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紀實》 > 深度閱讀 > “中國的建筑史必須由中國人自己來撰寫”——抗日戰爭中的梁思成
“中國的建筑史必須由中國人自己來撰寫”——抗日戰爭中的梁思成
作者:陳虹 責任編輯:劉順發 來源:《鐵軍·紀實》2012年第3期 日期:2013-08-21 瀏覽次數:7832
抗日戰爭時期,梁思成說:“我的祖國正在災難中,我不能離開她;假使我必須死在刺刀或炸彈下,我要死在祖國的土地上?!?/span>為了保護中華民族的建筑和文化,梁思成付出了艱辛的努力和巨大的犧牲,終于誕生了“中國人自己撰寫的”《中國建筑史》。
梁思成
文化大革命期間,梁思成被打成“頭號反動學術權威”,面對著造反派的咄咄逼人,他寫下了這樣的“檢討”——
……從1928年到“七七事變”前夕這一段時間,正是我國進入徹底的民權主義革命的時期,對外要推翻帝國主義,求得徹底的民族解放;對內要肅清買辦階級在城市的勢力,完成土地革命,消滅鄉村的封建關系,推翻軍閥政府。這個時期紅軍完成了震撼世界的二萬五千里長征,而我卻一心想著要趕在日本學術界前面,寫出自己的建筑史。我想趕快把這些古建筑測繪下來,以防萬一日本帝國主義的鐵蹄從東北踏入華北內地,一旦戰爭爆發,這些寶貴的建筑遺產的命運就難以預料了。我很慚愧,在我們民族的解放運動中,我沒有貢獻自己的力量。
……現在群眾批判我在抗戰期間龜縮在后方,抱著幾座封建迷信的廟、塔、墓、窟為“奇貨”,茍且偷生,干著“把中國引向黑暗”的罪惡勾當。我承認,我沒有想到投筆從戎,這使我感到很愧疚!
多么虔誠的學者,多么樸實的心地啊!——梁思成的“慚愧”,是在土地革命時期“沒有貢獻自己的力量”;梁思成的“愧疚”,是在抗日戰爭時期“沒有想到投筆從戎”。
那是1942年,美國的著名學者費正清由華盛頓來到中國,出任駐華大使館新聞處長。他見到了梁思成夫婦,在他的眼前竟然是這樣一副情景——“他們都已成了半殘的病人,卻仍在不顧一切地、在極端艱苦的條件下致力于學術。當時,林徽因身患肺結核,梁思成則因青年時代一次車禍的后遺癥而使脊椎受傷。然而,不論是疾病還是艱難的生活,都無損于他們對自己的開創性研究工作的熱情?!痹诖酥?,美國的一些大學和博物館都曾來信邀請梁思成前去訪問和講學;在此之后,費正清和不少美國的朋友也都力勸梁思成夫婦前去工作和治療?!匦帕耍谛胖袇s這樣寫道:
我的祖國正在災難中,我不能離開她;假使我必須死在刺刀或炸彈下,我要死在祖國的土地上。
——這,就是在“檢討書”中一再為“沒有想到投筆從戎”而深感“愧疚”的梁思成!他是文人,他不會打仗;但他在另一個崗位上,為了保護中華民族的建筑和文化,同樣付出了艱辛的努力和巨大的犧牲。
梁思成發誓:“中國的建筑史將一定由中國人自己來撰寫”
1924年梁思成考取了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筑系,成為著名的建筑大師克雷教授的學生。1927年,他以優異的成績提前畢業,并先后獲得了學士和碩士學位;同年9月,為了繼續深造,他又前往哈佛大學研究生院攻讀博士……此時的國內,對于建筑學竟然一無所知,不僅愚昧地將其視為“匠作之事”,而且面對著北宋時期流傳下來的珍貴著作《營造法式》,更是無人能夠讀懂;此時的國外,這一學科卻被頻頻熱衷,不少日本學者開始覬覦中國,并將研究的方向轉向了中國的古代建筑。梁思成著急了——他發問:“我們中華民族有著數千年的燦爛文化,為何獨獨沒有自己的建筑史?”他發誓:“中國的建筑史將一定由中國人自己來撰寫!”為此他決定提前回國:“美國不可能有這方面的資料,我必須回到國內去搜集,兩年后交出博士論文!”就這樣,梁思成放棄了國外優越的生活條件,回到了民不聊生的中國,加入了鮮為人知的“中國營造學社”。
該社的創始人名叫朱啟鈐,既不懂得中國的建筑歷史,也不懂得外國的建筑學說,只是一個曾經在北洋政府中擔任過高級職務的官員,奉命負責修繕過北京的皇宮及其周圍的古建筑。但是自從他見到了那部“天書”般的《營造法式》之后,便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于是當即拍板,以“營造”二字來命名自己所創立的學社——上世紀30年代初國內所出現的第一家研究中國古代建筑的學術團體。
就沖著這一點,梁思成去了。他被任命為法式部的主任,具體的任務是從實物調查入手,對北京地區的古建筑進行測繪、制圖、分析和鑒定。從1931年的9月到1932年的3月,是梁思成為撰寫中國建筑史而進行準備的階段——第一,他以古建筑為實物,拜老木匠為老師,逐步弄懂了宋代的《營造法式》和清代的《工程做法則例》兩部建筑古籍中的各種術語;第二,他將自己的學習心得整理成教科書式的《清式營造則例》和《營造算例》二書,以方便更多的愛好者與專業技術人員。后來,梁思成曾這樣解釋這一“基礎工程”的重要性:“研究中還有一步不可少的工作,便是明瞭傳統營造技術上的法則。這好比是在欣賞一國的文學之前,先學會那一國的文字及其文法結構一樣需要?!?/span>
1932年的春天,梁思成對北京地區清代宮室的調查告一段落,他向朱啟鈐建議:走出京城,于全國范圍內廣泛尋找不同朝代遺留下來的建筑——“以測量繪圖攝影各法將各種典型建筑實物作有系統秩序的紀錄是必須速做的。因為古物的命運在危險中,調查同破壞力量正好像在競賽。多多采訪實例,一方面可以作學術的研究,一方面也可以促社會保護?!庇谑牵瑥?932年的4月到1937年的7月,整整五年的時間,梁思成遠離都市,遠離喧囂,他馬不停蹄地奔波在荒郊野外,一處處地尋找,一處處地調查,將自己的青春與健康全部獻給了古老的建筑藝術與文化——
1932年4月,考察河北薊縣之遼代木構建筑獨樂寺。
1932年6月,考察河北寶坻縣之遼代建筑廣濟寺三大士殿。
1933年3月,考察河北正定縣之隆興寺及其他宋遼時期的古建筑。
1933年9月,前赴山西,調查大同的上下華嚴寺、善化寺,及云岡石窟。同月,前往應縣,測繪興建于1056年的木塔,并調查渾源縣的懸空寺。
1933年11月,赴河北趙縣,考察建筑于隋朝大業年間的石橋安濟橋。
1934年8月,同費正清、費慰梅夫婦一起,二赴山西,于晉中地區調查與勘測了13個縣的古代建筑。
1934年10月,應浙江省建設廳的邀請,赴杭州商議六和塔的修繕計劃,并借此前往宣平等六縣調查,發現江南地區同樣有保存完好的元代木構建筑。
1935年2月,赴山東曲阜,勘察孔廟建筑,并作修葺計劃。
1935年9月,親赴河南,考察安陽地區的古建筑,其天寧寺雷音殿修建于遼金時期。
1935年9月,南下江蘇,考察蘇州的古代建筑及園林。
1936年5月,二赴河南,考察龍門石窟及開封的宋代建筑。
1936年6月,再赴山東,考察歷城、泰安等11縣的古建筑,其神通寺四門塔修建于隋大業七年。
1936年10月,三赴山西,親自測繪前一次所發現的古代建筑。
1936年11月,前赴陜西,考察西安及周邊地區的古建筑。
1937年6月,二赴陜西,應邀為西安小雁塔制定維修計劃,為碑林工程做設計方案。
1937年6月,第四次赴山西,測繪宋代建筑雨花宮,并于五臺山中意外發現保存完好的唐代木構建筑佛光寺。
……
據統計,在這短短的五年時間內,梁思成和他的同事們所到的縣市達137個,其中考察殿堂1823座,測繪建筑206組,完成圖稿1898張……尤為珍貴的是,其中的許多建筑,如佛光寺、獨樂寺、應縣塔、大同華嚴寺、正定隆興寺等等,均是首次被認識、被鑒定,它們的歷史價值與藝術價值也是第一次被介紹到了學術界和藝術界中。梁思成無愧為國內第一個用現代科學的方法研究中國古代建筑的學者,他以自己的實踐開辟了中國建筑史的研究道路。
工作中的梁思成
然而,這五年間的野外考察,其艱辛與困難也非一般人——尤其是生活在大城市中的知識分子所能想象與忍受的。
比如說,測繪工作中的危險——他的學生這樣回憶道:“應縣木塔高60多米,我們站在塔的最高一層已經感到呼呼的大風,我們上到塔頂時,更感到會給大風刮下去。但塔剎還有十幾米高,除了幾根鐵索外沒有任何可攀援的東西,真是令人望而生畏。梁先生憑著他當年在清華作學生時練就的臂力,硬是握著凜冽刺骨的鐵索,兩腿懸空地往剎尖攀去。當時的古建筑都是年久失修,有時表面上看去很好的木板,一腳踏下去卻是糟朽的。這座900多年前的古塔,誰知道那些鐵索是否已銹蝕、斷裂。我們在下面望著,不禁兩腿瑟瑟發抖。”
再比如說,考察工作中的艱苦——他的助手這樣回憶道:“佛光寺的‘閣樓’里住著好幾千只蝙蝠,它們聚集在脊檁上邊,就像厚厚的一層魚子醬,使我們無法找到可能寫著的日期。除此之外,木材中又有千千萬萬吃蝙蝠血的臭蟲。我們站著的頂棚上部覆蓋著厚厚的一層塵土,可能是幾百年來積存的,不時還有蝙蝠的小尸體橫陳其間。我們戴著厚厚的口罩,在完全的黑暗和難耐的穢氣中好幾個小時地測量、畫圖和用閃光燈照相。當我們終于從屋檐下鉆出來呼吸新鮮空氣的時候,發現在背包里爬滿了千百只臭蟲?!?/span>
又比如說,野外生活中的困難——梁思成本人回憶道:“我們簡直就在泥濘里開汽車,有許多地方泥漿一直浸沒車的踏腳板,又有些地方車身竟斜到與地面成45度角。路既高低不平,速度直同蝸牛一樣。”這里說的是交通上的不便?!拔覀兓氐铰玫?,鋪上自備的床單,但不一會兒就落上一層砂土,撣去不久又落一層,如是者三四次。最后才發現原來是成千上萬的跳蚤?!边@里說的是居住上的尷尬。
然而,五年來的野外調查,留給梁思成的卻只有快樂和欣慰。他將自己融入了這些古代的建筑之中,融入了燦爛的民族文化之中。無怪乎新中國建立后,針對著北京的舊城改造,他能說出這樣的話:“拆掉北京的一座城樓,就像割掉我的一塊肉;扒掉北京的一段城墻,就像剝掉我的一層皮。” ——但當年他則是這樣說的:
中國的建筑既是延續了兩千余年的一種工程技術,本身已造成一個藝術系統,許多建筑物便是我們文化的表現,藝術的大宗遺產。除非我們不知尊重這古國燦爛文化,如果有復興國家民族的決心,對我國歷代文物加以認真整理及保護時,我們便不能忽略中國建筑的研究。
日本侵華戰爭沒能阻止梁思成的堅持與勞作,哪怕付出最大的犧牲
然而偏偏就在這時,日本侵華戰爭爆發了!——血淋淋的戰火徹底擊碎了梁思成美好的設想與宏偉的計劃,他不得不中止了野外的考察與測繪工作。
其實,梁思成之所以馬不停蹄與分秒必爭,也正是為了同這場遲早要爆發的戰爭展開競賽——他明白,一旦開了火,這些歷史的瑰寶將會永遠地葬身于炮火之中。早自1933年起,華北局勢就呈現出了嚴重的動蕩與不安:3月,日軍攻占熱河、承德及長城各口;4月,進攻秦皇島;5月,占密云,抵香河;8月,占領多倫……這一年的夏天,梁思成正在河北省正定縣考察與測繪宋代建筑隆興寺,他給友人的信中寫道:“回到寺里,得到灤東緊急的新聞,……原定兩星期工作的日程,趕緊縮短,同時等候更壞的消息,預備隨時回平?!薄斑@幾天之中,一面拼命趕著測量,一面心里惦記著灤東危局,揣想北平被殘暴的鄰軍炸成焦土。結果是詳細之中仍多遺漏,不竟感嘆‘東亞和平之保護者’的厚賜。”
不幸的是,戰爭最終還是趕在了他的前面——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的當天,梁思成一行正在山西代縣,正在為他們終于發現了唐代的建筑佛光寺而歡呼雀躍。由于交通的閉塞,他們直到12日——亦即騎著騾子來到縣城之后,才從報紙上得知。林徽因立即給8歲的女兒寫信:“我們做中國人應該要頂勇敢,什么都不怕,什么都頂有決心才好。……不怕打仗,更不怕日本。”
——是的,“不怕打仗,更不怕日本。”這不僅是林徽因的態度,也是梁思成的立場。
北平城里,宋哲元的部隊將戰壕一直挖到了梁思成的寓所前,頗有一番拼死守城的決心與架式。梁思成見狀亦摩拳擦掌,發誓“與城共存亡”。他將周培源、錢端升、葉公超等教授及其家人一起請到自己的宅院內居住,并儲存下大量的罐頭,以備長期堅守。不曾想,沒過幾天中國軍隊竟悄然撤走,古都北平陷入敵手。
兒子梁從誡回憶說:“戰爭對于父母來說意味著什么,他們當時也許想得不很具體,但對于需要做出的犧牲,他們是有所準備的?!薄堑?,“中國營造學社”畢竟屬于民辦機構,面對著岌岌可危的時局,國民政府的態度只能是“棄之不顧”了。
為此,梁思成所做出的第一個犧牲,便是北平的“家”?!@個位于東城根北總布胡同3號的家,被圈內人士稱之為“太太的客廳”的家,已經成為中國現代史上一個極其有名的“文藝沙龍”。女兒梁再冰描述道:“這是一個租來的兩進小四合院,兩個院子之間有廊子,正中有一個‘垂花門’,院中有高大的馬纓花和散發著幽香的丁香樹。父親和母親都非常喜歡這個房子。他們有很多好朋友,每到周末,許多伯伯和阿姨們來我家聚會,這些伯伯們大都是清華和北大的教授們,曾留學歐美,回國后分別成為自己學科的帶頭人,各自在不同的學術領域中做著開拓和奠基性的工作。”然而,為了不做亡國奴,1937年的9月5日,梁思成忍痛拋棄了它,拋棄了小院中的一切,還有那部名貴的雪佛萊轎車,帶領全家踏上了逃亡的路程。
這次的跋涉前后長達三月余。第一站是天津,其目的是為了將營造學社多年來的研究成果——包括許多珍貴的照片和重要的資料,寄存在一家英國銀行的保險柜里,以防丟失,更防落入日本人手中。第二站是長沙,其目的是為了同陸續來到這里的西南聯大的朋友們會合,并作短期的休整。第三站是昆明,也是此行的終點站。梁再冰回憶道:“父親和母親是北方來的這批知識分子中首先去昆明的,同路沒有熟人,在當時的交通條件下,帶著一家老小這樣走是需要勇氣和毅力的。”的確,這段原本只需要十天的路程,竟足足走了將近六個星期。一是因為山路崎嶇難行,二是因為汽車屢屢拋錨——當年即有人編出這樣的順口溜:“一去二三里,拋錨四五回,前行六七步,八九十人推。”為此一個個的乘客或是嘔吐不止,如同害了一場大??;或是被拋在了荒山野嶺,忍受著饑餓與寒冷的襲擊……林徽因曾這樣描述她們一家所乘坐的那部汽車:“這是一輛沒有窗戶,沒有點火器,‘什么也沒有’的家伙,喘著氣,顫抖著前進,連爬過一段平路都很困難,何況是險峻的高山?!薄窃诹涸俦仔〉男闹校瑓s深深地為父母的表現感到驕傲——“在這次旅途中,印象最深的是爹爹和媽媽在這種緊張困難的旅行中應付自如,十分‘專業’。譬如打行李,兩人合作,動作敏捷熟練,很快地就能把一大包被褥枕頭打成一個結實的鋪蓋卷、用油布包著的;到小飯館吃飯時準備好一小鐵盒酒精棉,將碗筷消毒后再吃。這顯然是過去他們到農村考察古建筑時‘練’出來的本事。”
梁思成所準備做出的第二個犧牲,便是他與妻子的“健康”。——林徽因早年患過肺結核,而肺結核不宜勞累,不宜顛簸,這些梁思成都是知道的。果然,當汽車行至湘黔交界處的晃縣時,她發起了高燒,連續數日不退。當年只有5歲的梁從誡回憶說:“我至今仍依稀記得,那一晚,在風雪交加中,父親怎樣抱著我們,攙著高燒40度的母親,在那只有一條滿是泥濘的街道的小縣城里,到處尋找客店。最后幸虧遇上一批也是過路的空軍航校學員,才勻了一個房間讓母親躺下?!敝劣诹核汲勺约海趾螄L不是一個需要照顧的病號?年輕時的那場車禍,不僅使他的左腿骨折,而且使他的脊椎嚴重受傷。離開北平前,醫生診斷他為脊椎間軟組織硬化癥,并為之設計了一件鐵馬甲,穿在襯衣里以支撐背脊骨。但這時的他,卻成為了全家的頂梁柱——上有年邁的岳母,下有年幼的子女,中間還有生病的妻子——為此他只能咬緊牙關,挑起這副足以將他壓垮的重擔。果然,剛到昆明他就倒下了,約有一年的時間,因病情的惡化不能在床上平臥,只能半躺在一張帆布軟椅上。
這樣的“犧牲”,對于梁思成來說同樣是早已做好充分準備的——數十年后他說過這樣的話:“我當然知道這個決定所付出的代價,我不能不感謝徽因,她以偉大的自我犧牲來支持我。不!她并不是支持我,我認為這也是她的選擇?!髞碛信笥沿焸湮?,說我的選擇使得徽因過早去世了。我無言以答。但我們都沒有后悔,那個時候我們急急忙忙地向前走,很少回顧。今天我仍然沒有后悔。”
梁思成率領全家所準備做出的第三個犧牲,便是寶貴的“生命”了?!獢登Ч锏穆烦?,不僅有山川的險阻,更有敵機的轟炸,每個人的生命隨時都面臨著巨大的危險。那是1937年11月中旬的一天下午,正在長沙休整的梁思成一家,終于遭到了比死亡還要可怕的威脅。梁再冰回憶道:“由于事先沒有警報,父親以為是中國自己的飛機,用手遮額跑到陽臺上去看,直到炸彈在他眼前落地起火,才跑入房中抱起了我,母親抱起了弟弟,并攙扶著外婆下樓。這時門窗已震垮,到處是玻璃碎片。我們走到樓梯拐角處,第二批炸彈落下,墻上磚頭向外飛出,抱著弟弟的媽媽被震下幾個梯級,落到天井中。等我們跑到大街上時,日機再次俯沖,炸彈第三次呼嘯而下,父親這時估計我們一家人可能‘在劫難逃’了,但這炸彈竟沒有爆炸?!?/span>
如此的驚嚇,是很難不讓神經受到刺激的。后來重病在床的林徽因便連連出現這樣的幻覺:敵機始終在頭上盤旋,“那種威脅的轟鳴聲和致命的目的性,使我起雞皮疙瘩,使我感到惡心”。梁思成沒有留下心靈的記錄,但是在梁再冰的腦海里,卻有著這樣的一幕久久不能忘懷——“在長沙,三叔和許多伯伯們都常到我家來討論戰局和國內外形勢,晚間大家快要分手時,就同聲高唱救亡歌曲。‘歌詠隊’中男女老少都有,父親總是‘樂隊指揮’。我們總是從‘起來!不愿作奴隸的人們’唱起,一直唱到‘向前走,別退后,生死已到最后關頭!’那高昂的歌聲和那位‘指揮’一絲不茍打拍子的樣子,至今仍是一簇燃燒在我心中的火焰?!?/span>
中國抗戰勝利的前一年,梁思成終于實現了他的夙愿:《中國建筑史》誕生了
梁思成的一家,直至1938年的1月才總算是平安抵達了昆明。然而與后來的七年半的艱苦生活相比,這四個月的顛簸只能算是一個開頭,一個小小的“序幕”?!与y不是目的,逃難只是為了尋找一個更加安全的地方繼續從事自己的工作。然而,現實的一切卻讓梁思成痛苦不堪:戰爭除了讓你必須做出“已有準備”的犧牲外,它更讓你必須做出“沒有準備”的犧牲——這便是一個人的“事業”!一個立志要為自己民族的建筑史做出貢獻的學者的“事業”!
梁思成所著的《中國建筑史》
那是剛到昆明不久,西南聯大的校長梅貽琦邀請梁思成為他們的學校設計新的校舍。梁思成興高采烈地動手了,一稿,二稿,三稿,四稿……不曾想稿稿都被推翻了!不為別的:經費短缺!于是乎高樓變成平房,磚墻變成土墻……當他把最后一稿的圖紙拿出來時,校方再次尷尬地通知他:建筑物的屋頂,除圖書館用青瓦、部分辦公室用鐵皮外,一律以茅草覆蓋;木料和磚頭的用量再削減一半,土坯墻改為黏土打壘。梁思成火了:“茅草房誰不會蓋?何必要我來設計!”梅貽琦抱歉地拉住他的手:“等抗戰勝利后,我一定請你來建筑一個世界一流的清華園!”梁思成的眼淚流了下來。
堂堂的建筑大師沒有了用武之地,梁思成只得在昆明郊外的龍頭村為自己“設計”了三間住宅。那年費正清看過之后贊不絕口:“內部是輕質的木結構和粉白的石灰墻,房后則是桉樹叢中的漂亮小花園?!绷核汲蓜t苦笑不已:不曾想這三間干打壘的平房,竟是他為自己設計的第一幢“寓所”,也是他于抗戰爆發后的第一個“作品”!
不久,中國營造學社的同仁們也都陸續來到昆明。這是一個多好的機會,梁思成上下奔波,往返努力,終于將中國營造學社恢復了起來,將停頓了一年的工作也恢復了起來。——他念念不忘的,仍然是他的那項尚未完成的古建普查工作:當年大家曾尋訪過華北和華東地區,如今何不利用這一機會將西南地區也進行一次全面的調查?于是在他的帶領下,一支小分隊很快便成立起來了。從1939年的9月到1940年的2月,他們的足跡遍及了川康地區的36個縣,對于帶有地方特點的古建、漢闕、崖墓及摩崖石刻等等,一一進行了認真的調查和測繪,彌補了原有資料中的不足。
西南地區不同于北方平原,一是山巒重疊,森林茂密,不僅道路崎嶇難行,而且動輒迷失方向,成為了巨大的威脅;二是蚊蟲猖獗,瘧疾橫行,不管到哪里都得背著帳子,帶著奎寧;至于跳蚤,更是多得驚人——每到宿營地,第一件事就是端來一大盆水,然后站在其中,用力抖動衣褲,不一會兒水面上便漂起一層跳蚤的尸體……
然而,就連這樣的工作也沒能繼續進行下去,就連這樣的艱苦也沒能繼續嘗受下去。——那是調查工作剛剛取得了一點成績,同仁們也正沉浸在收獲的喜悅之中時,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突然決定遷往四川省南溪縣一個名叫李莊的鎮子中;原因無他,昆明的空襲太頻繁,嚴重影響了研究工作的正常進行。中國營造學社本與史語所風馬牛不相及,但是由于特殊的原因,兩個單位竟被牢牢地“捆綁”在了一起——炮火,敵人的炮火,幾乎摧毀了昆明所有高校的圖書資料;唯有史語所,由于先期已安然疏散出了13萬冊的善本書籍,因此他們大大地為西南聯大和其他的學術機構緩解了燃眉之急。梁思成及其營造學社也同樣如此,他們不僅一直借用史語所的圖書資料,而且更長期地借用史語所的技術工具。因此史語所的搬遷,將嚴重地影響到了營造學社的工作,為了手中未竟的事業,他們只能繼續“捆綁”下去。
那是1940年的冬天,中央研究院及其史語所終于“開拔”了,向著一個“在地圖上都找不到的李莊”遷移了。它的具體位置是在宜賓下游22公里處的長江南岸,下距南溪縣城24公里,上扼金沙江、岷江等河口。戰國時期此處為僰人的聚居地,秦孝文王時歸屬于秦國的蜀郡。人們都說“蜀道難,難于上青天”,遷徙的隊伍在路上足足走了兩個星期:先是坐卡車,后是乘輪船,最后則不得不登上狹小的用槳劃行的木舟……
如今這座江邊的小鎮,由于當年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以及同濟大學和北京大學文科研究所等單位的紛紛遷入,已經成為著名的歷史遺址;而梁思成的“故居”與營造學社的舊址也修葺一新,變成供人們參觀與學習的紀念館。然而,當年的情景卻遠遠沒有今天這么閃亮:潮濕的空氣,氤氳的霧靄,不僅牢牢地籠罩在人們的頭上,充滿郁悶與窒息,而且更噩夢般地纏繞住中國營造學社的手腳,使其舉步維艱——先是經費屢屢得不到落實,一向清高的梁思成不得不四處化緣,八方乞討,最終竟連工資也發不出了;繼而則是從天津傳來噩耗,由于大水,寄存在麥加利銀行地下保險柜中的資料與圖片全部被淹,數年來的心血付之東流;最后則是學社中的兩名骨干人員辭職他就,這不啻于斷了梁思成的左膀右臂。
那天梁思成失聲痛哭了——經濟上的拮據,他咬著牙忍受下來了;但是資料的被毀和人員的離去,則意味著他的事業面臨著滅頂之災!……很快,梁思成的一家也陷入了絕境:林徽因已是臥床不起,結核菌開始由肺部轉移到了腎臟;梁思成同樣是宿疾加劇,脊椎的病變使得他的頭“重”得無法抬起,骨瘦如柴的身體只剩下了九十幾斤。他在給費慰梅的信中這樣寫道:“……是很難向你描述也是你很難想象的:在菜油燈下,做著孩子們的布鞋,購買和烹調便宜的粗食,我們過著我們父輩在他們十幾歲時過的生活但又做著現代的工作?!逼鋵?,遠在美國的費慰梅早已從他使用的信紙上發現了問題——“大大小小和形形色色的信紙,多半是薄薄的、發黃發脆的,可能是從街上帶回來的包過肉或菜的?!恳恍K空間都使用了,天頭地腳和分段都不留空,而最后一頁常常只有半頁或三分之一頁,其余的裁下來做別的用了。”但是費慰梅還有許多不知:他們家中值錢的東西幾乎全都送進了當鋪,兒子腳上穿的是用稻草編的鞋子,全家口中“吃”的是梁思成用鋼筆和手表換來的食物……
為了抗戰,梁思成犧牲了北京的家,犧牲了自己和妻子的健康,犧牲了孩子們的成長;但是唯有一點他不能犧牲——這就是事業,一名建筑學家終生追求的事業!那是1942年的春天,10歲的梁從誡永遠也不會忘記的寒峭的春天——“就在這幾間四面透風的農舍里,父親同幾位共患難的同事,請來當地的木匠,做了幾張半原始的白木繪畫桌,攤開了他們的資料,決心著手全面系統地總結整理他們戰前的調查成果,開始撰寫《中國建筑史》。同時,為了實現他和母親多年的宿愿,又決定用英文撰寫并繪制一部《圖像中國建筑史》,以便向西方世界科學地介紹中國古代建筑的奧秘和成就。他和母親一面討論,一面用一臺古老的、劈啪震響的打字機打出草稿;又和他親密的助手莫宗江一道,繪制了大量英漢對照注釋的精美插圖。當時,父親的頸椎灰質化病常常折磨得他抬不起頭來,他就在畫板上放一個小花瓶撐住下巴,以便繼續工作。而母親只要稍微好過一點就半坐在床上,翻閱《二十四史》和各種資料典籍,為書稿作種種補充、修改,潤色文字?!?/span>
……又有誰能想到,這部讓梁思成整整期盼了十七個年頭的《中國建筑史》,這部從1927年起就不斷地為它做著各種準備——搜集文獻資料、進行實物勘測、研究《營造法式》、探尋演變規律——的《中國建筑史》,竟然是在這樣的一個環境下誕生了!竟然是在這樣的一個年代中誕生了!
那是1944年,距離抗日戰爭勝利還有一年,梁思成終于實現了他的夙愿:“中國的建筑史必須由中國人自己來撰寫!”——他終于可以告慰自己的祖國了,可以告慰那些已經深深地融入了他的生命與情感的古代建筑了!這部權威性的著作問世以后,立即得到了來自海外的專家學者們的一致稱頌?;蛟弧皩χ袊幕睦斫庾鞒隽俗顚氋F的貢獻”;或曰“不僅是對中國的敘述,而且可能成為有重要影響的歷史性文獻。”
那天費正清悄悄地流下了眼淚,因為他親眼目睹了這部著作的誕生過程。他感慨地說道:“我深深被我這兩位朋友的堅毅精神所感動。在那樣艱苦的條件下,他們仍繼續作學問。倘若是美國人,我相信他們早已丟開書本,把精力放在改善生活境遇上去了。然而這些受過高等教育的中國人卻能完全安于過這種農民的原始生活,堅持從事他們的工作?!薄前?,作為一名杰出的漢學家,他能夠講述中國的歷史,他能夠講述中國的文化,但他卻講述不出中國的知識分子為何能夠如此的含辛茹苦,如此的奮不顧身。
《中國建筑史》
——這就是梁思成,曾經在檢討中愧疚自己“沒有想到投筆從戎”的梁思成,曾經說過“我的祖國正在災難中,我不能離開她;假使我必須死在刺刀或炸彈下,我要死在祖國的土地上”的梁思成!抗日戰爭爆發的那一年他38歲,他立下的誓言就是:“中國的建筑史必須由中國人自己來撰寫!”
陳虹,女,江蘇作家協會會員,南京師范大學社會發展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中國現當代文化史。主要著作有:《陳白塵評傳》《管文蔚傳》《日軍炮火下的中國作家》《日軍炮火下的中國文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