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將帥傳奇 > 信仰 精神 骨氣 ——電視劇《葉挺將軍》觀后感
信仰 精神 骨氣 ——電視劇《葉挺將軍》觀后感
作者:沈培新 責任編輯:束華靜 來源:《鐵軍》 日期:2015-03-30 瀏覽次數:7843
《葉挺將軍》劇照
2009年2月至3月間,央視一套黃金時段熱播了23集電視劇《葉挺將軍》,這是一部弘揚主旋律的正氣歌。它給人以力量,以激情,以鼓舞。該劇以葉挺生平為主線,以葉挺為國家、為民族、為人民的情懷為基調,反映了這位北伐名將和抗日戰將的戎馬生涯。畫面優美,語言精煉,故事感人,既恢宏,又細膩,全劇精神崇高,催人淚下,宣揚了葉挺的高尚品德,歌頌了葉挺的革命豪情。看后久久難以平靜,葉挺將軍的信仰、精神和骨氣永遠值得我們學習。
葉挺將軍祖籍河南葉縣,生于廣東惠陽。他從小就喜讀文天祥的《正氣歌》,他的啟蒙老師葉友三為其取名“挺”,在革命生涯中,造就了挺而進、挺而上的寶貴品格。接任老師陳敬如又為其取字“希夷”,“聽之不聞曰希,視之不見曰夷”,期望葉挺有至高的境界。葉挺將軍1896年9月10日出生,1946年4月8日遇難,50年的坎坷人生,證明他真正做到了富貴不淫,貧賤不移,威武不屈,有著共產黨人的骨氣,民族英雄的志氣。
電視劇開始的《囚歌》就給人以無限的震撼。1942年5月12日蔣介石突然召見“囚徒”葉挺,試圖懾服葉挺。葉挺大義凜然,毫不屈服,氣得蔣介石悻悻而去。同年11月21日這位“六面碰壁居士”在紅爐廠囚室寫下了千古絕唱《囚歌》。宣誓決不從“狗洞”中爬出,要在烈火與熱血中永生。
在他被關押后不久,含血浸淚寫下的《囚語》,回顧經歷發出了心靈的吶喊,讓我們領悟了他的人生觀、價值觀和幸福觀。在慶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的時候,懷念和記住葉挺等革命前輩們的奮斗精神和偉人風范以及價值追求,是極有意義的。
葉挺從率領800將士打退兩萬余名陳炯明叛軍數次進攻,保護孫夫人宋慶齡脫險,創建奇功開始,到任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獨立團團長,鐵流千里,獨領風騷,成為北伐名將,到南昌起義、廣州起義,再到涇縣保衛戰,充分證明他是一位智勇雙全的戰將。正如他自述“吾在鄉,幼年甚愛讀前后《出師表》《正氣歌》《蘇武致李陵書》、秋瑾及趙聲等詩,感動至血涕,造成一個悲劇角色的性格”,他的信條是“人格重于生命”。廣州起義失敗之后,他由于對共產國際的官僚主觀的指責不平,含憤去歐洲,與黨一別失去聯系10年。
葉挺為投身抗日戰爭,出任新四軍軍長,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加上體制的限制,他是左右掣肘,上下難處,既是我們黨領導的新四軍,又隸屬國民黨第三戰區序列,既是軍長,又不是中共黨員,“任軍長三年來,實非所愿。三上辭呈,二次走避,而終不免于陷入漩渦,一敗涂地”。
葉挺怒斥蔣介石劇照
葉挺和夫人李秀文劇照
葉挺奉命到延安,毛澤東在窯洞門外迎接葉挺時說:“你是我們共產黨第一任總司令,人民軍隊的戰史要從你寫起。”葉挺為了挽救民族危亡,從黨的利益考慮,出任了新四軍軍長,盡管工作不順,他三次辭呈,兩次離開軍部,但終究在周恩來的勸說下,顧全大局,擔當起軍長重任。盡管在重兵包圍險惡之中,他不顧個人安危,指揮部隊奮力突圍,自己要與軍部共存亡,“打到最后一人一槍”。盡管他抱著必死決心,在發出給夫人李秀文最后一份“絕命書”式電報,向劉少奇、陳毅發出告別電、砸爛電臺后,他還是聽從饒漱石以黨的名義下達的意見,下山與國民黨軍談判,終于被扣,坐了5年牢獄。
皖南事變是千古奇冤。葉挺是國民黨任命的軍長,結果被國民黨關押。1941年1月4日新四軍在云嶺告別鄉親后,首先是天公不作美,淫雨陡飛,給北移的部隊以不祥的預兆,20公里路疲憊不堪地走了14個小時。經過幾天激戰,終因槍少彈盡,無糧斷炊,9000余抗日將士或犧牲戰場,或被俘入牢,近2000人突出重圍,在新的戰場上書寫共產黨員之歌。電視鏡頭中,由流血的戰場到心靈苦斗的戰場,對葉挺來說都是他驚心動魄的人生,也給我們留下永恒的記憶。他在《囚語》中說:“一個人,當可能達到他生命最后一程的時候,他的情感與理智,或感情與感情,或理智與理智,一切矛盾是最容易一齊表現在他的心頭激烈爭斗著,比血的戰場還要厲害。他需要眼淚,好似后者需要血一樣,這不是婦人、懦夫的眼淚,是壯士哭戰友的眼淚。他需要狂歌,需要狂笑,最后一個意識、一個感情戰勝了一切了,他會發出凱旋的微笑。”
葉挺在重慶紅爐廠囚禁中,書寫的《囚歌》表達了他的情操和胸懷。他和妻小被押解到湖北臨時省會恩施,暫住湖北銀行招待所“民享社”時,葉挺堅持“不沾六戰區一飯一水,由老朋友周蒼柏支借供養”,稱“將來總會有人還給你們”,表達了他的信仰和節操。電視鏡頭中,他當將軍沖鋒陷陣也好,他落魄在德國賣豆腐也好,他蒙冤懷恨當囚徒也好,他掀翻誘降的餐桌也好,他狠打叛徒的耳光也好,他堅拒袍澤們當蔣介石的“說客”也好,他識破對方挑撥離間的陰謀、獨攬新四軍受損失的責任也好,直到飛機墜落前他擁抱安慰妻兒也好,處處表露了他的高風亮節。
電視劇是藝術創作,《葉挺將軍》這一重大歷史題材的創作,作者以大量文獻資料為依據,大的歷史背景的表現是符合歷史事實的。在具體細節的安排和處理上,允許有這樣那樣的藝術創作。就皖南事變而言,新四軍軍部北移途中慘遭重大損失,是國民黨頑固派調遣8萬重兵,設下陷阱,蓄意反共的必然結果,但就新四軍自身來說,我們黨的領導機關,軍部的領導者是各有教訓可以總結的。主要人物都已犧牲,似可不必去細究責任。電視劇對北移和突圍的時間和路線的處理,還可以作更好的設計。但此次北移失敗是歷史的事實,歷史是不能假設的。
編劇張笑天是一位多才多藝多產的作家,他的《世紀之夢》《白山黑水》《金戈鐵馬》《重慶談判》《追趕太陽的人》《關東女俠》《開國大典》《最后一個皇妃》《末代皇后》《雷北利號沉沒在印度洋》等都很有影響。從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成名到這次《葉挺將軍》熱播,更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本劇的導演和演員也都很精心,向我們展現了一代軍魂的崇高形象。正如詩人艾青所說,有的人死了,但他卻活生生的活在我們心中。我們要做一個有信仰的人,有精神追求的人,有骨氣的人。在官場中,在市場中,在生活中,既要追求生存、生活質量,更要追求生命質量,讓有限的生命在無限的時空里更有滋有味有意義。
(作者是安徽省新四軍歷史研究會執行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