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老兵風采 > 聽“三老”講述春天的故事
聽“三老”講述春天的故事
作者:王乃頂 郭新順 顏章才 責任編輯:黨亞惠 來源:鐵軍 日期:2015-04-08 瀏覽次數:7833
踏著三月和煦的春光,筆者走進江蘇省阜寧縣老復員軍人、老傷殘軍人、老軍烈屬的家中。聽他們講述人武部一個個情注“三老”、心系“三老”的動人故事,每一個故事都是一首溫暖的歌,像春風一樣輕拂著“三老”的心田。
革命老區江蘇省阜寧縣,曾是新四軍軍部所在地,現有“三老”(老復員軍人、老傷殘軍人、老軍烈屬)2198名。在硝煙彌漫的戰爭年代,他們經歷了生死考驗,為新中國的誕生和國防建設作出卓越貢獻。迄今,他們有的身上仍留著彈片,有的受傷留下了后遺癥,有的生活在貧困線上……該縣人武部積極開展“四助”活動,為他們送去春天般的溫暖,使這支可敬可愛的特殊群體生活安康,夕陽火紅——
楊柳拂堤,草長鶯飛。
踏著三月和煦的春光,筆者走進江蘇省阜寧縣老復員軍人、老傷殘軍人、老軍烈屬的家中。所到之處都感受他們對縣人武部的感激之情,聽到他們講述人武部一個個情注“三老”,心系“三老”的動人故事,每一個故事都是一首溫暖的歌,像春風一樣輕拂著“三老”的心田。
幫助農業生產——讓“三老”后顧無憂
常年不散的“民兵幫工隊”是阜寧縣人武部為生活在農村“三老”排憂解難的一個成功做法。近年來,他們在全縣共成立了100多個民兵助耕助種小分隊,先后幫助農村“三老”家庭搶收搶種3000多畝,同時幫助協調解決農業生產中的困難2000多件(次)。
民兵幫工隊是人武部情系“三老”的一個縮影。羊寨鎮老軍屬孫文玉患過小兒麻痹癥,行走不便,兒女都在部隊服役。當年家中唯一的強勞動力、兒子秦中凱參軍臨行時,很不放心家里。鎮武裝部長丁學滿說:“你走后,家中事有我們,放心吧!”為了兌現這份承諾,以民兵營長詹古棒為首的3名民兵與孫文玉結成幫扶對子,平時幫助他家施肥、治蟲、鋤草,搞好田間管理,農忙季節幫助搶收搶種。孫文玉家里的莊稼長勢茂盛、年年喜獲豐收。沒了后顧之憂,兒子秦中凱、女兒秦楠先后在部隊立功受獎。
陳集鎮老傷殘軍人朱云開今年75歲,參加過抗美援朝,家庭經濟困難,缺少生產資金。2007年3月的一天,朱云開拄著拐杖,找到鎮武裝部長陳其榮,道出心中難處。陳其榮主動與鎮農村信用社取得聯系,并為朱云開作了擔保貸款5000元,解決了朱云開燃眉之急。當年,朱老利用這筆貸款,搞起蔬菜大棚,年創收2萬多元。
幫助就醫看病——讓“三老”幸福安康
為了解決“三老”看病就醫難問題,阜寧縣政府專門下發了有關文件。縣人武部不僅向全縣民兵預備役人員發出每人少抽一包煙,向“三老”獻一份愛心的倡議書,還組織人員到企業老板那里“化緣”,幫助患重病的“三老”解決看病費用。
益林鎮管計村78歲老復員軍人李學禮患有氣管炎,大兒子因癡呆至今沒有成家,二兒子在家務農,三兒子在外打工。老伴今年79歲,身體也一直不好。老倆口僅僅靠微薄的優撫金維持生活,經濟十分拮據。去年冬天,管計村民兵營營長孫步權將李學禮老人列為幫扶對象,為老李家解決了不少難題。
一天深夜,北風凜冽。李學禮咳嗽不止。孫步權知道后,連夜用車把李老拉到醫院診治。李老需要住院,但又沒有錢。孫步權從口袋里掏出500元錢,為他辦理了住院手續。第二天,孫步權將李老的情況向鎮領導作了匯報,鎮黨委決定:李老這次住院費用,按規定報銷外的自付部分,由鎮財政解決,另補助1000元,作為其生活調養。
去年秋的一天,縣人武部王政委收到一封求援信,信中寫道:“我是施莊鎮桃園村老復員軍人張有余,曾參加過解放戰爭。現患白血病,家庭積蓄用完了,還需要一大筆醫療費用,請求縣人武部在可能的情況下給予幫助……”王政委看完信后,在部黨委會上說:“一位身患絕癥的老復員軍人,在生命即將走向盡頭時,仍然想起人民軍隊,這說明對軍隊的信任和期盼。只要有一線希望,我們就要盡百倍的努力!”于是,部里向全縣廣大民兵預備役人員發出倡議書,共收到捐款98000元。近3年來,該縣人武部共組織為“三老”治病捐款30多萬元。
幫助維護權益——讓“三老”共享和諧
在阜寧縣人武部干部職工心中,凡“三老”的事,不論大小難易,他們都看成自己份內的事,特別是在維護“三老”合法權益方面更是不含糊。
去年5月27日,軍屬胡秀梅向人武部反映,某開發商在未征得她和兒子同意的情況下,強行拆掉了她家住房。
人武部迅速組成調查小組,經過走訪,發現胡秀梅反映的問題基本屬實,他們便通過“維護軍人軍屬合法權益法庭”來幫助胡秀梅。最后,開發商不僅向胡秀梅賠禮道歉,賠償了2萬元損失費,還根據拆遷安置政策,重新安排了胡秀梅的住房。“真沒想到,這件事解決得這么好、這么快,我和兒子都非常滿意。”今年初,剛剛搬進新居的胡秀梅欣喜地告訴筆者,如今這套100多平方米的新房就是自己的新家。
在四川某部服役的曹志滿來信說:“感謝家鄉人武部幫我家協調處理住房被強行拆遷一事,我一定安心工作,用實際行動報答大家的關心。”
三年來,該部共為“三老”解決涉法問題30多起,接待“三老”咨詢法律維權達500多人次,審判結案10多件。
幫助脫貧致富——讓“三老”同奔小康
“決不讓一戶‘三老’在建設小康的道路上掉隊。”這是阜寧縣人武部的承諾。為了實現這一承諾,他們創新思路,把“補血”變成“造血”,要求各級民兵組織不僅對“三老”給予適當的經濟扶持,更要送項目、送技術上門,幫助他們樹立致富信心,加強“造血”功能。考慮到“三老”體弱多病,適合他們的致富項目不多,民兵營連積極幫助他們發展家禽養殖、培育花卉和手工業加工等輕巧項目,給家庭貧困的“三老”送上了特殊的禮物。
益林鎮倪東村一組老烈屬周秀蘭今年87歲,她丈夫在1948年的益林戰役中犧牲時,她年僅26歲,正身懷六甲。周秀蘭生下孩子后一直未改嫁,一個人含辛茹苦把孩子拉扯成人。2005年,周秀蘭的兒媳病故,不久兒子又不慎摔傷,生活不能自理。太多的磨難讓這個風雨飄搖的家庭不堪重負。
如何才能幫助周秀蘭徹底擺脫困境?這個問題曾一直困擾著倪東村民兵營。送錢送物不如送項目送技術。為了讓周秀蘭一家能有一個可靠的經濟來源,大家幫助老人辦起了玻璃工藝品家庭作坊,并積極為其尋找銷路,讓周秀蘭年收入增加了近萬元,一家人也增添了生活的信心。
周友雪是合利鎮一名曾經參加過淮海戰役的復員軍人,別看老人已經75歲,最大的愛好就是種牡丹。針對老人的情況,民兵營為其量身定做了一個幫扶計劃:幫助老周種好牡丹。從品種到技術,從種植到銷售,民兵營的同志悉心指導,真誠幫助。經過努力,周友雪成功培育出了37個牡丹品種,他的牡丹花在市場上一直供不應求。
為了使“三老”致富項目及時投產,收到較好的效益,人武部還組織民兵登門為他們蓋廠房,安裝機械,進原料,為發展項目創造有利條件。3年來,他們共組織民兵1萬多人次,幫助“三老”發展項目。
春天的故事宛如歌一曲,春的喜悅寫滿“三老”的臉上。聽了“三老”講述春天的故事,使我們真切地感受到,當我們沐浴在和平的陽光里,不要忘記那些曾經在戰場上出生入死的他們;當我們國防大廈堅如磐石的時候,不要忘記他們付出的辛勤汗水;當我們享受天倫之樂的時候,不要忘記那些堅守邊疆軍人們的爹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