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訪電影《英雄兒女》“王主任”原型王直將軍
訪電影《英雄兒女》“王主任”原型王直將軍
作者:曾寧生 楊玉秀 責任編輯:黨亞惠 來源:《鐵軍》 日期:2014-12-19 瀏覽次數:7902
“烽煙滾滾唱英雄……”電影《英雄兒女》王芳的這曲英雄贊歌不知打動了多少觀眾的心,尤其是影片中“工人爸爸”、“革命爸爸”的光輝形象,更是感人至深,令人難忘。影片中王芳父親原型是原福州軍區副政委、老紅軍、新四軍老戰士王直將軍(曾用名王漢清,電影中王東曾用名為王文清)。
王直將軍
“烽煙滾滾唱英雄……”電影《英雄兒女》王芳的這曲英雄贊歌不知打動了多少觀眾的心,尤其是影片中“工人爸爸”、“革命爸爸”的光輝形象,更是感人至深,令人難忘。影片中王芳父親原型是原福州軍區副政委、老紅軍、新四軍老戰士王直將軍(曾用名王漢清,電影中王東曾用名為王文清)。
王直13歲參加革命,15歲當紅軍,參加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曾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二級國旗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他戎馬一生,身經百戰,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生深深的感染著我。
2010年春節期間,已95歲高齡的王直將軍在家中讓我們陪著他又一次觀看《英雄兒女》電影錄像。回眸抗美援朝硝煙彌漫的戰爭年代,老將軍流下了激動的淚水。他對我們敘述,在朝鮮戰場上曾經發生的許多故事:“《英雄兒女》反映的雖然是抗美援朝英勇的中國人民志愿軍形象,但創作者主要是以第三野戰軍第九兵團的戰斗生活為背景創作的。”影片中王東政委原型就是九兵團第二十軍八十九師政委王直。在入朝的第二天,他指揮的部隊就插到敵后方,節節阻擊和消滅敵人。劍山嶺戰役,王直將軍徹夜不眠,精心指揮戰斗,采用機智靈活、敢于近戰的方式獲得了殲滅美軍一個大營的勝利。接著該部又阻敵北援,突擊南逃之敵,勝利收復了元山等陣地,給有百年建軍史、自詡為“重裝備典型”的美“王牌軍”海軍陸戰第一師以殲滅性的打擊,有力地配合了西線戰場作戰,把敵人打回“三八線”以南,為部隊打好了出國第一仗。對此,全師受到兵團嘉獎,王直也由師政委提升為二十六軍政治部主任。
王直將軍告訴我們:王芳的原型是軍文工團一個叫王芳的上海姑娘。小姑娘能歌善舞,腰鼓打得特別好。戰場上立過戰功,王直在戰后總結會上曾經表揚過她,至今還保存著她的照片。王芳是朝鮮戰場上許多女戰士典型的集中體現。
談到王成形象原型,王直將軍說,在志愿軍中,像王成這樣的英雄有許許多多,如我第九兵團第二十軍連長、全國戰斗英雄楊根思堅守陣地,戰斗至最后一個人時,抱著炸藥包與敵人同歸于盡,他的壯烈犧牲酷似王成;第二十六軍排長、“一級人民英雄”秦建彬,在堅守上牌里212高地防御戰中,陣地上只剩下他一人,成群的美國兵蜂擁而上,向他撲來。這時他拔出掩埋在工事里的爆破筒,屹立在陣地上,把爆破筒投向敵群,開創了以爆破筒炸敵群的先例,其情節更符合王成的形象;“向我開炮!”的情節,是引用了志愿軍回憶錄《志愿軍一日》的一篇文章《向我開炮》反映的戰斗情節改編的。文章記述的是我志愿軍炮兵偵察員于樹昌用電臺指揮我炮火壓制敵人的進攻,直至敵人包圍了他的觀察點,發出“向我開炮”的指揮口令。編劇把幾類英雄的典型事跡揉合塑造了王成這樣的一個英雄形象,代表了無數個王成式的志愿軍英雄,王成的人物原型就是這些典型的志愿軍英雄群體。
銀幕上的王成在氣壯山河的呼喊中與敵人同歸于盡,而現實中的“王成”確還活著,那就是王成主要形象原型之一秦建彬。
秦建彬,出生在河北省邢臺地區,1947年入伍,曾經17次立功,榮獲12枚軍功章和勛章。在抗美援朝戰斗中,他戰功赫赫,被授予“一級人民英雄”光榮稱號,獲得朝鮮一級國旗勛章。最讓人稱奇的是,他參加大小戰斗上千次,竟沒受過一點傷。朝鮮戰場上,在“三八線”北阻擊戰中,他堅守陣地敵人攻不動,他進攻敵壘敵人擋不住,被稱為“能攻能守的英雄”。
1951年3月25日,美三師乘車順公路由南向北開進犯,秦建彬所在的七班戰士出敵不意,突然開火,在打退了敵人在數輛坦克掩護下的兩次兩個連進攻后,全班就只有秦建彬一個人沒有負傷。他估計敵人還會來,一面把重傷號背到隱蔽部去包扎,一面搜集彈藥武器準備決一死戰。他站在班長和負傷的戰友面前說:“有我在就有陣地在!”果然,敵人組織了5個排向陣地發動第三次進攻。戰斗到下午4點多鐘,全班6人犧牲,6人重傷,能堅持戰斗的只剩秦建彬一人。
坑道里有一部電話,但架設的電話線被敵人的坦克壓斷,無法與上級聯系。生死關頭,他把黨員證用紅布包好埋在土里,將陣地上所有的手榴彈搜集起來,擰開蓋子拉出弦,放在戰壕前沿,子彈全壓上彈夾,在敵人可能進攻的5個山口都架上機槍,準備最后一拼。
夜幕降臨,敵人又組織了新的攻勢。秦建彬龍騰虎躍,西邊打一陣,東邊又打一陣,弄得敵人不知陣地上還有多少人。子彈打光了,眼見敵人沖了上來,他突然想起塹壕里還有一只爆破筒……一聲巨響,爆破筒在敵群中開花,死傷一片。強大的氣浪,把秦建彬拋出5米多遠,他昏死過去。不知過了多久,他清醒過來,發現自己被焦土埋了半個身子,卻無一處受傷。
這一天,秦建彬和戰友們一起打退敵人21次進攻。增援部隊上來后,他又在陣地上堅守三天三夜,截住敵人退路,為戰役的勝利贏得了寶貴的時間。秦建彬這次開創了用爆破筒炸死敵人的先例,志愿軍總部授予他“戰斗英雄”稱號。戰后,七班立了一等功,秦建彬被授予“連戰斗模范”、“一級人民英雄”。王直將軍強調說:“秦建彬是英雄王成的主要原型,但故事有些情節還取于孤膽英雄王庭吉和獨守603.9高地,在40多米內殲敵50余名的一級英雄王兆才等志愿軍的戰斗事跡。”
影片中描寫王成的父親是上海一位修車老工人,作者采訪王直將軍時,王將軍根據采訪的要求介紹了一位被大家所熱愛和尊敬的老太太,她為部隊培養了一位英雄戰士。她就是鐘懸山阻擊模范班班長、一等功臣、二級人民英雄王萬夏的母親。人們都稱她為“光榮的媽媽”。
作者為從側面反映英雄父母的偉大,及英雄的親人同王主任的關系,便采用將光榮的母親改為工人爸爸。王將軍說:“我起先也認為影片中描寫把小王芳送給“爸爸”撫養不如“母親”撫養好,但從某種意義上講,影片中的王主任從事地下工作,后又被囚車帶走,愛人已在牢中。當然還是反映王主任與工人的爸爸之間的關系要好,不合情但合理,也是為塑造人物形象的需要。
1995年8月南京軍區政治部派人到福建看望王直將軍,了解和采訪電影《英雄兒女》創作的過程,并代表政治部向老將軍贈送電影《英雄兒女》錄像帶。王直老將軍認為:影片塑造的王文清這位志愿軍高級政工干部的形象,他的人物原型不能簡單地歸結為某一個人,而是志愿軍高級政工干部群體的縮影。
王直1916年7月出生于福建省上杭縣,1931年5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2年加入共青團,1934年轉入中國共產黨。曾任過獨立團政治處組織干事、紅軍的支隊黨總支書記、連政治指導員,堅持了南方三年游擊戰爭;抗戰時期,曾任新四軍二支隊政治部宣傳隊長、支隊組織科長、團政治處主任、旅政治部副主任、團政委、軍分區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解放戰爭時期,擔任野戰軍旅政治部主任、師副政委、旅政委、師政委。入朝作戰期間,先后擔任志愿軍師政委、軍政治部主任。回國后,任軍政委,福州軍區政治部副主任、副政委等職。2002年12月,老將軍被載入大型文獻《中國當代杰出共產黨人》,他平凡而卓越的輝煌歷程,反映他實踐自己“一生求真理、全心為人民”的格言。
祝王直老將軍健康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