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崢嶸歲月 > 石塘紅韻寄情思
石塘紅韻寄情思
作者:盧志堅 責任編輯:王月紅 來源:《鐵軍》 日期:2015-04-29 瀏覽次數:7826
朋友,當你走進富饒美麗,風景如畫的山鄉水城江西省鉛山縣石塘鎮,定會被當年抗戰時期留在操場高墻上的大幅宣傳標語所吸引住。
“青年學生同胞們,努力學習救國知識,反對讀死書,死讀書——閩贛省委(宣)。”這些用朱紅涂料書寫,飽經60余年風雨的文字,將會把你帶進那硝煙彌漫、烽火連天、刻骨銘心的戰爭歲月。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軍炮轟盧溝橋,發動了蓄謀已久的全面侵華戰爭。在中國共產黨抗日救亡號召的推動下,全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在血雨腥風中正式形成。同年秋,閩北各路紅軍游擊隊六七百人在黃道同志率領下,奉命陸續開赴江西鉛山縣石塘鎮集中,改編為新四軍第三支隊第五團,饒守坤任團長。當時團部主要駐地和會場就設在撫州會館(又稱昭武會館,今石塘小學校內)。
隊伍下山到達駐地后,閩北黨組織和團部司政機關人員,立即到附近縣相鄰地區進行廣泛深入的抗日宣傳,動員廣大有志青壯年報名參軍。上饒、鉛山、橫峰、廣豐、崇安等一帶青壯年積極響應。還有千里迢迢慕名從上海等地趕來的一批批青年學生也投身到抗日的洪流中來。不久,部隊擴大到1500余人。領導這次整編和擴軍工作的革命先驅有黃道、張云逸、譚震林、曾鏡冰、饒守坤等人。1938年2月25日,這支隊伍浩浩蕩蕩從山青水秀的石塘街出發,奔赴皖南抗日前線,成為抗日戰場上的一支堅強的力量。
穿過一條曲折小巷,踏過二廂廳堂,邁上幾級青石板臺階便到了賴家紙行后宅。這幢四間一廳的晚清時期建筑,古樸典雅,環境優美。房前有一個用鵝卵石鋪設的小院,院子里有花壇、石水池。屋后山巒起伏,樹木參天。是一所幽靜理想、古色古香、別具一格的好住處。當年在石塘整編時,這幢房子是中共早期活動家黃道同志居住和辦公的地方。在這里,黃道為了民族和人民的利益,夜以繼日地從事抗日工作。
新四軍第三支隊第五團開赴抗日前線后,根據黃道的指示,留下了一個合法機關即新四軍第三支隊第五團石塘通訊處。有不少青壯年在通訊處的動員下,報名參軍,還有三年游擊戰爭中失散回鄉的同志都由通訊處的工作人員帶到新四軍駐南昌辦事處,由辦事處主任黃道介紹他們找到新四軍隊伍,奔赴抗日前線。
在軍隊整編的同時,中共組織也進行了改組:閩贛省委書記黃道調任中共中央東南分局宣傳部長兼新四軍駐南昌辦事處主任。閩贛省委改為閩浙贛特委(即閩北特委),書記曾鏡冰、組織部長汪林興、宣傳部長王助、職工部長俞雅鹿。1938年春在石塘街成立時駐坑背芝陽會館內,后遷福建崇安縣洋莊鄉坑口村長澗源。閩浙贛特委下轄上饒、鉛山、崇安、浦城、建陽、邵武、光澤、順昌等縣委和建(甌)松(溪)政(和)中心縣委。
滄海橫流,星移斗轉,千年古鎮,紅韻寄情思。回顧這段令人感慨不已的崢嶸歷史,它給我們留下了一份寶貴的精神和物質財富,讓我們后輩的心靈不斷地得到熏陶和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