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感懷新四軍 > 一斤良種的故事
一斤良種的故事
作者:吳孝桐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14-12-11 瀏覽次數:7825
抗戰期間,蕭縣抗日民主政府從數千里之遙,收到一斤“438”小麥良種,政府在領導人民英勇抗戰的同時,不忘引導人民運用良種良法種田。在戰火紛飛中,居然將一斤小麥良種逐步繁殖擴大到15萬畝,并推廣至周邊蘇魯豫皖20多個縣市,創造了一個奇跡。
抗戰期間,蕭縣抗日民主政府從數千里之遙,收到一斤“438”小麥良種,政府在領導人民英勇抗戰的同時,不忘引導人民運用良種良法種田。在戰火紛飛中,居然將一斤小麥良種逐步繁殖擴大到15萬畝,并推廣至周邊蘇魯豫皖20多個縣市,創造了一個奇跡。
“438”號小麥良種的培育者,是蕭縣人尹聘三,他從北京農業大學農學系畢業,初任職于江蘇省實業廳。1922年他被派往省立第二農業試驗場(即徐州農場)任場長,由此開始了小麥育種生涯,該場也更名為江蘇省麥作試驗場。到1935年夏季,已育成“405”和“438”兩個新品種。“405”號產量雖高,但系紅麥,品質不佳;“438”號系白麥,品質佳,膠質多,面筋多,出粉率高,每畝產量一般比當地紅花霧、魚鱗糙、白穗子、火燎王等品種增產20%以上,很受農民歡迎。1937年秋季,場里已確定先在場內種植3畝多試驗田,以備正式推廣。
不料,日本侵略軍南北對進,切斷津浦、隴海兩線,1938年5月19日,小麥尚未成熟,徐州淪陷,農場被日軍進駐。待小麥成熟時,雖也派工人陳德韶化裝去場內偷摘,無奈日軍把守太嚴,無法得手。尹聘三經李宗仁推薦,此后去了廣西,就任桂平第二區區農場場長。“438”號小麥良種,是尹聘三花了9年心血培育出來的,眼睜睜消失得無影無蹤,他像失散了親骨肉一樣,無時不魂牽夢縈。突然間,他想起徐州農場與南京金陵大學農學院合作過育種,1937年秋季,曾寄給他們2斤代繁、保存。此時,金陵大學農學院已遷往重慶,他試探著去函詢問,重慶的回信令他喜出望外,得知這2斤良種已隨校避難由寧抵渝。他從廣西桂平向重慶金陵大學農學院要回2斤“438”號小麥良種,一斤留給桂平區農場試種,一斤寄給已在蕭縣抗日民主政府負責印制蕭縣地方流通券的原徐州農場推廣股股長項厚軒。項接到良種已是1940年秋季,想不到啊,這么一斤寶貝種子,幾近萬里,歷時3年之久,從徐州到南京,從南京到重慶,從重慶到廣西,再從廣西到蕭縣,怎不令他激動!蕭縣抗日民主政府得知后,十分珍惜,決定交給郝莊棉場范慕蘭負責繁殖。這劫后余生的一斤種子,幾年之后,卻在蕭縣唱起了主角。全縣在設置孤山鄉費村、梅莊鄉王莊等6個良種試驗點時,已擴種到2865畝,最后全縣發展到15萬畝。
1942年,新四軍四師東撤以后,項厚軒把“438”號小麥良種帶到碭山縣繁殖推廣。從1942年到1945年,他在碭山縣河東、河套、兩壩、高寨、唐寨5個鄉鎮推廣1000多畝。在他指導下,由于注重提純復壯,所以抗戰勝利恢復后的徐州農場,還把這5個鄉鎮當作良種繁育基地,一次用救濟面粉換去10萬斤良種,分貸給徐州轄下8縣擴種,辦法是:秋種時貸多少,麥收時收回多少,留作農場繼續推廣之用。徐州解放后,一度隸屬山東省管轄,尹聘三被委任為山東省良種選種委員會負責人,他大量收購該良種,在魯南各縣推廣。此時,“438”號小麥良種已成為魯南、蘇北、皖北、豫東一帶小麥的當家品種,直到1955年,才被碧螞小麥良種所代替。
碧螞麥是由陜西武功西北農學院用美國碧麥與武功當地螞蚱麥雜交而成。徐州農場引進碧螞一號、二號、三號、四號,經反復試驗認為:這一品種不僅產量較“438”號小麥高,而且抵抗病蟲害能力也較強,品質亦佳。
“438”號小麥良種從1940年在蕭縣繁殖,到1955年退出歷史舞臺,在蕭縣以及蘇魯豫皖接壤地區獨領風騷十五六年,在那腥風血雨年代,以它的品質佳、產量高的優勢惠及千百萬軍民,為抗日戰爭乃至解放戰爭助過一臂之力,直至迎來全國解放,論情論理都功不可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