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綿綿思念 > 我們的父親劉毓標
我們的父親劉毓標
作者:華申 華明 東東 華蘇 華建 曉寧 責任編輯:束華靜 來源:《鐵軍》 日期:2014-11-13 瀏覽次數:7833
我們父親劉毓標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是共和國的開國將軍之一。父親為祖國、為人民奮斗了整整70年。回首往事,他無怨無悔;瞻望未來,他充滿信心。
上世紀60年代劉毓標夫婦和6個孩子的合影
我們父親劉毓標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是共和國的開國將軍之一。
父親出生在江西省橫峰縣葛源鄉店前街一個赤貧的農民家庭。1927年4月參加革命,同年底參加了方志敏領導的“弋(陽)橫(峰)暴動”。1928年加入共青團,1930年轉入中國共產黨,1931年任中共區委書記,1933年任縣委組織部長,參加了創建贛東北蘇區的斗爭。
他投身革命后,無論是在白區做秘密工作,還是獨立堅持南方三年游擊戰爭;無論是在敵人監獄中遭受酷刑拷打,還是在黨內蒙冤受屈的情況下,都對自己選擇的革命道路無怨無悔,對黨的事業忠心耿耿,矢志不移。這是他一生最突出的特點和最寶貴的品質。在槍林彈雨的戰場上,父親驍勇善戰,沖鋒在前,指揮靠前。在擔任團、師指揮員期間,十余次身負重傷,留下了遍體刀疤和彈痕。其中,最危險的有兩次:一次是1937年他任紅軍團政委時,在作戰中被敵人打中一槍,頭部被敵人用刀砍傷6處,腦脊液外流,幾乎在沒有醫治的情況下,竟然活過來了;另一次是“文革”中,他受造反派迫害導致胃穿孔,因為當時體質虛弱,醫療條件差,無法手術,可胃穿孔處竟然與腹壁長在一起癒合了。他曾風趣地說自己是餓不死、打不死、冤不死。
發動“柯村暴動”
1934年4月,方志敏派劉毓標去皖南開辟工作。臨行前,方志敏對他說,派你去皖南,是為了擴大蘇區,打破敵人的封鎖。敵人在皖南的白色恐怖很嚴重,但人民要求起來革命的愿望很強烈。你去了后,要把工作重點放到農村去。皖南離蘇區遠,工作困難一定很多,經濟上也接濟不了,要自謀職業做掩護。
父親到屯溪(今黃山市)后,被皖南特委分配到歙縣任縣委書記。他在一個小集鎮的轎行中充當轎夫,以抬轎子作掩護,開展秘密工作。后調任太平中心縣委書記。父親在人地兩生的情況下,緊緊依靠地下黨組織,深入到貧苦農民中去,迅速打開了局面。
那一年,皖南地區發生了特大旱災,赤地千里,莊稼嚴重減產。地主豪紳勾結官府加緊向農民掠奪,廣大農民的反抗呼聲十分強烈。父親看到條件成熟,召集中心縣委研究,決定秋收后舉行暴動。8月21日深夜,以柯村為中心,方圓百余里范圍內的數千農民參加暴動,鎮壓土豪劣紳320人,繳獲地主武裝槍支300余支。隨后,“皖南蘇維埃政府”宣告成立,縣、區、鄉也都成立了蘇維埃。為了保衛蘇維埃政權,各級都建立了武裝,人民群眾第一次享受到當家作主人的權利。這次暴動后來被稱為“柯村暴動”,載入黨史。
堅持皖浙贛邊游擊戰
紅軍主力長征后,父親受命擔任皖南紅軍獨立團政委,方志敏向他和團長明確獨立團的三大任務:開展游擊戰爭,進行抗日宣傳,大力發展白區秘密工作。
1935年4月下旬,父親率部途經江西省婺源縣鄣公山區時,發現那里是皖、浙、贛三省交界處,地形很好,群眾基礎也不錯,敵人的力量比較薄弱。父親遂與團長商定,部隊就地展開宣傳群眾、組織群眾,發展黨團組織等工作。到5月底,建立了鄣公山、石屋坑、高舍、里莊等數個黨支部,并向鄰近的江西省浮梁縣、安徽省休寧縣、祁門縣迅速發展。經過一個多月的努力,開辟了以鄣公山為中心的游擊新區。
1936年4月,中共閩浙贛省委在鄣公山召開擴大會議。會議決定將閩浙贛省委更名為皖浙贛省委;皖南獨立團改為皖浙贛獨立團,直屬省委領導;會議選舉關英、劉毓標、滕國榮等9人為省委委員,關英為書記,劉毓標為組織部長,滕國榮為宣傳部長。父親率領獨立團先后攻克浙江開化縣城、昌化縣城,有力地震懾了敵人,打擊了國民黨的統治。到1936年底,游擊區擴大到43個縣,縣委(中心縣委)直屬區委(特支)有30多個,紅軍游擊隊發展到30余支,共3000余人。父親作為鄣公山根據地的開創者,省委組織部長兼獨立團政委,對這一時期皖浙贛邊區游擊根據地的形成和發展作出了獨特的貢獻。
參加新四軍
1937年3月,父親在作戰中受重傷昏迷被俘,關押在浙江衢縣國民黨“閩浙皖贛邊綏靖公署”的監獄中。由于他的皖浙贛省委組織部長和獨立團政委的身份,敵人企圖從他口中挖出黨組織和紅軍的情況,嚴刑逼供,一次竟壓碎了他雙腿的脛骨。面對生死考驗,父親堅貞不屈,嚴守黨和紅軍的秘密,使敵人一無所獲。在監獄里,他還利用各種機會,宣傳共產黨員對革命事業要無限忠誠,痛斥叛徒的卑劣行徑,影響和鼓勵其他難友,表現了共產黨人的錚錚鐵骨和崇高氣節。
七七事變爆發后,原紅軍挺進師參謀長陳鐵君與國民黨當局談判交涉,于7月中旬才將父親營救出獄。
父親被營救出獄后,獨身一人返回鄣公山尋找黨組織。經過一個多月的輾轉跋涉,于9月初找到了皖贛特委書記王豐慶、副書記李步新、組織部長江天輝。1938年2月底,皖浙贛邊區紅軍游擊隊近500人,在江西浮梁縣瑤里召開誓師大會,編為新四軍一支隊二團三營。父親任新四軍一支隊政治部總務科長。在陳毅的親自關懷下,經過近一年的審查,于1938年12月恢復了父親的黨籍。
父親參加了開辟茅山抗日根據地和蘇南、蘇中、蘇北、淮南等地的反“掃蕩”、反“清鄉”、反摩擦斗爭,在與日軍作戰中再次身負重傷。他在擔任干部學校、抗大分校的領導工作中,積極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為黨和軍隊培養輸送了大批優秀軍政干部。
解放戰爭時期,他作為華東野戰軍的師、軍級指揮員,率部激戰蘇中、決戰淮海、橫渡長江、鏖戰淞滬、進軍福建,屢建戰功。新中國成立初期,他受命出任華東軍區裝甲兵政治委員,作為新技術兵種的組建者和領導者,為裝甲兵部隊的建立和發展,作出了開創性的貢獻。1955年,他被授予少將軍銜。
蒙冤與昭雪
上世紀50年代末,由于“左”的思潮影響,父親1937年被俘問題被草率地定為有疑點的“懸案”,他被迫離開軍隊,到江蘇省民政廳任黨組書記、副廳長。到地方后,他經常深入農村訪貧問苦,哪里有災情就到哪里去,深入到第一線組織救災救濟工作。好幾次在災區因腦傷復發而昏倒,被隨行人員送回南京住院治療。他每逢新春佳節,都到部隊慰問。他十分關心全省的社會福利工作,千方百計地解決鰥寡孤獨和殘疾人的生活困難,把黨的關懷和溫暖送到千家萬戶。
在十年動亂中,父親再一次因歷史問題受到嚴重沖擊和殘酷迫害。在一次被批斗中,一個喪心病狂的家伙竟將他連頭發帶皮撕下一塊。1968年冬,父親在省“五七”干校受審查。造反派讓他睡在陰冷潮濕的豬圈里,連稻草都不讓鋪,使他落下了肺氣腫的病根。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中共江蘇省委組成復查小組,經過數月艱苦細致的工作,于1980年7月10日作出“關于劉毓標同志被俘問題復查報告的批復”,指出:“劉毓標同志1937年3月被俘問題,已經審查清楚,沒有問題。劉毓標同志被俘期間的表現是好的,保持了共產黨員的革命氣節。……‘懸案’結論,予以撤銷。”后來經中央批準,父親被定為省長級待遇。
父親為祖國、為人民奮斗了整整70年。回首往事,他無怨無悔;瞻望未來,他充滿信心。1997年4月4日晚,他因呼吸衰竭而昏迷,被搶救蘇醒后,他對守護在身邊的親屬和醫護人員說,“現在,有黨中央的正確領導,國家和人民生活一天比一天好,我沒有什么不放心的。看到今天,我們過去的血沒有白流。沒有過去的奮斗,就沒有今天;但沒有今天,過去的奮斗也就等于零。”他還說,“明天,是我參加革命70周年的日子,這是比生日更重要的日子,我們要一起慶賀。沒有黨和毛主席領導鬧革命,就沒有我們一家。你們兄弟姐妹六個,加上媳婦女婿六個,一個也不要當孬種。”這是他留給我們的最后囑咐。
這,就是我們可親可敬的父親,一位忠誠的老共產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