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感懷新四軍 > 創建漢孝陂邊區抗日根據地紀事
創建漢孝陂邊區抗日根據地紀事
作者:李運隆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15-05-05 瀏覽次數:7831
新四軍五師十三旅三十八團偵察排(原偵察連縮編的)有兩個步槍班,一個輕機槍班,還有一個手槍班(隊),一個文書,一個通信員,排長是李營,一共45人,人員素質都較好。
1942年3月在湖北省京山縣召開的鄂豫邊區第一屆抗日人民代表大會,按照“三三制”原則民主選舉產生的駐會委員與行署常委的合影
新四軍五師十三旅三十八團偵察排(原偵察連縮編的)有兩個步槍班,一個輕機槍班,還有一個手槍班(隊),一個文書,一個通信員,排長是李營,一共45人,人員素質都較好。
1941年6月,我們團接受了旅首長——周志堅、方正平交給的任務:一是開辟游擊區;二是卡住湖河,向來往的商船收稅籌款。團首長肖遠久經過思考,最后決定把任務交給偵察排,并指示,軍事上不要硬拼,政治上要嚴守群眾紀律。先找該地區的游擊隊,請他們協助你們去完成任務。當時,我任偵察排排長、張玉明是文書。
1941年6月27日,我排奉命由安陸地區南下去孝感地區,向漢、孝、陂邊挺進。6月28日夜,我們通過襄(襄樊)—花(花園)公路,來到孝感地區陡崗埠(鎮)北胡家灣,找到了游擊隊長饒明大同志,說明了我們的任務。饒十分熱情,他們也正有意南下開辟游擊區,只因武裝太小,尚未行動。我們與之匯合后,近百人的游擊大隊成立了,并商定以饒大隊長的名義出現,便于工作。
第一次與鬼子交鋒
6月30日晚由陡崗埠出發,夜間越過城西公路封鎖線后,過河進至城西南的大埠街南邊的李家臺,隱蔽休息及向群眾作宣傳工作。7月1日下午4時左右,發現日軍百余人已到大埠鎮,我和饒迅速帶領部隊出村向南占領湖堤陣地。敵人見我們人少,一面開炮向我們射擊,一面向李家臺撲來。當敵人到達李家臺后,一部分站在臺子上用火力掩護,一部分向我們急進。這時,我命令大家沉著應戰,待敵人靠近再打。等敵人進到離我們百多米時,我一聲令下:“打!”我們的機槍、步槍一齊猛烈地向敵群開火,敵人死的死、傷的傷,活著的敵人再也不敢向前追了,但還撲在地上抵抗。戰至天快黑時,我們也無心戀戰,趁機沿堤向西轉移至萬家臺,坐船過河,連夜通過公路回到陡崗埠地區。
路遇紅學會
回到陡崗埠后,我們對敵情民情作了些研究分析,于7月4日夜,又在拂曉前進駐李家臺。為防日偽發現我們的行蹤,便采用便衣放哨,只有偵察員外出。對來往過路人員,一律準進不準出,集中在一間大屋子里開會,向他們解釋和宣傳我黨我軍的抗日方針政策及軍民聯合抗日,才能把日寇趕出境的道理,中午與他們一起吃飯。我們的地方工作人員,利用自己的親朋好友做一些宣傳發動群眾的工作,當得知日軍夜晚一般不出動后,便計劃當晚向城南的臥龍潭開進。
我們剛出發一小時,天就下雨了,道路泥濘,行速減慢。到晚上八九點鐘時,我們離臥龍潭約有100米左右,忽聽急促的敲鑼聲,并有人大叫:“有匪呀!有匪呀!”即刻屋子里沖出幾十個老百姓,有的手拿長矛,有的手拿大刀或木棒,一起向我們跑來。我們立即停止前進,并高喊:“鄉親們,不要誤會,我們是中國抗日軍路過此地。”對方根本不理,仍一個勁地大叫:“有匪呀!有匪呀!”我們知道對方是老百姓不能開槍,因右邊是水田,左邊是小水溝,隊伍散不開。說時遲那時快,對方的大刀、長矛,已沖到面前,我們意識到情況不妙,急令部隊掉頭后退,原在前邊的尖兵,變成了后衛掩護。他們急忙甩了一個手榴彈,朝天打了兩槍,又因天太黑,對方未敢再向前沖。在后退中,李樹森和李廣林兩同志被長矛刺傷,我們退回大埠街柳家臺進行總結。
這次與紅學會發生沖突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不了解群眾已被敵偽組織起來,并受到欺騙性的宣傳;二是每晚八九點鐘,正是紅學會集中練功、念佛的時間,所以一沖出來就那么兇猛。
臥龍潭是我們深入漢、孝、陂邊區的必經之地,我們必須弄清當地的敵情、民情,做好工作,才能順利通過。
開展群眾工作
經過這次與紅學會的誤會,我們開始重視調查研究,開展群眾工作。臥龍潭是在孝感城南不到10公里河堤上的一個小鎮,約60戶人家,群眾中一部分是農民,一部分是漁民,白天分散干自己的活,晚上集中練功、念佛。紅學會主要是維持治安,必要時應付日偽。
除極個別的漢奸外,絕大多數是愛國的,擁護我黨我軍的抗日主張和政策。
在弄清情況后,我們開展了群眾工作,一是利用親戚、朋友關系,進行抗日宣傳;二是請人過來,進行正面教育。一天下午,我們派了五名手槍隊員,身穿便衣去到臥龍潭附近莊稼田里,請來了三個農民。這三個人開始很害怕,經過我們再三解釋,并友好相待,同吃同住,他們才明白我們不是害他們的。后由饒明大同志給他們講了許多抗日的道理,并以誠懇、耐心、和藹可親的態度,對他們提出了希望、要求。還講清了對日軍、偽軍、漢奸和對維持會、紅學會等不同的政策以及新四軍的紀律等,告訴他們,只要軍民聯合起來,我們就一定能取得抗日的勝利。
他們聽后,滿口答應擁護我軍抗日活動,愿聽饒大隊長的話。此后,確實兌現了他們的諾言,如幫我們送情報、燒開水,我軍休息時,還主動放哨,并有幾個當地青年報名參了軍。
收稅時活捉日本鬼子
唐口鎮處于府水邊和漢宜公路東側一公里,它的東、北、南三面均是蘆葦蕩,向西逆水而上一公里是新安渡橋,守橋的有一個日軍小隊,南下約4公里是四岔河大漁村,該村四周都是蘆葦蕩,極為隱蔽,這一帶經常有商船來往,是收稅的好地方,據說日軍從未到過這里,偽軍也極少來此。
7月10日我們向唐口鎮前進,兩小時后進至唐口鎮,因是第一次,情況不明,只待了40分鐘,召集十余名群眾,作了一些宣傳工作,也了解了一些情況,又回到了“老”游擊區——大埠街。
兩天后,我們派出便衣手槍隊員6人白天到唐口,偵察敵情,向過往的商船收稅。當日下午3時,只見新安渡據點出來3個人,夏忠貴隊長經過認真察看,見是兩個日軍,一個漢奸(翻釋),沒有后續人員,便決定消滅他們,打擊敵人的氣焰。他命令3個人埋伏在敵前,自己帶兩個人繞到敵后,敵人進入我埋伏圈后,一齊開火。敵人聽見槍聲,調頭就跑,又遭后面夏隊長等人的阻擊。鬼子一時摸不清我們有多少人,兩個鬼子各朝一方進行頑抗。漢奸則嚇得縮成一團直打哆嗦。戰斗進行了約20分鐘,一個鬼子的膀子被打傷了,另一個傷在大腿上,已不能走了。他們的子彈也打完了,3人均被我們活捉。據點的敵人怕破壞大橋,未敢接應,只是打炮聲援。
為防敵人報復偷襲,我們連夜撤回大埠地區,我派陳世龍班長帶本班人負責,晝夜兼程把鬼子、漢奸和稅款送到了旅部,俘虜交敵工科趙科長接收,稅款交后勤財務科。這一次行動我們獲得了收稅籌款和活捉鬼子的雙勝利。
1941年秋,我們由陡崗埠出發,往大埠街、臥龍潭、唐口,進至東山街。每到一個新區,都有多少不等的青年報名參軍,我排由原來的45人,發展到100多人,組成了一個連。
在進入新街地區后不久,旅長周志堅帶幾個連的兵力直下到我們活動的地區。我們向首長匯報了當地民情、敵情后,并向首長建議:盡快向白經嘴、閔家集、黃花老、毛廟集、高家灣等地進軍。首長采納了我們的建議。親自部署指揮,只用了十幾天時間,就完成了開辟漢(陽)、孝(感)、(黃)陂邊游擊區的任務,組成了以馮苗(又名馮運廷)為縣長的邊區人民政府,并建立了以楊建之為指揮長的軍事指揮部。我連編為警衛連,上級派唐友山同志任指導員,我任連長。該地區分別劃為三個區,有的叫區中隊,有的叫區小隊或武工隊,丁迷廷帶一隊人馬活躍在東山新街一帶,丁國章帶的人活躍在白經嘴、閔家集地區,熊超也有不少人活動在毛廟集、黃花老、高家灣等地。
至此,漢孝陂邊區就成為我軍抗日游擊根據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