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他從父親手中接過愛心接力棒 ——記高郵市光明化工廠廠長、市政協委員袁庚
他從父親手中接過愛心接力棒 ——記高郵市光明化工廠廠長、市政協委員袁庚
作者:王吉甫 責任編輯:魏冉 來源:《鐵軍》 日期:2015-07-07 瀏覽次數:7833
高郵市八橋鎮退休干部袁德純2001年創辦了高郵市光明化工廠,到2004年已初具規模。他從廠長位置上退下來之后,即把關愛弱勢群體、扶貧幫困作為新的職責,用企業的利潤和自己的退休金回報社會,直至生命最后一刻。這些年,袁德純送溫暖45戶,累計幫扶資金達30多萬元。為此,他被評為2006年度揚州市十佳愛心大使。
只做不說
2007年袁德純因病去世。子承父業的袁庚,發揚父親的艱苦奮斗精神,只身驅車到蘇南、浙江、上海、山東等地,一個多月不回家,到處開拓新市場。功夫不負有心人,2008年高郵市光明化工廠實現銷售7000萬元,納稅300多萬元,被高郵市人民政府表彰為納稅先進企業。
知恩圖報,結對幫扶。高郵市光明化工廠是在原高郵市工藝品廠的基礎上創建的。隨著集鎮建設規模的不斷擴大,退鎮進園已成必然趨勢。時任廠長袁德純多次去漣水、高郵經濟開發區、省立新農場等地進行了考察。筆者當時分管工業,了解情況后,第一時間登門做工作,動員其到金港村八橋鎮化工園區發展,并主動幫助村組協調土地,幫助企業辦理好有關手續。光明化工廠雖然是八橋企業,村、組從招商引資長遠利益出發,把它視同域外資金,僅土地一項,就使企業少支出20多萬元。2004年光明化工廠遷入新廠區生產,當年產值首次過千萬元。所以,袁庚廠長經常說:“是金港村的這個風水寶地成就了光明化工廠,是金港村的村組干部及群眾關心支持我廠才有今天的。”良好的投資環境使企業一年上一個新臺階。
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2007年光明化工廠與金港村結對幫扶,規定幫扶時間為三年。兩年來,袁庚結對幫扶金港村,修橋鋪路為民辦實事資金累計達13萬元,去年還投入20多萬元幫金港村建起了新村部。他繼承父親的遺志,確定30戶貧困戶為常年幫扶的對象,逢年過節他都登門慰問。2008年春節將至,八橋鎮敬老院的孤寡老人們在想,袁德純老鎮長去世了,我們今年春節怎么過?就在這時袁庚來了,并帶來了4000元的慰問金。孤寡老人們握住袁庚的手激動地說:“你和你父親一樣,都是我們的恩人。感謝黨,感謝政協袁委員。”
愛的觸角不斷延伸。袁庚十分注重感情,2009年春節前袁庚向童年居住過的李莊村六組捐款12萬元新建了一條長500米,寬3.5米、厚15厘米的水泥路,既方便了村民生產,又方便了村民交通和生活。袁庚性格內向,有些靦腆,看準了的事他會一直做下去,不求回報。他坦然地說:“我為社會做點事,感覺比較充實,有成就感,我的幫扶工作剛剛開始,你們不要向外講,等我把愛心工作確實做好了,再宣傳也不遲。”
把父親這面旗子扛下去
八橋鎮金港村面積6400畝,985戶,人口3110人,其中勞動力1785人,集體經濟比較薄弱,2007年村級債務244.7萬元,至去年底尚有163萬元。
“憑良心做事,把父親愛心這面旗子扛下去,而且要扛得更好。”這是袁庚的口頭禪。他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袁庚深知僅靠金錢幫扶是有限的,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必須開拓新的致富門路。
今年是八橋鎮全面達小康的決勝之年。經過調查研究,八橋鎮政府確定在面積大、返鄉民工多、集體經濟薄弱的金港村興辦八橋鎮高效農業示范園。袁庚隨即率先投入300萬元,租地240畝搞鋼架大棚蔬菜生產,目前已安排合同工35人,每人每月工資1000元,臨時工50人,每人每月工資900元。其中,貧困戶7戶,這些都是農村“4050”(女40歲、男50歲)人員。園區老百姓出租土地不但拿到了每畝500元的租金,在種好責任田的同時,又能打工掙錢,開辟了一條從根本上解決農民脫貧致富的新途徑。對打工積累經驗的貧困戶,還可優先承包大棚種植。
按合同規定,今年袁庚用大棚蔬菜利潤的10%-20%返還給金港村,用于高效農業示范園基礎設施建設。袁庚說:“我辦高效農業的初衷,不是為了掙錢,是想起個示范帶頭作用,帶領農民致富,盡快讓貧困戶脫貧,下一步打算,再租地100畝,讓更多的貧困戶在家門口就業,早日脫貧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