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綿綿思念 > 我的父親——向明
我的父親——向明
作者:巨東梅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15-03-23 瀏覽次數:7829
我的父親向明,原名巨同璞。山東臨朐人。在白色恐怖的年代,由于地下斗爭的需要,他曾多次改名換姓,最后一次改名為“向明”。今年3月27日,是我的父親誕辰100周年的紀念日,也是他去世40周年的紀念日。我寫這篇這篇文章,以紀念我的父親。
解放戰爭時期的向明
我的父親向明,原名巨同璞。山東臨朐人。在白色恐怖的年代,由于地下斗爭的需要,他曾多次改名換姓,最后一次改名為“向明”。今年3月27日,是我的父親誕辰100周年的紀念日,也是他去世40周年的紀念日。我寫這篇這篇文章,以紀念我的父親。
革命的一生
父親1929年參加革命,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他曾擔任過中共青島市滄口區委宣傳委員、濟南市委書記、山東省委組織部長。曾多次組織領導學生運動、工人罷工,同資本家和國民黨反動派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由于叛徒出賣,1933年被國民黨反動派逮捕入獄。在獄中曾多次領導絕食斗爭,表現出一位共產黨員崇高的革命氣節。
1937年父親出獄后,立即投身到轟轟烈烈的抗日斗爭。歷任山西省委駐同蒲正太鐵路工委代表、中原局駐豫東特委代表、豫鄂邊區黨委書記、新四軍第六支隊二總隊政委、豫皖蘇邊區黨委副書記、蘇中四地委書記兼軍分區政委、鹽阜區地委書記兼軍分區政委、新四軍第三師八旅政委、蘇北區黨委組織部長等職務。他轉戰江淮,出生入死,為創建、鞏固、發展華中抗日根據地作出了卓越成績。
解放戰爭時期,父親歷任魯中區黨委書記兼軍區政委、第三野戰軍第八縱隊政委、膠東區黨委書記兼軍區政委。參與指揮了魯南、沙土集、泰蒙、萊蕪及孟良崮等戰役,并參加了隴海路阻擊戰。他帶領部隊英勇作戰,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對解放區的多次進攻,為山東黨的建設、軍隊建設和政權建設作出了貢獻。
解放后,父親歷任青島市軍事管制委員會主任、第一任市委書記、山東省政府副主席、山東分局副書記、第二書記、代理書記等職務。他領導了青島的經濟恢復工作,又領導山東省人民維持社會治安、鎮壓反革命、恢復發展經濟、土地改革、農村互助合作、城市民主改革、抗美援朝等各項工作,為新中國成立初期山東的經濟恢復及社會主義建設立了功勞。
經歷磨難
我父親被國民黨囚禁了5年半,受盡酷刑,身心受到嚴重摧殘,但他堅貞不屈。直到全國抗戰爆發,國共實現第二次合作,才被釋放。正當我父親全身心地投入祖國的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時侯,厄運連連降臨,1954年被錯誤地認定“參加了高饒反黨聯盟”,1955年又被錯誤地認定組織了“反黨宗派集團”,經受了長達8年與世隔絕的“審查”。直到1962年底,經山東省委報中央批準,才撤銷了莫須有的組織“反黨宗派集團”錯誤結論。
父親特別珍惜解除隔離后的自由日子,在等待分配工作期間,每天主動義務清掃宿舍大樓的樓道,打掃院子等,外人還以為他是一位老清潔工呢!他還主動給中小學生講黨史,講他在國民黨監獄里的斗爭史……
1966年“文革”興起,我父親又被戴上“叛徒”、“走資派”、“反革命”的帽子,大會小會批斗,被吊起來鞭打,關牛棚,等等。由于他年輕時在國民黨監獄中飽受摧殘,在“文革”批斗中身心又受到嚴重創傷,多種疾病纏身,加上“干校”沉重的勞動,終于使他在石家莊一病不起,于1969年12月18日含冤與世長辭。
在我父親去世11年之后的1980年12月17日,中共中央批準撤銷了強加給他的“參加高饒反黨聯盟”罪名和給他的處分,徹底平反昭雪,對他作出了全面、公正的評價。
堅定的革命信念
從1954年到1969年父親去世,整整15年的時間里,他都是在接受審查、不斷地遭受批判之中度過的。在跟日本侵略者和國民黨動派斗爭時,坐牢、負傷、犧牲都是光榮的。現在卻受到組織和同志們的誤解,失去了為黨工作的機會,不能和自己的同志聯系、見面,受到誤解也沒有人來聽你解釋,心里有再大的委屈也不能對親人訴說。這種內心的煎熬比敵人的酷刑更痛苦。然而,他卻不悲觀失望,不計較個人得失,他對黨始終忠貞不渝。他曾多次對我說過:“我是窮孩子出身,沒有共產黨,沒有毛主席,就沒有我的今天。我相信黨,相信毛主席,我的問題一定能夠解決。”
“文革”中,盡管父親自身難保,但他卻始終堅持原則,實事求是,公正地為許多老同志的革命歷史作證,使得一些黨的老干部免遭迫害,充分表現出一個共產黨員的堅強黨性和優秀品德。
人民的好公仆
父親有著一顆金子般的心,他生前始終把張思德和雷鋒作為自己學習的榜樣,對同志像春天般的溫暖,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他平易近人,沒有架子。他對待警衛員、保姆,就像一家人一樣,關心他們的生活和學習情況。他經常在生活方面資助他們,送他們衣物和生活必需品。和父親一起工作過的老同志回憶說,“向明處處嚴格要求自己,對同志不擺架子,平易近人,寬以待人,贏得了大家的尊重和愛戴。向明關心別人,勝過關心自己,這也是有口皆碑的。他不顧自己的身體,經常帶病工作,對待同志,他卻關心備至。”據與爸爸共過事的同志說,“一次,陳超同志向他匯報工作,當他得知陳超同志也患胃病,就當場把自己服用的貴重胃藥送給陳超同志,后來得知組織科長矯楓同志也有胃病,就又給矯楓同志送了胃藥。同志們都很感動。”
父親病重住院期間,當得知一位老大爺因家里生活困難,交不起住院費時,就拿出自己僅有的積蓄,代老大爺交了住院費(而父親當時由于歷史上的錯誤結論,工資連降幾級,除了供我們姐弟四人生活費和學費之外,已所剩無幾)。父親去世后,我去干校整理他的遺物時,許多叔叔、阿姨都泣不成聲地對我說:“老向真是個大好人啊!我們生活困難時,他曾多次慷慨地接濟過我們。現在,他不在了,我們要把錢還給你們。”我說:“這是爸爸生前一片心意,我不能要你們的錢。”
父親時常將雷鋒作為自己學習的榜樣,學習他助人為樂,做一個永不生銹的螺絲釘。“文革”期間,父親所在的“五七干校”由于離城里較遠,不能及時看到當天的報紙。父親就用自己的工資買了個半導體收音機,供大家收聽。干校附近沒有理發館,父親就花錢買了一套理發工具,免費義務為大家理發。當他看到干校里缺少桌椅板凳,就專門買了一套木工工具,為干校做了一些桌椅板凳。干校里蓋房子,年老體弱的父親也不顧自己的身體,爭著上腳手架……干校的叔叔阿姨對我說,類似這樣感人的好事,老向默默無聞地做了很多很多。雖然背著“反革命”的罪名,但他仍能每天充滿革命活力,愉快地在農田里施肥、割麥子,根本看不出是一位隨時接受群眾批斗的人。
1962年底,父親被解除了隔離審查,仍戴著“反黨聯盟成員”的帽子,但他卻不悲觀,不沮喪,以一位革命戰士火一般的熱情,默默無聞地為社會做一些有益的事情。以力所能及的點點滴滴的實際行動,踐行著一位老共產黨員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父親教育青少年要熱愛黨,永遠跟黨走,要努力學習,珍惜幸福生活。他把對下一代進行革命傳統教育,作為一位老共產黨員的一項義不容辭的義務。
刻苦學習
我的父親高小畢業后,雖然曾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山東省立第四師范學校,但由于家庭貧困,交不起學費,只好含淚輟學。參加革命工作之后,他擠出時間,刻苦學習,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文化修養。老同志李濟民說:“向明同志愛書如命,刻苦學習馬列主義和毛主席著作。他的這種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
父親在生活上勤儉節約,舍不得花錢,而在買書方面卻毫不吝嗇。家里的書架上除了大量的馬、恩、列、斯及毛澤東著作、軍事著作之外,哲學著作、中外歷史、文學名著、古詩詞等等,他都愛讀。正因為有這些古今中外豐富的知識積累,使得他在工作中,從不依靠秘書代筆。無論是作報告,還是發表文章,經常都是親自動手起草,不用別人代勞。報告中經常引經據典,具有說服力。
山東的老同志們說,向明工作再忙,他也要讀書。張謙恒同志說:“1948年向明同志接任膠東區黨委書記后,反復動員大家認真學習毛主席《關于目前黨的政策中的幾個重要問題》,學習任弼時同志的《土地改革中的幾個問題》,學習鄧小平同志的《關于新區工作的報告》以及學習習仲勛同志的《關于土改中一些問題的報告》等文件,要求大家一定要嚴格執行中央制定的各項政策。”
嚴格教育子女
媽媽告訴我:“在抗日戰爭時期,部隊規定每年兩次以舊換新,但是,你爸爸每年都要為公家節約,帶頭不換新衣服,褲子后面和膝蓋上常常打著補丁。解放后,軍區規定每年給首長做一次衣服,而你爸爸總是以各種理由拒絕。”小時候,我記得家里所謂的“床”就是在木凳上搭塊木板。除了公家提供的桌椅板凳和舊衣柜之外,家里就再也沒有什么家具了。父親沒給自己買過什么新衣服。平時穿的就是公家發的,穿了幾十年的,洗得發白的舊制服。父親去世時,身上穿的仍是解放初期發的舊呢子軍服。記得1963年在天津時,爸爸在家里搞了廢物利用的“小發明”制作:將看過的報紙,用水泡過,做成紙漿,再糊在容器上,待干后取下,上面再加一個蓋,用作盛米、面的器皿,既經濟實用又環保。
1969年爸爸去世后,我到干校取回爸爸留下的遺物,一位為共產主義奮斗一生的老戰士所留給子女的,只有供給制時公家發的一條舊軍毯和一些簡陋的生活用品,是名副其實的“無產階級”戰士。
和父親一起工作過的同志們都說:“向明同志生活上嚴于律己,艱苦樸素,不搞特殊化。按規定,工作到夜里12點,伙房就有夜餐供應。可他常常通宵工作,雖有嚴重的胃病,他就是堅持不讓伙房給做夜餐,以便讓伙房的同志可以早點兒休息。他拒絕接受任何饋贈的禮品,還在機關里立下了規矩。實在推不掉的禮品,就一律送給托兒所的孩子們。”
父親不許我們吃飯時碗里剩一粒飯粒,就連掉在桌上的飯粒也要我們檢起來,吃掉。他常教導我們,農民種糧不容易,要學會節約。記得父親在世的時候,經常召開家庭會,他先引導我們對自己的缺點做自我批評,然后再鼓勵我們勇于改正。為了活躍氣氛,有時還讓我們表演些節目。父親常對我們說,他出身于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三條鞭子——帝國主義侵略、封建地主剝削、官僚買辦掠奪,促使他參加了革命。軍閥韓復渠在山東執政時期,我們家鄉遭到天災人禍,成了“無人煙區”。一大家子幾十口人都餓死了,只有父親和二伯由于在外面參加革命,才免于遭難。因此,沒有共產黨,沒有毛主席,就沒有我們全家。父親經常教導我們,要永遠忠于黨,忠于毛主席,長大了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記得1964年,當父親知道我考上北京外國語學院時,十分高興。他送給我一本劉少奇同志的《論共產黨員的修養》,囑咐我一定要認真學習,將它作為自己行動的座右銘。可以看得出來,他對這本書很有感情。后來我才得知,抗日戰爭時期,劉少奇是中原局的領導,而當時父親就在劉少奇身邊工作。他曾反復認真地讀過這本書,成為他一生行動的座右銘。
中共河北省委在追悼父親的悼詞中指出:“向明同志是我們黨的一位久經考驗的無產階級忠誠戰士,是我黨的優秀黨員,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戰斗的一生,他的逝世是我們黨的一大損失。”
我最親愛的父親離開我們轉眼已40年了,他生前雖然沒有給我們留下任何物質遺產,但是他的崇高品德,他的堅強革命意志,卻是留給我們子孫后代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貴精神財富。他永遠是我們做人的楷模。父親永遠活在我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