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zhàn)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jù)地 今日新農(nóng)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我與新四軍 > 征集革命文物 爭做紅色傳人——新四軍抗戰(zhàn)文物征集背后感人的故事
征集革命文物 爭做紅色傳人——新四軍抗戰(zhàn)文物征集背后感人的故事
作者:周再興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15-07-09 瀏覽次數(shù):7855
2005年以來,茅山新四軍紀念館以紀念抗戰(zhàn)勝利60周年、新四軍組建70周年為契機,以籌建新四軍將帥館和蘇南抗戰(zhàn)英烈館為載體,歷時4年多的時間,頂著酷暑,冒著嚴寒,千里轉(zhuǎn)戰(zhàn),萬里行程,足跡遍布大江南北、長城內(nèi)外,收集到2000多件珍貴革命文物。
2005年以來,茅山新四軍紀念館以紀念抗戰(zhàn)勝利60周年、新四軍組建70周年為契機,以籌建新四軍將帥館和蘇南抗戰(zhàn)英烈館為載體,歷時4年多的時間,頂著酷暑,冒著嚴寒,千里轉(zhuǎn)戰(zhàn),萬里行程,足跡遍布大江南北、長城內(nèi)外,收集到2000多件珍貴革命文物。在收集這些文物的過程中,產(chǎn)生了許多感人的故事,時時刻刻感受到新四軍老同志及后代、各地新四軍研究會等社會各界人士對傳承鐵軍精神、緬懷先人、教育后人的拳拳之心,寄予我們新四軍紀念館的殷切期望和在文物史料方面給予的大力援助、無私奉獻。
熱情接待 赤誠之心換真情
所到之處,我們無不受到新四軍老首長以及家屬子女的熱情接待。只要電話聯(lián)系上了,他們都會將自己的工作、要辦的事暫時放下,留在家中等候我們。在認真聽取我們的介紹后,不顧年老體弱,翻箱倒柜,尋找相關的文物史料。由于很多新四軍后代都在各省市新四軍研究會工作,他們彼此之間十分熟悉,只要提到一個人的名字,凡是熟悉的人員都主動打電話幫我們聯(lián)系,找線索,做工作,牽線搭橋。喬信明將軍之女喬春蕾、王直將軍兒媳曾寧生、張鏖同志之女張小濱等在我們征集文物過程中提供了大量的幫助,為我們征集工作鋪平了道路。
我們紀念館工作人員都較年輕,與很多老同志及后代不太熟悉,雖然有單位介紹信,有時還是不被信任。對此,我們完全能夠理解和體諒,因為這些保存多年的珍貴文物史料絕不能有任何閃失。我們先后三次登門拜訪原海軍航空兵工程部部長張鏖,并邀請其子女到我館實地考察。他們在看了新館建設和規(guī)劃情況后,給予極大支持,又專程將其父親解放戰(zhàn)爭時期使用的電臺和榮獲的全套勛章、紀念章等珍貴文物送到我館。
上海新四軍研究會不僅熱情幫助我們聯(lián)系老同志,還向我館捐贈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1949年7月出版的珍貴畫冊《中國人民解放戰(zhàn)爭三年戰(zhàn)績》。該畫冊是我軍軍史上第一部精裝本史料,也是一份珍貴的革命文獻資料。
館長史建和與王必成將軍夫人陳瑛合影
慷慨解囊 傾力支持
抗戰(zhàn)勝利60多年了,很多老同志已駕鶴西去,加之早已有兄弟紀念館上門征集,要想有很多的收獲確實比較困難,即使有也是其家屬子女留作紀念的珍貴文物。我們不辭辛勞,多次登門拜訪,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終于獲贈不少件珍藏的文物。茅山老區(qū)人民一提到曾任南京軍區(qū)副司令員的王必成將軍,都知道他是當年令敵人聞風喪膽的“王老虎”,他可是為創(chuàng)建茅山抗日根據(jù)地、發(fā)展和鞏固蘇南抗日根據(jù)地立下了汗馬功勞的,是我們文物征集重點對象。當史館長親自上門拜訪王將軍夫人陳瑛時,她捐出了當年王必成將軍的渡江戰(zhàn)役紀念章和各類代表證書;其女王蘇炎大校也將父親生前穿的涼鞋、相冊、剪報悉數(shù)捐獻出來。
原新四軍第一支隊一團二營政治教導員李彬山將軍的遺孀——年逾九旬的蔣一新同志,聽到要建“將帥館”的消息后,動員女兒將50多件珍藏的文物從箱底翻出,其中有授銜時穿的少將禮服。新四軍老二團副團長、原福州軍區(qū)政委劉培善中將“文革”中含冤去世,他的夫人左英不顧年邁,腿腳不便,最終找出劉將軍生前參加第二、三屆全國人代會的代表證和中共全國代表大會的出席證等數(shù)件珍貴文物,無償捐獻給了我館。左老還慷慨捐助1萬元人民幣支持我館建設。
舍利取義 盡顯革命先輩風范
段煥競將軍子女將父母的兩套勛章及證書、紀念章都捐獻給我館展出。最為珍貴的還有兩人參加中共七大的代表證。這是國家一級文物,將軍夫婦同時擁有,極為少見。
這些年來,隨著民間興起革命文物收藏熱,很多文物販子打著新四軍紀念館的幌子上門收購文物,都被他們拒之門外。在得知茅山新四軍紀念館籌備“將帥館”后,金冶、鄒志成、廖輝等老同志家屬都把珍貴的勛章、榮譽章相繼無償捐獻出來。
當“獨臂司令”彭壽生之子彭衛(wèi)城知道茅山新四軍紀念館正籌建新館時,立即同老母親徐青蓮商量,把父親參加革命以來的文史資料和戰(zhàn)爭遺物全部無償捐獻出來。其中有在黃橋決戰(zhàn)中繳獲的五金小錘,在興化戰(zhàn)斗中繳獲的敵偽二十二師師長所用的德國望遠鏡、天然水晶圖章、象牙筷子,在孟良崮戰(zhàn)役中繳獲的美國刮胡子刀,陳毅元帥贈送的英國制造單管獵槍子彈,王必成將軍贈送的18K金亨利達懷表,以及榮獲的全套勛章、證書。這些珍貴文物無疑為將帥館陳列布展錦上添花,也更增強了我們辦好展覽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在上海征集文物時,筆者與新四軍老同志范征夫、高菲夫婦合影
無價之寶 重在教育后人
我們已經(jīng)征集到的文物,很多都是第一次與世人見面,實屬無價之寶。全國人大原副委員長葉飛上將之女葉崴崴將父親生前使用的象牙煙斗、放大鏡、印章,出席全國人大的代表證以及菲律賓阿基諾總統(tǒng)贈送的國禮——野牛角工藝品等數(shù)十件珍貴文物捐贈我館展出。原上海市委統(tǒng)戰(zhàn)部副部長范征夫捐的物品中,不僅有抗戰(zhàn)時期的日記,還有當年政務院總理周恩來、上海市市長陳毅簽發(fā)的任命書原件,而他本人只留下復印件。很多將軍的家屬在捐贈后都表示,這些物品留在家里,只能給自己的后代作為紀念,放在紀念館里,則可以教育更多的人。
在2007年紀念新四軍成立70周年的時候,江蘇科技大學沈艷老師一次性向我館捐獻75件文物,完成了她父親沈華庭多年的夙愿。沈華庭1940年7月參加新四軍,在長期的戰(zhàn)斗中,他一直珍藏著許多有紀念價值的物品:繳獲的手表、磨損的公文包、锃亮的軍功章、挎槍打著綁腿的照片……其中,有一方印花絲巾特別引人注目。這是當年所在連隊從日軍手中繳獲來的。在一次戰(zhàn)斗中,連長身負重傷,沈華庭要背他走,連長堅決不肯。臨犧牲前,連長從懷里掏出浸著鮮血的絲巾艱難地說:“這里面包有其他同志的入黨申請書和文件,請你交給黨組織……”后來,這方絲巾一直被沈華庭珍藏在身邊,時時用來教育孩子們。為了讓后人不忘歷史,沈華庭一直希望將這批有紀念意義的物品捐獻出來,發(fā)揮教育作用。
主動捐獻 為弘揚鐵軍精神再作貢獻
很多老同志通過報刊、電視等多種渠道了解到我館正籌建新館的情況后,主動打電話給我們聯(lián)系捐贈事宜。
離休干部黃祖儒把跟隨自己50多年的一套新四軍干部服捐了出來。這套新四軍干部服,是1950年初夏黃祖儒在浙江嘉興市華東軍區(qū)干部療養(yǎng)院休養(yǎng)時,同病房的老呂病愈出院跟隨部隊去抗美援朝前贈送給他的。當時,老呂拿出灰色新四軍干部服對他說,“輕裝上前線,這套新四軍干部服我背了多年成古董了,送給你作友誼紀念。”當時軍人一年春夏發(fā)兩套單軍裝,根本不夠穿。他回憶說,“我不能白要你的衣服,我把不久前才發(fā)的黃單軍裝換給你,算是我對你上前線的支持。你代我多殺幾個美國鬼子就行了。”就這樣,這套新四軍干部服轉(zhuǎn)到了黃老手上。老呂還告訴他,這套軍服只穿過兩次,一次是開慶功會,另一次是日本投降后他參加慶祝大會。黃老1955年從軍隊轉(zhuǎn)業(yè)到地方,這套新四軍服裝一直保存到現(xiàn)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