石井坑,由石井坑到唐村,又由唐村一路要飯來到靠山的一戶農民杜三家。這杜三也是圣公會的教友,非常崇敬陸紹泉。周臨冰便央求杜三送她到陸老先生家。當馮染匠把夏征農要陸紹泉幫助打聽一位新四軍女戰士的下落的紙條送到陸紹泉家時,周臨冰在前一天已經找到了陸老先生家。當時國民黨正在到處搜捕新四軍潰散人員,推行“五家聯保法”。陸紹泉冒著被扣上“窩匪”罪名的危險,把周臨冰隱藏在自己家中40多天。
周臨冰是浙江人,在浙江永康有個母舅,她想先到母舅處,然后再去找部隊。但從皖南茂林這個山溝,徒步到浙江的永康,不僅路途遙遠,而且沿途還有關卡盤查,一個單身女青年沒有人護送,是十分危險的。可事有湊巧,陸老先生有個叫周璞堂的朋友,原籍也是浙江。這天,他來拜訪陸老,說他打算回浙江老家紹興一趟。陸老想這真是好機會,把護送新四軍女兵周臨冰的事托付給他是再合適不過了。周璞堂二話沒說,一口答應,周臨冰喜出望外。兩人同姓同籍,周璞堂是50開外的中年,途中與周臨冰可以父女相稱,不會引起路人的懷疑。一路上周璞堂對周臨冰照顧周到,一直把她送到浙江諸暨,并替她買好去永康的汽車票,周臨冰就這樣順利脫險。
為保護地方而獻身
抗日戰爭勝利后,新四軍主力部隊北撤,留下少量游擊隊堅持斗爭。1947年9月,由洪林領導的涇旌太游擊隊回師解放茂林,同國民黨安徽省保六團交了火。國民黨茂林區公所連夜派人強令有聲望的人離開茂林,陸老先生沒理他們那一套。第二天,洪林率游擊隊挺進茂林,國民黨保六團大部分逃進縣城,余部龜縮于茂林街頭文家井附近的碉堡內,企圖負隅頑抗。
洪林為免致茂林遭戰火摧殘,要陸紹泉的學生去找陸老先生商量,派人去跟碉堡中的敵人談判或喊話,促使敵人投降。派去的學生在茂林街上碰見陸老先生,說明來意后,陸老先生完全贊成,并自告奮勇地說:“我去!”
陸老先生走到距敵堡不到100米的地方,剛剛舉手喊話時,敵人從碉堡內射出罪惡的子彈,擊中陸老先生的右胛骨,當即暈倒在地,鮮血浸透了夾袍。洪林等聞訊趕到抬回搶救,終因陸老年逾古稀,當地醫療條件差,延至午夜不幸與世長辭。
茂林人民對陸老先生為保護鄉民而英勇犧牲極為悲痛,舉行了隆重的追悼大會,到會的有數千人。1981年,77歲高齡的夏征農偕夫人方尼曾到茂林陸老先生舊居,悼念這位40年前的老朋友和救命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