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島嶼戰爭 > 名家點評 > 戰略是刀尖上的哲學——讀朱文泉同志《島嶼戰爭論》
戰略是刀尖上的哲學——讀朱文泉同志《島嶼戰爭論》
作者:張文木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 日期:2015-01-12 瀏覽次數:7852
戰略是刀尖上的哲學,是如何有效地節制暴力的學問。武,止戈也,真正會打仗的人是不輕言戰爭的。這是我讀朱文泉同志新作《島嶼戰爭論》感受最深的認識。
戰略是刀尖上的哲學,是如何有效地節制暴力的學問。武,止戈也,真正會打仗的人是不輕言戰爭的。這是我讀朱文泉同志新作《島嶼戰爭論》感受最深的認識。該書分上、中、下三卷,煌煌百余萬言,以極為恢宏的氣勢和歷史縱深全面論述和總結了戰爭的不同性質和同一本質,將戰略和策略問題提高到哲學高度進行分析和運籌,讀來很受教益并深為認同,令人肅然起敬。
《島嶼戰爭論》思想豐富,然筆者最受觸動的是第三篇略論中提出的“莫拿國運賭戰爭”的認識和論述,它不僅符合歷史經驗,而且對于日益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目標的當下中國安全而言,極具現實的指導意義。
《島嶼戰爭論》指出:“戰爭是‘饑餓之虎’,是消耗的‘無底洞’,沒有哪個國家能夠依靠不斷戰爭維持強大,長盛不衰。”告誡任何國家和民族“都應當力求通過非戰爭途徑化解矛盾,自覺抵制和抑制‘戰爭主義’、戰爭思維?!笨上У氖牵傆行﹪也辉敢膺@樣做。我們知道,制定國家戰略,難不在確立目標,而在于確立國力邊界,即國力擴張的極限和不能后退的底線。戰略設計的要義在于戰略目標如何和國家戰略能力相匹配。二戰以前,美國尚未擺脫歐洲的壓迫,這時美國的戰略謀劃還比較節制,目標都不大,勝多失少;二戰以后,歐洲衰落,美國前所未有地成為世界霸主,其外交也漸失去節制的哲學。不管是杜魯門還是肯尼迪,他們的失誤都可歸結于戰略目標大于國家承受能力。20世紀50年代戰略問題專家凱南為他的國家設計出的“遏制戰略”,是一個只有上帝才能完成的任務;不僅這樣,當時美國背后還有麥卡錫用“反共”的鞭子趕著美國跳上凱南吆喝的戰車——這輛戰車以前叫“反共”,在小布什這叫“反恐”,其共性都是幾乎以全世界為敵,結果給美國帶來了幾十年的災難。當美國人碰得頭破血流又不好意思后退時,美國出現尼克松主義。尼克松主義是對麥卡錫主義和凱南戰略的“撥亂反正”,可以說是美國人真智慧的表現??上У氖?,此時的美國已為自大情緒沖昏了頭腦,里根以后,美國再次向共產主義“大風車”發起沖擊;蘇聯解體后,小布什又帶領美國向世界“恐怖主義”發起全面攻擊,宣布要與“七個邪惡軸心”作戰,都是些大國,結果是小布什打出了一個情緒日益高漲的反美世界。美國把世界打成這副模樣,因為美國的戰略規劃已失去了哲學,留下的只是“刀子”。美國國家戰略能力也因此急劇下降,由此產生的后果是美國迅速衰落,至今還沒有緩過勁來。
經驗表明,刀子一旦失去節制,如果它還鋒利的話,其結果是可怕的。日本1883年創立陸軍大學校,對華對俄兩次戰爭勝利后陸軍大學的學員基本上都滋長了輕戰略重戰術的學風。戰略是要有哲學指導的,其要義在于合理的節制,其最終目標是有方向的和平。1905年之后,日本陸軍大學的學員已不懂什么叫節制與和平,他們都鉆到戰役學層面并因此日益失去了全局觀,以至在太平洋戰爭前期及此之前日本在戰役上基本沒有大輸——這一連串的勝利卻埋藏了很快就要出現的戰略上的慘敗。今回頭總結,不知節制的擴張戰略和優秀的戰役指揮使日本勝利來得過于容易以至使其戰線拉得過長?!秿u嶼戰爭論》在列舉明治維新以后日本發動的一系列侵略擴張戰爭(侵略臺灣的試探性戰爭、甲午戰爭、日俄戰爭、侵華戰爭、太平洋戰爭)的基礎上指出:“擴張戰爭就像一輛高速運行的列車,具有強大的慣性,一旦發動起來,再想一腳剎車就不那么容易了?!笔聦嵣?,明治以來的日本就是被自己所設的“宏偉”目標所打倒的。1895年甲午戰爭后它占領臺灣,這可是一個需要改變整個東亞地緣政治版圖才能擺平的事情:它必須首先與中國,繼而與美國,最后與中太平洋地區的所有東南亞國家作對。對日本的島國資源而言,這是一個無力承受或承受了也承受不起的政治負擔。為什么日本會犯這樣的錯誤呢?這是由于自日俄戰爭勝利后,日本人就失去了“慎戰”的認識,開始將戰爭規劃工作從戰場搬到玻璃窗內,將其當作理論問題而束之高閣了。《島嶼戰爭論》指出:“如果戰前沒有一個明確的理智的目的,對何種狀態下結束戰爭沒有一個框架性的規劃,當戰爭目的基本達成后不能視事態發展果斷踩‘剎車’,這臺機器必然把國家的‘燃油’耗盡、國庫耗空?!庇幸馑嫉氖?,今天日本安倍政府還是舊習未改,公然否認二戰侵略歷史,在釣魚島等問題上不斷挑起爭端,上演鬧劇。鑒于“歷史經驗”,我們可以斷定,其結果一定是日本新災難的開始。
“千萬不要同時進行兩個大規模戰爭”,對于古羅馬的這條訓誡,《島嶼戰爭論》給予極大的重視。歷史經驗表明,歷史上和兩個大國同時作對的國家是必敗無疑的,因為沒有一個國家有那么多的資源。拿破侖打英國,打得挺順,1812年打了俄國,1815年敗了;希特勒打歐洲挺順,但在歐洲戰事尚未結束的情況下又打蘇聯,三年后也敗了;日本打中國,已是很難了,但又去打美國,結果中國和美國一聯合,也是三年便敗。朝鮮戰爭美國敗在什么地方?敗在與中蘇作對,而且勞師征遠,結果美國輸得沒一點面子。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最困難的時候,美國、蘇聯和中國對立,蘇聯更是大兵壓境。毛澤東明白,國家外交永遠不能和兩個大國同時作對,但操作起來卻需要高超的能力。毛澤東通過珍寶島小小的一戰,輕輕翻牌,就把美國翻到中國這邊,既維護了國家利益,又避免了兩線作戰。1972年1月6日,毛澤東同周恩來、葉劍英談外事工作時,將這個問題說得明白,他說:“無論美國也好,中國也好,都不能兩面作戰??陬^說兩面、三面、四面、五面作戰都可以,實際上就不能兩面作戰?!?/span>《島嶼戰爭論》在研究歷史經驗教訓之后指出:“一個國家如能避免兩線作戰,或者迫使對方陷入兩線作戰,就不啻于增加數十萬乃至上百萬大軍;相反,如果陷入了兩線作戰,就等于增加了幾十萬甚至上百萬軍隊的敵人?!?/span>歷史上的帝國多是在捍衛國家戰略底線中崛起,在無節制地突破其戰略極限中敗亡。毛澤東同志告誡中國人民不要作超級大國,不要稱霸世界,所以才有新中國可持續的發展;明治天皇告訴日本國民要征服整個亞洲,要稱霸世界,結果卻使日本不僅成了世界唯一經歷核打擊的國家,其近代“成就”也隨之灰飛煙滅。鑒于這一認識,《島嶼戰爭論》提出告誡:“那種動輒就把國家的命運放在戰爭賭桌上加以裁決的做法,必須堅決杜絕?!?/span>
戰略是刀尖上的哲學,是國家為生存和發展與他國博弈的學問,解決這方面的問題是要帶刀子的;同時戰略又是研究國家發展能力邊界即底線和極限的學問,解決這方面的問題沒有哲學是不行的。哲學是關于邊界的學問,是如何把握“度”的學問,其核心是尋求目標與現實、付出與收益等諸多矛盾之間的最佳平衡。戰爭是互動的對抗,“殺敵一千,自損八百”,打擊對手的同時也會消耗自己。如果戰爭超出了本國的能力極限,不但難以達到目的,反而容易傷筋動骨?!秿u嶼戰爭論》指出:“戰爭是反對侵略、維護國家主權和利益的一種最后的手段,戰爭能不打就不打,能小打就不要大打,能速決就不要久拖,能有限就不要無限?!背r戰爭中,美國在時間和空間上均越過其國力極限,因而敗得既沒面子也沒里子。而1962年10月古巴導彈危機中赫魯曉夫將手伸出了其國力不可承受的空間極限,但這一失誤很快以時間上的收縮而受到矯正,盡管失了面子卻保住了里子。在中印之戰中,毛澤東恰當地把握了國力伸縮的時間和空間:我方長距高寒的空間劣勢卻以迅雷不及掩耳的大張大合的時間優勢而彌補,等到爭執于古巴的蘇、美和國會爭吵不休的印度三家醒過神來,毛澤東已全勝收兵。一仗下來,既贏了面子——中國人打出了威風和氣勢,也贏了里子——中國人在西南打出了近半個世紀的和平與安定。
《島嶼戰爭論》一書貫穿著毛澤東同志《實踐論》《矛盾論》中倡導的認識方法。戰略能力,本質上說是運用唯物辯證法轉化矛盾而不是消滅矛盾的能力。矛盾不能消滅,只能轉化。有唯物論而不掌握辯證法的人與有辯證法而沒有立場的人一樣,終會轉化為機會主義、風頭主義和折衷主義。前者如李立三、王明等,后者如赫魯曉夫、戈爾巴喬夫等。列寧、毛澤東是運用唯物辯證法的典范。由于長期的和平年代,中外戰略研究都有缺少實踐經驗的短板,其論文多是學堂里編出來的,得出的“機遇與挑戰并存”之類的結論,更讓人莫名其妙,它既不表明我們不能讓渡的國家利益是什么,更說不清與此相應的朋友和敵人即戰略指向在哪里。這種現象輕則害學生,重則要誤國。比如現在美國的蘭德公司已與20世紀50年代大不相同。那時的蘭德公司,招收到一批打過仗、有經驗又有理論的優秀軍人介入,他們的研究成果較有分量。再看現在蘭德公司的報告,大而無當,放大炮,不著邊,多為僅憑課堂邏輯推論出的“戰略目標”,好看不中用。這些目標如此之大,以至根本不可能有相應國家資源支持。戰略目標與戰略資源不匹配,是戰略研究的大忌。這是昨天日本也是今天美國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當然也是中國戰略學者時刻要自警的教訓。
歷史經驗表明,世界性大國或接近步入世界性大國行列的國家必須有成熟的世界觀及建立其上的國家安全政策,這種世界觀及其政策的成熟度取決于它與國家財力及建立其上的國家世界治理能力相匹配的程度。習近平同志指出,今天的中國“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因而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需要成熟的和有哲學高度的理論,尤其是關乎國家安全的軍事理論。他還指出,“今天遇到的很多事情都可以在歷史上找到影子,歷史上發生過的很多事情也都可以作為今天的鏡鑒”。正是站在這樣的高度,朱文泉同志在《島嶼戰爭論》中用如此恢宏的篇幅總結出如此豐富的歷史經驗和教訓,對于我們提升新時期國家安全戰略理論的水平是有益的。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戰略問題研究中心研究員 張文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