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紅色景點 > 追尋激蕩的浪花
追尋激蕩的浪花
作者:胥宏生 責任編輯:王月紅 來源:《鐵軍》 日期:2015-04-17 瀏覽次數:7841
三江營,這個地圖上根本找不著的地名,是和當年震驚中外的“炮擊‘紫石英號’事件”緊緊聯系在一起的。
前不久在網上瀏覽時,《揚州日報》的一條消息吸住我的眼球——《江都大橋鎮投資百萬重建三江營烈士陵園》,一下子勾起了我記憶深處軍旅歲月的濃重情節。
三江營,這個地圖上根本找不著的地名,是和當年震驚中外的“炮擊‘紫石英號’事件”緊緊聯系在一起的。
1949年4月20日晨,人民解放軍正待萬帆競發,橫渡長江之際,英帝國主義的快速護衛艦“紫石英”號驕狂地闖到了三江營,對我軍信號警告、鳴炮示警都毫不理睬,且發炮向江北岸射擊。
“開炮!”絕不能讓帝國主義軍艦擋住了我軍跨越天險的通道!隨著一聲令下,三江營我軍陣地上頓時炮聲隆隆。英艦遭到炮擊之后,邊全速行駛邊開炮回擊。據守長江南岸的國民黨軍炮兵也仰仗洋兵艦之威,向解放軍陣地開炮。英帝國主義的蠻橫激起了指戰員們的沖天怒火,“轟轟轟”,一發發炮彈呼嘯著飛向敵艦,剎那間“紫石英號”濃煙翻滾,艦長、副艦長等37人傷亡,艦體被命中30多處,左舷吃水線下被炸開一個大洞,指揮臺中彈后航向失控,這個龐然大物一頭沖向沙灘擱淺,忙不迭地在主桅上升起了白旗。驚魂甫定后,又降下白旗,重新掛起“米”字旗,結果招來解放軍更猛烈的炮擊。該艦慌忙再掛起白旗。因擔心煙霧彌漫看不清,竟一連扯起了三面。這是自鴉片戰爭以來英國軍隊第一次向中國人民打出白旗。
急駛來援的英軍驅逐艦“伴侶”號,在三江營江面與我炮兵交戰兩個小時,人員傷亡慘重,引擎間被擊穿,兩個炮塔被擊毀,航向一度失控,差點重蹈“紫石英”號覆轍。落荒而逃時,航速提到29節,打破了古今長江航速的最高紀錄。
21日,英國遠東艦隊副總司令又親率一艘巡洋艦和一艘護衛艦氣勢洶洶前往三江營救援,遭到了下游我軍強大炮火的截擊,傷痕累累地竄出了長江。
4月22日,毛澤東主席親自為新華社起草了《人民解放軍戰勝英帝國主義國民黨軍艦的聯合進攻》的社論。炮擊“紫石英”號事件,震驚了帝國主義列強,宣告了他們在中國百年來“炮艦政策”的徹底破產。
而在三江營打得“紫石英”號投降告饒和“伴侶”號喪魂落魄的三野特縱炮三團,正是我47年前有幸加入的那支英雄部隊。
隨后,我團政委康矛召被委任為人民解放軍談判代表,義正辭嚴地駁斥英國侵略者的狂妄無恥,使老牌的大英帝國丟盡了顏面。在英方有意把事件升級,威脅“派遣航空母艦作有效之反擊”時,毛主席于4月30日以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發言人的名義,針鋒相對發出《為英國軍艦暴行發表的聲明》,嚴厲駁斥了丘吉爾的戰爭叫囂。對五個月后誕生的新中國而言,處理“紫石英”號事件又是新式革命外交的一次預演和勝利。
清晨,汽車沿著寧通公路,經江都市區向南急駛。高速路兩邊的景物飛快地從眼前掠過,我的腦海里也閃過一幅幅鮮活的畫面。
忘不了呵,正像我軍歷來閃耀的亮劍精神一樣,團史清楚地記載著:我們那支從八路軍的一個“鋼炮連”發展起來的炮兵團,無論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還是抗美援朝中,都以不畏強敵、敢打敢拼著稱。敢于跟擁有堅甲利炮的兩艘洋兵艦展開炮戰,并迫使“紫石英”號升起白旗的,其實僅是駐守三江營的團部率領的炮一連、七連。這兩個連隊裝備的是繳自日軍的3門105毫米榴彈炮和3門75毫米野炮。與之對陣的“紫石英”號和“伴侶”號則分別擁有6門102毫米主炮、4門114毫米主炮,以及多門副炮。無論是火炮數量、口徑和射速,都是敵優我劣。惡戰中,陣地周遭落下了幾百發炮彈,敵艦擊毀了炮七連兩門野炮,6名炮手犧牲,1名炮手重傷,與上級聯系的電話線也被炸斷。但大家毫無畏懼,越戰越勇,把老式火炮的效能發揮到了極限。被追記一等功的炮長高福星,身負重傷后,仍頑強地替代陣亡的炮手操炮,最終在炮位上灑盡了最后一滴血。
忘不了呵,在當年親歷與英國軍艦炮戰的團營首長言傳身教下,部隊發揚了戰爭年代那股子有我無敵的英雄氣概,急難險重任務面前所向披靡。我曾身背報話機,隨全團參加了那次奪得全軍海洋移動目標實彈射擊第一的演習,在重炮齊鳴、排山倒海的氣勢中,見證了什么叫炮彈長了眼睛;我也曾和戰友們一道,忍著三年自然災害的饑餓,掄圓24磅的大錘,砸開花崗巖層,打眼放炮、排險運渣,硬是憑著手工作業在海防線上構筑起一條條地下長城;在1963年夏赴河北抗洪搶險中,全團官兵日夜搶護在賈口洼(電影《戰洪圖》中的主戰場)那十數里險段和鐵路線上。月黑風高的9月1日,堤防岌岌可危之際,“炮七連夜戰七級浪”、“顆顆紅心搭成橋”等催人淚下的情景如流星雨般劃破夜空。從抗洪一線凱旋后,軍區楊得志司令員親來營房慰問“抗洪大功部隊”……
忘不了呵,在濃烈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的熏陶下,我們把狠揍英國軍艦的戰斗經過,搬上了舞臺,《炮擊“紫石英”號》成為了團演出隊的保留劇目,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輕戰士。在中越邊境自衛還擊作戰的英模中,好些人都能背出那句扣人心弦的臺詞:“這是最后一發破甲彈了。毛主席、朱總司令和兄弟部隊在看著我們,江南、江北的老百姓在看著我們!裝填——放!”
汽車穿過江都市大橋鎮的繁華街道,徑直開到了長江邊。面前是煙波浩渺的大江,大大小小的輪船在江上穿梭,江岸矗立著巨大的塔吊,到處是繁忙的碼頭和新建的船廠,根本尋不著半點戰爭的遺跡了。我疑慮是否弄錯了地方。“沒錯,這兒就是三江營!”充當向導的朋友老王,手指江中橫臥著的綠色沙洲說:“沙洲前后就是長江、淮河入口處的小夾江和太平江交匯的地方,腳下的三江營由此而得名,江對岸是揚中島,這里就是當年打英國軍艦的地方?!?/span>
啊,三江營,一個甲子的時空跨越,那群在你的懷抱里虎虎生威的勇士,如今大都走完了他們光榮的戰斗的一生,你可曾將他們怒火噴發、仰天大笑的神韻及至一舉一動都記下了?
我急速地向四周張望,遠處,江堤后面,一座雄偉的紀念碑平地拔起。原來這就是新近重建的三江營烈士陵園。跟隨老王走近陵園的時候,我的呼吸變得急促起來。報紙上說,這里新辟了五間烈士紀念館。我原本就想借此再次走進英雄壯舉中,延續與先輩們的心靈對白。還在部隊時,我和許多戰友都有一種感覺:炮擊“紫石英”號是讓中國人何等揚眉吐氣的勝利,而團史記載這一戰斗卻只有平實無華的一段文字。時任基層指揮員或觀測員、炮手的副參謀長于心志、營長劉天增、副營長鄧雪峰和營參謀長于安治等老同志,在那場炮戰中也曾浴血火海,以死相搏。與這些戰爭幸存者朝夕相處,印象深的是他們對開國大典前夜倒下的戰友痛惜的神情,說到炮擊英國軍艦,多是作為戰例的分析。凡涉及自己的貢獻,要么閉口不談,要么以“勝利非一人之功”而避開。我們這些和平年代參軍的后生,除了對那場戰斗感興趣,更渴望掰開這些可親可敬的人嚴實包裹的神勇故事,但似乎從來沒有過癮。
我倘佯在江堤上,面對江風激浪,渾身血液像波濤一樣沸騰。
拂去時光的塵埃,一幅烈士鮮血凝成的史詩般的畫面,是那么燦爛輝煌,上面有炮火硝煙,有人民子弟兵和四萬萬同胞火山爆發般的吶喊,有洗滌《中英南京條約》、英艦轟擊萬縣、南京等百年屈辱的滔滔江水,有終結列強軍艦在中國內河橫沖直撞歷史的休止符……三江營,任何時候都是聳立在歷史與人民心中的豐碑!
“大江東去……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蘇軾雄渾的千古絕唱在耳際回響。放眼洶涌壯闊的江面,波峰谷底間正翻騰著一堆堆“雪”,清白無邪,陽光下晶瑩剔透。我想,不論是在彈雨紛飛的年月還是和平發展的日子里,那些拼命硬干者、埋頭苦干者,堪比這一朵朵雪亮的浪花,沒有功利,沒有雜念,不惜粉身碎骨,激蕩在一浪接一浪的歷史潮流前頭,托起了中華民族不屈的脊梁。在歷史的聚光燈下,我們需要有這樣一種浩氣激蕩來點燃生命,來超越自我。
別了,三江營。
三江營,我還會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