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愛心郵路演繹無疆大愛
愛心郵路演繹無疆大愛
作者:鞠九江 責任編輯:黨亞惠 來源:《鐵軍》 日期:2014-10-22 瀏覽次數:7827
在革命老區如皋市,12年來,奔波在農村郵政投遞郵路上的137名鄉郵員,在完成郵件投遞任務的同時,用他們的真情一路播灑春風。他們在漫漫7300多公里的鄉間郵路上幫扶190戶家庭250位孤寡老人和殘疾人,走出了137條春風蕩漾的“愛心郵路”。
在革命老區如皋市,有137條農村郵政投遞郵路。12年來,奔波在這些郵路上的137名鄉郵員,在完成郵件投遞任務的同時,用他們的真情一路播灑春風。他們在漫漫7300多公里的鄉間郵路上幫扶190戶家庭250位孤寡老人和殘疾人,走出了137條春風蕩漾的“愛心郵路”。近年來,“愛心郵路”群體榮獲“南通市行業形象代表”、“江蘇省十大優質服務品牌”、“全國郵政系統先進集體”、“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首批“工人先鋒號”、“全國文明單位”、“中華慈善獎”等殊榮,并被中宣部列為全國重大典型。“愛心郵路”事跡報告團赴北京、南京等地作報告50多場,成為弘揚中華民族尊老敬老、扶孤濟貧傳統美德的一面旗幟。
上訪催生愛心郵路
如皋“愛心郵路”的誕生,緣于一次老百姓“上訪”。1998年11月中旬的一天下午,城西鄉鹿門村村主任和兩名村代表滿頭大汗找到城西郵政支局局長,見面的第一句就說:“我們全村村民請求你們,無論如何要留下老陳,讓他繼續跑我們那條郵路,工資哪怕由我們出。”
原來,從1991年起,共產黨員、全國郵電勞動模范陳昭斌就默默關心照顧著這條郵路上的十多個孤寡老人和殘疾人。鹿門村80多歲的石老太,就是他幫扶過的一位老人。陳昭斌工作之余常去石老太家噓寒問暖,幫助料理家務,解決日常生活困難。逢年過節或是老人過生日,陳昭斌再忙也要買些禮物前去看望老人。時間長了,老陳成了石老太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親人。1998年底,如皋市郵政局進行鄉郵路調整,聽說老陳要調到其他郵路,石老太拄著拐杖,顛著小腳,心急火燎地來到村主任家中,請求主任向郵局領導說說情,無論如何要留下老陳。石老太的想法與其他村民不謀而合。于是,村主任一行3人帶著全村人的囑托來到郵局“上訪”。
“上訪”事件,在如皋市郵政局引起震動。分管副局長王云飛認為,如果每條郵路都能經營成“愛心郵路”,那么不僅有利于鄉郵員素質的提高和郵政事業的發展,更有利于服務“三農”,把“人民郵政為人民”的服務宗旨落實到實處。當年年底,如皋市郵政局決定在全局投遞員郵路上開展幫扶孤寡老人和殘疾人的活動,全市137條“愛心郵路”由此誕生,陳昭斌個人的幫扶行為也就轉變成了有組織、有領導的群體愛心行動。
小姚是“共產黨派來的親人”
白蒲支局郵遞員、共產黨員姚澤民在同一條郵路上風風雨雨跑了25年。25年來,姚澤民與百歲老人劉鏡寰結下了“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深厚感情。劉鏡寰老人是位退休教師,6個子女均在外地工作,身邊沒有親人。姚澤民幾乎“承包”了劉老家換煤氣、買米、拿藥、捎信等家常活。劉家的洗衣機姚澤民最熟悉,每次使用時都是他將洗衣機搬到院內水龍頭下接通水,待老人洗完衣服、他投遞返回途中再搬回屋里。2002年嚴冬的一天,劉老家的水龍頭被凍裂,不巧又遇上村里停電。正當老人一籌莫展時,姚澤民來了,他從鎮上買來蠟燭為老人照明,購回熱水袋為老人取暖。凜冽刺骨的寒風中,他為劉老家換上了新購的自來水龍頭……
平凡瑣事,點點滴滴,劉鏡寰老人感到有了依靠,姚澤民成了他每天想見的人。在劉老心目中,姚澤民是黨派來的人,他內心的感激越積越多,越積越深,他常準備些點心在家等候姚澤民的到來。2002年10月28日,102歲高齡的劉老應邀參加該市組織的百名百歲老人“萬歲宴”。宴席上,他感慨萬千,揮毫寫下“共產黨好!”的條幅,委托如皋出席黨的十六大代表陳美珍帶到北京,向黨中央表達了對鄉郵員的感激之情。
兩個月后,劉老離開了這個充滿愛的世界。姚澤民又把關愛獻給了另一對老人——88歲無兒無女的吳敬林夫婦,他包下他們家所有重體力活。2004年,吳老去世時,姚澤民像親兒女一樣料理吳老的后事。吳敬林老人生前多次說過:“我要感謝共產黨,小姚是共產黨派來的親人!”
“小沈就是我的兒子!”
在磨頭鎮曹石村,67歲的唐玉成老人常常頗為得意地向鄉親們介紹說:“我是郵政局的家屬,小沈就是我的兒子!”其實,老人只是郵遞員沈世新結成的幫扶對子。
唐玉成有一個養女,但嫁到外地,不能經常回來照顧老人。老人有高血壓,近兩年又患上腦萎縮,需要常年服藥。沈世新幾乎天天都來到老人家中,幫助料理家務,代購生活用品和藥品。為了和老人保持聯系,他把自己的手機號碼和住宅電話號碼寫在唐大爺的墻上,告訴唐大爺:“有什么事兒,打個電話,我隨叫隨到!”
2005年5月12日傍晚,雨下得很大。唐大爺忽然覺得胸悶乏力,頭暈目眩,他知道老毛病又犯了。他想去村衛生室,可雨下個不停。怎么辦呢?老人遲疑片刻后,還是給沈世新打了個電話。電話這頭,老人上氣不接下氣地述說自己的病情; 電話那頭,剛剛送完報紙、渾身濕透的沈世新安慰著老人:“大爺,你別急,我馬上就到!”說時遲,那時快,沈世新顧不上穿雨衣,騎上摩托趕到老人家中,看到老人栽倒在床邊,便背起老人直奔村衛生室。經過搶救清醒過來的唐大爺眼瞅著守在自己身邊的沈世新,老淚潸然而下。他拉著小沈的手心痛地說:“孩子,是大爺苦了你呀!”“沒什么,關心照顧老人是郵政人的義務!”沈世新微笑著回答。
2008年臘月的一天晚上,沈世新又來到老人家中。老人洗腳時,他看到老人穿的襪子又破又舊,當即脫下自己的襪子給老人穿上。第二天,他買了兩雙新襪子放到老人床頭。這兩雙新襪子唐大爺至今都舍不得穿,每逢家里來了客人,他就興奮地拿出襪子喋喋不休:“看,這是郵局的小沈給我買的,現在我是郵政局的家屬啊,小沈就是我的兒子!”
真情感動了遠房親戚
下原鎮腰莊村84歲的何興蓮老太,雙目失明,行動不便。想喝水,她一手拄著拐杖一手拎著桶,兩個多小時才拎回半桶水;生火做飯,她怕引起火災,每次只劃三根火柴,偶爾點著就做飯,點不著只好忍饑挨餓。“攙要攙個瞎的,扶要扶個跛的。”下原支局鄉郵員朱金華主動請纓,承擔幫扶何老太的義務。從此何老太家水缸總是滿滿的,屋里也干凈清潔多了。以前逢雨就漏的房子,小朱找村委會幫忙修好了。每隔一兩天,小朱就帶上餅干、脆餅等食品前去看望老人……
鄉郵員熱心幫扶何老太的消息不脛而走,很快傳到何老太的一個遠房侄女耳中,她被鄉郵員的真情深深打動,將老太接回家住了一個多月。她說:“人心總是肉長的,這個社會還是好人多!”原本與何老太不相往來的遠房堂侄張松林,已是一位花甲老人,他瞻養著90多歲的老父母。他聽說綠衣使者愛心奉獻事跡后,趕忙打的將何老太接回了自己家。張松林的母親說:“我經常帶著兒子、兒媳到寺廟燒香拜佛,祈禱平安。現在郵局的人才是真正的佛,無親無故的投遞員都能這樣幫扶何老太,我們做親戚的怎么能袖手旁觀呢?”如今,何興蓮老太與堂侄張松林一家11口人,四世同堂,其樂融融。投遞途中,朱金華還經常去看望何老太,當看到何老太衣食無憂、臉上掛滿笑容時,他的心也就踏實了。
父子愛心接力
“真沒想到,剛調走個兒子,又來了個孫子,我孤老太真有福氣!”九華鎮稅房村88歲的李芹英老太拉著鄉郵員朱康成的手,笑得合不攏嘴。
朱康成是子承父業踏上郵路的。他從父親朱國清那里接過投遞業務的同時,也接過了父親幫扶李芹英老人的擔子。朱康成說:“剛開始的時候,我有些不情愿,一個年紀輕輕的小伙子,有事沒事常到老太太家里轉悠,鄰居會怎么議論,會不會猜疑我打老太太財產的主意。再說,我和她沒有共同語言,還談什么幫扶呢?”
朱康成把自己的想法如實告訴了父親。父親開導他說:“每個人都有年老的時候,你現在怎樣對待老人,這也是在給你的子女做榜樣啊!”了解兒子的心事后,朱國清干脆帶著兒子一起到老人家中,把李老太屋里屋外打掃得干干凈凈,然后語重心長地對兒子說:“你也有爺爺奶奶,他們都是80多歲的人了,你把李老太當成自家奶奶來對待,幫她做做事,陪她說說話,時間長了,就找到感覺了。再說,身正不怕影子歪,你是真心誠意幫助老人,還在乎人家說閑話么?”
父親入情入理的一番話,治好了朱康成的“心病”。從此,李芹英老人家里時常出現朱康成忙碌的身影,擔水掃地、洗衣曬被、鋤草耕地,樣樣事兒搶著干。忙累了,他與老人促膝談心,一個笑話,一首鄉間小調,常逗得老人笑得合不攏嘴。春去秋來,在這條郵路上,鄉親們觀察到了小朱給李老太送禮的規律:平時,送些糕點、水果等老人愛吃的食品;逢年過節,送魚、送肉、送新衣;夏季,送蚊香、毛巾、風油精,三天兩頭送去西瓜,并早早地為老人安裝好微風吊扇;冬季,送麥片、奶粉、熱水袋、防寒保暖的衣服,并常將老人攙扶到室外曬太陽。李老太常風趣地說:“我‘兒孫’滿堂,一代更比一代強!”朱國清看著兒子盡心盡力照應李老太,心里甜滋滋的。
愛心郵路影響深遠
“愛心郵路”感動了如皋,也為這座城市注入了更多愛的“因子”。在“愛心郵路”精神的感召下,如皋市掀起了尊老敬老、扶貧濟困、扶殘助殘、助人為樂、愛心奉獻的熱潮。2002年11月起,如皋市對百歲老人每年給予定額營養補貼,年滿百歲時贈送一臺彩電;對95歲以上的老人每人每天免費供應一瓶牛奶;對90歲以上老人每年免費進行一次體檢和會診。市政府出臺的《如皋市殘疾人優惠待遇辦法》,對有勞動能力的殘疾人個體創業,從工商、稅收等17個方面給予特殊扶持。從2004年開始,如皋實施了“百村萬戶”幫扶工程,78家市級機關部門和22個鎮掛鉤,幫扶10574個農村貧困戶。2006年,該市又實施了“三百單位幫村,萬名黨員幫戶”的“雙幫工程”。近年來,全市已有21個鎮區建立了“愛心超市”,數萬名貧困戶從中受益。如皋市被中國少年兒童基金會評為中國10個“愛心城市”之一。
國家郵政局局長劉安東說:“‘愛心郵路’是新時期郵政系統的一筆寶貴精神財富,為黨旗添了彩,為郵政爭了光!”原國家信息產業部王旭東部長稱:“‘愛心郵路’是構建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帶動者和實踐者!”
從1998年到2009年,“愛心郵路”已成為中國郵政的一個品牌、一面旗幟,成為行業內外矚目的一個焦點。當“愛心郵路”成為品牌、“愛心”成為文化,隨之而來的是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豐收。1998年郵電分開經營的時候,如皋郵政業務收入只有1860萬元,函件業務收入123萬元,報刊發行流轉額1000萬元,郵政儲蓄余額5.6億元。到了2009年,郵政業務收入達到9650萬元,函件業務收入967萬元,報刊流轉額超過2000萬元。而郵政儲蓄則達到了59.5億元。如今,如皋已成為“中國郵儲第一縣”。巨大的數字變化,凸顯了社會大眾對如皋郵政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