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雙華村夢圓今朝
雙華村夢圓今朝
作者:史昌源 吳敦和 張維安 責任編輯:趙建峰 來源:《鐵軍》2013年第6期 日期:2013-08-02 瀏覽次數:7835
雙華村位于革命老區揚州市江都區丁伙鎮東郊,臨近江海高速。全村耕地面積6067畝,其中花木面積5750畝,是遠近聞名的花木專業村,先后榮獲揚州市新農村建設示范村,江蘇省文明村、生態村,全球500佳生態村,以及江蘇省三星級康居示范村等榮譽稱號。
雙華村位于革命老區揚州市江都區丁伙鎮東郊,臨近江海高速。全村現有1108戶、3205人,耕地面積6067畝,其中花木面積5750畝,是遠近聞名的花木專業村。2012年全村三業總產值9.5億元,農民人均收入2.19萬元,先后榮獲揚州市新農村建設示范村,江蘇省文明村、生態村,全球500佳生態村,以及江蘇省三星級康居示范村等榮譽稱號,朱镕基、費孝通、趙南起、回良玉、張連珍、孫志軍等中央和省市領導多次前來參觀考察,并給予高度贊譽。
過去的雙華村同其他村一樣,農民住著低矮的平房,生活徘徊在溫飽線上,現在為何發生如此翻天覆地的變化?為探究竟,近日我們走訪了雙華,該村農業書記、村民主任王華生道出了其中的奧秘——
花木富民,增加農民收入
雙華發展花木始于上世紀70年代,當時東風組有幾位頭腦靈活的經濟能人,看到搞樹苗能夠創收,率先搞起花木苗圃,效益可觀。村支部及時總結經驗,成立了東風苗圃場,專人育小苗,培大苗,賣苗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為了將苗圃場的經驗輻射全村,使之成為富民產業,村支部因勢利導,走了三步棋:
干部帶頭栽樹,幫貧困戶致富。村支部深深懂得:要花木生產上路,黨員干部必須先行一步。當時村黨支部提出要求,每位村干要種10畝,組干要種5畝,黨員要種3畝。全村七個支委除兩個抓工業的以外,五個都帶頭種花木。他們學技術,摸行情,抓推銷,經過幾年的打拼,人人成了花木的行家里手。現任農業支書王華生花木栽種面積30多畝,年銷售額10多萬元,還聯系兩個貧困戶,指導他們搞好花木致富。村民副主任徐衛華有花木面積40多畝,去年銷售額達16萬元。組長時生龍發展花木面積70畝,年銷售在20萬元以上。并且每人幫扶一兩戶貧困戶,讓他們通過花木致富。
培植花木大戶,帶動群眾致富。為加快花木發展步伐,他們先后在全村鼓勵培養了32戶花木大戶,積極為他們調土地,協調解決發展資金和勞動力,帶動了全村120戶農戶發展花木生產,走上致富道路。如花木大戶朱領先,當年從自家的10畝責任田栽花木開始,不斷拓展,至2010年花木面積達280畝,這兩年又在外承包了90畝,總面積達到了370畝,去年花木銷售額在100萬元以上,生活從小康走上了富裕,家里有一幢200多平方米別墅,城里還有一套樓房。為做花木工程方便,朱自己購置了一輛轎車,還幫助本組農戶銷售花木業務,帶動了10多戶農戶致富。
創新發展方式,變特色產業為優勢產業。為適應花木生產發展需要,一是村里成立花木合作社,定期總結花木生產經驗,樹立典型,表彰先進;定期開展科教興農講座,推廣花木新品種、新技術;定期掌握農戶花木生產的品種、規格和銷售情況,及時發布花木市場信息,為花木生產提供產前、產中、產后服務。二是把工業生產理念應用在花木發展上。花木銷售一改過去產、供、銷為銷、供、產,根據市場需求,以銷促產;二改過去人工推銷為以網絡為主體的多種形式銷售,村里開通了花木網站,及時發送各種需求信息,同時建立起了由100多名花木經紀人組成的隊伍,負責村里花木聯系與銷售。三個具有花木三級資質的大戶,年承建花木工程5000萬元以上,大部分都利用本村苗木。全村形成了大戶銷售做工程,小戶銷售委托經紀人,網站銷售定乾坤的態勢。在品種更新上,地綠方面增加了紅楓、紅葉蘭、石蘭等彩色品種,花木方面增加桂花、桃花、茶花、紅花檵木等品種。并根據城市綠化需要,增加了大樹喬木,品種從原來的10多個增加到現在的200多個。三是鎮村為蜀檜、龍柏等幾個主打品種注冊了地理商標,進一步增強了市場競爭優勢和知名度。目前該村花木業全部實現了產品特色化、生產規模化、管理信息化、銷售現代化。從事花木的農戶從原來的幾戶發展到全組,帶動了全村,影響了全鎮,畝效益從數百元增加到幾千元、上萬元。2012年該村在全國20個省市都有銷售業務,銷售額1.3億元以上,全村人均收入2.19萬元,60%來自花木生產。
工業興村,壯大集體經濟
實踐證明,花木是富民產業,工業的發展,才能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早在上世紀70年代村支部就重視工業企業的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后,現任書記杜舉才集中全力抓。近幾年又通過鼓勵農民創業,積極招商引資,增加技改投入和盤活原張莊中學存量資產等方法,既改造了老企業又增添了新企業。全村16家企業,實現年產值7.32億元,成為雙華新一輪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如村辦企業揚州內燃機配件有限公司,生產的主產品汽缸門,獲得江蘇省名牌產品稱號,暢銷大江南北,去年實現銷售產值2.7億元。蘇華水泵廠為追求新發展,去年增加技改投入100萬元,實現產值7000多萬元,利潤120多萬元。這些企業的發展,給村級經濟帶來良好的綜合效益。
企業在留足發展資金后,每年上交一定的資金給村里,村每年50多萬元可用資金中,企業上交占了大頭,這解決了村里的正常開支,保證村級工作正常有序運轉。工業興村帶動了勞動力就業,全村16家工業企業有500名本村工人,工人人均年工資2萬多元,每年為農民增收1000多萬元;近幾年工業企業除正常上交外,支持全村興辦公益事業的資金達120萬元,為改善村民居住環境,發展福利事業提供了保證;帶動了三產的發展,全村現有各類超市、供應點、小吃店50多家,以及勞動服務隊200人,2012年實現三產增加值過億元。
環保安居,建設美好家園
20世紀后期忙建房,21世紀開始興裝潢,現在,全村90%的農戶住上樓房,不少戶還在城區購了商品房,室內裝潢與城市基本一樣,但室外環境比較差。針對少數戶室內現代化、室外臟亂差的狀況,村支部確立了創建江蘇省生態村和康居示范村的發展目標。首先,加強生態環保知識的宣傳力度,提高人們對環保重要性的認識,同時要求每個黨員干部住宅前后樹木種植不少于20株,室內外盆花不少于20盆。在群眾性評十星活動中也突出了衛生保潔的內容,倡導保潔為美,以多星為榮,形成了人人爭做文明人,家家爭當十星戶的良好氛圍。其次,村籌集資金200多萬元,修筑了王橋路6公里,使全村村組道路達到了硬質化,同時組織專人清理河道13條,栽各種名貴樹木近萬株,清理家前屋后雜物草堆350個,拆除破舊披棚27處,新建公廁2座,農戶改廁率達100%,新安裝小型污水處理裝置27臺,路燈36盞,實現村莊環境綠化、美化、亮化、清潔化,并成立了專門的保潔隊伍,實行長效管護。
如今,走進村部所在地,只見一條寬闊水泥路兩旁是高大挺拔的水杉林,西面是一片片高大的花木農田,東面是一方綠色花木和一排排漂亮樓房,室內外花卉盆景美觀鮮艷,真是村在林里,屋在綠中,人在花間。向北,是一條坡清水潔的環莊河,在河塘的入口處設置了污水處理箱。再向前,是展示農業各種科技成果的科技展覽室,在門前的磚墻上雕刻著:“借問花木何處有,牧童遙指雙華村。”接著是法制長廊、文化長廊。在長廊前面寬闊的休閑廣場上,運動器材多種多樣,幾位老人正在健身休閑,問及對雙華村生活的感受,老人們高興地說:“我們雙華遠看像公園,近看像花園,真正是人間幸福的樂園。”
采訪結束時,支書告訴我們:雙華今天的小康是幾代人的夢想,現在我們又有新的夢想,這就是在黨的十八大精神指引下,與時俱進務實干,四年之后再翻番,讓雙華村農民更富裕,環境更優美,生活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