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特稿 > 數字佐證 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就
數字佐證 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就
作者: 朱耀華 責任編輯:魏冉 來源:《鐵軍》 日期:2015-09-17 瀏覽次數:7827
以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為標志,我國進入了改革開放的新時期。今年是改革開放的第30個年頭,30年來,我國經濟社會發生了歷史性的巨大變化,經濟社會改革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講改革開放以來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幾乎每個人都有說不完的話,并可以從不同角度進行闡述。但筆者認為,用數字佐證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就,則是最有說服力的一種方法。鑒于2008年各項經濟指標的數字尚未出來,本文則以2007年全國和江蘇的主要經濟指標分別與1978年全國和江蘇的主要經濟指標進行對比。
——綜合實力大幅度提升。GDP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綜合實力的重要經濟指標,近30年來,無論全國還是江蘇,GDP增長幅度都很大。統計資料顯示,1978年全國GDP只有6846億元,2007年全國GDP已達246619億元(已躍居世界第四位),是1978年的36.02倍,平均每年遞增13.16%。
1978年江蘇省GDP僅有249.24億元,2007年江蘇省GDP已達25560.10億元,是1978年的102.55倍,平均每年遞增17.31%。在全國各省區市中,2007年江蘇省GDP總量位居第3位,列廣東、山東之后。
——財政收入大幅度提升。財政收入數額既是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經濟指標之一,也是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實力的重要經濟指標之一。統計資料顯示,1978年全國財政總收入只有1121.12億元,2007年全國財政總收入已達51321.78億元,是1978年的45.78倍,平均每年遞增14.09%。
1978年江蘇省財政收人僅有61.09億元,2007年江蘇省財政收入已達5591.29億元,是1978年的91.53倍,平均每年遞增16.85%。
——糧食總產量大幅度提升。糧食總產量既是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實力的重要經濟指標之一,也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社會穩定發展的基礎。所謂“手中有糧,心中不慌;腳踏實地,喜氣洋洋”,就是指糧食在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中的重要地位與作用。統計資料顯示,1978年全國糧食總產量為30475萬噸,2007年全國糧食總產量已達50150萬噸,是1978年的1.65倍,平均每年遞增1.73%。
1978年江蘇省糧食總產量僅有2400.65萬噸,2007年江蘇糧食總產量已達3125.04萬噸,是1978年的1.30倍,平均每年遞增0.91%。
——居民收入大幅度提升。居民收入是反映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經濟指標之一。統計資料顯示,1978年全國城鎮職工平均工資只有614元,2007年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達13786元,是1978年的22.45倍,平均年遞增11.33%。
1978年江蘇省城鎮居民人均收人僅有288元,2007年江蘇省城鎮居民人均收入已達16378元,是1978年的56.87倍,平均每年遞增14.95%。在全國各省區市中,2007年江蘇省城鎮居民人均收入位居第5位,列上海、北京、浙江、廣東之后。
1978年全國農民人均純收入僅有133.6元,2007年已達到4140.4元,是1978年的30.99倍,平均每年遞增12.57%。
1978年江蘇省農民人均純收人僅有155元,2007年已達到6561元,是1978年的42.33倍,平均每年遞增13.79%。在全國各省區市中,2007年江蘇省農民人均純收入位居第5位,列上海、北京、浙江、天津之后。
——城鄉居民儲蓄存款大幅度提升。居民存款余額是間接反映居民收入水平的一個重要經濟指標。統計資料顯示,1978年全國城鄉居民存款余額只有210.6億元,2007年全國城鄉居民存款余額已達172534億元,是1978年的819.25倍,平均每年遞增26.03%。
1978年江蘇省城鄉居民存款余額僅有12.4億元,2007年江蘇省城鄉居民存款余額已達13014.92億元,是1978年的1049.59倍,平均每年遞增27.11%。在全國各省區市中,2007年江蘇省城鄉居民存款余額位居第2位,列廣東之后。
——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大幅度提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是反映城鄉居民購買力的一個重要經濟指標,從中也體現居民收入水平。統計資料顯示,1978年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只有1264.9億元,2007年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已達89210億元,是1978年的70.53倍,平均每年遞增15.81%。
1978年江蘇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僅有84.79億元,2007年江蘇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已達7838億元,是1978年的92.44倍,平均每年遞增16.89%。在全國各省區市中,2007年江蘇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位居第3位,列廣東、山東之后。
——經濟國際化水平大幅度提升。改革開放以來,為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步伐,全國各地都很重視吸引外商、利用外資工作,利用外資數量呈逐年遞增的態勢。統計資料顯示,2007年全國利用外資數額達748億美元,其中江蘇省利用外資數額達218.92億美元,在全國各省區市中位列第一。
在吸引外商、利用外資的同時,我國進出口貿易額大幅度提升。統計資料顯示,1978年全國進出口貿易額只有206.4億美元,其中出口額為97.5億美元;2007年全國進出口貿易額已達21738.34億美元(已躍居世界第3位),其中出口額為12180.16億美元。2007年全國進出口貿易額是1978年的105.32倍,平均每年遞增17.42%;2007年全國出口額是1978年的124.92倍,平均每年遞增18.11%。
1978年江蘇省進出口貿易額僅有4.27億美元;其中出口額為4.18億美元,2007年江蘇省進出口貿易額已達3496.71億美元,其中出口額達2037.33億美元。2007年江蘇省進出口貿易額是1978年的818.9倍,平均每年遞增26.03%;2007年江蘇省出口額是1978年的487.40倍,平均每年遞增23.79%;在全國各省區市中,2007年江蘇省進出口貿易總額位居第2位,列廣東之后。
——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大幅度提升。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是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實力的重要經濟指標之一,同時投資額大幅度增加,也體現了社會財富大幅度提升。統計資料顯示,1978年全國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只有668.72億元,2007年全國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已達137239億元,是1978年的205.23倍,平均每年遞增20.15%。
1978年江蘇省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只有21.75億元,,2007年江蘇省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已達12270.63億元,是1978年的564.17倍,平均每年遞增24.42%。在全國各省區市中,2007年江蘇省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位居第2位,列山東之后。
綜上所述,結論是:改革開放的30年,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巨大成就的30年。
從江蘇省主要經濟指標與全國主要經濟指標比較看,改革開放以來,除了糧食外,其他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平均增長速度都比全國平均增長速度快一些,這符合鄧小平等老一輩革命家對江蘇經濟發 展的要求。
從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在國計民生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來講,改革開放以來,我國GDP和財政收入持續保持兩位數增長的態勢,充分體現了我國綜合實力大幅度提升。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出口貿易額和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持續保持兩位數增長勢頭,體現了“三駕馬車”在我國經濟發展中都較好地發揮了作用,這也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體現。城鄉居民收入和城鄉居民儲蓄存款持續保持兩位數增長好勢頭,體現了居民收入大幅度提升,人民群眾得到了較多的實惠,從而也體現了黨中央關于把人民群眾利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的惠民政策得到了較好地貫徹落實。利用外資持續增加和外貿進出口總額持續保持兩位數增長,體現了我國經濟國際化水平不斷提升,對外開放不斷擴大,從而也體現了我國經濟已經融人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持續保持兩位數增長速度,體現了社會財富大幅度提升,國家實力大大增強了。所有這些都佐證了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就,從而也使全國各族人民進一步親身體會到:共產黨好,社會主義好,改革開放好!
注:有關數字來源
1.中國國家財政收支統計(《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85年8月第1版,財政部綜合計劃司編);
2.江蘇省省情手冊(2008年版,江蘇省委辦公廳綜合處編);
3.江蘇省財政收入統計(江蘇省財政廳綜合計劃處編);
4.《人民日報》等報刊。