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鐵軍精神與我的大學
鐵軍精神與我的大學
作者:劉蘭 責任編輯:魏冉 來源:《鐵軍》 日期:2014-11-25 瀏覽次數:7829
新四軍江南指揮部在我的家鄉溧陽。烈士陵園和刻有“三戰三捷”的紀念碑成為我心中難以磨滅的印象,對老一輩復述了無數次的新四軍故事早已是耳熟能詳。稚嫩的年紀無法理解太多,只知道現在美好的生活來源于一群人的殊死戰斗。
我不想永久扎根于故土,便于2009年9月來到鹽城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學習,學校前身是新四軍創辦的華中衛生學校。踏入校門,最讓我振奮的便是那塊刻有陳毅軍長題詞的巨石,幼時懵懂的情感化為而今深沉的情愫。鐵軍精神悄悄地沿著成長的年輪深入骨髓,成為信仰。
“千百次抗爭風雪饑寒,千萬里轉戰窮山野營……”這首《新四軍軍歌》是每個衛院學生都會唱的歌曲。軍訓中,這首歌成了我們的強心劑,苦和累都被葬于鏗鏘的歌調中。在訓練場上揮汗如雨時,方明白鐵軍精神并不僅僅適用于過去,在當下她依舊有鮮活的生命力。在正式學習之前,我們便獲得了繼續努力的精神動力。
初入大學時,我們對這里的生活有著太多的憧憬,安逸、自由最初是許多人的追求,可是如此勾畫大學藍圖只會讓我們迷失。也有許多人暢想要在大學時代發光發熱,可是計劃趕不上變化,我們太容易受誘于這個繽紛的世界。鐵軍精神誕生于那個落后挨打的年代,她是血的教訓。在和平發展的今天,每分每秒都可謂日新月異,居安便要思危,被時代淘汰是可悲的。我們唯有以鐵軍精神為明燈,傲然前行。
學院為了進一步弘揚鐵軍精神,以鐵軍精神育人,組織開展了“追尋歷史,鑄魂育人”活動,帶領大家參觀了新四軍紀念館和革命舊址等。那銹跡斑斑的槍支述說著那段光榮的歷史,那坑洼不平的泥路上有著先烈的足跡,更流淌著他們熾熱的血液。同學們每行一步便是一個敬畏,每走一路便是一個嘆服。鐵軍精神成了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思想財富。
鐵軍精神首要在于艱苦奮斗,學習中如無奮斗的精神便無學習的樂趣。學習更在一個“鉆”字,若無勤作支撐,我們學的必為膚淺的皮毛。在近期的《鐵軍》雜志上便寫到了白衣女兵,新四軍的醫療隊伍被史沫特萊稱為“中國軍隊第一支現代形式的醫療隊伍”。大量受過專門訓練的愛國醫務人員在破舊的祠堂和簡陋的竹屋中,用自制的醫療器具完成了醫者的使命。如今,我們不能將目標只定位在發達的城市,不可否認,那里的確有優越的工作環境和可觀的經濟收入。但較之于過去,只會讓我們顯得渺小可悲。我們學校的辦學定位是“立足蘇北,面向基層,服務江蘇,輻射全國”。我覺得這個定位非常好,醫者不應計較私利,我們應該到需要我們的地方去。
鐵軍精神中重要的一點還與紀律關聯,無規矩難成方圓。引鑒于我們自身則是道德觀念。醫者除了需要醫術,還需要醫德。我們不能受誘物欲,醫者的一言一行皆關乎性命。
鐵軍精神在我的大學中散發著獨特的魅力,完全適用于我們每一名學子的發展。物質易朽而精神長存,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大背景下,我們應該發揚革命優良傳統,爭做現代的革命新軍,努力推動社會發展。學生,應當準備挑起社會和時代的大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