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鐵軍精神激勵我成長
鐵軍精神激勵我成長
作者:黃瑤 責任編輯:魏冉 來源:《鐵軍》 日期:2015-09-10 瀏覽次數:7829
我對革命志士最初的印象,只是年幼時清明節在陵墓前的祭奠。說是悼念、緬懷,實質上對幾歲的孩童來說,心里并沒有多少感懷之情,根本不懂什么叫做“烈士”“英雄”一類的詞,只是在頭腦中覺得他們應該是偉大的人。這種懵懂的狀態一直持續了很久……
80后的我們是被冠以“溫室里的花朵”之名的一代:沒有經歷過戰亂,沒有飽受過饑寒,無憂無慮的幸福生活,讓人心生“嫉妒”。在“身在福中不知福”的心態中,我接受著愛國主義教育。雖然我知道了今天生活的來之不易,但也僅限于此。老師給的“高蛋白營養劑”,并不容易真正地被“消化吸收”。我甚至不能理解強調再強調的“奉獻精神”到底是什么,更不用說去深刻理解其內涵了。我不知道在戰場上面對百倍于己的敵人時,戰士們的殊死拼搏是來自一種怎樣的動力;我不知道在惡劣環境下饑腸轆轆的傷病員又是如何熬過漫漫長夜;我不知道為什么當這些血肉之軀升華為崇高精神時,卻無法感受到活的靈魂。我停留在內心彷徨的邊緣駐足不前,生活在自以為是的精神世界里。
進入大學后,我有近一年的時間迷失在虛度和荒廢中,自行熄滅了追尋夢想的火光。作為一個學生,連最起碼的學習都不用心,又怎有資格遑論其他?一個連最基本職責都履行不好的人,又何談希望?
溺于父母的關愛和隨心所欲的放縱,以青春為賭注,本該奮斗的年華,卻被不明所以地揮霍。清醒時,看身后的路,只是匆匆而過,不見印跡。寶貴的時光,對我來說,像是大把大把抓不住的細沙而悄然流失。
然而長久以來形成的觀念,卻在一次認真閱讀姨父書柜里的《鐵軍》雜志時,被顛覆了。透過對不同時代人的文字和圖片的詳實記錄,我走進了歷史。“壯士非無淚不為斷頭流”“虎口拔牙”“落入魔窟跳出火坑”“血戰烏龜山”“穿越日軍封鎖線”……那一幕,那一景,如飛流直下的瀑布,勢不可擋,撲面而來。在我眼前,既有人民的纖夫周恩來和葉挺、陳毅、劉少奇等老一輩革命精神的展現,又有“使命比生命更重要”的任全勝等后繼者奉獻品質的閃光,更有在地震災區抗震救災第一線的“90后”鐵軍新一代不懼艱險的年輕身影。雜志中的英雄人物、英雄群體突然地站立起來,煥發出光彩奪目的時代精神。
新四軍的前輩們不惜犧牲個人的一切,而追求理想的實現。當他們堅守信念,英勇斗爭,傾盡心力,全身心投入偉大事業時,正是他們以自己的信仰和行動鑄就了鐵軍精神!
我久久地被震撼著,腦海里有一種精神逐漸明晰——于己鋼鐵般的堅韌和于人微風細雨般的柔情,兩者看似互不相干,實則完全可以完美融合。此時此刻我才終于明白,唯有放下妄自尊大,放下徒有虛名,才能以追趕者的姿態投入下一段的人生旅程。行將告別豆蔻之季,沒有理由,也沒有借口,再蹉跎歲月。大學二年級的付出已初見成效。每每有所收獲,便感到一種內在的甜蜜,而不覺其勞。雖然現在這種甜蜜太過狹隘,還無法由己及人,但內心始終堅信只有從身邊細微的小事做起,逐漸成熟,才會有能力去擔當起自己的社會責任。
我清楚自己的份量。我只是幾千萬大學生中的普通一員,只是13億中國人中的普通一分子。我也許不會有大作為,但我決不會因此放棄努力。我知道只有繼承和弘揚鐵軍精神,像新四軍將士那樣,為了實現心中的理想,不怕困難,不畏艱險,敢于斗爭,去爭取勝利,踏實、堅定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才能不斷地成長、進步,才能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識和所具有的能力,為祖國強盛和人民幸福做出應有的貢獻,從而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正值青春的我,愿在學習和弘揚鐵軍精神中,從“青澀”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