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崢嶸歲月 > 關于淮海戰役幾個問題的回顧
關于淮海戰役幾個問題的回顧
作者:鞠 開 責任編輯:束華靜 來源:《鐵軍》 日期:2015-01-16 瀏覽次數:7842
2009年1月10日,是淮海戰役勝利60周年。淮海戰役是淮海、遼沈、平津三大戰役中最大的一個戰役,其勝利轟動了全世界。作為粟裕首長身邊的工作人員,我有幸跟隨他參加了淮海戰役全過程,對淮海戰役有切身的體會和感受,現談如下幾個問題,以示紀念。
關于淮海戰役的歷史背景
在豫東戰役之前,在中原戰場上敵我雙方處于拉鋸狀態。我兵力分散時,敵則集中進犯;我兵力集中時,敵則后退;敵我兵力相當時,敵則與我糾纏。為了改變這種被動局面,必須發展戰略進攻,三支大軍在一起行動,打幾個大的殲滅戰。為此,粟裕發動了豫東戰役,殲滅敵人9萬多,華中地區戰爭的主動權就完全掌握在我軍的手中了。這是背景之一。
由于戰爭的主動權掌握在我軍手中,于是便發動了更大規模的濟南戰役,殲敵10萬多,拔掉了連接華東和華北之間的釘子。解放區擴大了,可以得到更多的財力、人力、物力支援戰爭。這是背景之二。
背景之三:正值淮海戰役即將舉行之際,遼沈戰役于1948年11月2日勝利結束了。按照粟裕的話說,沒有遼沈戰役的勝利,他是不敢打淮海戰役的。
關于打淮海的問題
粟裕就是根據上述歷史背景,向毛主席發電報建議打淮海的。粟裕說他“考慮的時間比較長了,在豫東戰役之前就考慮了,前后有三個多月”。在濟南戰役巷戰還在進行的時侯,1948年9月24號早晨7時,他就將建議舉行淮海戰役的電報起草好了,用“即刻到”的等級,交給我們立即送機要科發出,并說毛主席的回電要是來了,哪怕他睡覺,也要把他叫起來。毛主席的答復也很快,第二天的下午回電就來了,我當即把電報呈送給粟裕首長。他看得很認真,重要的地方還圈圈點點。看完電報后,只聽他說:“這下好辦了,毛主席同意我們舉行淮海戰役,擺在我們面前的任務,就是如何組織、如何執行的問題了。”并將回電批給陳士榘、唐亮、張震、鐘期光諸首長傳閱。
劉伯承、鄧小平也在第二天發電報給粟裕,同意舉行淮海戰役,以表示對粟裕建議舉行淮海戰役的支持。
關于建議歸陳軍長、鄧政委統一指揮的問題
粟裕從淮海戰場的全局出發,他在電報中主動向毛主席提議:“此次戰役規模很大,請陳軍長、鄧政委統一指揮”。毛主席對粟裕的這個建議很重視,經過考慮研究后,很快作出了答復。粟裕的建議是1948年10月31日提出的,11月1日毛主席就回電同意“整個戰役統一受陳、鄧指揮”。粟裕看到回電后非常高興,他說:“這下好了,兩個野戰軍從戰略協同走到戰役協同了”。他還說:“兩個野戰軍在一起協同作戰,在中原地區集中兵力,打幾個大的殲滅戰,戰局必有很大的改觀。”粟裕認為從組織上明確了統一指揮問題,這是演變為取得整個淮海戰役勝利的根本保證,也是演變為南線決戰的一個重要條件。他又說:“演變為南線決戰的第二個重要條件,是遼沈戰役勝利結束。沒有遼沈戰役的勝利,我們是不敢下這個決心的。”
有的同志問我,粟裕首長給毛主席發電報,怎么光提陳、鄧而沒有提劉(伯承)呢?其實我自己也一直在想這個問題,遺憾的是當時沒有請教首長。據我了解,劉伯承當時率兩個縱隊在豫西作戰,吸引敵人向桐柏山區,以減輕陳、鄧這邊的壓力,沒有和陳、鄧在一起。是不是這個原因而沒有提到劉,不得而知。
關于成立總前委的問題
粟裕關于舉行淮海戰役的建議一經提出,使毛主席想到成立一個什么樣領導機構的問題。毛主席經過半個月的考慮,并同劉少奇、朱德、周恩來、任弼時研究后,于1948年11月16日決定成立總前委,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粟裕、譚震林為總前委委員,劉、陳、鄧為常委,鄧為總前委書記,來統一指揮淮海戰役。并通知劉、陳、鄧,要他們三人一同到粟裕的住地——安徽肖縣的蔡凹開一次總前委會議。他們是16日下午到的,第二天就在粟裕住處研究了作戰計劃和渡江作戰的問題。會議開完后,他們還在粟裕住地大門口的石榴樹旁合影留念。18日,劉、陳二人去中央開會,鄧返回二野去了。
關于淮海戰役的作戰方針問題
淮海戰役的作戰方針,和以前所有的戰役方針不一樣,不是一開始就完善的,是邊打邊完善的。粟裕原來設想的淮海戰役規模比較小,想用蘇北兵團加上一個縱隊,攻占兩淮(淮陰、淮安),收復寶應、高郵,得手以后,再考慮攻占海州、連云港。然后再考慮下一步的行動,這就叫小淮海。
毛主席看到他的這個建議后,同意舉行淮海戰役,但毛主席說:不要先打兩淮,收復寶應、高郵了,還是先打黃伯韜兵團。實踐看來,毛主席要粟裕先打黃伯韜的這著棋,點到蔣介石的中樞神經上去了,也點到徐州劉峙集團中樞神經上去了。一打黃伯韜,情況發生了變化,不是小淮海而是演變為大淮海了。邱清泉兵團、李彌兵團、李延年兵團、劉汝明兵團、孫元良兵團、黃維兵團都來增援了,總兵力不是幾萬、十幾萬而是80萬。不僅如此,蔣介石準備派宋希濂兵團來增援,還準備從臺灣、廣西、甘肅抽調部隊組成新的兵團來增援,準備在淮海地區和我們干一場。
面對敵人的頻繁調動,粟裕按照毛主席確定的作戰命令,就是要把黃伯韜兵團包圍起來,加以消滅。黃伯韜兵團的戰斗力在國民黨軍里屬于中上等,打他應該說是一個大仗、硬仗,這樣大規模的仗,解放戰爭以來,我軍還沒有打過。黃伯韜警惕性很高,發現我們要隔斷他和徐州援敵的聯系,為了逃脫被殲滅的命運,千方百計要向東援的邱清泉兵團、李彌兵團靠攏,而邱、李兵團就是要來增援黃伯韜兵團,救黃伯韜命的。
擔任阻擊任務的,是我十縱隊宋時輪司令員、劉培善政委統一指揮的七縱、十縱、十一縱。阻擊邱、李兵團東援,打得英勇頑強,沒有讓邱清泉兵團向東前進一步,受到粟代司令員兼政委的表揚。邱清泉看到黃伯韜保不住了,不僅不向東增援,反而向西后退了。蔣介石派他的兒子蔣緯國率戰車旅增援黃伯韜,也沒有挽救黃伯韜被殲滅的命運。
與此同時,李延年兵團、劉汝明兵團被阻在蚌埠以北過不來,黃維兵團被二野圍住了。如果讓這幾個兵團和杜聿明集團靠攏在一起,形成一個大砣砣,問題就大了。由于我軍阻援的部隊打得好,給消滅黃伯韜兵團以足夠的時間。
黃伯韜兵團被包圍以后,我們沒有將野戰運動之敵和住止之敵嚴格區分開來,開始幾天進攻并不順利。粟裕針對發現的問題,及時召集縱隊首長開會進行研究,決定部隊從野戰運動很快轉為近迫作業,將塹壕、交通壕挖到靠近敵人村落附近,距離敵前沿陣地50米至30米處,逐個爭奪敵人的火力點及所占村莊。在選擇攻擊村落時,采取先打弱敵再打強敵,攻其首腦,亂其部署的方法。采用這種新的戰術、技術很奏效,用了8天時間,就將黃伯韜兵團的5個軍12萬人,全部、干凈、徹底地消滅了,為淮海戰役的勝利奠定了基礎。這次勝利同張克俠、何基灃兩將軍在賈汪、臺兒莊兩地戰場起義,為我軍讓開通道和切斷黃伯韜向徐州的退路,有著直接的關系,這兩位將軍功不可沒。
黃伯韜兵團被消滅后,淮海戰役的第二階段究竟打誰,一時還定不下來。經過上下左右反復研究,到了1948年的11月24日經毛主席同意,才將打黃維的問題確定下來。粟裕認為,如果說打黃伯韜是勝利的基礎,那么打黃維則是整個淮海戰役勝利的關鍵。黃維兵團戰斗力很強,是一塊硬骨頭,啃掉了他就等于啃掉了蔣介石在淮海戰場的主心骨。粟裕說:他一生中有過三次緊張,最緊張的還是淮海戰役的第二階段。他除了派陳士榘先后率領4個縱隊和特縱主力,配合中野參加圍殲黃維兵團外,還要全神貫注地指揮擔任阻擊、鉗制任務的部隊作戰,以保證殲滅黃維兵團的任務順利完成。為了消滅黃維兵團,他七天七夜沒有睡覺,日夜守候在電話機旁,血壓也高起來了,還得了美尼爾斯綜合癥。由于華野積極地配合中野作戰,黃維兵團12萬人在1948年12月15日被我們全部消滅。
黃伯韜兵團被消滅后,徐州的劉峙集團就慌了,軍心動搖,驚恐萬狀。黃維兵團被包圍后,劉峙集團更加恐慌。就在黃維兵團被我們包圍的過程中,蔣介石就迫不及待地下令杜聿明,率30萬人馬,于1948年12月1日拂曉撤離徐州向西南方向突圍。粟裕得悉這個消息后,用11個縱隊多層、多路,尾追、攔腰追、超越追,終于把杜聿明集團30萬人馬緊緊地包圍在以陳官莊為中心的地區,使之成為甕中之鱉。
這場大決戰,人民解放軍60萬對國民黨軍80萬,規模之大,國內外戰爭史上罕見;整個戰役經過65個日日夜夜,時間之長,國內外戰爭史上罕見;在一個戰場,同幾處的敵人作戰,情況復雜,瞬息萬變、兵力用到極限,也是國內外戰爭史上罕見的。
淮海戰役是華野和中野兩大野戰軍在以徐州為中心的江淮大地上,在毛主席、中央軍委、總前委領導和指揮下,同國民黨軍隊進行的一場你死我活的史無前例的大決戰。此役一共消滅徐州剿總的前進指揮部,5個兵團,22個軍,56個師,55.5萬余人。擊斃了第二兵團司令邱清泉、第七兵團司令黃伯韜,只有第十三兵團司令李彌、第十六兵團司令孫元良化裝逃脫,俘獲了國民黨高級將領杜聿明中將、黃維中將等幾十人,繳獲的武器、彈藥不計其數。
毛主席對淮海戰役有一個精辟的概括,意思是說:一鍋夾生飯,硬是被你們一口一口地吃下去了。淮海戰役是粟裕建議舉行的,他所統帥的第三野戰軍共殲敵44萬余人,占淮海戰役殲敵總數的80%;他充當了淮海戰役主要指揮員的角色。所以毛主席說,粟裕在淮海戰役中應該立第一功。
關于粟裕為什么不寫淮海戰役文章的問題
《粟裕戰爭回憶錄》出版后,好多同志看到后,說他的回憶錄寫得好,寫得實事求是,是一部粟裕兵書,充滿了軍事辯證法。也有一些同志看到書中沒有寫淮海戰役,認為是一種缺陷和遺憾。
粟裕在世的時侯,不少的同志建議他寫一篇紀念淮海戰役的文章。粟裕是淮海戰役的主要指揮員,淮海戰役是他向毛主席建議舉行的,又是他從頭至尾參加指揮的,他掌握了淮海戰役的全部情況,他完全夠資格有條件寫淮海戰役的文章。但他多次對夫人楚青講,淮海戰役的文章他不寫,淮海戰役的書他不讀,淮海戰役的電影他不看。我的理解,一方面是由于他的謙虛,不愿意宣傳自己;另一方面他對社會上有人在作報告、在拍電影、電視劇、或者在寫文章的時候,把淮海戰役的歷史真相歪曲或抹殺了,他有想法。
事隔28年,楚青在整理粟裕的遺物時,從一小本子里發現他寫的一首詞《沁園春·淮海戰役》:“作戰方針,攻城打援,首占開封。又俘區壽年,再創敵援;戰局過坳,敵轉防御。兗濟解放,徐海動搖,橫掃江淮在今朝。十月節,我大軍南揮,分割包抄。首殲碾莊伯韜,看徐雙甕鱉哪里逃。笑緯國東援,損兵徒勞;雙堆黃維,稱蔣嫡系,覆滅于后。杜氏將軍,傾巢突圍也難逃。時迫矣,滅蔣家王朝,就在今宵。”這首詞的發現,說明了一個問題,淮海戰役,粟裕還是有話要說的,他把豫東戰役、濟南戰役、淮海戰役,都濃縮到這首詞里面去了。
2007年《粟裕戰爭回憶錄》再版的時候,應廣大讀者的要求,將楚青同志整理的《粟裕談淮海戰役》作為附錄收進去了,大家看后反映很好。加上粟裕的遺作《沁園春·淮海戰役》,更是彌補了他沒有寫淮海戰役文章的不足。
粟裕一生中打了很多漂亮的大勝仗,而淮海戰役則是他指揮的前無古人的一次偉大戰役,這也是他一生中最偉大的杰作。
(本文作者長期任粟裕秘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