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綿綿思念 > 新四軍章渡總兵站
新四軍章渡總兵站
作者:甘勝利 責任編輯:王月紅 來源:《鐵軍》 日期:2015-01-21 瀏覽次數:7839
章渡總兵站擔負著新四軍人員輸送、糧秣供應、通信聯絡、物資籌措、維持后方秩序、動員民夫支前等任務,對新四軍的發展壯大、戰斗力的提高、敵后抗日根據地開辟做出了卓著貢獻。章渡總兵站的歷史是新四軍軍史重要的組成部分。
兵站的組建
1938年4月,新四軍各路健兒集中皖南巖寺整編、點驗,軍部即以煤業救護隊為骨干,成立了“新四軍軍部總兵站”。1938年8月2日軍部進駐涇縣云嶺后,總兵站即移駐涇縣章渡鎮,直至1940年12月皖南事變前夕兵站人員撤離皖南,歷時近3年。
章渡鎮位于青弋江西岸,距云嶺軍部15華里,是軍部通往蘇南和國民黨屯溪三戰區的要道,又是物資通過青弋江運輸到軍部的唯一碼頭,總兵站設在鎮南頭的董氏“大夫第”內。
首任站長是曾任八路軍總部供給部部長的張元壽,政委符確堅。1939年9月軍部精兵簡政,新四軍后方留守處撤銷,其管轄的單位如后方醫院、休養所、兵工廠、倉庫等交由總兵站兼管,此時總站由章渡遷駐太平小河口麻嶺坑,張元壽調走,站長由任南昌辦事處支部書記的葉進明接任。1940年12月中旬,總兵站機關由宋裕和、湯光恢、葉進明等帶隊,撤離皖南軍部。
總兵站由軍部直接領導,站長由軍部任免。國共合作初期,兵站的建制和任職要經國民黨戰區兵站分監部認可,在國民黨那里稱“新四軍軍屬分兵站”,張元壽站長被授過中校軍銜。后來國民黨掀起反共高潮,總兵站與國民黨脫離了關系。
總站機關工作人員約有五六十名,分設三個科和運輸大隊。第一科為軍實科,第二科為糧秣科,第三科
為行政科。
兵站的前身
新四軍總兵站的前身是上海煤業救護隊。九一八、一二八日本侵略東北和上海以后,上海愛國的工商界強烈要求抗日,上海煤業同業公會組成救護委員會,對煤業人員實行軍事訓練,為以后煤業救護隊進入戰地救護,掌握戰地知識,作了必要的準備。
煤業救護隊受到民族資本家、上海煤業大王劉鴻生支持,救護隊隊部設在天津路煤業公會大樓的底層及二樓,隊員大多數為煤行、煤店的職員、學徒。后來煤業救護隊加入紅十字會,并由紅十字會派人對救護隊員進行包扎技術訓練,形成了一支在前線進行救護傷員的專業隊伍。煤業職工有二三千人登記上前線。
1937年8月16日,煤業救護隊首次參加接運傷兵,他們或背或扶或抬,把傷員轉送到租界醫院搶救醫治。上前線的汽車經常有二三十輛,救護隊員始終保持100多人。
上海四周被日寇占領后,上海已成為孤島,由于擔心公路將會被敵人切斷,1937年11月,煤業救護隊在我地下黨領導下,離開上海擬去武漢找八路軍辦事處。12月途經南昌時,與新四軍辦事處聯系上了,當時新四軍后勤保障系統還沒有建立,物資運輸和人員接送主要依靠民眾救亡團體和他們的運輸工具,于是煤業救護隊在南昌就擔任起新四軍辦事處的運輸任務。
國民黨江西省政府看到救護隊不僅人數可觀,而且實力雄厚,硬要救護隊為他們服務,為此隊長忻元錫被扣。后通過劉鴻生出面交涉,國民黨才未敢再發難。
1937年12月,南昌紅十字會宣布成立中國紅十字會交通股,煤業救護隊參加了紅十字會交通股,首要任務是接運上海租界傷員到內地休養醫治。交通股主任為金芝軒,副主任為田萼芳,下設兩個組,第一組組長樂時鳴,副組長孟燕堂;第二組組長忻元錫,副組長陳昌吉、王公道。救護隊設在第二組內。
從此,這支100多人的上海煤業救護隊掛著紅十字會的牌子,公開活動。至4月份,他們完成接運上海傷員任務后,全部集中到巖寺和徽州古關,為新四軍軍部運送兵員和藥品、給養,成為新四軍辦事處一支主要運輸力量。
兵站下屬機構
總兵站1938年成立時下轄2個分兵站,一個駐歙縣巖寺,一個駐太平麻村。
總兵站的初期階段,任務主要是到國民黨第三戰區運輸物資,如到上饒國民黨第三戰區兵站分監部領取和運輸軍餉、軍糧、軍械和彈藥,這是總兵站的一項經常性的任務。隨著游擊區和根據地的擴大,總兵站任務也隨之擴大,1939年又設立3個分兵站:分別駐南陵張村,郎溪畢家橋,在溧水、溧陽之間的竹簀橋。
為了保障駐守在繁昌地區新四軍第三支隊的后勤供應,總兵站于1939年秋在繁昌何家灣設立了第六分兵站。何家灣地處銅陵、南陵、繁昌三縣交界的山區,因地理位置重要,我黨很早就把這塊有較好群眾基礎的地區開辟為老紅區。1940年初雖宣布撤銷該分兵站,但軍部與皖北聯系的地下兵站線仍在這一地區存在。皖南事變時,部分突圍部隊就是經過這一兵站線陸續渡江到達皖中地區的。
分兵站設所長、指導員、文書、押運員、司務長、招待員、炊事員各1人,通信員2人,視情況設有少則一個班多則一個連的武裝。
兵站的任務
兵站任務一般由軍需處下達,重要任務由參謀長親自布置,重大任務由軍部與東南局聯合布置和指揮。如上海地下黨動員大批青年參加新四軍,就是由東南局與新四軍政治部聯合布置的;又如東南局送一部電臺給地下黨浙江省委,就是由軍參謀長命令兵站站長負責護送的。地方黨的一般工作,則通過軍政治部民運工作部經常與兵站聯系。
總兵站任務歸納起來有以下幾項:
運輸。兵站有運輸人員近百人,卡車二十余輛,各分兵站根據當地的條件和需要還備有船只、竹筏、騾馬、大車等,運輸范圍東到寧波、紹興、溫州;西到長沙;南到廣東、閩南;北到武漢等地。運輸方式靈活機動,能公開的地方就掛著紅十字會旗幟大模大樣地運送,經過敵占區和封鎖線則化裝隱蔽運送或武裝護送。
領取和籌措軍需。國共合作初期,國民黨給新四軍軍餉嚴重不足,從1938年1月起核定全軍經費為每月11萬元(包括吃、穿、用、彈藥等費用在內),而國民黨一支僅有萬余人的軍隊每月經費也在20萬至30萬不等。為了解決經費困難,兵站積極想辦法,組織戰斗繳獲品的運輸,籌集國內外人士的捐助,主動做國民黨中、下級軍需官的工作,爭取多領些軍需品。
接運來往人員。據1938年一年不完全統計,兵站接運來往人員五六百批。其中有我黨政軍重要領導人,有國際友人和投奔新四軍的知識青年,有轉移到后方去的首長家屬和行軍作戰中落伍失散的戰士等。周恩來1939年2月來云嶺軍部視察時,就是在章家渡登岸由兵站接待轉送的。1940年國共矛盾尖銳時,有一批女同志從皖南繞道上海去江北,就是經過巖寺、太平兵站安排接送的。新四軍的許多領導人如項英、陳毅、傅秋濤、鐘期光、江渭清、張鼎丞、鄧子恢等都在太平兵站住過宿。
擔任通信聯絡、傳遞文書報刊和軍郵等任務。軍部在太平分兵站設有保密電話,各地的情報一般都通過此處保密電話發給軍部。
秘密聯系“工業合作社”,解決物資困難。1937年11月以后,國內外愛國人士在上海、香港、美國、英國、奧地利、新西蘭等地相繼建立“工業合作社”,從經濟和物資上支持中國的抗日隊伍?!肮ず稀痹谕拖O立辦事處,在章家渡、小河口等地籌建紗布廠、蠟燭廠、宣紙廠,在兵站周圍建立了一批工業合作社,并建立秘密兵站線,解決新四軍的軍需和生活用品需要。
完成軍部臨時交給的任務。如秘密聯系地下黨組織、聯絡友軍、開展統戰工作、偵察等。
兵站同國民黨頑固派的斗爭
兵站是軍部同外界和下屬通信聯絡、人員接送、物資運輸的據點,因此處在敵偽和頑固派的特務、偵探包圍之中,環境十分險惡。至1939年下半年,國民黨頑固派對新四軍兵站不斷制造摩擦,甚至進行武裝挑釁,三戰區兵站分監部對新四軍克扣軍餉和軍需,或者故意拖欠,妄圖從物質上搞垮新四軍。對此兵站進行了針鋒相對的斗爭,并不斷取得勝利。
1940年6月,國民黨頑固派企圖破壞新四軍第一、二分兵站與軍部的聯系,當時王公道負責第一分兵站工作,由于事先得到通信參謀程璜傳達陳毅對時局變化的指示,提高了警惕,及時轉移了兵站駐地,使敵人遠距離奔襲撲了空。第二分兵站1939年五六月間遭日寇飛機多次轟炸,同時遭國民黨頑固派破壞尤甚。第三分兵站駐南陵縣張村,國民黨軍第五十二師駐河對面的涇縣馬頭鎮,共同利用青弋江作為運輸路線,因僅一江之隔,第三分兵站常遭國民黨搗亂。第四分兵站駐郎溪,自1939年11月,國民黨召開五屆六中全會確定“軍事為主,政治為輔”的反共方針后,武裝摩擦迅起。
新四軍總兵站自1938年8月2日隨軍部進駐涇縣,至1940年底奉命撤離,兩年半的時間里,兵站的同志們在任務艱巨、處境險惡的情況下,出色地完成了上級所交給的各項繁重任務,做出了顯著成績,青史永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