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本刊專訪 > 從“救駕將軍”到駐外使節 ——記新四軍第七師師長譚希林
從“救駕將軍”到駐外使節 ——記新四軍第七師師長譚希林
作者:黃進琪 責任編輯:王月紅 來源:《鐵軍》 日期:2015-04-22 瀏覽次數:7871
1943年秋任新四軍第七師代師長、皖江軍區司令員時的譚希林
傳奇將軍譚希林百歲誕辰之際,記者拜訪了譚老將軍的夫人吳文彬。
1938年參加革命、87歲的吳老,滿頭華發,精神矍鑠。她端詳著毛主席和老譚等當年的合影,撫摸著老譚的瓷像,深情地向記者敘述了譚老將軍那一段刻骨銘心的崢嶸歲月。
“希林告訴我,他是1908年3月12日出生在長沙沅家湖石頭嘴村貧農之家,兄弟姐妹6人,他是次子。”吳老回憶道:“老譚的父親譚海清繼承了祖父的制陶手藝。為了讓譚家出個讀書人,父母節衣縮食,把9歲的希林送進私塾認字。天資聰穎的希林小學畢業時品學兼優,考入省立工業學校。這一年,家鄉鬧災荒,糧價飛漲,父親咬緊牙關仍送他上學直至畢業。”
1925年1月,失學后的譚希林進入湖南第一紗廠做工。他靠攏廠里的秘密工會,開始受到馬克思主義學說的影響。同年5月,加入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在“五卅”運動影響下,湖南一紗也舉行了聲勢浩大的罷工、集會和游行。他按工會要求,積極做好宣傳鼓動,同時參加了增加工資、改善待遇的罷工斗爭。結果,他與其他幾位工會積極分子都被廠方開除。
不久,譚希林參加了由毛澤東提議建立的安源路礦工人俱樂部,繼續投身罷工運動。礦山當局勾結江西軍閥對礦工殘酷鎮壓,許多工人慘遭殺害,譚希林僥幸脫險。
吳老不無感慨地說:“希林真是有‘命’,一生中總能遇到好人指教引路。1925年底,他和許光達等由組織安排,幾經輾轉到達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和來自全國的300多名工運、農運骨干,聆聽了毛澤東、周恩來、蕭楚女、彭湃、惲代英等革命家講授的政治、軍事、社會實踐等課程,參加了海陸豐社會調查,接受了嚴格的軍事訓練,希林的革命覺悟和革命理論有了明顯提高。1926年1月,轉為中共黨員。”
黃埔學子 秋收起義上井岡
國共第一次合作實現,北伐戰爭即將開始,革命斗爭急需大批軍事干部。1926年4月,譚希林由中共組織指派進入黃埔軍校第五期工兵營學習。他刻苦學習工兵知識,認真操練,軍事素養、戰術指揮水平提高很快。
北伐開始后,黃埔軍校學生隨先遣隊葉挺獨立團從廣東肇慶出發,譚希林在汀泗橋、賀勝橋兩次戰役中,冒著槍林彈雨英勇拚殺。10月10日北伐軍攻克武昌。入城后,譚希林等軍校學生就地轉入本科的學習和訓練,1927年3月畢業時,因其作戰勇猛,被分配在葉挺獨立團任排長,后又調入武漢國民政府警衛團任排長,不久升為副連長。
南昌起義中,8月2日,譚希林所在的國民革命軍第四集團軍第二方面軍總指揮部警衛團從武漢出發,增援起義部隊。后來因起義軍撤出南昌,警衛團轉進湖南,在修水與平江等地農民自衛軍及安源路礦武裝合并為暫編第一師。他由警衛團調任師特務連連長兼黨支部書記,羅榮桓為連隊黨代表。
“八七”會議后,暫編第一師被編為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下轄3個團,成為秋收起義主力。譚希林仍任師特務連連長,羅榮桓任連隊黨代表。
1927年9月9日,秋收起義打響。工農革命軍5000多人從修水出發,9月10日占領朱溪,隨即進入湖南平江。9月下旬,起義部隊南下,向井岡山進軍。為鞏固新生的革命軍隊,毛澤東在三灣對部隊進行整頓和改編,將部隊合編為工農革命軍第一師第一團,加強黨對軍隊的領導和政治工作。全團7 個連,譚希林任一營二連連長,緊隨毛澤東上了井岡山。他率領二連參加了攻打茶陵的戰斗,按毛澤東的部署,建立了茶陵縣工農兵政府,這是中國革命史上第一個縣級工農兵政府。
1938年毛澤東在延安與井岡山斗爭時期的部分同志合影并題詞。二排左13人為譚希林。
回憶初創井岡山根據地這段歷史,吳老說:“希林在革命實踐中認準了毛澤東,對毛主席忠誠不渝。一次,毛澤東在一個山村宣傳發動群眾,被一支地主武裝圍困。當時毛委員混在群眾中,雖沒有暴露身份,但處境很危險。希林聞訊后,不顧安危,立即率領二連前去解救,擊潰了地主武裝,為毛澤東解了危。希林為中國革命做出了巨大貢獻,被戰友們譽為‘救駕將軍’”。
1927年8月,湘軍第八軍第一師2個團、江西國民黨第三軍3個團,企圖乘紅軍主力遠在湖南之時圍攻井岡山。紅軍第三十一團一營營長陳毅安、副營長譚希林率領一、三連由茶陵星夜趕回井岡山。在五大哨口之一的黃洋界,指揮部隊構筑工事,建立了周密的防御體系和火力配備。
8月30日,湘軍向黃洋界發起猛烈進攻。一營以一連憑險據守,三連為預備隊。譚希林果敢地靠前指揮,當能近距離看清敵人時,才下令開火。隨著紅軍射出的一排排子彈和拋出的大小石塊,湘軍一個個應聲而倒。紅軍連續打退了敵人4次瘋狂進攻。
這時有人說:“要是有門炮就好了。”在場的賀子珍說:“茨坪軍械所有一門繳獲的迫擊炮。”說著,她從陣地上叫上哥哥賀敏學和譚希林、劉榮輝等,幾個人頂著烈日把150斤重的迫擊炮抬上黃洋界,并在軍械所倉庫找到僅有的3發炮彈。
這時敵人開始了新一輪進攻。譚希林指揮部隊將迫擊炮瞄準設在源頭村腰子坑的敵軍指揮所。第一發炮彈打出去,沒響;第二發炮彈打出去,仍沒爆炸;最后一發炮彈,譚希林親自指揮裝填發射,炮彈像長了眼睛一樣,正好打進敵人指揮所,湘軍指揮官應聲倒地,敵軍一片混亂。這時,赤衛隊、兒童團在山上搖旗吶喊,加上炮彈爆炸,敵人誤認為朱、毛率領紅軍主力回到井岡山,命令部隊后撤。
紅軍以不足一個營的兵力,憑險擊潰兩個團敵人的進犯,取得了以少勝多的光輝戰績。毛澤東聞訊黃洋界戰斗勝利的消息,十分高興,揮筆寫下了“黃洋界上炮聲隆,報道敵軍宵遁”的壯麗詩篇。
江淮抗戰 鞏固皖江根據地
“皖南事變后,江北游擊縱隊改編為新四軍第二師第六旅,希林任旅長兼政委,并任津浦路西軍分區司令員兼政委、路西地委書記。”吳老回憶說:“這一段是抗戰最艱苦的歲月。我當文化教員,跟隨部隊天天行軍,天天打游擊,‘打一槍換一個地方’,我與希林也很少見面,我們第一個孩子就在這時夭折了。”
1941年10月,日偽軍和桂系頑軍部隊四面圍攻淮南津浦路西根據地,桂頑一七二師集結在巢縣附近,四十八軍的兩個師隱伏于壽縣以西。桂頑一七一師附第八、第十游擊縱隊先行向路西進攻,企圖趁新四軍兵力單薄下手。這次頑軍改變策略,采取穩扎穩打、一步步向北拱,到10月中旬,已蠶食路西南地區100多個村鎮。如果一七一師繼續北拱,后面3個師分路壓來,將會把新四軍擠出路西。
面對日偽頑的進攻,新四軍組建了津浦路西野戰司令部,司令員譚希林、政委王集成分析了敵我兵力部署和戰場形勢,深知要戰勝強大的頑軍,選擇攻擊點至關重要。經過深思熟慮,譚希林把注意力集中到大橋鎮。
大橋鎮守軍系桂頑一七一師五一一團一營600余人,外加縣常備大隊,總兵力1100人。譚希林將四旅十一團從路東調來路西,即命該團隱蔽待命,封鎖消息。當晚召開作戰會議,命令四旅十一團強攻大橋鎮;在新張家村設伏打援;同時對五旅十三團、六旅十六團、十七團、十八團作出部署,四旅十二團為預備隊。譚希林、王集成用從路東調來的十一團擔任攻堅,是為出其不意,攻其不備。
10月16日深夜,大橋戰斗打響。經竟日激戰,取得勝利,此役殲滅桂頑和縣常備大隊1000余人,穩定了淮南形勢。四旅十一團和六旅十六團被授予“鐵錘子團”光榮稱號。
“1943年秋季,皖江根據地反摩擦、反‘掃蕩’斗爭進入空前殘酷、緊張的階段。老譚臨危受命,出任新四軍第七師代師長兼皖江軍區司令員,曾希圣任政委。這一對‘鐵搭檔’領導根據地軍民面對日偽軍和國民黨頑軍一次次輪番進攻,針鋒相對,以牙還牙,給‘狗日的’日、頑軍以沉重打擊!”吳文彬老人憤怒地說。
1943年11月20日,桂頑一七六師及第八游擊縱隊龍炎武部等共5個團,兵分三路向槐樹嘴、笑泉口、魏家壩一線進攻。譚希林親率主力部隊出擊,曾希圣帶參謀人員撤至上莊聯絡軍部,副政委李步新帶領區黨委和師機關轉移。譚希林率部在當地群眾的支持下,在磨盤山一帶構筑了綿延幾十里的防御陣地,在頑軍必經之路埋設了大量地雷、石雷。七師以白湖團一個營于磨盤山、獨立團于井頭山、白湖團另兩個營于獅子皮山分別阻擊左、中、右三路頑軍;巢湖大隊在笑泉口隱蔽待命。
23日,頑軍全線推進與七師部隊交火。戰至午后,白湖團在磨盤山已打退頑十多次沖鋒。黃昏時,巢湖大隊奉命投入戰斗,皖南支隊也趕到參戰,新四軍幾路部隊發起反攻。經過三天兩夜激戰,反頑作戰取得全勝,消滅頑軍1100余人,繳獲迫擊炮1門、輕機槍6挺、各種槍支數以千計,活捉游擊縱隊第二支隊長鄭其昌。這次給頑軍以重創,粉碎了敵人東進的企圖,鞏固和擴大了以巢無為中心的皖江抗日根據地。
1945年7月,譚希林、曾希圣遵照毛主席、朱總司令“消滅日偽軍,擴大解放區,縮小淪陷區”的命令,指揮皖江軍區部隊,由內線轉到外線,先后攻克無為縣城、望城崗、鳳凰頸、襄安、運漕、雍家鎮、陶廠、白渡橋等40多個日偽據點,殲敵近萬人,俘獲5000多,七師主力由6000余人迅猛發展至3萬人,皖江根據地得到進一步鞏固和擴大。
這時,坐在一旁的譚將軍幼子曉嘉插話說:“小時候,父親常帶我洗澡,我看到父親從胸到腳共14處傷疤,就好奇地問:‘爸爸,您的傷疤為什么都在身前。’父親慈祥地說:‘傻孩子,這都是沖鋒時負的傷,假如受傷在身后,那不成了逃兵!’”
將軍大使 外交戰線立功勛
抗戰勝利后,譚希林先后任新四軍第七師師長、豫皖蘇軍區第一副司令員、膠東軍區代司令員、第三十二軍軍長、山東軍區第一副司令員兼青島警備區司令員,率部參加了津浦路、朝陽集、孟良崮、解放青島等戰役,為推翻蔣家王朝立下了汗馬功勞。
1949年隆冬,譚希林正在謀劃剛解放的長山列島的建設和防務,突然接到軍委命令:“到外交部報到,另有任用。”譚希林有些茫然。
他對軍區兩位主官說:“打了半輩子仗,干不了外交。”許世友說:“你這個譚司令,好歹也是黃埔畢業生,外交不懂,起碼懂得一些社交禮儀。哪像我們這些山大王?”政委也說:“你是周總理親自點名的,是我們山東軍區的光榮。”
吳老說起60年前的情景歷歷在目:“服從命令是軍人的天職。不久,我和子女一起隨老譚從青島趕到北京,在前門外煤市街的新華飯店住下。到外交部報到時,希林見到周恩來就說:‘總理,我還是喜歡打仗,對外交一竅不通。’我在一邊幫腔:‘總理,我才不愿跟他去當什么大使夫人,想留在國內’。總理笑著說:‘外交官是不穿軍裝的解放軍噢,不懂可以邊干邊學嘛!’”
“接著,周總理說,建國前毛主席就對建國后的外交工作提出了‘我國外交事業要另起爐灶’,‘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等英明決策,并以偉人的氣魄和戰略家的眼光提出外交官要從軍隊中調、從將軍中找。這次我們挑選了14名高級將領當首任大使。總理幽默地說,你們可是‘將軍大使’啰!”
吳老娓娓動聽地描述了出使之旅:“1950年6月,毛主席任命譚希林為中國駐捷克斯洛伐克特命全權大使。8月18日,全體外交官乘坐國際列車赴任,9月5日到達布拉格,捷克外交部副部長主持歡迎儀式。前往使館時,指揮車開道,摩托車護衛,專車上懸掛鮮紅的中國國旗,我們心里洋溢著自豪和尊嚴。”
譚希林到任不久,適逢新中國一周年國慶。他在環境新、時間緊、語言不通等困難情況下,仍把舉辦國慶招待會當成第一件大事抓。召開黨委會,制定工作方案,明確分工,各司其職。認真抓落實,大到邀請嘉賓名單,小到餐具杯盤,都親自過目、查看。9月30日,譚大使主持了建館后第一個盛大國慶招待會,滿懷激情地向捷克黨和國家領導人、各國使節宣傳中國共產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表達了中國人民的友好情誼,贏得各方面支持,推動了兩國關系的健康發展。
吳老回憶說:“老譚牢記毛主席、周總理的囑托,忠實執行中央的外交政策,將團結、友好、合作的精神貫徹到各項具體業務中去。我除了完成三等秘書日常文件管理外,隨老譚頻繁地參加捷克和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的各種社交活動,通過這些活動去認識朋友,熟悉情況,聯絡感情,宣傳祖國。”
譚希林在開展外交活動中,首先抓了捷克國情調研。他帶領有關同志,用3周時間參觀了俄斯特拉發城最大的鋼鐵廠,歐洲第二、捷克最大的焦煤廠和冶金聯合廠等21家工廠、3個農業合作社、2個國營農場。通過參觀學習,廣泛接觸了捷克人民,增進了友誼。高質量的調研資料,得到國內的肯定和表揚。其次是廣泛開展對捷克各階層人士的交往。他發揚做群眾工作的優良傳統,向各方人士宣傳我國的方針政策,同時了解對方的愿望和要求,從而建立起深厚的友誼。三是十分重視民族關系。捷克斯洛伐克是由捷克和斯洛伐克兩個兄弟民族組成的國家。為了體現對這兩個民族的尊重,譚希林先后訪問了布拉格和布拉迪斯拉發兩個中心城市,在訪問中注意強調兩個民族的團結合作,攜手共建社會主義。
譚希林積極的外交工作,功績卓著。四年任期內,中捷雙方共簽訂文化、科技、郵政、電訊、廣播等6個協定,中國共派出政治、經濟、軍事、科學、文化代表團20多個訪捷,捷克也派出10多個相應代表團訪華;兩國還互辦了多次展覽會和電影周;推動了北京郊區張郭莊和捷克維納日采村建立友好聯系;屈原和魯迅等人的作品在捷廣泛流傳。
吳老最后說:“中捷兩國關系健康發展,這里面包含著老譚傾注的大量心血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