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特稿 > 從渡江到占領上海
從渡江到占領上海
作者:鄧小平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15-02-04 瀏覽次數:7827
這次從上海到北平,應該向各位作一個工作報告。這個報告是要講我們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第三野戰軍從渡江到占領上海以及到上海后的情況和工作。
鄧小平親臨戰場指揮渡江戰役
這次從上海到北平,應該向各位作一個工作報告。這個報告是要講我們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第三野戰軍從渡江到占領上海以及到上海后的情況和工作。
渡江作戰是從4月20日夜里發起的。因為反動的南京政府拒絕了人民的八項和平條件,人民解放軍一部,即由劉伯承同志領導的第二野戰軍和由陳毅同志領導的第三野戰軍,奉命渡江作戰。在漫長的1000多里的戰線上,所有部隊都無例外地順利地完成了渡江任務。我們發動戰斗以前,曾經給過反動的南京國民黨政府最后考慮的時間。當他們不愿接受人民的極其寬大的和平條件的時候,我們只有給他們再一次的教訓和打擊。我們發起渡江作戰后遇到的抵抗可以說很小。在1000多里的戰線上,國民黨軍隊擺在湖口至上海段的有45萬人(包括宜昌至湖口段的共有70萬人)。45萬人不能阻擋人民解放軍渡江。我們在任何地方都沒有遭遇到大的抵抗。我們采取寬正面的渡江方法,分了幾十個點渡江,絕大部分都沒有遭遇到強大的抵抗。假如有人問,你們渡江花了多少時間?我們肯定地回答,先頭船只最快的一刻鐘。我們從4月20日夜里開始,24小時內大體上30萬人全部過了江。隊伍一過江,敵人就混亂了,他們的想法只有一個,就是如何逃出我們的包圍。他們一齊向南潰退,人民解放軍立即實行寬正面的追擊。在這個過程中,南京在4月23日占領。到5月初,半個月的時間完成了追擊。從渡江到追擊最遠的地方,即福建的北部、江西的東北部,前進1500里。在這么短的時間要走這么多里路,并且還遇到小的戰斗和下雨,能有這種驚人成績,是靠指戰員奮不顧身的英勇精神,這種英勇精神過去表現在戰場上,這次主要表現在腳上。敵人在這樣的追擊下,沒有可能整理隊伍。甚至我們的第一梯隊已過去五六百里,第二第三梯隊還要消滅被第一梯隊甩在后面的敵人。5月初完成追擊,占領杭州、溫州、蔣介石的故鄉奉化、寧波,一直到閩北、贛東北這條線。此后,部隊就準備進攻上海。上海有20萬敵人,并且由蔣介石親自指揮。經過一個星期的戰斗,我們在5月27日占領了上海。這次作戰中央命名為“京滬杭戰役”。從渡江到占領上海,總計用了一個月零七天,消滅敵人40余萬。我方傷亡25000人,其中在占領上海時傷亡17000人,在渡江時遭敵機轟炸等共傷亡8000人。我們曾有一個兵團俘虜了敵人6萬,自己損失1100人,比較起來我們的代價花得很少。
我們為什么能突破長江,迅速完成京滬杭作戰任務,并把我們預計的時間縮短一半呢?原因是,除了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及毛澤東主席領導正確外,第一,我們軍事準備充分,指戰員英勇。在渡江前,蔣介石集團以為我們給他們寬大是表示人民的軟弱,以為長江天險不可突破,他們就押這個寶。但是,人民解放軍已經有了必勝的信心。這信心不單是建立在政治的信念上,而且是建立在實際的準備上。舉一個例子說,我們渡江需要船,原有的船被國民黨全部拉到江南去了,我們的船停靠在長江以北的內湖和內河里(每船可載8至12人,大者50人,最大者100人),但是內河的出口當時被敵人封鎖了,因此船不能從內河入江,對這樣的困難,有些所謂軍事家認為不可克服,然而我們克服了。渡江的時候,敵人不明白我們的船是從什么地方來的。其實,我們的船不是從水路出去的,而是從旱路出去的。我們的辦法叫做掘渠。我們是把船拖出去的。有時為疏通一條渠道使船出去,要掘幾十里(最長的有60里)的小河溝。為了掘渠翻壩,曾使用了2100萬個人工。這樣巨大的工程是在一個半月的準備時間中完成的,是我們幾十萬士兵、指揮員包括師長、團長親自參加這個勞作,以及幾十萬民工勞作才完成的。渡江使用的船有1萬只左右,所以我百萬大軍能夠渡過長江。再就是我們的人是北方人,北方人怕水。曹操吃虧就在這個地方。為了在水中不發暈,為了能應付各種情況,我們在巢湖北部做了多方面的準備,白天夜晚進行演習。在水中習慣了,有把握了,又考慮到船在江心中彈怎么辦?許多戰士想出了用草圈作救生圈的辦法,草圈比橡皮圈好,橡皮圈一打就破了,草圈不怕打,雖然實際過江時沒有用著,這準備是“浪費”了。最后我們在內河演習。我們認為長江并不比黃河厲害。這些信心都是建筑在實際的軍事準備上,更不用談我們的政治信念了。從實際體驗中,我們知道了渡江并不困難。
第二,群眾支援,地下黨和游擊隊之配合。有的游擊區我們過去有過工作。有些地方過去沒有過,但人民都一致支援我們。掘渠翻壩有一半是人民的勞作。在渡江準備的過程里,我們集結主要兵力在蕪湖至安慶這個地方,所需糧食1.5億斤,其中80%是沿江的人民拿出來的。他們把家里的糧食盡量拿出來,并且表示只要渡江,餓著肚子也不要緊。為解決燒柴困難,人民甚至無怨言地拆房子給我們當柴燒。其他的戰勤工作都很繁重,如修路、運糧、找船工。船工一半來自民間,一半是臨時訓練的戰士。江南地下黨、游擊隊配合了渡江作戰。我們曾開過江去一支部隊,埋伏了10天,敵人還不知道。
第三,敵人的脆弱。我們對敵人估計太高,實際上敵人的抵抗是脆弱的,這從渡江后的追擊上可以知道。我們能迅速渡江完成京滬杭作戰的任務,原因就在這里。
渡江作戰無疑是一個偉大的勝利,這勝利表示了敵人在長江以南的一支最大的最有組織的力量的覆滅。經過了東北的遼沈戰役、華東的淮海戰役、華北的平津戰役,國民黨反動派剩下的最大的軍隊就是放在長江以南這一戰線上,他們再沒有比這更大的有組織的軍隊了。渡江殲滅了敵人40多萬,就表示國民黨再沒有有力的抵抗了。這勝利在政治上表示了反動的南京政府的滅亡。人民解放軍在軍事上將再不會遭遇到更嚴重的抵抗了,肅清殘余敵人的時間不遠了。最后解放全國的時間也不遠了。
軍事占領后,各城市均先后進行了接管工作。從渡江作戰到我離開上海,約3個月的時間,接收工作大體告一段落。一般說來工作做得還好。所以順利的原因:第一,中共中央有一套明確的政策,使各城市接收人員有所遵循,并有先解放地區的經驗,如長春、沈陽、北平、天津、濟南、濰坊、石家莊、鄭州、開封、徐州等的經驗教訓,對解放江南有很大的幫助,使我們少走了許多彎路。第二,各界人民支持。渡江后我們看到,人民對國民黨反動統治十分厭惡,對共產黨各種政策表示熱烈歡迎,尤其是工人、學生表現了高度的革命的積極性。如果沒有工人、學生高度的熱心和積極性,我們會遇到許多困難。不僅是工人、學生,還有工商界、文化界、科學界都采取了與我們合作的態度,如南京的工商界、文化界、科學界,自愿幫助接收上海,參加部隊等。第三,大勢所趨,誰都看到國民黨反動統治再也扶不起來了,即便對國民黨曾有幻想的人,都覺得要重新考慮自己的事情了。誰都覺得人民的勝利是肯定的了。盡管還有臺灣及蔣介石所吹噓的2萬萬人口,但國民黨40多萬軍隊瓦解了,軍事組織混亂了。這是大勢所趨,許多人都必須重新考慮自己的態度,這表現在國民黨的舊機構的工作人員絕大部分不走。因為他們不走,把機關、學院、科學研究機構保護得較好,甚至在渡江以前許多人就為保護機構做了很多事情,使接收工作減少了很多困難。這種情形,各城市大致相同。帝國主義、反動派由于大勢所趨,人民擁護我們,反對他們,在強大的人民力量面前不得不低下頭來。司徒雷登也只能如此,不敢以對國民黨之態度來對人民政府,不敢以在國民黨統治時期對人民的態度來對我解放區的人民,即便其態度是含有陰謀的,但在形式上還是把表面的兇焰收起來。第四,主觀方面的努力工作。如前面所說,我們在主觀上為渡江接收事先做了準備工作,包括政治的組織的準備。我們從華東調來的2萬多干部都或多或少地經過了政策的教育。進入一個地區后,遵循了毛主席“四面八方”的政策,與各方聯系,開了許多會議,雖不完全周到,特別是上海情況復雜,但是主觀上是遵循著這個方向來與各界人士通力合作的。在上海,陳毅同志幾乎每天參加一個會,甚至兩個會,來說明我們的態度和政策,要求通力合作。像這樣的態度,這樣的工作,更增加了各方面的支持,這是接管工作做得好的原因之一。
(摘編自鄧小平向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代表所作的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