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本刊專訪 > 今朝“漢王”劉迎建
今朝“漢王”劉迎建
作者:趙建峰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15-04-16 瀏覽次數:7867
提起漢王科技,絕大多數電腦用戶都會有著深刻的印象。其主要產品漢王筆的出現對于那些初學電腦、鍵盤輸入有困難的人來說絕對是個福音,對計算機在中國的普及具有重大意義。更讓人值得稱道的是,漢王科技的手寫識別技術、OCR技術、生物特征技術以及手寫板制造技術均已走在世界最前列。
劉迎建在接受本刊記者采訪
提起漢王科技,絕大多數電腦用戶都會有著深刻的印象。其主要產品漢王筆的出現對于那些初學電腦、鍵盤輸入有困難的人來說絕對是個福音,對計算機在中國的普及具有重大意義。更讓人值得稱道的是,漢王科技的手寫識別技術、OCR技術、生物特征技術以及手寫板制造技術均已走在世界最前列。
漢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迎建是新四軍的后代,他的父親劉志誠曾任新四軍直屬政治部組織科科長兼生產民運科科長,是一位老紅軍干部。從漢字識別技術的研究到投產,從漢王科技的創建到發展,劉迎建骨子里洋溢出來的那種堅忍不拔、頑強拼搏的意志品質,正是新四軍鐵軍精神最完美的詮釋啊!為此,本刊記者專程前往北京漢王大廈對劉迎建進行了采訪。
軍營中樹立志向
漢王大廈位于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軟件園內,大樓建得很有氣勢但并不張揚。這恰恰和劉迎建的性格是吻合的。出生在革命干部家庭的劉迎建,又是中關村十佳創業者、企業家之一,卻絲毫沒有架子,總是以技術人員自稱,平易近人,處事低調。
“這跟父親對我們的教育有關。”劉迎建說,“對我影響最大的人就是父親。他是一個非常正統的人,正統到你難以想象的地步。”作為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者,劉志誠對子女教育的核心就是“為人民服務”,為祖國做貢獻。這種理念不僅貫穿了劉志誠為了革命無私奉獻的一生,也深深地影響著劉迎建的人生道路。
劉迎建小學畢業后考入江蘇省重點中學南師附中,但遭遇“文革”,無書可讀,初中還沒讀完的劉迎建就不得不踏進了軍營。然而,年少時就立志要獲得諾貝爾獎的劉迎建并未放棄自己的夢想。他把當地書店所有能買到的中學課本全都買了回來,包括物理、化學等等,踏上了自學成才的道路。
讀書、學習在那時無疑是不被理解的。在戰友們眼里,政治學習和軍事訓練才是最為重要的。于是,劉迎建被扣了很多“不務正業”、“有野心”等等帽子。可他并不在意,依舊如癡如醉地沉浸在知識的海洋中。
劉迎建所在的部隊是搞微波通信的。在訓練和演習當中,最讓大家感到煩惱的事情就是背密電碼。為了提高通信速度,密電碼必須熟記,還要定期更新,這給劉迎建留下了痛苦的記憶。當身邊人總是在不斷抱怨的時候,劉迎建就在想,有沒有一個更好的辦法,比如研制出一種自動中文密碼翻譯機。這個問題成為壓在劉迎建心頭的目標,他暗想,只有通過大學學習才能讓自己有能力解決這些部隊訓練和作戰上的難題!
命運總是在眷顧那些有準備的人!1978年,好消息傳遍神州大地,停滯多年的高考制度終于恢復了,永不言棄的劉迎建迎來了人生一次重要的轉折點。十年來從未間斷過學習的他,輕松地以西北總成績第一名考入了南京解放軍通信學院。
劉迎建說:“當時人們都特別羨慕我,畢竟能上大學的是少數。25歲的我坐在大學教室里,心里的激動可想而知。”對于得之不易的學習機會,劉迎建非常珍惜。“當時同學們都十分刻苦用功,我們教室的燈從來不熄滅。我當時學習比較瘋,經常通宵學習,第二天照常上課。”
到了大三的暑假,劉迎建終于實現了自己心頭的目標。整個暑假,他吃睡在教室,硬是在那種艱苦的環境下編出了一套漢字編碼方案,并在雜志上發表了自己的報告。通信戰士掌握了這套編碼工作,再通過機器按密電碼加密,輸出可以使用的數碼,這樣一來不僅速度和準確性大大提高,更重要的是減輕了通信戰士的壓力。
但是在從事這套編碼過程中,劉迎建發現了很大的困難,一套好記規則只能覆蓋80%左右漢字的拆解,還有20%要靠強記。當時已有的漢字編碼方案有20多種,無論哪種編碼方案,無論他們自己說如何簡單,都還是需要大量學習和記憶的。劉迎建認為,自己是學計算機的,應該用更高層次的方法解決這個問題。
由此,用漢字識別的方法來解決漢字輸入編碼問題的想法就在劉迎建心中誕生了。這項工作的確很難,但卻是可以干一輩子的事業。大三的時候,劉迎建就把自己終身奮斗的目標確定了。
科研領域施展才華
1982年大學畢業后,劉迎建被分配到總參通信部第一通信總站任助理工程師。對于像他這樣鳳毛麟角的本科大學生,部隊自然當作寶貝,什么事都會拉著他參加,包括對日本和美國的談判。剛開始的時候,才進單位的劉迎建沒有任何項目,但是金子總會有發光的一天。兩年后,劉迎建一鳴驚人,連做7個項目,全都獲獎了,知名度也提高了。
趁熱打鐵,1984年底,劉迎建向總參通信部科技處提交了20多頁紙的“聯機手寫體漢字識別設備”研發報告,并很快獲得批準。通信部給該項目撥款2萬元以及2臺電腦。從此,劉迎建踏上了解決中國人漢字輸入問題的科技攻關道路。
1985年3月,劉迎建主持研制了全球第一臺“聯機手寫漢字識別在線裝置”,通過手寫輸入漢字,開創了全新的漢字手寫識別領域。在當年的北京信息展覽中,手寫識別技術獲得了軟件一等獎,引起了不小的轟動。這次轟動給劉迎建帶來了一個新的機遇,在展覽時,有兩位中科院的專家相中了劉迎建這匹千里馬。中科院計算所所長兩次親自寫信,硬是從軍隊把劉迎建挖了過來。很快,劉迎建就被任命為“八六三”項目的負責人,當時發現他的一個專家甘愿在項目組做副手,讓劉迎建盡情施展才華。
1991年,劉迎建跟隨中科院參加了在香港舉辦的軟件展覽。他的手寫輸入技術吸引了一位戴眼睛的年輕人。年輕人在劉迎建的展臺前站了一整天,下午3點的時候,他對劉迎建說:“5點,我在大門口等你,你記好了,車是勞斯萊斯。”5點整,劉迎建看到了年輕人所說的那輛勞斯萊斯。上車后,汽車七拐八拐地到了一家日本餐廳。年輕人亮明身份,原來他是名人公司的老板,他想把劉迎建的手寫技術用在PDA上。
名人公司靠劉迎建的手寫輸入,產品一炮走紅。這也讓劉迎建明白,“老在實驗室里,或者你老是一個人做東西肯定不行”。本是“技術人員”的劉迎建此后正式開始了自己的商人生涯。
獨特的“漩渦理論”
1993年,劉迎建響應當時科學院院長周光召“教授帶著技術下海”的號召,通過公司、產品的方式推廣漢字識別技術。1998年,漢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回想這么多年創業的經歷,劉迎建感慨萬千。這位曾經與微軟和摩托羅拉這樣的國際巨頭進行過激烈交鋒的“常勝將軍”有著自己的一套獨特的“漩渦理論”。在劉迎建眼中,世界由許許多多“漩渦”構成,唯有進入漩渦,你才能得到通往商業天堂的途徑。而漢王卻在這大大小小的漩渦中抓住機會,激流勇進。漢王所進入的漩渦就是全球智能交互領域。在這一領域,識別是關鍵。目前漢王所處的語音識別、指紋識別等,是通往技術突破的一個階段。作為一個依附性的行業,要想得到生存與發展,就必須牢固地黏附在主流行業上。因此,漢王科技選擇登上正在揚帆遠航的大船,比如手機行業。目前,漢王已經和諾基亞、LG等企業建立了比較穩固的聯系,其智能輸入軟件是這些品牌手機的固定配套軟件。
所謂商業成功,永遠只能是一個概率問題。為了將這個概率最大化,首先就要果斷創新,進入新領域。為此,劉迎建總結出了一套關于技術創新的16字訣——“由外到內、由上到下、由小到大、由點到面”,就是在資金有限的情況下,選準市場切入口,高舉高打,先做試點再推廣,確保成功率。這是劉迎建通過很多次失敗和成功的經驗總結出來的,它的核心就是投資首先要看準了,看準了就要傾全力去做。
劉迎建還將技術創新分為兩種,一種是持續創新,一種是突破性創新。前者能夠確保你在漩渦中保存體力并生存下來,而后者則是確保你完成到商業天堂的那最后一躍。
漢王科技已經形成了一種重視自主研發和創新的文化,這種文化使他們面對高手如云的全球競爭環境和一個接著一個的潮流漩渦時,能夠產生一種強烈的深入漩渦的信心。正是這種信心,使漢王擺脫了中關村企業活不長的宿命,并在技術研發環境不是很好、資金缺乏的情況下走出了一條自主研發的道路。
漢王“電紙書”
飛上太空的漢王“電紙書”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號”載人飛船滿載著全世界人民的祝福飛上太空。這些祝福并非只是口頭說說而已,而是千真萬確地存儲在這樣一款被命名為“電紙書”的產品之中,帶入“神舟七號”載人飛船,陪伴三位航天英雄度過那幾個令人難忘的日夜。
自2008年8月起,中國宇航學會發起了“點亮宇宙,寄語神七——我與神七同行”祝福簽名活動,活動組委會將評選出的2008條優秀作品存入一款電子閱讀設備,載于“神七”飛船共同飛向太空。
對電子閱讀設備的甄選并非易事。據宇航學會專家介紹,“神舟七號”飛船上的太空之旅,是一次對電子設備產品性能和品質的嚴苛考驗。太空中的極端應用環境,體現在真空、無重力、溫差極大和強宇宙射線輻射等諸多方面;而飛船作為極為精密的航天設備,對艙內搭載物的重量有著極為嚴格的要求,又絕不容許艙內搭載的電子設備產生任何的電子輻射干擾,也不會有富余能源供給電子產品。
中國宇航學會最終選定了漢王“電紙書”產品作為理想的祝福承載設備。“電紙書”是漢王科技最新推出的一款類紙閱讀器。它與普通電子閱讀器最大的區別在于,“電紙書”應用了電子紙顯示屏和智能電源管理兩項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的技術,閱讀效果被認為是“最為接近紙張的閱讀”。漢王“電紙書”在產品測試的過程中表現出了優秀的品質和性能,能夠很好地勝任各種極端的太空應用環境。
伴隨“神舟七號”的發射運行,漢王“電紙書”經受了高速飛行、失重狀態、劇烈震動、大噪聲環境以及防磁、真空等實戰考驗,以零故障零差錯的完美表現圓滿完成了承載美好祝福、首創太空閱讀的任務,再度驗證了其航天品質,受到了廣泛的好評。
談到“電紙書”對傳統閱讀、出版行業的變革時,劉迎建對傳統出版存在的弊端和其在現今社會中的發展障礙感到惋惜:“首先,傳統紙質出版會造成大范圍資源浪費與環境污染,這是由于紙質出版需要木材采伐的原因;其次,傳統書籍厚重,不便攜帶,無法解決現代社會中的移動破碎化閱讀;最后是傳統書籍也不利于大范圍傳播,即使大范圍傳播,成本也太高。”
劉迎建表示,“電紙書”環保、健康、無輻射,而且可承載的內容龐大,堪稱口袋中的圖書館,又由于其是對數字化內容的分發與擴散,因此只要終端足夠多,就可以最大范圍地傳遞數字化信息與內容,這些都是“電紙書”引發變革的優勢所在。
“總的來說,電紙書也相對便宜。”劉迎建表示,“書的成本中真正產生在出版社和作者的不超過30%,大量成本是在印刷、發行、庫存。而‘電紙書’就避免了對紙、汽油、木材等的浪費與消耗。我覺得這些取代是先進的替換落后的,對國家是有利的。所以,‘電紙書’產品問世以來,全國上下各階層都很關注。老百姓關注,業界關注,國家領導人也很關注,因為這是符合科學發展觀的。”
目前,已提供給國內市場的漢王“電紙書”,存貯中外名著3000余部,這應是讀書人的福音。
古有“漢王”劉邦滅西秦,勝項羽,成就大漢王朝的偉業。今朝的“漢王”統帥劉迎建同樣期待鑄就輝煌。
“2020年,把漢王帶進世界500強,這是我的目標,也是新的使命。這是漢王能夠做到的。”劉迎建斬釘截鐵地說。在他的字典里,根本沒有“不可能”這個詞。我們仿佛從劉迎建的眼睛里又看到了他年少時的那種韌勁。這個美好的理想,是那么質樸、純粹,又是那么令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