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鳳還巢”大顯身手——記淮安市棉花莊鎮大福村黨總支書記李松
“鳳還巢”大顯身手——記淮安市棉花莊鎮大福村黨總支書記李松
作者:淮安市淮陰區老區開發促進會 責任編輯:黨亞惠 來源:《鐵軍》 日期:2015-02-05 瀏覽次數:7828
李松,是一名朝氣蓬勃、富有創新精神的共產黨員。2008年春,他舍棄豐厚的工資待遇,毅然回到了家鄉淮安棉花莊鎮大福村,被選為村黨總支書記。任職期間,不拿鎮、村一分錢,三年內帶領群眾把大福村建成小康村。
李松,今年33歲,是一名朝氣蓬勃、富有創新精神的共產黨員。他高中畢業后就到蘇南常州、武進、無錫等地打工。七年間,從事過管理、營銷等工作,學會了一套辦企業的本領。2008年春,他舍棄豐厚的工資待遇,毅然回到了家鄉大福村,被選為村黨總支書記。他向鎮黨委表示:任職期間,不拿鎮、村一分錢,三年內帶領群眾把大福村建成小康村。兩年多來,農民的別墅樓拔地而起,工業創業點越辦越好,高效農業面積一增再增,黨群關系十分密切。今年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從2007年的5000元上升到8600元,村集體經濟從2007年不到1萬元上升到100萬元。為此,李松被推選為區政協委員、淮安市十佳青年,村黨總支被評為市先進黨總支。
再富,也不能忘了故鄉
李松在蘇南打工的七年間,始終忘不了革命老區的故鄉。在蘇南,他親眼看到了蘇南不少地方的農民都住進了別墅,過上了富裕的小康日子,想到故鄉的農民還不富裕,心里真不是滋味。他從報刊雜志、廣播電視中看到胡錦濤總書記對建設革命老區一系列指示,激發了他回鄉建設老區的信念。于是,他毫不猶豫地辭別了高薪的工作崗位,于2008年4月回到了故鄉創業。
當時,正逢全球經濟危機,他在鎮工業集中區投資120萬元,創建了威邦建材廠,安排了本地46名農民工進廠,其中有38名是返鄉農民工,人均工資1500多元。當年這個廠就實現產值600多萬元,利稅30多萬元?,F在威邦建材的產值已達1200多萬元,利稅65萬多元。
再累,也要帶領群眾奔小康
李松任村黨總支書記后做的第一件事是:謀劃建設農民居住點。建設農民居住點的土地從何而來?李松日夜思考,終于想出了一個解決的辦法。大福村境內有一條廢河和幾個汪塘,如果把這條廢河和幾個汪塘填起來,可以整治出40畝土地。但整治這些土地的資金從何而來?李松個人借出了20多萬元,從城區買回泥土把這條廢河和幾個汪塘填平了。之后他又多次跑區里,請規劃部門到村里規劃。經區規劃局規劃,這塊土地可以建130幢別墅,每戶230平方米。李松克服一個又一個困難,現已建成了60幢別墅,到年底130幢別墅可以全部完工。他們規劃明年再整治出幾塊廢地,再建100幢別墅,建成一個擁有230幢別墅的花園小區。
李松任職后做的第二件事是:招商引資,辦好創業點,壯大集體經濟。根據“兩點合一”的思路,李松和黨總支一班人帶領群眾在別墅區的南端填平了廢河廢塘,整治出土地70畝。村里拿出70萬元,建3000平方米的標準廠房。兩年多來,李松采取了多種措施,在做大做強原有的恒佳絲廠、兩個預制廠、煤球廠、佳音展柜廠、威邦建材廠、村建筑服務隊等七個企業的基礎上,加大了招商引資力度。今年1—8月份,李松又親自出馬引進了三個企業。一個是投資1000萬元的污泥處理廠,一個是投資1200萬元的虎威路橋有限公司,一個是投資1500萬元的快購建材廠。這三個企業建成后,每個企業每年都可以上交村里10多萬元。
李松任職后做的第三件事是:完善高效農業示范園。大福村共有土地2700畝。在前幾年搞起的幾百畝蔬菜大棚基礎上,李松又帶領群眾克服了資金、技術等重重困難,建起了千畝連片蔬菜大棚。主要栽種西瓜和大白菜。為了搞好大棚的經營,村里成立了西瓜、大白菜兩個生產合作社。為了創出高效益,他們從外地引進了西瓜和大白菜新品種,暢銷大江南北,供不應求。為了增加農民的收入,村里組織了100多名50歲以上的婦女從事大棚作業,每個人的收入都十分可觀。兩年多來,大棚的效益一年比一年好,今年好的大棚年收入在1萬元以上,一般的大棚也在六七千元。
再忙,也不能忘了改善民生
李松擔任黨總支書記以來,時刻把群眾利益放在心上。2007年時,全村有貧困戶50多戶。李松發動村組干部幫、黨員幫、富裕戶幫,把這50多戶貧困戶的幫扶任務一一落實到位。到2009年底,這50多戶貧困戶全部脫了貧。
平日里,村里的群眾生病了,李松親自上門探望。老年人去世了,李松親自上門吊唁。逢年過節,李松帶著黨總支一班人,給病災戶、烈軍屬每戶送去200元和慰問品,把黨的溫暖送到了群眾的心坎上。為了改善交通條件,去年李松個人出資4萬元,為村里鋪設了3公里的沙石路。今年,村里又投資30多萬元,從淮高路口新建了一條寬7米,長630米的水泥路,直通村部和農民居住點,并安裝了路燈,進行了綠化。
李松不滿足已取得的成績。他表示要進一步發揚老區精神,不驕不躁、再接再厲,緊密地依靠廣大群眾,再打幾個硬仗。按照區委搞好“城鄉掛鉤”的指示,計劃明年把零星村莊整合好,又可整出70畝土地;把村通往各組的路修好;再招引2~3個企業進村;完成230幢別墅樓的建設任務;進一步擴大高效農業面積,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1萬元,村集體經濟收入確保150萬元,力爭200萬元,讓大福村的村民真正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