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因地制宜抓機遇 集體興旺農民富
因地制宜抓機遇 集體興旺農民富
作者:泰興市老區經濟建設會 責任編輯:束華靜 來源:《鐵軍》 日期:2015-04-01 瀏覽次數:7824
革命老區江蘇泰興市姚王鎮石橋村堅持搶抓機遇,因地制宜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增強村級財力,帶富了全村百姓。至目前,全村已興辦各類企業18家,三業總產值達1.09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突破9000元。近年來,村集體年純收入一直保持在80萬~100萬元的水平上,成了遠近聞名的富裕村。
石橋村吊裝碼頭
建碼頭賺得第一桶金。石橋村地處如泰運河岸邊,南靠城黃公路,水陸交通優勢突出。2001年,新任村支書葉明生分析村窮民貧的原因,感到本村是抱著金娃娃討飯,沒有利用區位優勢增收。這時,對黃沙、石子需求量大的華通公司(泰州)負責人入駐石橋村。葉明生及時提出在如泰運河岸邊興建物資吊裝碼頭抓增收的建議。他認為:村里無錢,萬事難辦;集體興辦,干部雖然承擔風險,但發展集體經濟就為造福村民打下了基礎。在葉明生的帶動下,村干部籌資15萬元,又貸款20萬元,在如泰運河石橋段南岸建起了兩座吊裝碼頭。由于經營得當,當年除收回投資外,還盈利10多萬元,為村級經濟發展壯大賺下了第一桶金。
建廠房盤活閑置資產。村里有塊通過填平廢溝塘增加的10畝地,長期閑置無人問津。村兩委會到蘇南參觀學習后,投入30多萬元,在10畝荒地上建起了30多間標準廠房,租給日本獨資企業由威服裝廠使用,年租金5萬元,6年就能收回投資。2006年,村兩委會又趁熱打鐵,滾動投入20多萬元,把小學閑置的破舊房屋進行翻建改造,建成了28間廠房出租,原村辦廠廠房改造后也出租使用,兩處年租金近6萬元,一定10年,除收回投資外,村集體還可賺8萬元。
搞配套服務增收。2006年,本村能人葉明蘭有意回村興辦企業,但沒有生產廠房,缺少流動資金。村兩委會得知后,主動提供服務,解決企業困難。先后為她跑證照,接水電,整土地,鋪道路,建廠房,終于趕在最佳時機讓企業開業運轉。兩年時間,企業迅速發展,已經達到年產值6000萬元的規模。村集體不僅每年可有5萬元的租金收入,還能得到稅收獎勵10多萬元。村兩委會還先后辦起裝卸運輸公司、建材物資服務站和三產綜合服務大樓,為企業提供餐飲、住宿、日用品和生產資料服務,年收入可達30多萬元,大大增強了村級集體實力。
換籠鳥果斷改變經營。石橋村原有一家租給個人經營的小廠,年租金只有3000元,每年上交起來也有難度。村兩委會決定騰籠換鳥,改變投資經營項目。經與租賃者協商,以4萬元一次性買斷未到期承包合同后,村又投入30多萬元興建了兩座吊裝碼頭,為乾宇混凝土攪拌中心吊裝建筑用黃沙、石子等建材,年收入達到15萬元,是過去那家企業上交款的50倍。
石橋村集體經濟的穩步發展,帶動了村民致富,改善了村容村貌,加快了新農村建設步伐。由于個體私營經濟的發展,為村民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現全村1258個勞動力中,有215人在本村企業打工,月工資都在1000元左右,有的老年婦女現在都可以每月掙到600~800元工資。集體經濟壯大后,村里投資100多萬元修筑了水泥路,把支線通到每戶門口。修建了五座橋梁,方便了村民出行。還新建了村衛生室、老年活動室、幼兒室和村民活動中心,裝上了路燈。此外還投入25萬元整治河道和綠化,美化了家園。
石橋村從2003年開始,農戶的農業稅由村代為上繳。2004年開始,村集體又代農戶繳納水資源費和水稻種植水電費。2005年開始,為農戶代繳機耕費和收割脫粒費;2006年開始為農戶代繳大病醫療統籌費,對參加農村養老保險的,村每年補助人均100元費用,讓農民從集體增收中享受實惠;2007年開始,實行憑火化票據到村報銷包括靈車在內的費用。從2003年開始,村集體先后出資幫助5戶貧困戶修建了住房,為11名貧困學生資助學費,為28戶貧困戶捐助各類費用近10萬元,讓貧困人口感受到黨的溫暖和村集體的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