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20萬鵝軍總司令——趙萬富帶領村民養鵝致富
20萬鵝軍總司令——趙萬富帶領村民養鵝致富
作者:邗江區方巷鎮老區扶貧開發協會 責任編輯:束華靜 來源:《鐵軍》 日期:2015-08-17 瀏覽次數:7824
趙萬富是揚州市邗江區方巷鎮興灣村黨總支書記。他時刻把黨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真心實意為百姓,聚精會神謀發展,帶頭艱苦創業,為興灣這個經濟薄弱村改變面貌取得了成功。群眾稱他為創業致富的帶頭人,善待百姓的貼心人,決勝小康的領路人。
興灣村遠離集鎮,背靠邵伯湖,過去是遠近聞名的貧困村,村民中流傳著這樣的一句話:“寧做富村鬼,不做窮村人。”趙萬富上任前,7年中村里先后換了4任書記,臨走時都說,這個村想發展神仙來了也沒招。該村是個標準的“四無”村,即:一無地理優勢。位置偏僻,交通閉塞,灘荒村窮。二無基礎設施。全村沒有一條像樣的路,有的組還沒通上自來水,莊稼得不到水灌溉。三無村集體資產。村里負債48萬元,另欠干部工資11萬元,村部連辦公的地方都沒有。四無發展項目。全村沒有一個企業和項目,空殼子村。
“窮家難當,當窮家難”。2001年2月趙萬富上任后第一天就掉進了“冰窖”。然而趙萬富有備而來,他懷著一個共產黨員的堅強信念和愛民之心,默默地下了決心:“就是一塊鐵,我也要把它放在懷里焐熱;就是一塊冰,我也要把它放在嘴里含化。”他堅信,聽民聲、順民心、辦實事,就沒有解不開的疙瘩。7年多來,他團結和帶領全村黨員干部和群眾共同創業致富,攜手奔小康,終于把興灣村的落后帽子扔進了邵伯湖。
辦實事 改變興灣落后面貌
由于村窮,老百姓生產、生活困難得不到及時解決,對村干部頗有怨言,甚至出現將村干部辦公桌抬至鎮政府要求查賬,一些村民還去區政府集體上訪且有過激行動。村窮民怨,人心渙散,興灣村由此得了一個“上訪村”的壞名聲。趙萬富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進組入戶,摸清村民的思想脈搏。經過走訪了解,他發現村兩委工作之所以遇到很大的阻力,主要原因是村干部辦的實事太少了,沒有實現的承諾太多了。老百姓心不齊、氣不順,因而不理解、不支持、不聽干部的話,不配合村干部的工作。找到了問題所在,也就找到了打開百姓心理癥結的“鑰匙”。隨后,他召開兩委會,經過認真研究,在全面收集、梳理事關群體切身利益的54件事中,首先選擇了開挖引水河和修建大壩公路這兩件群眾最盼望、最關心、最迫切需要解決的事。
興灣沒有一條像樣的路。當地流傳的民謠稱:“晴天路干像菱殼,雨天路黏似膏藥。”趙萬富跑機關、走企業,要政策,“叩頭化緣”,籌集資金。2003年,當地村民出行難最主要的大壩路改造宣告完成。隨后的7年里,他又帶領村民埋頭苦干修筑了7公里的水泥路,使得村與村、組與組的“血脈”暢通。興灣村有100多名孩子在公道鎮上學,路修好了,孩子們再也不用繞兩個小時的路了。面對學校以“幸福”為題的作文,興灣的孩子寫得最多的就是,趙伯伯為我們鋪設了一條“幸福路”。當地村民說:“致富先修路,修路靠萬富。”
守著邵伯湖,興灣人卻沒享受過一天水的福。僅存的一條通湖引水河常年淤塞,旱時沒水用,雨季遭水淹。過去村民抱怨不已,可就是沒人牽頭修理疏通。2002年5月,趙萬富召集黨員干部在堵塞最嚴重的地方,挖出了一個清淤“樣板”。看到書記卷起褲管帶頭挖河,全村人坐不住了。400多名村民自帶干糧形成了一條壯觀的“河工長龍”,半個月后,清清的湖水注入了引水河。不久,又在引水河畔修建了一座節制閘,一舉解決了困擾19個村民小組多年的排澇灌溉難題。飽受天災之苦的高莊組人十分感激他:“趙書記給我們送來了‘生命水’。”
除了修路和大搞水利建設之外,7年中,趙萬富還在興灣造公墓、建醫務室,新建了11條通組水泥路、17條通組沙石路、兩座農橋,添設了35個垃圾池,建成了一個市級機關綠化造林基地。基礎設施的改善為村民創業和發展經濟創造了良好的環境。
念鵝經 帶領村民創業致富
富要有路,路在何方?趙萬富通過調研知曉興灣村存有“四無”的同時,也發現該村也具有“四有”:一有大量的勞動力資源。全村1500多名身強力壯的勞動力,三分之一人員熱心于農業。二有豐富的自然資源。擁有土地2501畝,水面1500畝,灘涂3000畝。三有一批多年飼養老鵝經驗的個體戶。四有一幫想干事能干事的村干部。如何充分利用這些條件改變村里的落后面貌呢?他發現,興灣人歷來有養鵝傳統,但一個青壯勞動力一年也不過養鵝三四百只,收入十分微薄。如何利用當地的水蕩荒灘“走鵝路、念鵝經、發鵝財”?一個偶然的機會,趙萬富了解到丹陽農民養鵝致富的經驗,興奮得一夜都沒睡好覺,第二天他就一家一戶動員,自己掏腰包拉著一批村民到丹陽學習。
在學習丹陽養鵝經驗的過程中,許多村民對丹陽農民養鵝能致富,尤其一個人一年養三四千只鵝難以置信。“治窮先治愚”!趙萬富一方面在村民中做好宣傳、念好養鵝經,另一方面樹立創業典型做榜樣。于是,他選定了有養鵝基礎的徐永林,不料對方直搖頭,“養蟹虧了十幾萬元,誰還愿意把錢借給我?”趙萬富一拍胸脯說,押上我性命,也要讓你走上養鵝的致富路。他親自幫徐永林跑貸款,建鵝舍,請專家,到處張羅搞服務。在他的直接關心和幫助下,現在徐永林已成為全村養鵝大戶,年飼養量達2萬只,種鵝1000只,收入達到30萬元,成了遠近聞名的“養鵝能手”,2007年還被選上了區政協委員。
榜樣是無聲的號召,由于徐永林養鵝致富成功,大大增強了全村農民養鵝積極性,養鵝戶紛紛涌現,目前已占全村總農戶的50%左右。同時,還引來了哈爾濱等外地人來村落戶養鵝。“萬富讓我富,我要讓所有的村民富。”這些年來,徐永林每年為低保戶提供600只鵝苗,幫助他們代養,手把手傳授技術。如今,興灣村的養鵝業已成為村民奔小康的一大捷徑了。
趙萬富用算賬的方法告訴農民必須走產業化、規模化養殖,才能取得較高的效益。經他提議和爭取,方巷鎮政府在興灣村已建立鵝業產業園,并請來了揚州大學的專家教授進行規劃設計、技術指導。目前,已投入300多萬元,對產業園內道路、房屋等基礎設施進行配套建設,建成標準化鵝舍4000平方米,分成8個小區,每小區配以相適應的種草灘地和飼養水面。現已形成養鵝大戶12戶,以本村農民為主,也有外來戶。本村人第一年鵝舍免租金,村外人租金適當優惠。區內實施規范化管理,各種管理制度公布上墻,責任到人。養鵝帶頭人徐永林為他們輔導飼養管理、疫病防治等知識,他將飼養的四季鵝種苗主要供給本村在園內和村散養農戶。目前全村養鵝萬只以上的有6戶,千只以上的有50戶,還有散養戶300多戶,年飼養總量已達到20萬只。興灣村許多農民靠養鵝發了財,群眾給趙萬富一個雅號:“興灣村20萬‘鵝軍’的總司令。”
“窮沒有窮根,富沒有富苗。”在趙萬富的眼里,勤勞可以改變一切。近期全村目標定位四句話:“推進全民創業,壯大鵝業經濟,一年創成全面小康,三年打造實力興灣。”他們計劃以鵝產業園為基礎,向鵝業產業化、規模化目標發展:三年內拓建鵝業產業園3000畝(其中種草1500畝),建成標準鵝舍1.5萬平方米,引進一個年加工能力30萬只鵝的企業,建成養鵝技術推廣和疫防治中心,籌建鵝飼料加工廠和鵝產品交易市場,逐步形成養殖——加工——銷售一條龍產業鏈,發展萬只養鵝戶25戶,2000只養鵝戶60戶,同時鼓勵散養戶發展,實現全村年人均收入超萬元。
興灣村在加快發展,大踏步前進。興灣是革命的老區,在區、鎮黨委和政府的領導下,區、鎮協會努力搞好服務,村黨總支部書記趙萬富率領全體村民將繼續弘揚老區革命精神,艱苦奮斗,勤勞致富,把興灣村的明天建設得更加富裕、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