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崢嶸歲月 > 三江營——新四軍渡江北上抗日第一站
三江營——新四軍渡江北上抗日第一站
作者:顧 仁 責任編輯:王月紅 來源:《鐵軍》 日期:2015-03-05 瀏覽次數:7838
三江營是位于長江北岸的一個古鎮,坐落于江蘇省江都市大橋鎮的南部。它南瀕揚子江,西扼淮河入江水道,與鎮江和揚中隔江相望,背后是廣袤的蘇中大平原。這里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是長江下游吳淞口、狼山、江陰、三江營、鎮江象山五大江防要塞之一。清朝曾在這里設水兵營,并筑有炮臺。新四軍渡江北上之前,由國民黨江蘇省保安九旅派兵把守。
開展蘇中抗日斗爭,是中共中央的戰略部署。早在1938年5月4日,毛澤東就致電中共中央東南分局書記、新四軍軍分會書記項英:“在茅山根據地大體建立起來之后,還應準備分兵一部進入蘇州、鎮江、吳淞三角地區去,再分一部進入江北地區?!?/span>
新四軍軍分會副書記、一支隊司令員陳毅堅決執行中央向北發展的方針,在蘇南茅山根據地大體建立起來之后,就著手準備開辟蘇北根據地的工作。
要向北發展,必須突破長江天險。長江中的島嶼揚中縣(現為揚中市)、江北的江都縣(現為江都市)新老洲,與鎮江的丹陽縣(現為丹陽市)隔江相望,都是理想的渡江跳板。
三江營地處揚中縣、新老洲中間部位,爭取到這塊江北橋頭陣地,部隊就有了回旋余地,在經濟上也可以打破國民黨的封鎖。地理位置上的獨特優勢,使三江營成了新四軍渡江北上的首選目標。
當時活動在丹陽一帶的抗日武裝,是由管文蔚領導的蘇南丹北抗日自衛團。新四軍挺進蘇南以后,陳毅將這支隊伍擴充為丹陽游擊縱隊,對外稱江南人民抗日義勇軍挺進縱隊,下屬4個支隊。該部隊直屬新四軍一支隊領導。挺進縱隊在丹北的活動,為新四軍從三江營渡江北上,在軍事上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1938年9月,挺縱二支隊在方鈞的率領下,渡江來到三江營地區,在長江北岸控制了江都縣境內的嘶馬、大橋一帶的狹長地帶。國民黨盤踞在三江營的張少華保安九旅,經常制造摩擦,阻我抗日。為了掃除新四軍渡江北上的障礙,挺縱一、四支隊在郭猛的率領下,從揚中出發到江都縣,配合二支隊攻打三江營保安九旅。經過一天時間的激戰,該旅殘部向泰興方向潰逃。戰斗結束后,挺縱一、四支隊返防,二支隊仍然留在江都縣活動。此戰,為新四軍渡江北上奠定了基礎。
1939年3月,在新四軍一支隊二團一部的協同下,挺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打揚中,一夜解決戰斗,全殲守敵賈長富團兩個營,從而奪得了跨越長江的跳板。
與攻占揚中的同時,挺進縱隊三、四支隊在支隊長韋永義、梅嘉生的率領下,經三江營地區渡江北上,與二支隊會合,并在大橋地區的三墩橋、花家蕩、焦家蕩、王家井、桑家莊、網子橋等地駐防,控制了江都縣曹王寺以南的大橋、嘶馬等沿江地區。這樣,從丹北到揚中、從揚中到大橋,一條暢通的渡江通道在長江天險之上鋪設起來了。
挺縱到達江北以后,陳毅派挺縱三支隊隊長韋永義攜帶親筆信函,進泰州城會晤魯蘇皖邊區游擊總指揮部總指揮李明揚、副總指揮李長江,說明北上與友軍合作抗戰的意圖,解釋中國共產黨和新四軍的抗日救國主張,希望取得諒解。兩李想借新四軍的聲威抵制韓德勤的兼并政策,又看到挺縱人數不多,并非新四軍的正規部隊,隨時可以吞并,就同意以嘶馬、大橋、吳家橋為中心長30里,寬20里的地區作為挺縱的活動范圍。從此,新四軍在這里創建抗日游擊根據地,開展了轟轟烈烈、如火如荼的抗日斗爭。
時光荏苒,物換星移。新四軍在三江營一帶的活動,已經過去了70多年,有許多人并不了解三江營是新四軍渡江北上走向勝利的通道。然而,滾滾的長江流水,在不斷地訴說著新四軍的這段歷史, 當地政府豎立的“新四軍渡江北上抗日第一站”紀念碑,永遠銘記著新四軍的這段光輝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