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島鏈形勢下的海軍戰略初探
島鏈形勢下的海軍戰略初探
作者:田 原 責任編輯:束華靜 來源:《鐵軍》 日期:2015-03-18 瀏覽次數:7835
海權,在一定程度上標志著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改革開放30年來,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在軍隊建設尤其是海軍建設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也要看到,世界仍不太平,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依然存在,臺灣問題仍然沒有解決。圍繞如何做好軍事斗爭準備,有必要深入探討我國的海軍戰略問題。
海權,在一定程度上標志著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并體現這個國家在世界舞臺的地位和作用。從清朝末年到新中國的誕生,由于舊中國沒有強大的海軍,也就沒有國家的海洋權益和領土安全。
改革開放30年來,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在軍隊建設尤其是海軍建設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也要看到,世界仍不太平,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依然存在,臺灣問題仍然沒有解決。圍繞如何做好軍事斗爭準備,有必要深入探討我國的海軍戰略問題。
我國的海洋地緣環境與島鏈形勢
東亞是世界重要的戰略地區,是陸權與海權兩股勢力交匯和斗爭的場所,東亞海域從北到南包括鄂庫次克海、日本海、黃海、東海以及南海,在太平洋與這些海域之間是第一島鏈;從北至南包括千島群島、日本列島、琉球群島、臺灣島、菲律賓群島和印度尼西亞群島。從日本列島南下至小笠原群島、馬里亞納群島、加羅林群島到新幾內亞島構成了第二島鏈。第一島鏈分布著橫須賀、沖繩等美軍基地,在戰時可能對我海軍進入西太平洋構成重大障礙。第二島鏈上的關島基地則是夏威夷與西太平洋地區美軍基地的中轉站,并部署有美軍戰略轟炸機,一旦臺海地區發生軍事沖突可能受其干預。
海軍在軍事斗爭中的近海運用
當今,導彈是軍艦的主戰裝備,巡洋艦、驅逐艦和護衛艦全部以導彈為主戰裝備?,F代海戰以制信息權為先導,以遠程反艦導彈為尖兵,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海戰的格局。先進的導彈如美國的魚叉式反艦導彈,戰斧式巡航導彈,標準3型艦對空導彈;俄羅斯的日炙超音速反艦導彈,花崗巖超音速反艦導彈等。由于出現了全新的海戰樣式(衛星偵察手段)和武器(導彈),使得航母也出現了一些難以克服的弱點。雖然航母編隊具有極大的對艦、對地和對空攻擊能力,但航母巨大的目標,基本沒有隱蔽性可言。
我國的領海從北至南面向太平洋被第一島鏈隔開,第一島鏈從日本列島、琉球群島、臺灣島到菲律賓群島均為美國的盟國或是處在美國高度影響力之下的地區。在未來戰爭強國可能軍事介入的情況下,第一島鏈將極大地制約我水面艦艇戰斗力的發揮。
雖然現代驅逐艦、護衛艦普遍裝備了反艦導彈,但射程一般在120~300千米,射程最遠的俄羅斯花崗巖反艦導彈也只有550千米?,F代海戰中,在雙方都有衛星偵察和電子偵察的情況下,誰的遠程打擊能力強,誰就能贏得??諔鸬膭倮,F代作戰飛機的作戰半徑普遍可達1500千米,甚至2000千米以上,使用艦載機作為反艦導彈的載體,等于大大延伸了反艦導彈的射程。
我國在目前這種島鏈形勢下,怎樣才能實現導彈與武器載體的最好結合,是很值得思考的問題。在一島鏈之內,空軍和海軍航空兵將是作戰的主力。從海軍的角度來說,積極發展海軍航空兵是十分必要的,在近海作戰中航空兵具有極大優勢。1982年爆發的英阿馬島之戰可以說是二戰后一次典型的現代海戰,雙方都以高技術的導彈作為主戰武器。阿根廷空軍采取遠程奔襲的戰法,給英特混艦隊以很大的打擊。如果阿根廷有足夠的戰斗機和導彈,也許戰爭的結局會重新改寫。
制信息權和精確制導武器是未來海戰的決定性因素。航母、驅護艦、戰斗機、潛艇只是精確制導武器的不同載體,它們只有通過精確制導武器才能發揮戰斗力。而精確制導武器對不同載體的選擇應根據國家的戰略和所面臨形勢的不同而有所區別。我國現行的海軍戰略是近海防御,主要在一島鏈內我領海遂行作戰任務。積極發展海軍航空兵,就是立足于國家現行戰略方針的最好選擇。航空兵是一島鏈內作戰的最佳武器載體。
同時,在一島鏈內,隨著我國新型旅洋級驅逐艦的列裝,在實現了艦隊的點防御之后,又可進行艦隊的面防御,新型防空驅逐艦可以為整個艦隊提供防空網,標志著我軍在艦隊防空方面取得了巨大突破,驅逐艦不僅作為反艦的武器,同時也成了對付來襲戰機的利器。
島鏈形勢下的海軍遠海戰略
現階段,海軍建設怎樣才能更好地為軍事斗爭準備服務?筆者認為,在第一島鏈內,應重點發展海軍航空兵部隊;在一島鏈外,應全力發展水下兵器。
在二戰中,處于海軍弱勢的德國將潛艇戰提高到戰略高度。德國潛艇不僅對盟國的艦隊實施攻擊,尤其在廣闊的大洋上對盟國(主要是英國)的海上貿易交通線實施廣泛打擊,大量的英國商船被擊沉,幾乎窒息了英國的經濟。德國潛艇在戰爭中共擊沉盟國商船2882艘,總噸位1450萬噸左右,約占盟國在戰爭中損失商船總噸位的65%。實戰證明,潛艇戰不失為被封鎖一方弱勢海軍牽制對方的殺手锏。
時至今日,潛艇的性能和武器與二戰已不可同日而語,潛艇具備了超靜音能力,反艦導彈成為潛艇的主戰兵器,使潛艇具備了遠程對艦打擊能力。在當今世界的海軍構成中,有以航母為核心的空中打擊力量;以驅逐艦、護衛艦組成的水面打擊力量和潛艇組成的水下打擊力量。對中國而言,全力打造一支水下尖兵是非常適合的。
第一,在雙方都擁有衛星和高性能雷達制信息權的情況下,無論是航母還是驅逐艦、護衛艦,其一舉一動都在對方的監控之下,只有潛艇可以來無影去無蹤。
第二,第一島鏈是我海軍戰時進入太平洋的最大障礙,這些島嶼在強國及其盟國支配之下,在強國直接出兵干預我軍事斗爭的情況下,我方的水面艦艇很難自由出入,而潛艇可以相對自由地沖擊一島鏈,打破強國的海上封鎖和隔離戰術。
第三,航母編隊的艦載航空兵遠程打擊優勢是對水面艦艇而言的,潛艇的高隱蔽性使得它可以相對水面艦艇更容易接近航母。隨著導彈武器、魚雷和偵察技術的發展,決定了潛艇被用作消滅敵人水面艦艇和陸上目標的重要武器。
第四,現代偵察衛星可以輕而易舉地發現航母戰斗群的位置,而水面艦艇的聲納偵測范圍只有幾十千米。潛艇集群在幾百千米之外,可以從不同方向同時對航母編隊展開迅雷不及掩耳般的攻擊。
當然,這需要我們繼續提高潛艇的性能和發展潛艇的武器裝備,潛艇必須加裝先進的反艦導彈和防空導彈。在現階段,可以考慮反艦導彈的潛載化,加大潛載反艦導彈的研究力度。同時,為了應對空中的威脅,可在潛艇上加裝防空導彈,或者攜帶一些便攜式的防空導彈,使潛艇提高生存能力和反擊能力。同時,由于島鏈地理環境對水面艦艇和航空兵的制約,以及航空兵自身航程的限制,還應在戰略核潛艇和大型常規潛艇上,裝載對陸攻擊的巡航導彈。
也就是說,在未來運用潛艇攻擊時,敵航母編隊將是主要打擊目標,而不是像二戰時那樣主要使用潛艇進行“襲商戰”和“噸位戰”。
另一方面,當強敵干預我軍事斗爭而實行所謂“有限戰爭”時,我首要目標是擊敗敵方的干預兵力,直接為我地面部隊盡快登島掃清障礙。
中國海權的目標是保衛領土主權完整和實現國家統一,維護國家的海上權益,為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提供一個安全與穩定的海上戰略環境,而不是爭奪世界霸權。
有種觀點認為:海軍應該平衡發展,無論是航空母艦還是潛艇部隊,驅護艦還是岸基航空兵。筆者認為這不足取,因為島鏈形勢這一客觀存在,而我海軍的軍費有限,如果不能把有限的經費使用在最能生成戰斗力的方面,其結果必然是得不償失。美國前海軍部長萊曼認為,“戰略是為實現國家政策目標而對軍事手段進行分配和加以運用的一種藝術”。戰略,就是要按嚴格的邏輯去分配寶貴的資源,以便更好地執行國家戰略所規定的任務。因而,忽略國家安全戰略形勢的特點,而平均建設海軍兵種的觀點是不科學,也是不現實的。
正確的軍事戰略可以極大地提升戰斗力。軍隊建設依托國民經濟,戰爭歸根到底是綜合國力的較量。不可否認,美國是當今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擁有最強大的軍事實力。對中國而言,應該認清世界形勢,正確定位自身,抓住難得的戰略機遇期,貫徹科學發展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全面實現國防現代化。只有綜合國力更強了,在世界舞臺上才有更大的發言權。只有軍隊更強大,國家主權和民族利益才能更好得到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