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崢嶸歲月 > 軍民總動員 開展大生產 ——新四軍第五師在九口堰艱苦創業
軍民總動員 開展大生產 ——新四軍第五師在九口堰艱苦創業
作者:李克申 責任編輯:王月紅 來源:《鐵軍》 日期:2015-03-04 瀏覽次數:7833
1941年夏,鄂豫邊區遭到嚴重旱災。新四軍第五師司令部直屬機關所在地隨南白兆山地區糧食顆粒無收,受災尤重。在這種情況下,根據地人民節衣縮食,以菜代糧,把糧食省下來供給部隊。
7月,新四軍第五師師長李先念坐鎮隨南,領導生產救災工作。在洛陽店小學召開了“自力更生、生產自救、克服困難、爭取抗戰勝利”大會。鄂北特委、京北工委、隨南駐軍首長、隨南縣各區鄉主要干部、各群眾團體領袖、地方開明士紳及地主富商代表100余人參加了這個大會。李先念同志代表邊區黨委和五師首長號召軍民迅速掀起大生產運動,希望各階層人士顧全大局和衷共濟,幫助政府戰勝暫時困難。會場上還設立一個“自愿借糧登記冊”,請儲糧戶自愿登記,借出余糧。會上,有20多個儲糧戶上臺登記,借糧達330余石。
大會結束后,隨南根據地的軍民大生產運動轟轟烈烈地開展起來。鄂豫邊區建設銀行還發放了救濟款,作為農副商業生產資金。廣大群眾“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廣找生產救災門路:燒木炭、燒石灰、狩獵、捕魚、砍扁擔、編竹器、織荊條籃簍、采集各種山貨、打草鞋、打制農用具鐵器、紡紗織布、喂雞、喂鴨、榨油、磨豆腐等等。隨南還專門成立了“軍民運輸隊”組織土特產品運往安陸、應山、應城、鐘祥等我們所控制的地區銷售,換回糧食、食鹽、干菜等生活物資。部隊除完成自己的生產任務外,還幫助群眾生產。李先念在隨南九口堰孫氏祠房屋邊親自開了3分荒地,種的蔬菜吃不完還送給老百姓。
千塘百壩 興建水利
1941年,邊區黨委和五師對于發展根據地的農業生產,在認識上有了一個飛躍,在政策上作了進一步調整,在資金上給予了一定扶持,把領導農業生產放到了黨和政權建設工作的突出位置。
1941年8月中旬,隨南縣在洛陽區召開了“開展千塘百壩運動動員大會”。地方政府發出了“有田出米、無田出力”,“以工代賑、救災恤鄰”,“興修水利、消滅災情”的口號,強調“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及開展千塘百壩運動的戰略意義。規定舊有的公、私堰塘、擋壩需要整修的一律加以修補,凡可以利用的河流及一切需要蓄水的地方,根據地勢,或筑壩或攔堤或做堰挖塘。
“以工代賑”的具體辦法是按田畝數量統籌安排,合理負擔。地主紳士堰塘用工,先由邊區建設銀行發放貸款、政府代墊、年底結賬、隨征稅扣還;貧苦農民、抗屬堰塘修補用工,年底結賬時可作減免;公用堰塘用工報酬,由縣政府撥專款解決。原則是:“自愿互利、定工記賬、年終結算”。以工代賑的具體計酬,按勞力強弱分為三個等級:能挑100斤以上者,每個勞動日3升大米;能挑100斤者,每個勞動日2升大米;小孩每人一天1升大米;特殊情況者,其勞動報酬經群眾民主評議,可予增減。
李先念經常在洛陽店、九口堰同群眾一起挑土、搬石頭、打夯,與根據地人民同吃、同住、同勞動,不少富戶閨秀,在李先念的影響帶動下,也投身于“千塘百壩”運動之中。僅隨南縣11個鄉統計就有上萬名婦女,日夜戰斗在工地上,成為水利工地一支生力軍。
隨南“千塘百壩”運動從1941年8月中旬開始至1942年春結束,從洛陽區的石板河到清水河,全長20余公里,筑壩70余處,可蓄水10萬立方米的清水河水庫和李先念等五師首長參加修筑的方家沖攔河壩(隨南人民至今仍在受益)開創了隨南水利的先河,改變了隨南根據地的自然面貌。1942年隨南農業獲得了歷史上少有的好收成。群眾高興地唱道:“李師長、新四軍,修水利、為人民”;“河也滿、塘也滿,引水好灌田”;“倉里滿、心里甜,再不過荒年”。
開展貨幣斗爭 控制金融市場
1940年6月,隨南軍政聯合辦事處成立并設立財政科。發動群眾抵制偽儲備幣和國民黨法幣,實行糧食統制與貿易統制,對以販賣敵貨為生意的中下層商人,采取耐心說服教育,對那些頑固不化的奸商,則采取堅決打擊。財政科還設立“仇貨檢查站”和開辦合作社。
1941年1月,中央指示各根據地應建立銀行,發行貨幣或輔幣,“以邊幣或輔幣吸收境內法幣,以擴大邊幣或輔幣的流通范圍”。1941年7月,豫鄂邊區建設銀行在洛陽店九口堰、古城畈等地發放貸款,建立10余處消費合作社,九口堰還辦了軍人服務社,均由建設銀行貸款,以便內部物資交流,特別保證食鹽供應。
1942年8月,隨南縣貫莊、洛陽、古城畈、閣河等4個區的抗屬和地方干部家屬,共500余人撤離隨南到壽山后,成立了“隨南縣難民委員會”,除安排男性青壯年充實到白兆山游擊總指揮部所轄的四十五團,部分女青年到軍區和地方部隊充任衛生護理人員外,其余人員由邊區貸款在壽山辦起了“鄂中被服廠”、“安應隨修理廠”、“三八卷煙廠”、“軍用制鞋廠”、“軍人服務社”和“消費合作社”等工商企業,積極為邊區軍民生活生產服務。“三八卷煙廠”生產的“三八牌”、“55牌”、“慰勞牌”香煙暢銷邊區,“軍用制鞋廠”不僅生產軍用布鞋,還把布條加工成布草鞋,供給部隊。
與敵偽進行貨幣比價斗爭,及時掌握我區內外市場貨幣比值的變化,以擺脫敵偽貨幣貶值對我經濟貿易的影響。在與敵偽進行貨幣交換中,爭取對我有利的兌換率,以便邊區的物資高價輸出,敵占區的物資低價輸入。
對儲幣、法幣的斗爭政策是:在基本區絕對禁止流通。但是,正當商人得到的儲幣、法幣,須自動到我金庫兌換邊幣,比值按儲幣、法幣的實際價值六折計算。然后將這些鈔票拿到敵占區購我所需物資。如得悉儲幣、法幣收藏不交者,查實后即沒收,并視情節,予以處罰。在游擊區盡可能限制使用儲幣、法幣。政府這樣有意識地提高邊幣價值,貶低儲幣和法幣價值,深得根據地人民的支持。群眾掌握儲幣和法幣后,便到境外購買物資,以支持邊幣。在邊幣通貨不足的時候,便發放流通券。
到1942年,我邊幣已占領了邊區金融市場,在與敵偽進行的貨幣斗爭和貨幣比價斗爭中,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合理收稅 統籌收支
農業稅。為了減輕邊區農民的經濟負擔,1941年春末夏初,隨南縣洛陽區的全部、古城畈區的大部和閣河區的部分鄉村,實行了“二五”減租。隨南地區實行“二五”減租后,大大地減輕了根據地中封建性的剝削,改善了窮苦農民生活。在保證交租的政策下,也適當照顧地主階級的利益,在互相讓步、互相尊重對方的情形下,加深各階層間的團結,提高了全民生產的積極性。在發展生產的基礎上,增加了農業稅。
關稅。又稱進出口稅。1940年6月,隨南軍政聯合辦事處設財政科,配有稽征、稅收、會計等專職財政干部,所轄各區設立財政股的稅卡。
1940年9月以后,隨南財政科在辦事處和邊區財政處領導下,對隨南地區的稅收政策進一步作了調查和調整,使之逐步得到統一。按照《鄂豫邊區物資統制總局公告》《鄂豫邊區物資總局稽私辦法》《出入口特許證暫行辦法》《關稅稅則》《關稅稅率》《組織商業同業公會暫行辦法》等有關規定,主要采取設立固定稅卡、設立流動稅卡、武裝收稅、打進敵占區集鎮強行收稅等辦法,使白兆山地區的財政收入始終保持穩定上升狀態。
地方稅。地方稅之大宗收入是洛陽店、人和店、三里店、貫莊、王店、何店、永興店、柳林店、劉店、和平、紫石鋪等集鎮的坐商營業稅。凡經商戶,除每月按賬征稅外,還要按季節辦理營業證,征收手續費。每季更換營業證時,由稅收人員、稅務所長、財政科長(商戶不參加)重新評議。地方稅還包括田契稅、屠宰稅等一些其他稅種。
邊區和五師的財政收入除上述外,便是向殷實富戶、紳士地主宣傳共產黨的抗日政策及抗戰救國的偉大意義,號召他們“有錢出錢”、“有糧出糧”,并向之借款、募捐。一次在隨縣閏山借出大米200石。一次向茅茨畈街上地主劉萬太借銀元300元。對于確有真憑實據的漢奸是堅決予以打擊的,對沒收煙土和黃金、白銀等逆產,政策掌握很嚴,須報經地委批準。
白兆山抗日根據地開展的大生產和財政經濟斗爭,不僅為保證邊區和五師的經費、物資供給做出了巨大貢獻,而且對友軍也提供了不少的糧食、經費及其他軍需品,為鞏固白兆山抗日民主根據地和黨的統一戰線工作也做出了很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