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本刊專訪 > 從區委書記到中組部副部長——記原新四軍七師副政委李步新
從區委書記到中組部副部長——記原新四軍七師副政委李步新
作者:黃進琪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15-07-23 瀏覽次數:7922
李步新是皖南抗日游擊根據地的創建人之一,是新四軍七師與皖江抗日民主根據地的組建和領導人之一;是共產黨在組織、干部戰線上的優秀領導者。在喜迎共和國60華誕之際,筆者采訪了李步新的長子李曉卯和女兒李曉帆。
李步新是皖南抗日游擊根據地的創建人之一,是新四軍七師與皖江抗日民主根據地的組建和領導人之一;是共產黨在組織、干部戰線上的優秀領導者。在喜迎共和國60華誕之際,筆者采訪了李步新的長子李曉卯和女兒李曉帆。
李步新1907年出生在江西省上饒縣湖村鄉碧霞橋村,他只讀了四年書,便輟學帶著弟弟下地種田,后來還給人當過雇工。1925年,方志敏創建了贛東北農民協會,他開始接觸革命思想,并積極參與農民運動。1928年,方志敏創建了贛東北根據地。同年底,李步新組織了上饒地區茗洋關農民暴動。1929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0年任鉛山縣區委書記,1932年任上饒縣委副書記兼軍事部長。
北上抗日 皖南三年游擊戰
1934年冬天,遵照中革軍委電令,方志敏率紅十軍團組成北上抗日先遣隊,向皖南挺進。李步新奉調紅十軍團隨干部團北上。抗日先遣隊從葛源出發經德興突破敵人兩道封鎖線,經婺源、開化、休寧、黟縣到黃山。在太平縣與王耀武部打了個消耗戰,紅軍傷亡300多人。12月底,干部團傳達方志敏指示,將李步新留下做地方工作,開展游擊戰爭。
1935年1月,李步新與吳介唐、洪維恭、王歧山、王曉南等率領青陽縣游擊隊七八十人,成立了涇(縣)旌(德)寧(國)宣(城)中心縣委,洪維恭任書記,李步新任副書記兼組織部長、紅軍游擊大隊政委。中心縣委積極向外出擊。一天凌晨,消滅宣城溪口敵保安分隊,接著打下白果樹國民黨鄉公所,乘勝進軍寧國大王山,鎮壓了劣紳方桃生。
在大王山休息時,部隊遭敵襲擊,李步新左腿負傷,為避免敵人搜捕,在太平、涇縣一帶老鄉家里輾轉養傷。部隊由王歧山、王曉南帶領轉至旌德楊壁、涇縣涌溪一帶活動。
1935年10月,李步新傷愈歸隊時,發現王曉南有腐化行為、儲希文有動搖情緒,加之敵人一個師即將“清剿”,部隊干部思想混亂。內憂外患,形勢十分嚴峻。他即著手整頓黨的組織,加強部隊與地方干部的團結教育,調整了中心縣委,李步新自任書記。接著,中心縣委帶領部隊主動出擊,尋機殲滅了徐世良所帶的“清剿”隊,狠狠打擊了敵人的囂張氣焰,根據地擴大到涇縣、宣城、寧國的幾十個鄉鎮,縱橫100多里,部隊發展到了200多人。
1936年1月,國民黨糾集3000多人,采取分進合擊戰術,對涇旌寧宣根據地發動“圍剿”,儲希文、王曉南先后投敵。李步新當即決定,部隊迅速突破敵人包圍,轉移到贛東北去。是年2月,李步新率領游擊大隊180多人甩脫敵人,經旌德、太平、黟縣到達休寧鄣公山,與贛東北省委取得了聯系。
4月,中共贛東北省委召開擴大會議,更名為皖浙贛省委,關英任書記。會議討論了整個邊區的工作方針,決定劃分贛東北、皖贛、上浙皖、下浙皖、開婺休5個特委,李步新任皖贛特委副書記。并決定將會師于鄣公山的部隊組建成皖浙贛紅軍獨立團。此后的一年中,紅軍獨立團一面積極宣傳抗日,一面狠狠打擊敵人,到1936年9月,紅軍獨立團已發展到1100人,戰斗力大大提高。其他特委領導的獨立營和游擊隊也迅速擴大,各地赤衛隊、農會、貧農團、婦女會積極配合紅軍團作戰,有力地推動了皖浙贛邊區革命根據地的建設和發展。
兩次遭捕 群眾掩護巧脫險
1935年春,李步新在寧國大王山戰斗中左腿負傷后,被安置在太平縣里蒲溪劉永壽家養傷,后來轉移到涇縣查溪鄉陳坑的徐嫦娥(人稱曹媽媽)家,一邊養傷,一邊開展黨的工作。不久又轉到石井坑趙允保家。趙允保是位身強力壯的農民,在李步新的指導下,他秘密聯絡了一批積極分子,發展鳳運祺、王海壽等人入黨,建立起涇縣南鄉最早的黨組織——中共石井坑支部。
6月4日那天,國民黨茂林鎮公所的一個法警和一個鎮丁來抓賭,在村里抓到幾個賭博佬。有個賭博佬說:“你們抓我們小賭博的干什么?趙允保家里有個穿黑衣裳的人,你們怎么不去抓?”法警和鎮丁放了賭博佬,便去趙家抓李步新。李步新看到有兩個人從窗前走過,便警惕地抓起一根木棍站在門背后,法警一進門就被他一棍打倒,又飛腿踢了鎮丁一腳。鎮丁拔腿就跑,趙允保聽到動靜趕來,一鋤頭打在鎮丁頭上。李步新和趙允保隨即跑上山隱蔽起來。
在石井坑脫險后,李步新隱蔽在麻嶺坑附近。曹媽媽聽說后,立即將他接到家中細心照料。不料被同村地痞曹大毛發現,悄悄上茂林鎮向敵人告密。曹媽媽察覺到曹大毛行蹤可疑,連夜讓兒子曹傳忠把李步新送進深山,安置在一座以往燒木炭時用的茅棚里。反動警察撲了個空,但在村上貼了布告,凡舉報者重賞。在白色恐怖下,曹媽媽時刻惦記住在炭棚里的李步新,深更半夜偷偷地做些干糧和咸菜,讓兒子裝作上山做活悄悄送給李步新。曹媽媽還幾次在深夜里挪動一雙小腳上山,到炭棚照料,直到李步新病愈后安全轉移。
新中國成立后,李步新多次去涇縣看望這位革命的老媽媽,感謝她老人家的救命和照料之恩,并接她到北京奉養過一段時日,老人家1969年逝世。
曉帆傷感地說:“父親在回憶皖浙贛邊區三年游擊戰爭時,曾深情地說‘正是我們依靠黨、依靠千千萬萬的人民群眾,戰勝了種種困難,才取得了皖浙贛邊區游擊戰爭的最后勝利。我們和皖浙贛人民在艱苦歲月里結下的深厚戰友之情,將永遠記在我心中’。”
轉戰皖江 同仇敵愾抗日寇
西安事變后,國共兩黨實現了第二次合作。李步新設法去南昌找到陳毅匯報皖贛特委和紅軍的活動情況。聽了匯報,陳毅高興地說:“你們在那么艱苦的環境下,保存了這么多武裝,不簡單啊!”遵照陳毅指示,包括李步新率領的150多人的紅軍獨立團在內的各個游擊隊,改編為“江西抗日義勇軍第一支隊”。
1937年12月25日,新四軍軍部在武漢成立,次年1月移駐南昌。2月,李步新去南昌參加會議,匯報部隊集中及各地黨組織聯系的情況,會后陳毅到浮梁瑤里,宣布皖浙贛特委改為省委,李步新任省委書記。“江西抗日義勇軍第一支隊”編為“新四軍第一支隊第二團第三營”。從此,這支在皖浙贛地區堅持了三年艱苦游擊戰爭的隊伍奔赴了抗日前線。
皖南事變中,李步新率部突圍時腰部受傷,他帶領大家拚死沖殺,經過章家河渡口時組織沖鋒強渡,終于突出重圍。到達無為縣白峁州后,他槍傷未愈,就著手恢復地方黨組織的工作。
1941年1月25日,新四軍新軍部在蘇北鹽城重建,5月1日七師在無為縣東鄉正式成立。李步新和皖南事變中突圍出來的700余名將士成為七師的骨干力量,他為七師的組建作出了重大貢獻。
在整個抗戰時期,李步新先后擔任皖南特委書記兼組織部長、皖南地委書記兼長江游擊縱隊政委、皖江區黨委副書記兼組織部長、七師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等職。這時,整個皖江地區各種抗日組織已發展到50多萬人。他與曾希圣、傅秋濤、譚希林、王集成等一起,在日偽軍和國民黨頑固派夾擊的險惡環境中,把皖江地區建設成為群眾基礎牢固、較為富庶的根據地,新四軍七師成為皖江地區一支抗日勁旅。
撥亂反正 嘔心瀝血稱楷模
新中國成立后,李步新先后任華東軍政委員會民政部副部長、部長,華東局組織部副部長、中組部政法干部管理處處長,中組部副部長,為新中國的政權建設、黨的組織和干部隊伍建設傾注了全部心血。
李步新堅持真理,無私無畏,敢于向錯誤傾向作斗爭。1958年,他帶領部里十多名同志到安徽無為縣勞動鍛煉。當時全國浮夸風盛行,無為縣委書記提出“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的錯誤口號,大放衛星。李步新不同意他的做法,與他展開激烈的爭辯。1965年10月,他出差到南京,看到江蘇省委一份報告的草稿上有“毛主席的話一句頂一萬句”的話,他在這句話的下面用紅筆劃了道杠杠,并對身邊的秘書說:“這句話欠妥。如果毛主席的話一句頂一萬句,別人就不要再講話了。”省委收回草稿后,將這句話作了修改。在那個年代,他能這樣做實屬不易。
“文革”中,李步新被隔離關押、下放勞動達7年之久,在逆境中,他始終堅信黨,堅信群眾,對林彪、“四人幫”一伙進行了針鋒相對的斗爭。粉碎“四人幫”后,他積極協助胡耀邦同志撥亂反正,大力開展平反冤假錯案工作。當時,積案如山,工作千頭萬緒。他首先抓落實干部政策工作,不分白天黑夜,熱情接待、細心安置大批回京老同志的食宿和醫療,與他們促膝談心,解決他們的實際問題,為他們的冤假錯案平反昭雪。如彭真、宋任窮回京時,他親自到機場、車站迎接。楊尚昆回京后住中組部招待所,老倆口和孩子們擠在一個房間。李步新去看望時解釋說房子實在緊張,請予諒解。再如陸定一,是他親自從秦城監獄接回來后,直接把老倆口送進醫院檢查治療。上至中央、省部級干部,下到一些老同志的具體困難,如任弼時同志長征時的馬夫的生活問題,藏族登山運動員潘多夫婦的戶口問題,李步新都盡量為他們解決。
當時,有一項特殊工作:有很多追悼會和骨灰安放儀式,有時不得不五六個人的追悼會一起開。李步新對受到冤屈的老同志表現了深厚的階級感情,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和心血。老干部的生平,他都要一個一個認真審閱。1980年5月,他作為劉少奇治喪委員會副主任,陪同王光美及其子女親赴青島拋撒骨灰。
革命家風 一身正氣育后人
李步新在6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無論是在艱難困苦的戰爭年代,還是在和平建設時期,他都保持清正廉潔,淡泊名利,光明磊落,作風正派,生活儉樸,尤其是對家屬子女要求很嚴格。
曉卯說,1955年華東局撤銷時,父親任華東局組織部副部長,調中組部之初,任部務委員、政法干部處處長,對于個人職位待遇,他淡然處之,從不計較。父親晚年重病住院,媽媽知道他1927年在農民協會當過理事,按規定可以享受正部級醫療待遇,只要有人證明一下就行。父親很不高興地說,現在提這些干什么?我們與那些犧牲的烈士相比,有什么必要去計較正部、副部的待遇。把媽媽批了一通。
曉帆深情地回憶道,父親始終保持勞動人民的本色。每年春天,他都要在小院里種一些蔬菜,到了收獲季節,小院生機盎然:絲瓜、苦瓜、梅豆爬滿了院墻,莧菜郁郁蔥蔥。記得1972年父母從干校回到北京,我說插幾棵柳樹吧,柳樹好活。父親卻說:“柳樹隨風搖擺,不好。”我明白了他話里的真正含意:做人要有自己的主見,做事要堅持到底不動搖。
粉碎“四人幫”后,李步新一家得以團圓。1978年夏天,全家重游頤和園。在諧趣園,看到滿池盛開的荷花爭奇斗艷,他對子女說:“荷花出污泥而不染,亭亭玉立,是一種風骨氣節和做人的風范。”他的話既是對劫后余生的無限感慨,又是對子女們的深情教誨。
曉帆對筆者說,大哥曉卯1958年初中畢業后,被空軍選為飛行員。飛行員是一項風險很大的職業,當“選飛”干部來家里征求意見時,父母親爽快地同意了。媽媽說:“你曉卯是我在皖南事變前懷上的。皖南事變要是我們突圍不出來,要是沒有皖南人民的掩護和關愛,哪有我們現在這個家啊!”
曉卯哥在部隊表現很出色,從駕駛普通戰斗機到飛殲6戰斗機,成長為夜航大隊副大隊長,還光榮地執行了原子彈、氫彈的爆炸試驗任務。
曉帆是家里唯一的女孩,最受父親的疼愛,但對她的要求也是嚴厲的。她上初一時,一度有些偏科。一次,有位同學來家里給她輔導代數課。父親知道后批評說:“怎么是別人輔導你?沒出息!”從此她發憤讀書,上初二時數學得了100分,還被評為三好學生。父親高興地說:“這還像我的孩子!”曉帆大學畢業后分配到部隊工作,她以父親為榜樣,謙虛謹慎,扎實工作,做出了顯著成績,曾榮立二等功、三等功,還多次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
李步新的另外三個男孩,從小生活在父母身邊,“文革”中曾親眼看到父親被游街批斗,小小年紀就經歷了人生的重大挫折,但他們都經受住了考驗,個個都是好樣的。曉武曾到內蒙插隊,參軍轉業后,現在海關總署工作,已是局級領導干部;曉勝參軍后成為工農兵大學生,送到南京郵電學院深造,現為總參通信兵某部高級工程師;曉建復員后當過工人,通過自己的努力,現為新華社國內部發稿中心主任記者。
曉卯、曉帆最后對記者說,今天,我們在深切懷念父輩,念念不忘他們的養育之恩時,更是要牢記他們的人生信仰和行為準則,更要像他們那樣學會正正派派做人,踏踏實實做事,做無愧于新四軍的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