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我與新四軍 > 國富?兵強?民安 ——八詠樓感懷
國富?兵強?民安 ——八詠樓感懷
作者:和治偉 責任編輯:王月紅 來源:《鐵軍》 日期:2015-06-11 瀏覽次數:7823
金秋時節,我利用在浙江金華代職的機會,登上了著名的八詠樓。
八詠樓由南朝史學家和文學家沈約任東陽郡太守時建造,位于兩江交匯之處,矗立于婺江北岸,是古代金華子城的門戶。憑欄遠眺,南山如黛,雙溪匯流,山清水秀,風景如畫,金華美景盡收眼底。
自南朝始,八詠樓歷來就是文人名士登臨觀景、把酒臨風、賦詩作詞、唱和娛樂的佳處,其樓名就緣自沈約題寫的《八詠》絕唱。
在歷代留下的諸多八詠樓登臨詩中,最負盛名的當屬愛國女詞人李清照的《題八詠樓》?!扒Ч棚L流八詠樓,江山留于后人愁。水通南國三千里,氣壓江城十四州?!边@首詩意蘊深邃、氣勢恢宏,寫出了八詠樓的氣魄、金華重鎮的險要,也流露出詩人故土難歸、憂國憂民的無盡惆悵。
其時,金兵鐵騎南侵,宋朝怯懦退讓,屈辱求和,最后國破南逃,茍存于江南一隅。中原大地則慘遭兵燹,廣大群眾顛沛流離,民不聊生。一代詞宗李清照也被迫南渡逃亡,相繼遭受了夫亡家破、文物遺失等災難?!额}八詠樓》就是她于金華躲避戰亂時所作。她在寫于金華的另一首著名的詞《武陵春》中,更表達了心中的離愁別緒和對國破家亡的無限傷感。面對良辰美景,不僅悲從中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欲往兩江泛舟,驀然愁緒滿懷,“只恐雙溪蚱蜢舟,載不動許多愁”。兩宋茍且偷安的國策、文恬武嬉的政治、松懈廢弛的武備,以及沉迷享樂的風氣,使女詞人遭遇了多難人生。
歲月如梭,匆匆而過。朝代興衰、世事起伏,都如婺江西逝,隨波而去。唯有八詠樓兀立江邊,歷經風雨,閱盡滄桑,見證了金華的興衰,鐫刻著金華的歷史。它默默訴說著李清照國破家亡的悲情故事,元末胡大海反抗暴政的歷史風云,明代戚繼光募兵抗倭的衛國功勛,明末朱大典抵御清軍的殉國壯舉,太平天國李秀成南征北戰的侍王風采,抗日戰爭浙贛會戰的激烈爭奪,以及我軍勇奪金華的英雄事跡。
八詠樓畔跌宕起伏的歷史,刀槍交鋒的戰事,無不反映著那個顛撲不破的真理:國無軍不立,民無軍不安。
沒有一支強大的軍隊,沒有一個穩固的國防,就不會有國泰民安,也難以有國富民豐。
江南十月,天高氣爽,八詠樓的景色美輪美奐。樓上的花園丹桂飄香,是一張迷人的畫卷;樓旁的園林柑橘累累,是一幅豐收的景象;樓下的小巷遍布古玩、人聲鼎沸,是一片淘寶的鬧市;樓前的公園游人如織、歡聲笑語,是一派閑適的安樂。撫今追昔,不勝感慨。古今對比,兵弱則國弱、兵強則國強的道理不言自明。
兩千多年前的《司馬法》警示人們:“國家雖安,忘戰必危。”居安思危,鞏固國防,實現國富兵強,才能切實保護我們的大好河山,真正實現民族的偉大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