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綿綿思念 > 何克希——浙東根據地的創建者
何克希——浙東根據地的創建者
作者: 責任編輯:魏冉 來源:《鐵軍》 日期:2015-06-25 瀏覽次數:7830
開辟創立浙東根據地的是新四軍浙東縱隊,其班子成員是:司令員何克希,政治委員譚啟龍,參謀長劉亨云,政治部主任張文碧。 應記者之請,現任浙江省新四軍研究會副會長、后代委主任的何競生向我們講述了父親何克希的一生。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在全國建立了19個抗日根據地,其中之一就是浙東根據地。開辟創立浙東根據地的是新四軍浙東縱隊,其班子成員是:司令員何克希,政治委員譚啟龍,參謀長劉亨云,政治部主任張文碧。
上世紀末,何克希、譚啟龍、劉亨云去世后,遵照他們的遺囑,骨灰都被安葬(撒)在浙東縱隊司令部駐地余姚市梁弄鎮。2009年清明期間,這個班子成員中最后一個去世的張文碧的骨灰也被安葬在梁弄。至此,當年新四軍浙東縱隊的領導班子成員又全部在梁弄相聚了。何克希司令員的女兒何競生對記者說:“浙東縱隊的常委班子成員都到齊了,他們又可以在一起決策重大問題了。”
應記者之請,現任浙江省新四軍研究會副會長、后代委主任的何競生向我們講述了父親何克希的一生。
開辟蘇南東路抗戰的先鋒
何克希1906年1月20日出生在四川峨眉縣一個經營白蠟生意的商人家庭,13歲時考入成都高等師范學校附中,受教師王右木(中共四川黨組織創始人之一)的影響,參加了“五四”愛國學生運動。高中畢業后,在去北京考大學途中路費被騙,回川投考川軍劉文輝在成都創辦的軍官傳習所,與同班同學共產黨員車耀先結為知己。大革命失敗后革命處于低潮時,他經車耀先介紹,于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0年夏,何克希根據黨的指示,深入匪巢,除掉匪首,爭取了一股300多人的綠林武裝,組成一支由黨領導的游擊隊,何任司令。 1935年1月27日,他領導和發動了峨眉縣城武裝暴動,后來暴動失敗,他帶出100多人到山區打游擊。第二年,他被派到上海,在李克農領導下從事秘密工作。
七七事變后,抗戰全面瀑發。1938年7月,上海地下黨派何克希到江陰梅光迪部工作。梅光迪是當地人,早期參加共產黨,大革命失敗后被捕叛變。抗戰開始,梅在家鄉拉起一支武裝,有好幾百人。經過何克希做工作,梅同意跟隨共產黨抗戰,并同意派共產黨員到他的部隊中來。10月,陳毅授予這支部隊“江南抗日義勇軍第三路軍”番號,委梅光迪為司令,何克希為副司令,部隊編為三個連,簡稱“江抗”。三個月后,這支部隊奉命到武進南鄉開展抗日斗爭,開辟了靠近京(寧)滬鐵路的這塊地區。1939年4月,陳毅派第六團團長葉飛率部以“江抗第二路軍”名義東進,在武南地區與第三路軍會合,組建“江南抗日義勇軍指揮部”,梅光迪任總指揮,葉飛、吳焜(第六團副團長)、何克希為副總指揮。“江抗”第二路、第三路軍聯袂于5月初越過京(寧)滬鐵路,到達無錫東鄉。
“江抗”到達東路后,首先進行了黃土塘反“掃蕩”戰斗,打敗了日軍進攻。接著奇襲滸墅關車站,全殲守備日軍,使鐵路交通中斷。一時間,“江抗”聲威大振,震懾了南京、上海及京(寧)滬沿線日偽軍。在蘇錫地區局面初步打開后,何克希和吳焜共同率主力東進,向上海外圍和淀山湖發展,打開了太倉、嘉定、昆山、青浦局面,幫助當地游擊隊武裝擴大活動地區。
在“江抗”開創東路抗戰局面節節勝利時,國民黨頑固派趁“江抗”主力東進、后方空虛,派其“忠義救國軍”主力,在日軍默許和偽軍配合下,到達江陰、無錫一帶襲擊“江抗”后方,破壞抗戰。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江抗”東進主力回師,在葉飛統一指揮下,反擊“忠義救國軍”,給國民黨頑固派以重創。
1940后2月,之前撤回路西的何克希奉命和吳仲超再回路東,與以“江抗”西撤時留下的傷病員為基礎組建的“江南抗日義勇軍東路司令部”(簡稱新“江抗”)會合,何任司令,吳仲超任政委,夏光任參謀長。在這期間,何克希采用智取,不費一槍一彈,解除當地雜牌部隊丁松林部的武裝,之后又用類似辦法解決了太倉保安團一個反動營長的問題,充分顯示了他處理問題的魄力和才干。
浙東根據地的創建者
皖南事變后,中共中央和毛澤東同志根據華中地區的新形勢,調整了新四軍的戰略部署,指示新四軍和華中局增派干部到浙東地區,創立敵后游擊根據地。1942年7月,何克希和先期到達的譚啟龍在浙江東部的慈溪會合,組成浙東區黨委,共同擔負起開辟浙東敵后抗日根據地、創建浙東抗日武裝的重要任務。開始,他們根據華中局堅持“灰色隱蔽”的指示,將黨所領導的部隊取得“第三戰區淞滬游擊隊三北游擊司令部”的番號,何克希任司令,連柏生任副司令,譚啟龍任政委。1943年底,這支部隊正式打出“新四軍浙東游擊縱隊”的旗號,政委譚啟龍,司令員何克希,參謀長劉亨云,政治部主任張文碧。
浙東地處滬杭甬三角地帶,主要城鎮和交通線為日偽軍占領,國民黨部隊和地方武裝也控制一些地盤,我軍處于日偽頑包圍之中。要想在這個環境中立足,集中力量打擊日偽軍,不同周圍武裝搞好關系是不行的。為了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共同對敵,浙東區黨委讓何克希負責統戰工作。我軍剛到浙東三北(余姚、慈溪、鎮海三縣姚江以北地區),國民黨“忠義救國軍”艾慶璋部便糾合當地頑軍向我進攻。何克希經過卓有成效的工作,爭取了國民黨顧小汀、魏顯庭、孫運達等部保持中立,然后集中優勢兵力打擊艾慶璋,取得了反頑自衛戰爭的勝利。我軍挺進四明山后,何克希負責做田岫山、張俊升兩支武裝的工作。田、張原為國民黨雜牌軍暫編第三十師八十八團和八十九團團長,因受國民黨嫡系排擠,師長被殺,他們從天臺山逃到四明山,成為當地實力派武裝。經過何克希多次推心置腹做工作,加上王文祥、金子明等同志的極力爭取,張俊升1945年7月毅然率部起義,被改編為浙東縱隊第二旅,張任縱隊副司令兼二旅旅長。田岫山生性反復,陰險毒辣,經何克希反復做工作,使其在兩年內很少禍國殃民。后來他公開投敵,我發起討田戰役將其全部消滅。
何克希在浙東做統戰工作也是出了名的。他學識淵博,善于交際,每到一地,和各界知名人士廣交朋友。在三北地區,他親自做過當地知名人士葉志康、朱祖燮、虞家芝、虞在璋等的工作。朱祥甫先生是姚南左溪鄉鄉長,在當地很有聲望,淪陷后不肯出任偽職,有民族氣節。何克希主動去拜訪他,同他商量建立抗日民主政權等事宜。經過多次工作,朱先生深受感動,在他管轄的區域內大力支持幫助新四軍,為抗日做了大量工作。他還積極支持兒子朱子光參加抗日救亡工作,抗戰勝利我軍北撤后,朱子光成為我軍堅持四明山武裝斗爭的領導骨干。
在擔任浙東縱隊司令期間,何克希組織指揮我軍數次打擊日偽軍的“清鄉”、“掃蕩”和三次反頑自衛戰爭,給日偽頑以沉重打擊,解放了大片國土,使浙東敵后抗日根據地的四明、三北、會稽、浦東地區連成一片,擁有400多萬人口,我軍發展到1萬多人。
改造起義部隊 解放古都南京
解放戰爭爆發,1947年1月21日,新四軍兼山東軍區和華中軍區合編為華東軍區,山東野戰軍和華中野戰軍合編為華東野戰軍。葉飛所在部隊改稱華野第一縱隊,葉任縱隊司令員,何克希任副司令員兼第二師師長,參加和指揮了萊蕪、孟良崮、豫東戰役。1948年10月,在濟南戰役中起義的國民黨第九十六軍吳化文部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十五軍,何克希調任該軍政委。
吳化文部在日偽時期曾在沂蒙山區制造過無人區,1946年蔣介石發動內戰中又積極進攻解放區。1948年9月濟南戰役時,我軍兵臨城下,在華東局和軍區派人策動下被迫起義,改編為解放軍第三十五軍,吳化文繼續任軍長。這支部隊成分復雜,組織紀律性很差。何克希奉命調任三十五軍政委,主要任務是改造這支部隊。上任時,他帶了30套各級政工干部、一名秘書和半個班的警衛。
在上任后第一次召開的全軍營以上干部會議上,吳化文主持,何克希作報告。他首先表揚了吳化文在濟南戰役率部起義選擇了一條光明正確的道路,然后講了蔣家王朝滅亡在即,中國革命即將取得全面勝利。接著是大家發言。這時,一個師長跳出來妄圖挑起反叛,他大罵吳化文背叛國民黨,背叛蔣介石,投降共產黨,隨后氣勢洶洶地騎馬帶著衛士揚長而去。
會場氣氛突然緊張起來,這是人們始料不及的。所有與會人員的眼睛都注視著何政委。何克希顯得異常鎮靜,對這個師長的拙劣表演,他視若無睹。會議按原計劃進行,大家繼續發言。
其實,何克希心急如焚,只是外表看不出來而已。他清楚地知道,我軍大部隊都在淮海前線作戰,三十五軍的駐地濟南是淮海戰役的后方,如果吳部反叛,會直接影響淮海戰役的進展,損失將不可估量。會后,他立即采取四項措施:把這里發生的情況向華野總部報告;找來當地政府領導,布置封鎖渡口,把黃河沿岸的大小船只全部開走,不為反叛分子所用;組織當地民兵和地方武裝在吳部駐地外圍構筑工事,一旦有事,好進行抵抗;親自上門做吳化文的工作,談形勢,講大局,說政策,穩住吳化文。
那位師長得知何政委的一系列周密部署,始終不敢輕舉妄動。隨后,上級將三十五軍調往淮海前線參戰。由于周圍都是我兄弟部隊,加上我軍在淮海前線捷報頻傳,從此打消了個別人的反叛念頭。
淮海戰役勝利后,三十五軍先在符離集一帶集訓,后駐滁縣一帶,準備渡江。此時,副軍長沒有到職,副政委、參謀長、政治部主任沒有配齊,整個部隊的訓練工作、渡江準備工作、政治思想工作,都落在何克希一人身上。他白天要去看地形、下基層,晚上要研究渡江作戰方案,常常徹夜不眠。
1949年4月19日,何克希到三野總部受領渡江作戰任務。陳(毅)老總親自交待三十五軍的任務:攻占“三浦”(浦口、浦鎮、江浦);鉗制南京,掩護兩側部隊過江。
浦口是南京的北大門,蔣軍在這里構筑了大量堅固工事,由重兵把守。攻克南京,首先必須消滅浦口之敵。4月21日,何克希指揮三十五軍向“三浦”敵軍發起猛攻,經過三天四夜激戰,全殲“三浦”之敵主力,小部敵軍向南京方向逃竄。在南京地下黨的協助下,三十五軍于4月23日午夜一舉解放六朝古都、十朝都會南京,在蔣介石總統府門樓上升起鮮艷的紅旗,向全世界宣告了蔣家王朝的滅亡。何克希完成了他一生中最神圣、最光榮的歷史使命!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何克希擔任了三野特種兵縱隊政委;1950年8月華東軍區裝甲兵成立,他任司令員兼政委;1955年授少將軍銜。1956年轉業地方工作,1966年調任浙江省政協副主席,1982年12月17日晚,因過度勞累猝發心臟病逝世,享年7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